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制程试车作业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11
成型车间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安全守则1. 工作前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和安全鞋等。
2. 严禁从事没有经过安全培训的工作,未经授权不得开设或调整设备。
3. 严禁在设备运行时触摸或靠近运动部件,禁止对设备进行维修或清理。
4. 使用电动工具时必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5. 防止使用类似刀具的锐利物品,禁止在操作过程中玩耍、嬉闹或进行不安全的行为。
6. 遵循正确的人机工程学原则,工作时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不要长时间维持肌肉拉伸状态。
7. 严禁饮酒及吸毒后工作,以确保操作的清醒和稳定。
8. 禁止一人操作重型设备或进行无尝试的重要操作,必须确保有足够的人员配合操作。
9. 设备故障或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并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以保证安全。
10. 熟悉工作环境,特别是可能危害健康和安全的区域和设备,对应急方式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二、个人安全1. 严禁携带金属制品、易燃易爆物品、刺激性气体、剧毒物品等危险品进入车间。
2. 在工作过程中,注意防止碰撞、撞击和摔落,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3. 操作时要确保手部干燥,以尽量避免松脱或滑动。
4. 操作过程中应集中精力,不要分心、走神或与他人交流,以免发生事故。
5. 在需要使用高处作业时,一定要佩戴安全带,确保安全操作。
6. 禁止将手指、手臂或其他身体部位伸入运动部位,以防受伤。
7.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疲劳和不适,应停止工作休息。
8. 禁止在操作时携带任何可能发生碰撞或撞击事故的物品,如手机、手表等。
三、设备操作安全1. 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注意检查设备上是否有任何异常情况。
2.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熟悉设备的启动和停止程序,并且只能由经过培训的人员来进行。
3. 操作设备时必须保持清醒和专注,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活动。
4. 禁止操作者穿戴宽松衣物或带有吊带的衣物,以防止卷入设备中。
5. 在设备运行时,严禁在设备周围堆放物品,以免阻塞设备的正常运行。
成型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规范成型操作,确保本工序产品符合要求。
2.范围:适应本公司裁断,成型工序。
3.职责:在生产技术厂长领导下,成型车间负责本过程的控制,操
作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工艺操作。
4.裁断:质量标准
裁断公差宽度为5mm,角度为0.5度。
帘布必须摆放平整,无折子、无杂质、无劈缝,无胶豆等质量问题。
操作工必须按照施工标准严格操作角度宽度要符合施工标准。
5.成型:
(1)工艺条件:风压0.4-0.8Mpa
(2)质量标准:成型筒宽度,项点周长务必正确,内面胶贴附不得折皱,对正中心,帘子线贴符对齐标线,确保帘线无折子,
无漏白,无杂物,无断线,无胶豆等问题,各层方向相反,
接头无脱开,接头压线为5-7根,钢丝圈放上下左右必须对
正并压实,帘线接头一定要错开。
胎面胶贴符对正中心线。
胎面接头要接平不要过大或过小并压实,把成好的胎胚挂在
架车上不得落地。
成型车间安全操作规程1. 依法依规:1.1.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1.2. 熟悉相关操作规程,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
1.3. 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参数或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2. 安全装备使用:2.1.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耳塞等。
2.2. 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正确使用防护罩、护栏等安全装置。
2.3. 防护装备应定期检查,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3. 常规操作:3.1. 在操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运行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2.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3.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防止分心导致事故发生。
4. 机械设备操作:4.1. 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正常启动和停机操作,不得擅自启动或停机。
4.2. 不得在设备运行时进行任何维修或调整操作。
4.3.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修,不得随意擅自处理。
5. 用电安全:5.1. 严禁擅自接线、拆卸或改变电气设备的电路。
5.2. 用电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使用时应注意电源插头是否插实。
5.3. 不得将水或其他液体溅到电气设备上。
6. 危险品管理:6.1. 危险品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使用。
6.2. 使用危险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并确保储存和操作场所通风良好。
6.3. 禁止将危险品与其他物品混放或共同储存。
7. 灭火器材与安全通道:7.1. 操作人员应熟悉灭火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7.2. 确保安全通道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封堵通道。
7.3. 发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迅速报警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灭火或撤离。
8. 作业区域卫生:8.1. 操作人员应保持作业区域的整洁和卫生,防止杂物堆积或滑倒等意外。
8.2. 定期清理机械设备和工作台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8.3. 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并定期清理。
9. 安全培训与演练:9.1. 所有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新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1、电热刀易烫伤,造成人员烫伤;2、推部件小车、胎胚车时易压脚,造成人员伤害;3、换料时容易挤手,造成人员伤害;4、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易造成人员伤害。
二、操作规程(一)成型机带束层、胎面贴合鼓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前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防静电工作鞋,严禁穿鞋底带有铁钉的鞋,衣服上严禁挂金属物品上机操作。
2、检查工器具是否摆放有序,检查设备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电热盒不得与汽油盒的距离太近。
3、操作区域内,严禁站人放物,与操作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生产操作区域内。
4、使用热裁刀时,切勿碰到成型机鼓面和传送带。
5、使用汽油擦胎时,切勿将汽油滴到脚踏开关上,所使用的金属工具要轻拿轻放,避免因撞击产生火花。
6、工作中避免身体及手接触电加热装置及转动部位。
7、操作过程中,如发生故障、料打褶或者转动部位卷料时,必须停机处理,处理时要打开安全护栏和安全门后方向进行处理。
8、严禁人或者物品在自动卸胎的工作区或者光感安全区内停留。
9、换料、推小料车时必须两个人完成,行动配合协调一致,必须打手动操作,以防人或者设备损伤。
第 1 页共7 页10、工作完毕后,将汽油加盖集中管理,关闭电、风、火、汽开关,清理机台及周围环境卫生,进行现场工作交接。
(二)成型机胎体鼓安全操作规程1、上岗前,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防静电工作鞋,严禁穿鞋底带有铁钉的鞋,开车前要检查成型机是否正常,刹车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2、检查成型机所需要工器具是否摆放有序,垫尺摆放不得伸进设备运转区,热裁刀盒不得离汽油盒太近。
3、操作时精神要高度集中,熟练掌握,设备安全踏板,安全拉绳。
安全脚垫以及设备急停按钮安全装置的性能及位置。
4、在设备运转中,非操作人员不许进入生产警戒线内,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5、使用汽油擦胎时,切勿将汽油滴入脚踏开关上,所使用的金属工具要轻拿轻放,以免产生火花。
6、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电加热部位静电起火或者汽油盒起火时,要即将切断电源,脱离现场及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并同时报警。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检验试车安全操作规程(标准
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检验试车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
1.路试起步前,首先检查保修项目完成情况及车轮周围情况,检查油、水,拉紧驻车制动器,挂人空档并踏下离合器踏板后方可发动,待发动后慢慢松离合器踏板,注意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2.起步前必须关好车门、检试制动系时,气压制动系的气压不得低于294~392Da(3-4kg/cm2)。
3.倒车时必须前后看清楚通道情况,并与指挥倒车人员取得联系,按手示进行。
4.试车车辆必须前后挂试车牌,并在指定地点进行路试,参加路试随车人员不得超过3人。
5.试踏制动踏板时应先与车上人员示意后再进行试验。
6.试车完好后,应按规定检查有关部位,待全部及格后,由检验人员签名批准出场,将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将电源总开关关闭,
挂低档,拉紧驻车制动器。
并通知车主前来接车。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成型作业操作规程成型作业操作规程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成型作业的产品和要求,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模具和原材料。
2. 检查成型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做好润滑工作。
3. 清洁和整理成型作业区域,确保无杂物和障碍物。
二、操作过程要点1.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2. 按照正确的顺序安装模具,并调整好模具的位置和固定。
3. 制定好操作步骤和工序,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4. 准备好需要的原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预处理,如熔融、加热等。
5. 打开成型设备的电源,进行预热操作,确保设备达到所需的温度要求。
6. 将预处理好的原材料放入模具中,并关闭模具。
7. 开始注塑作业,按照设备的要求设置好注塑参数,如温度、压力和速度等。
8. 观察成型作业的过程,确保注塑过程中无异常情况出现。
9. 在成型过程中,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模具、更换润滑油等。
10. 在成型作业结束后,关闭注塑设备的电源并卸载模具。
三、成型作业后的收尾工作1. 将成型好的产品及时取出,并进行目视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2. 清理现场,包括清理模具和周围的杂物,确保场地整洁。
3. 根据需要对模具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和储存等。
4. 记录成型作业的相关数据,如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生产数量等。
四、操作中的安全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 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设置和参数,如温度、压力和速度等。
3. 禁止将手部或身体部位伸入到机械运动部位,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4. 遇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查、处理,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5. 严禁随意丢弃废弃物和有害物质,需正确分类和妥善处理。
总结:成型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工序,正确的操作规程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操作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模具和原材料,并确保设备和场地的安全和整洁。
操作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工序进行操作,严格遵守安全事项,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试车工作规范一、前言试车工作是汽车生产流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的重要保障。
试车工作规范不仅能够提高试车工作效率,减少事故风险,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碑。
下面从试车前、试车中、试车后三个方面,探讨试车工作规范应该如何制定和执行。
二、试车前试车前是试车工作的准备阶段,也是影响试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试车前,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 熟悉试车路线和试车仪器试车前必须熟悉试车路线和试车仪器,确保试车工作不会出现迷路和无法操作仪器的情况。
2. 检查试车车辆试车前必须对试车车辆进行检查,包括燃油、电池、轮胎、刹车等部位,确保试车车辆的正常运行。
3. 确认试车环境试车前必须确认试车环境,包括试车路线、试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路况和气象因素等,以便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三、试车中试车中是试车工作的核心环节,也是试车工作规范的最重要体现。
试车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充分了解试车任务在试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试车任务,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试车工作,确保试车结果符合要求。
2. 严格执行试车规程试车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试车规程,包括试车操作流程、试车仪器使用规范等,确保试车结果准确可靠。
3. 注意试车安全试车过程中必须注意试车安全,包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预防事故等,以保证试车工作的安全进行。
4. 积极主动沟通试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沟通,与其他人员协调配合,共同解决试车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试车工作正常进行。
四、试车后试车后是试车工作的总结阶段,也是对试车工作效果的总体评估。
试车后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整理试车数据试车后必须整理试车数据,包括试车过程中记录的车辆信息、试车仪器数据等,以保证试车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分析试车效果试车后必须分析试车效果,对试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以后的试车工作提供参考。
3. 提出改进建议试车后应针对试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试车效率和减少事故风险,确保试车工作规范的持续改进。
1.试车的目的确认设备在安装调试或大修结束后已达到无菌生产要求。
2.试验程序2.1表面涂抹实验2.1.1. 在生产结束空暴完成后进行,品控人员穿戴好无菌服、无菌口罩、无菌手套、消毒后水鞋,将平皿桶表面、棉签瓶外进行75%酒精消毒后,带入正压房C区消毒的小桌上,将平皿桶打开,按编号排列好顺序,根据涂抹位置进行操作,涂抹点用无菌棉签反复涂抹约2cm2,然后在另一人准备好的平皿上划线,注意划线时上平皿盖与下平皿盖成45°角,涂抹后棉签头不要碰及其它部位和平皿盖,涂后迅速盖好,涂抹时两人均应距开盖平米30cm处侧头,且手部不应触及培养基,防止人为污染。
同时防止涂抹时棉签中水顺棉棒流到手上,在往培养基上涂抹时,手上的水再流到培养基上造成交叉污染。
涂抹完成后,将平皿倒置放到平皿桶中,尽快无菌送到实验室相应培养箱中培养,并记录结果。
2.1.2.在正压房内的无菌灌装设备清洗结束,灭菌开始之前,将经过灭菌的无菌棉签和倒好培养基的细菌、霉酵平板放入灌装设备的无菌区内。
待灭菌完成后,对无菌灌装区的设备表面指定部位用无菌棉签反复涂抹数次,并分别在细菌和霉酵平板上划线,完成后通过传递窗传递出来,放入相应的培养箱中培养,并记录结果。
2.1.3.实验结果分析试车时所有的平板均不得有菌落生长。
棉签、平板同时做空白试验。
2.1.4. 涂抹部位N0. 位置编号NO. 位置编号1 4个星轮15 灌装机夹瓶器2 4个星轮16 灌装机下水道盖3 4个星轮17 墙面或玻璃4 4个星轮18 墙面或玻璃5 封盖输出链条正面19 冲瓶机入口螺杆6 封盖输出链条反面20 冲瓶机冲瓶头7 进瓶轨道21 冲瓶机冲瓶头8 旋盖头压杆22 冲瓶机瓶夹9 旋盖头压杆23 冲瓶机瓶夹10 旋盖头(持盖)24 屋顶11 旋盖头(持盖)25 盖输送链条(白)12 灌装头26 机器立柱13 灌装头14 止旋刀2.2空气暴露实验(空间落菌)2.2.1.在生产结束前30分钟,品控人员穿戴好无菌服、无菌口罩、无菌手套、消毒后水鞋,将平皿桶表面进行75%酒精消毒后,带入正压房C区消毒的小桌上,将平皿桶打开,排列好顺序,按空暴点位置放置两个平皿,将皿盖担在皿的一边,使培养基充分暴露,30分钟后将皿盖盖好,收集到平皿桶,尽快无菌送到实验室相应培养箱倒置培养,并记录结果。
成型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成型检验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指导,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成型检验工作提供准确的规范和指导,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1 确保检验设备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1.2 准备检验记录表格和相应的文档。
1.3 检查成型设备和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1.4 安排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检验。
2. 开始检验2.1 按照成型产品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检验指标和方法。
2.2 根据产品规格,选择适当的样品数量。
2.3 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收集和准备工作。
2.4 进行外观检验,包括颜色、表面平整度、尺寸等。
2.5 进行功能性能检验,包括硬度、抗张强度等。
2.6 进行功能性能长期稳定性检验,包括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2.7 记录并整理检验结果。
3. 分析结果3.1 根据检验结果,评估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2 分析不合格产品的原因,确定纠正措施。
3.3 针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复检和追溯。
4. 编制报告4.1 根据检验结果和分析,编制检验报告。
4.2 报告要包括产品信息、检验标准、样品信息、检验结果和分析等。
4.3 报告中要明确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式和改进计划。
5. 归档和反馈5.1 将检验记录和报告归档,确保可追溯性和备份。
5.2 提供检验结果和分析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3 根据反馈和改进计划,优化成型检验工作流程和方法。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对于特殊要求的产品,要根据相应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检验。
3. 在进行检验之前,要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对于不合格产品,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合格品的不流入市场。
5. 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工作,确保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6. 对于复杂产品的检验,可以考虑引入更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
四、总结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成型检验的详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旨在确保成型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并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指导。
成型作业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成型作业提供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在进行成型作业过程中确保操作的安全性、高效性和质量,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2. 作业准备在进行成型作业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检查设备和工具•确保成型设备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检查模具和工具的使用状态,如有损坏需要及时更换;•确认所需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保证生产不中断。
2.2 准备工装和定位夹具根据产品的要求,准备好必要的工装和定位夹具,确保成型精度和产品质量。
2.3 确定操作流程和方法针对不同的产品和成型需求,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包括操作的顺序、操作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处理方法。
3. 操作步骤3.1 操作前准备•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清理操作台面和设备周围的杂物;•检查设备的电源和气源,确保正常供应。
3.2 启动设备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启动设备。
确保设备运转平稳,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3.3 准备原料根据产品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原料,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清洁、搅拌等。
3.4 调整模具和工装根据产品的要求,调整模具和工装,确保成型精度和产品的质量。
3.5 开始成型作业3.5.1 注料及热熔将准备好的原料注入到成型设备中,并通过加热使其熔化。
根据产品要求,控制好熔化温度和时间,确保原料的熔化均匀。
3.5.2 开始成型将熔化好的原料通过成型设备的模具进行成型,控制好成型的压力、时间和温度,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3.6 成型后处理3.6.1 冷却和固化在成型完成后,将产品进行冷却和固化。
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冷却时间和固化温度的控制,以确保产品的性能。
3.6.2 脱模将冷却和固化完成的产品从模具中取出。
根据产品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脱模,并确保产品的完整性和外观。
3.7 检查和质量控制对成型完成的产品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成型製程試車作業規範
一、目的---------------------------------------------------------------1
二、說明---------------------------------------------------------------3
三、設備點檢項目----------------------------------------------------4
四、測試項目----------------------------------------------------------5
M54-QI-08-R-08-01
一、目的
測試新進設備品質和製程能力,為現場量產做準備
二、說明
成型課製程試車針對現有設備及各製程的控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成型製程
2.成型後清洗製程
3.V-CUT加工製程
4.ENTEK加工製程
製程試車計畫由相關製程負責PE編製,交付工程部、製造部及品保部會簽,會同相關製程的各部負責人共同配合執行。
測試板與小量產規定
(1) 測試板數量: 20-100PNL ,尺寸:接近設備最大設計尺寸,板厚:無特殊要求時40-60mil.
(2) 小量產數量3-10 lot(150PNL/lot)
M54-QI-08-R-08-01
三設備點檢項目
M54-QI-08-R-08-01
四測試項目
M54-QI-08-R-08-01
M54-QI-08-R-08-01
七、測試結果:
M54-QI-08-R-08-01
測試方法
1.成型機
1.1成型機動態RUNOUT測試
測試目的: 測試主軸運轉情況
測試材料:無
檢驗工具: 動態RUNOUT儀
檢驗標準: 15µm以内
測試方法:1.夾頭夾住測試PIN
2.將動態RUNOUT儀以固定PIN固定在PIN夾上
3.Z軸連續下降四次至測試PIN下截面與RUNOUT儀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後再下降12mm.
4.啟動鑽孔機,主軸分別以20KRPM, 40KRPM,60KRPM旋轉
5.讀出RUNOUT儀的讀數
1.2.成型精度
M54-QI-08-R-08-01
測試目的: 測試成型機成型尺寸精準度
測試材料:成型報廢板
檢驗工具: OGP
檢驗標準:尺寸偏差±4mil
測試方法:1.每軸成型,下面放置墊板.
2.驗前必頇檢查墊、面是否清潔、無翹曲.
3.板子以多pin固定後四邊仍頇貼膠帶固定.
4.每成型一次都用新刀成型至完畢.
5.板子經過清洗後即可用OGP進行尺寸量測.
6.所得到的數據與CAM給出的數據核對
2〃成型后清洗線
2.1板面清潔度測試
測試目的: 測試清洗後清潔狀況
測試材料:成型報廢板
檢驗工具:目視
檢驗標準: 無粉塵殘留
測試方法: 目視成型後板狀況
2.2 Cl离子含量测试
測試目的:測試pcb在出貨前的表面Cl離子含量
測試材料:成型報廢板
M54-QI-08-R-08-01
檢驗工具: Cl离子含量测试仪
檢驗標準: 6.4ug/sq.in
測試方法: 1.將測試板置於氯離子交換器中,以乙丙醇沖擊雙面
2.儀器分析沖板後的藥水的氯離子含量,
3.將氯離子含量的曲線圖由電腦列印。
3、V槽殘厚/間距/平行精度測試
測試目的: 測試V-CUT尺寸精準度
測試材料: 0.4mm ~ 1.6mm 裸銅基板
檢驗工具: OGP
檢驗標準: 精度在+/-0.03mm以内
測試方法:(1).以兩片39mil 1/1 20*24”,採用18m/min與20m/min的線速,進行100mm間距,殘厚0.8mm,進行V-CUT;
(2).然後進行三次元測試與殘厚測試,以確定刀具直徑與刀具差原點距離正確性;
(3).將正確數值重新輸入於電腦中,再進行一次V-CUT,重復進行測量,確認質料無誤。
4〃成型后抗氧化處理線
4.1.ENTEK前處理微蝕量測試
測試目的:分析ENTEK前處理線上的微蝕量.
影響:方便保焊機的附著力.
測試工具:微量天秤.
測試數量:5PNL
M54-QI-08-R-08-01
具體方法如下:A.將測試板用水洗淨,置於烤箱以120度烘烤15分鍾.
B.烘烤後取出基板並冷卻3分鍾,秤重於小數點以下四位,記錄為W1.
C.穿線於掛架上,與生產板一起走完微蝕槽.
D.化銅完後將基板取出水洗,置於烤箱以120度烘烤15分鍾.
E.烘烤後取出基板並冷卻3分鍾,秤重於小數點以下四位,記錄為W2
微蝕量=(W1-W2)*92900/2*2.1*A 單位為u”A:測試板面積.取板厚15mil 10cm*10cm裸銅基板.
標準:35±10µ″
4.2 ENTEK抗酸測試
測試目的:瞭解現行ENTEK對酸之承受度。
測試條件:浸泡時板邊16sec↑,全部1min↑。
材料:測試板。
使用工具:計時器,0.075N硝酸銀。
標準值:板邊需在16sec以上,全部則為1min以上。
測試步驟:
1.製作測試板,並確認製程條件無誤。
2.製作完畢之測試板,滴上一滴0.075N硝酸銀,並計時。
硝酸銀週圍之ENTEK需至少耐酸16sec以上,而全黑之終點則需要在1分鐘以上。
4.3Entek膜厚測試
M54-QI-08-R-08-01
測試目的:瞭解現行ENTEK製作時之厚度。
測試條件:依現行生產規範條件。
材料:膜厚測試板(10㎝×10㎝)。
使用工具:UV測試儀、燒杯、5%鹽酸。
標準值:0.15~0.35μm
測試步驟:
1.確認ENTEK線之生產條件、參數在規範內始可製作。
2.將ENTEK處理後之測試板,放入配製42ml、5%鹽酸之燒杯中,浸泡並搖動3~5分鐘,使ENTEK膜完全溶解。
3.按照紫外線分光光譜儀(UV測試儀)的使用方式,以5%鹽酸做為參比液,把溶有ENTEK膜之測試液270nm附近最大吸收
時的吸光度A(ABS)檢測之。
4.膜厚(nm)=0.56×A。
M54-QI-08-R-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