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26
附件二: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报表制度报表目录一、基表 (一)工业污染源表号表名G101 表 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G102 表 主要产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费情况调查表G103 表 工业用水、排水情况调查表G104 表 废水处理设施调查表G105 表 废水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调查表G105-1 表 废水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测算表G105-2 表 废水污染物监测表G106 表 锅炉及废气处理设施调查表G107 表 窑炉及废气处理设施调查表G108 表 生产工艺废气处理设施调查表G109 表 废气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调查表G109-1 表 废气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测算表G109-2 表 废气污染物监测表G110 表 工业固体废物调查表G111 表 危险废物调查表(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J501 表 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表J501-1 表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量调查表J501-2 表 污水处理厂污水监测表J502 表 垃圾处理厂(场)基本情况表J502-1 表 垃圾处理厂(场)污染物排放量调查表J502-2 表 垃圾处理厂(场)渗滤液监测表J502-3 表 垃圾处理厂(场)焚烧废气监测表J503 表 危险废物处置厂基本情况表J503-1 表 危险废物处置厂污染物排放量调查表J503-2 表 危险废物处置厂废水监测表J503-3 表 危险废物处置厂焚烧废气监测表J504 表 医疗废物处置厂基本情况表J504-1 表 医疗废物处置厂污染物排放量调查表J504-2 表 医疗废物处置厂废水监测表J504-3 表 医疗废物处置厂焚烧废气监测表(三)农业源N301畜禽养殖业污染源调查表N302-1水产养殖基本情况调查表(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N302-2水产养殖基本情况调查表(网箱养殖/围栏养 殖/浅海筏式养殖/滩涂增养殖/其他)报告 期别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报送单位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 产生危险废物的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 垃圾处理厂(场) 垃圾处理厂(场) 垃圾处理厂(场) 垃圾处理厂(场) 危险废物处置厂 危险废物处置厂 危险废物处置厂 危险废物处置厂 医疗废物处置厂 医疗废物处置厂 医疗废物处置厂 医疗废物处置厂年报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年报 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年报 规模化水产养殖场-1-报送日期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次年 4 月 30 日前N303 表 农业污染源基本情况调查表 二、综表 (一)工业污染源表号表名H101 表 工业源单位数量汇总表H102 表 工业源能源消费情况汇总表H103 表工业源用水、排水及废水处理 情况汇总表H104 表工业源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 放情况汇总表H105 表工业源废气治理设施与污染 物产生及排放情况汇总表H106 表工业源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 用及处置情况汇总表H107 表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综合利 用及处置情况汇总表工业源能源消费情况重点调 H102-1 表查单位汇总表工业源用水、排水及废水处理 H103-1 表情况重点调查单位汇总表工业源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 H104-1 表放情况重点调查单位汇总表工业源废气治理设施与污染H105-1 表 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重点调查 单位汇总表工业源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H106-1 表 用及处置情况重点调查单位汇总表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综合利H107-1 表 用及处置情况重点调查单位汇总表工业源能源消费情况非重点 H102-2 表估算表工业源用水、排水及废水处理 H103-2 表情况非重点估算表工业源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 H104-2 表放情况非重点估算表工业源废气治理设施与污染H105-2 表 物产生及排放情况非重点估算表工业源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 H106-2 表用及处置情况非重点估算表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综合利 H107-2 表用及处置情况非重点估算表(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年报 县级行政区次年 4 月 30 日前报告 期别 年报 年报调查范围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年报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报送单位报送日期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 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年报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 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年报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 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年报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 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年报 辖区内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 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年报 年报 年报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 业企业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 业企业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 业企业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年报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业企业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年报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业企业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调查工年报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业企业年报 年报 年报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非重点调查 工业企业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非重点调查 工业企业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非重点调查 工业企业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年报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非重点调查 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工业企业年报 年报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非重点调查 工业企业 辖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非重点调查 工业企业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2-H401 表 H402 表 H403 表污水处理厂调查信息汇总表 垃圾处理厂(场)调查信息汇 总表 危险废物处置厂(医疗废物处 置厂)调查信息汇总表(三)城镇生活污染源S405 表城镇居民生活污染调查表H305 表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汇总表(四)机动车污染源S406 表 机动车污染调查表H306 表 机动车污染汇总表(五)农业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调查汇总 H201-1 表表畜禽养殖业污染源调查汇总 H201-2 表表H202 表水产养殖业污染源调查汇总 表H203 表 农业污染源汇总表年报 年报 年报年报 年报年报 年报年报 年报 年报 年报辖区内所有污水处理厂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辖区内所有垃圾处理厂(场)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辖区内所有危险废物处置厂(医疗 各地区环保厅(局) 次年 4 月 30 日前废物处置厂)辖区内城镇生活污染排放的县级行 政区 辖区内城镇生活污染排放的县级行 政区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辖区内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市级行政 区 辖区内机动车污染排放的市级行政 区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排放 的县级行政区 辖区内规养殖小区污染排放的县级 行政区 辖区内规模化水产养殖场污染排放 的县级行政区 辖区农业污染源排放的县级行政区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 各地区环保厅(局)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 次年 4 月 30 日前-3-关于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报表增删的说明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原则上采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以下简称“污普”)的相关技术规定和报表制度,对于部分报表进行了适当的简化。
环保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我们需要明确普查的目的。
污染源普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国各类污染源的数量、分布、排放状况,为政府制定环保政策、加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那么,具体的工作方案应该如何制定呢?一、普查范围与对象普查范围包括全国城市、乡村、工业园区等区域。
普查对象为各类污染源,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
二、普查内容1.污染源基本信息:包括污染源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行业类别等。
2.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等。
3.污染治理设施:包括污染治理设施的名称、型号、处理能力、运行状况等。
4.环保管理措施: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等。
三、普查方法1.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各类环保资料、统计数据,了解污染源的基本情况。
2.现场调查:组织专业团队,对污染源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污染物排放情况。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污染源普查报告。
四、普查时间普查工作自即日起开始,预计历时三个月。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第一阶段(1-2个月):资料收集、现场调查。
五、普查组织与实施1.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
2.设立普查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3.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参与普查工作,提高普查质量。
4.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污染源普查的认识和参与度。
5.建立普查数据库,便于数据查询、分析和应用。
六、普查成果与应用1.形成污染源普查报告,提交给政府部门。
2.根据普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措施。
3.普查数据纳入环保局年度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定期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掌握污染源变化情况。
终于,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我完成了这份方案。
我长舒了一口气,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我知道,这份方案将为环保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注意事项一: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解决办法:得确保收集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黔江环保发…2011‟1号重庆市黔江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2010年黔江区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察支队、机关各科(室):现将《2010年黔江区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十日—1 —2010年黔江区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根据市环保局《关于印发2010年重庆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渝环发…2011‟1号)、市环保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渝环办发…2010‟4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10年黔江区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方案。
一、目标原则以“动态调整、重点调查、总体核算”为基本原则,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基础,充分借鉴2009年更新调查工作成果,调查统计2010年度污染源数据,实现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动态更新,为构建“十二五”环境统计改革平台奠定基础,为核定“十二五”总量减排基数提供基础数据。
二、组织领导成立黔江区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洪波任组长、方林任副组长,张致文、邓江宁、杨文生、张文才、康冬菊、张宗庆、徐光宏、李勇、黄凉、王祥炳、向爱华、何凌燕、印正友、张吉顺、饶娟、王宗举、张永江、张洪川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总量减排科,黄凉任办公室主任,王祥炳任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技术负责人。
三、职责分工—2 —各科(室)、站、队要通力支持、配合,保障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按照职责分工推进更新调查各项工作。
局办公室:负责更新调查的后勤保障和经费落实。
总量减排科:负责制定更新调查工作方案,组织对污染源更新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分析、上报。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科:负责提供2008年、2009年、2010年新、改、扩建项目名单,参与新、改、扩建项目更新调查数据的审核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科:牵头农业污染源更新调查和农业污染源更新调查数据审核及分析。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之一:工业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一、工业源调查范围及重点调查对象的确定原则(一)工业源调查范围工业源调查范围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4754-2002)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产业活动单位(不含军队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包括(1)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各类工业企业生产单位;(2)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或可能有污染物产生的产业活动单位。
调查对象按照属地原则确定,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划分属地的基本区域。
(1)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纳入该二级单位所在地调查。
(2)同一企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厂区,纳入各厂区所在区域调查。
(二)重点调查工业源的筛选及确定原则1、以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为总样本,按照以下原则确定2010年度动态更新重点调查单位初步名单,符合其中任何一项条件的即纳入动态更新重点调查范围:(1)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排放量,按单因子降序排列占地区(市)85%排放量的工业企业;或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产生量按单因子降序排列占地区(市)65%产生量的工业企业。
(2)有废水重金属(砷、镉、铅、汞、铬)产生的企业。
(3)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000吨及以上的企业。
(4)危险废物产生量50吨及以上的企业。
(5)自来水生产及供应业(4610)、水力发电(4412)、土砂石开采业(1011~1019)不纳入动态更新的重点调查企业范围。
2、按照以上原则、以地区(市)为基本单元统一筛选2010年动态更新重点调查单位初步名单。
若有个别区县无重点调查企业,地市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补充动态更新重点调查企业。
3、各地市在重点调查企业初步名单的基础上,根据以下原则补充新增企业、删除关闭企业,调整、形成2010年度动态更新重点调查单位最终名录库:(1)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作为新增排污企业纳入重点调查:①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新建已验收的企业纳入本次调查;投入试生产、试运行,已造成事实排污累计30天及以上的新建项目,纳入本次调查;试生产、试运行不足30天的新建项目,不纳入本次调查。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召开全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会议的通知
正文:
----------------------------------------------------------------------------------------------------------------------------------------------------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召开全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会议的通知
(甘环明电[2010]2号)
各市、州及甘肃矿区环保局: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证“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运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改进“十二五”环境统计工作,为“十二五”污染减排和各项环境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国家环保部《关于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环发[2009]162号)精神,省环保厅决定于2010年2月26日在兰州市召开全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1、全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动员及安排部署;
2、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方案及技术规定、数据处理软件培训。
二、参加会议人员
为保证我省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各市、州及甘肃矿区环保局局长、分管局长和环境统计或普查工作具体负责人参加会议,并且通知辖区内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和环境统计或普查工作具体负责人一并参加会议。
三、会议时间、地点与联系人
报到时间:2010年2月25日下午
会议时间:2010年2月26日
会议地点:兰州八一宾馆
*******139****2997
王鹏139****2666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日
——结束——。
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我们开展了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污染源的排放情况,重点关注重污染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推动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1.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内容。
针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我们确定了调查的范围为全国各地,调查的内容涵盖了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治理措施执行情况、企业自行排查排放情况等。
2.组织调查人员和培训。
根据调查的需要,我们组织了一支由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队伍,并举办了培训会,对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
3.分组调查。
我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将调查任务分成了若干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员根据任务分工负责不同区域的调查工作。
4.调查实施。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入重点企业和重污染行业,详细了解其生产过程,查看其排污设施和治理设备的运行情况,收集污染物排放数据,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解和交流,同时还参观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处置情况。
5.整理汇总。
在调查结束后,我们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污染排放情况,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三、工作成果和亮点1.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排放数据和信息。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排放量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发现了大量的污染源治理问题。
通过对重点企业和重污染行业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企业存在的排污设施不完善、治理措施执行不严格等问题,及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
3.推动了更好地污染治理工作。
根据《生活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是指各类生活源从驻存场所排入市政管道、或排污沟渠、周边环境的量。
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按照城镇常住人口与人均产污强度计算,修订后的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系数为按此口径核算的。
城镇居民人均产污强度包括污染源普查核算的城镇居民生活排污系数和服务业污水污染物排放人均核算系数(由污染源普查数据计算得出,并适当调整)。
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是指最终排入环境生活污染物的量,即生活污水污染物产生量扣减经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去除污染物的量。
西宁市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27•【字号】•【施行日期】2010.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污染防治正文西宁市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方案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青政办〔2010〕5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为指导开展我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制订本方案。
一、更新调查工作目标以西宁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十一五"末全市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等情况。
完善全市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根据动态更新调查结果,实现普查数据与环境统计的衔接,为"十二五"环境统计和污染减排工作奠定基础,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
二、更新调查时点、对象、内容和种类(一)更新调查时点1、调查时点:2009年12月31日。
2、调查时期资料:2009年度。
(二)调查对象1、工业源:以西宁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业活动单位名录为总体,按污染源个体排污量大小降序排列,筛选出占总排污量(固体废物以产生量计)85%以上的企业为重点调查单位。
筛选项目为: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固体废物等。
只要其中有一项被筛选上,该企业就为重点调查单位;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2008年、2009年新、改扩建企业。
废水中产生重金属类物质的企业、产生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企业、全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经过清库整理(核实上年环境统计数据库,删除关停企业、非工业企业、企业群和其他不符合实际的企业)后的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为动态更新重点调查对象。
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引言污染源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环境负荷,可以评估和控制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规范污染源监测技术,在监测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监测范围污染源监测技术应用于工业企业、民用单位和其他排放源等各类污染源的排放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排放气体的成分和浓度监测;2.废水和废气的流量监测;3.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浓度监测;4.废物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监测;5.监测设备和监测系统的维护和校准。
监测要求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此,有以下要求:1.监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2.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监测设备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和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记录和存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数据可比性为了对不同的污染源进行比较和评估,监测数据应具有可比性。
为此,有以下要求:1.监测设备应采用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标准物质,确保测量结果的可比性;2.监测数据应按照统一的单位和标准进行记录和报告,减少因单位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3.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监测和报告,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可比性。
数据公开透明监测数据应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为公众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
为此,有以下要求:1.监测数据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公开,并提供数据查询和下载的途径;2.监测数据应使用易于理解和解读的方式进行呈现,以便公众理解和参考;3.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公开相关的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
监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实时监测方法是指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实时获取污染源排放和环境参数的监测方法。
该方法具有实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环境负荷。
常用的实时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废气监测:使用气体分析仪、扬尘仪等设备进行废气成分和浓度的监测;2.废水监测:使用pH计、溶解氧仪等设备进行废水的pH值、溶解氧浓度等参数的监测;3.流量监测:使用流量计等设备进行废气和废水的流量监测。
附件一: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之一:工业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一、调查对象和范围(一)调查对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产业活动单位中的重点调查单位(不含军队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包括(1)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各类工业企业生产单位;(2)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实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或可能有污染物产生的产业活动单位。
(二)调查原则1、一律按照属地原则确定调查对象,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划分属地的基本区域。
(1)大型联合企业所属二级单位,一律纳入该二级单位所在地调查。
(2)同一企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厂区,纳入各厂区所在区域调查。
(3)大型公共供暖企业按照企业各生产场所或生产设施(锅炉)所在区域,纳入区域调查。
2、至2009年12月31日以前新建已验收的企业纳入本次调查;投入试生产、试运行,已造成事实排污累计30天及以上的新建项目,纳入本次调查;试生产、试运行不足30天的新建项目,不纳入本次调查。
3、在2009年度停产的产业活动单位,纳入本次调查。
4、2009年12月31日以前关闭的产业活动单位,不纳入本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仅涉及以下内容,其余不再进行调查。
(1)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代码、位置信息、联系方式、经济规模、登记注册类型、行业分类等;(2)主要产品、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以及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燃料含硫量、灰份等;(3)用水、排水情况,包括排水去向信息;(4)各类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以及各类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等(锅炉、炉窑);(5)废水和废气的产、排污及综合利用情况;(6)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的产生、利用、处置、贮存及倾倒丢弃情况;(7)污染源监测结果。
四、调查污染物种类(一)废水调查污染物种类包括: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总铬(或六价铬)、氰化物等。
(二)废气调查污染物种类包括:废气排放量、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三)固体废物调查种类固体废物调查种类包括: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危险废物及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五、调查表的填报1、调查表的填报调查表由调查对象填报。
2、调查表的发放、报送调查表的填报可采取统一布置、统一发表、分别填报的方式,由县(区)环保部门组织召开调查表填报人的会议,进行统一宣讲,发放调查表,并明确要求调查对象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方式向环保部门报送。
也可采用由调查员入厂上门发放调查表,讲解填表方法,告知收取调查表的时间等方式。
两种方法也可结合使用。
六、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工业源采用实际监测法、产排污系数法及物料衡算法核算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一)实际监测法1、主要内容实际监测法是依据实际监测调查对象产生和外排废水、废气(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计算出废气、废水排放量及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监测数据包括历史监测数据和在线实时监测数据。
其中历史监测数据包括环保部门对该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数据(简称监督监测数据)、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监测数据(简称验收监测数据)、企业委托监测数据和企业自测数据。
2、监测数据(1)监测数据的认定各种实际监测法获得的数据必须符合下述规定,才能作为有效数据,用于核算污染物的产生、排放量。
①历史监测数据的认定监督监测数据的认定:调查年度内,由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监督监测得到的数据,并且企业当年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和治污设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运行状况良好。
废水污染物年监测频次达到4次以上,废气污染物年监测频次达到2次以上;并且任意2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月,任意3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季度。
监测项目和监测分析方法符合规范要求。
验收监测数据的认定: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对新建项目、限期治理项目进行验收监测得到的数据,并且验收后企业的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和治污设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运行状况良好。
委托监测数据的认定:调查年度内,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受企业委托出具的监测数据,并且企业当年内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和治污设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运行状况良好。
废水污染物年监测频次达到4次以上,废气污染物年监测频次达到2次以上;并且任意2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月,任意3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季度。
监测项目和监测分析方法符合规范要求。
企业自送样品的委托监测数据不能作为调查数据使用。
企业自测数据的认定:具有当地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认可的环境监测资质,调查年度内出具的本企业的监测数据。
废水污染物年监测频次达到4次以上,废气污染物年监测频次达到2次以上;并且任意2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月,任意3次监测数据不能在同一个季度。
监测项目和监测分析方法符合规范要求。
企业自测监测数据必须通过当地县(区)级及以上环保监测部门质量审核及认定。
②在线监测数据的认定在线监测设备的建设、安装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通过县(区)及以上环保部门对比验收监测;并按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质量保证/控制,定期校准、校核;日常管理和数据有效性通过环保部门的检查和比对监测实验的认可。
(2)监测数据优先采用顺序①历史监测>在线监测②历史监测数据优先采用顺序:监督监测>验收监测>委托监测>企业自测(3)产、排污量的计算原则①废水污染物产排污量有累计流量计的可按废水流量加权平均浓度和年累计废水流量计算得出;没有累计流量计的,通过监测的瞬时排放量(均值)和年生产时间进行核算。
②废气污染物产排污量通过监测的瞬时排放量(均值)和年生产时间进行核算。
(二)产排污系数法产排污系数法是指根据《产排污系数手册》提供的工业行业产排污系数,核算调查对象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具体要求如下:1、统一采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使用的《产排污系数手册》,不得采用其他各类产排污系数或经验系数。
2、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产排污的主导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规模等,选用相对应的产排污系数,结合本企业原、辅材料消耗、生产管理水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确定产排污系数的具体取值,依据本企业2009年度的实际产量,核算产、排污量。
3、《产排污系数手册》中没有涉及的行业,可根据企业生产采用的主导工艺、原辅材料,类比采用相近行业的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
(三)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是指根据物质质量守衡原理,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即:投入物料量总和=产出物料量总和=主副产品和回收及综合利用的物质量总和+排出系统外的废物质量(包括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生产性废物及工艺过程的泄漏等物料流失)。
采用物料衡算法核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时,应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能源、水、物料投入、使用、消耗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了解,从物料平衡分析着手,对企业的原材料、辅料、能源、水的消耗量、生产工艺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使测算出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四)三种方法的使用原则1、以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法为主核算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监测数据要符合本技术规定中监测数据的认定要求;产、排污系数的应用及计算符合相关要求。
物料衡算法只在无法采用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法核算时采用。
2、采用实际监测法得到污染物产、排污量,要用产排污系数法进行核算。
3、产排污系数法、实际监测法核算的污染物产、排污量出现差异时:如两种方法核算的污染物产、排污量相对误差小于20%,以实际监测法为准最终核定污染物产、排污量。
如两种方法核算的污染物产、排污量相对误差大于20%,应对实际监测时企业的生产工况及生产工艺等进行核实,如实际监测时企业的生产工况不符合相关监测技术规定要求,则应核准产、排污系数的应用是否正确,并用核准后的产、排污系数核定污染物产、排污量。
如监测时生产工况符合相关监测技术规定要求,同时产、排污系数的应用正确,则取实际监测法和产排污系数法核算结果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数据作为认定数据上报。
4、对于使用监测数据和产、排污系数核算产、排污量并出现差异时,应注意以下情况:企业接受委托处理其他企业废水,应扣除接纳其他企业废水中污染物的产、排污量,再比较实际监测法与产排污系数法核算的产、排污量,并按上述原则最终核定企业的产、排污量;如无法扣除其他企业废水中污染物的产、排污量,则以产排污系数法最终核定污染物的产、排污量。
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之二:农业污染源动态更新调查技术规定一、动态更新调查对象、范围和内容(一)调查对象和范围农业面源本次动态更新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三类污染源。
种植业污染源以县(区)为调查对象,针对耕地、保护地和园地面积以及地表径流与地下淋溶的污染物排放开展调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化养殖单元为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调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调查范围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所有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和水产养殖专业户。
(二)调查内容种植业污染源:主要调查各地区耕地、保护地和园地排放污染物分别进入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情况。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各县(区)的耕地、保护地和园地面积。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调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基本情况:包括饲养目的、畜禽种类、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各阶段存栏量、饲养周期等。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包括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量、排放去向等。
水产养殖场污染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鱼、虾、贝、蟹等水产养殖产品的污染物产生情况,具体包括: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水体、养殖类型、养殖面积/体积、投放量、产量、废水排放量及去向、水体交换情况、换水频率、换水比例等。
(三)调查污染物种类种植业:包括总氮、总磷。
畜禽养殖业:污水中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铜、锌、pH等;固体废物中包括有机质、含水率、全氮、全磷、铜、锌等。
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过程中进入自然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铜、锌。
二、调查技术路线种植业采用流失系数法测算污染物流失量。
利用调整后的各县(区)耕地、保护地和园地的污染物流失系数以及调查获得的播种面积、地表径流与地下淋溶的污染物流失比例等基础数据,通过软件自动核算种植业污染物流失量。
畜禽养殖业采用发表调查加估算的方法,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发表调查,根据产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产、排量;对于养殖专业户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以县(区)级为单位根据产排污系数进行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