长城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的简介和历史背景介绍如下:
1、万里长城的简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长城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长城主要景点介绍
1.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全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 江口沟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是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被誉为“长城之父”。
3. 黄崖关长城: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是一段保存完整、著名的长城古迹,历史上曾是边防重镇。
4. 金山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一段长约12公里,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古代城墙遗址。
5. 嘉峪关长城: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是长城西端的起点,历史上曾是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
6. 雁荡山长城: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是一段被世人所遗忘的不朽长城,既有长城的壮丽,又有山水的秀美。
7. 山海关长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东端的终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城堡。
8. 琵琶山长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一段被称为“长城里的明珠”的美丽长城,以景观奇特、巧夺天工而著名。
9. 天堂寨长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是一段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遗址,以其险峻、雄奇而闻名。
10.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是一段保存全长和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长城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课文《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
作品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现整理分享原文、段落大意及长城资料。
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段落大意】《长城》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城的概貌。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长城的构造。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指出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长城资料】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将原有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在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进行了修建和加固。
二、长城的地理分布长城分布在中国的北部,东起辽宁省的丹东市,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全长约有6000多公里。
长城横跨了山脉、河流和平原,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长城的建筑特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建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材料: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土和砖瓦。
其中,北方的长城多使用青砖,南方的长城多使用石块和土墙。
2. 建筑形式:长城的建筑形式有城墙、箭楼、关隘等。
其中,箭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建筑物,关隘是用来控制出入的通道。
3. 建筑风格: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横空出世、雄伟壮丽、精雕细刻等特点。
四、长城的文化内涵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意义: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和统一进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2. 文化遗产: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民间传说:长城还有许多关于修筑和使用过程中的传说,如居庸关的八十里居庸关、壮观的不屈不挠、万里长城长、长城的建造者等等。
五、保护与修复长城作为中国的国家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
国家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程,以确保长城的完整和安全。
以上便是关于长城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长城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长城的文化遗产,让这份珍贵的历史留存下来。
17、长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教具准备课件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 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长城》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远看、近看、联想、
2、作者怎样评价长城的?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理解: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学了课文我们自然就知道了。
二、自学:
出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仔细的体会,可以做简单的批注。
课中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思考的共同点。
三、远看长城,从“长”感受长城是伟大奇迹
出示第一段:
预设:
1、出示: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⑴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
⑵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好在哪里?(把长城比作长龙)。
(相机板书:长龙)
⑶那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呢?
预设一:都很长
预设二:都很有气势
提示:我们都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中华儿女被称为是龙的传人。
我们为身为龙的传人而感到__。
这里把长城比作长龙,心中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所以,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齐读)
⑷这句话我们能读懂的仅仅是长城的长吗?再来读一读,看看你又会发现什么?“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呀,“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恶劣,对啊,“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
师:由此可见,这样的环境下能修筑出长城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们在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第一自然段中长城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出示: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⑴师:“一万三千多里”你知道有多长吗?一里等于五百米,一万三千多里相当于650万多米。
假如我们日夜不停地走,得走上整整五百多天呢!
3、难怪,我们的作者发出了如此的感叹,(出示句子)请整体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近看长城,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是伟大奇迹
生交流相机板书:高大坚固
(一)高大坚固
1.、出示: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你从哪几个地方感受到了长城是高大坚固的?
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出示资料)学生阅读。
这些军事设施经过了近千年的风吹雨打,战争侵袭,长城依旧,可见长城的坚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注意朗读出长城的高大和坚固。
(二)设计巧妙
1、现在让我们再走近些看,把目光投到城墙顶上,你看到了什么?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这句话写出长城的什么特点?
⑴如果我把这句话稍作修改,改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很宽。
”行吗?为什么?``
2、长城的结构又怎样呢?
(1)指生读。
(2)学生当小导游,对照图解说结构及用途。
(3)由此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__。
板书:设计巧妙
3、目睹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面对如此巧妙的设计,我们不得不赞美:
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课件出示语段一: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
学生起立,边做动作,边体会。
此时作者站在(高大坚固的)长城上,踏着脚下(平整的)方砖,扶着墙上(巨大的)条石,望着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巨龙,他会想,想什么呢?
(长城太壮观了!长城是怎样建成的?)
那长城是怎样建成呢?课文中哪句概括地写到了呢?
2、课件出示语段二: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可以换成那些词呢?(数不清,无数)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多少你又知道了什么呢?(修建长城的人多)
是的,有资料显示: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关于长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呢?
相传秦始皇时,要征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
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青年男女范喜良(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十日十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3)这虽为一个故事,可却折射出在修筑长城时,劳动人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和泪水,还有生命的代价。
让我们带着对劳动人们的赞叹读读这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从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长城的修建不容易呢?(才)
才:是啊,这一个才字,就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多少心血与智慧,我们的万里长城修建是多么(不容易),那你能读出那种艰难的感觉呢?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
(5)修筑长城是如此不易,那你还能从课文哪里地方知道它的艰难呢?(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
哪些词让你觉得修筑长城特别不容易呢?
数不清:
【1】你感受到什么呢?(条石的多)这么多的条石,一块有多重呢?(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
)
【2】两三千斤有多重呢?联系生活举例,一个学生50斤,大约得60个学生。
(数不清)搬这么多数不清的重达两三千斤的石头,我们知道是修筑长城的(艰难)。
3、还有哪些呢?出示语段: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它靠得的无数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条件差)你从哪里知道(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还没有……(铲车,飞机)那它是靠什么修筑而成的?(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是的,这数不清重达两三千斤的条石,就是靠这(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那它是又怎样筑成这气魄雄伟的长城呢?(一步一步)
是的,我们气魄雄伟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啊!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在那炎炎烈日下,他们______;在雷电交加的风雨中,他们________;在天寒地冻的雪地上,他们________……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作者发出由衷地感慨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名人留言:
美国总统尼克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5.游完长城,你想对长城说什么?
六、扩展阅读:
必读:70页《秦兵马俑》、
选读:71页《参观世界古典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七.小练笔
搜集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写一段宣传长城的解说词。
板书设计:
远长
近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17长城奇迹
联想智慧血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