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19.《庄子》故事两则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理解《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其面对生活中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庄子的主要思想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理解《庄子》故事两则的深刻寓意。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庄子的基本情况及其思想背景,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展示《庄子》故事两则的插图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授课内容(1)《惠子相梁》:讲述惠子在魏国为相,庄子前往拜访,却遭到惠子的猜忌和冷遇。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庄子对“名利”的态度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讲述庄子与惠子在濠梁观鱼,因对鱼的快乐与否产生争论。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以及如何用一种平等、包容的心态看待万物。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出庄子的哲学思想;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4.课堂练习针对授课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巩固学习成果。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庄子》的其他篇章,思考庄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记录下来。
四、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其他资源:参考书籍、文献以及网络资源等。
3.工具: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图书室等工具。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文字简洁、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哲学之典范。
本课题主要以两则故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了解《庄子》的思想精髓。
二、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思想精髓;2.通过古代寓言故事的形式,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3.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2.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3.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中的“乐与道”的概念;2.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互动式教学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故事一《牛屠》1.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庄子》的作者以及其背景(5分钟);2.教师讲解故事一《牛屠》(10分钟);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一,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4.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
第二节:故事二《胡蝶梦》1.教师讲解故事二《胡蝶梦》(10分钟);2.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二,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20分钟);3.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15分钟);4.带领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像胡蝶梦中的主人公那样时常被现实所困扰,如何做到心静如水,摆脱种种烦恼?(20分钟)。
七、教学作业1.每组完成一篇短文,阐述《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以故事为例,进行论述(1000字左右);2.在日常生活中,写下三个例子,阐述如何将《庄子》中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评估1.通过讨论、汇报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庄子》中的哲学思想;2.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反思通过两则寓言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导语】《庄⼦》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
《庄⼦》具有很⾼的⽂学价值。
⽂章多采⽤寓⾔、故事形式,⽂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势壮阔。
富有浓厚的⽂学⽓息和浪漫主义⾊彩。
为⼤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庄⼦》两则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标: 1、⾛近庄⼦,了解《庄⼦》及庄⼦的⽣平和思想。
2、积累⽂⾔常识,提⾼阅读浅显⽂⾔⽂的能⼒。
3、学习寓⾔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法⽬标: 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为本”,充分体现⾃主性原则,让学⽣⾃⾏预习,⾃⾏搜索资料、⾃⾏朗读、⾃⾏体验揣摩,⾃⾏质疑讨论,师⽣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拓宽学⽣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化经典的了解,提⾼⽂化品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内容。
2、进⾏⽂⾔⽂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
3、学习寓⾔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的道家思想。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导⼊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
⽣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呼吁宣扬⾃⼰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说表达⾃⼰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观的先秦诸⼦散⽂。
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转星移,但是先秦诸⼦散⽂绝对是中国⽂学熠熠⽣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
⽽传承中华⽂明,是我们每⼀位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散⽂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孟⼦》,今天就让我们再⾛近庄⼦,让我们⼀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家风范吧! ⼆、介绍作家、作品 庄⼦(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物之⼀。
庄⼦⽣活在⼀个社会⽭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19《庄子》故事两则【学习目标】1.认识《庄子》及庄子一生、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丰富文言知识。
(重点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领悟庄子的志趣。
(重点 )4.感知惠子和庄子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绿树成荫,桃红柳绿,落英绚烂春色近在呼吸间,好逍遥!这是“庄先生”的世界,也是深圳原创舞台剧《庄先生》深圳剧组在室外排练的现场。
2015 年 4 月 3 日,《庄先生》深圳剧组首次开放其在深圳园博园汇芳园的排练现场。
“庄先生”是谁呢?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揭晓答案!二、预习显现1.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我国古代闻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见解,认为“道”是无量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重申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庄子》文章特点:善于经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奇怪,寓意深远;语言灵便而有气派,幽默、幽默。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重点实词:①惠子相梁 (名词用作动词。
做宰相).②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都、京城 )③非梧桐不仅.(栖息 )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疑问代词,怎么)⑤于是鸱得腐鼠 (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样)..一词多义:固不知子矣 (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安得鱼之乐 (怎么 ).汝安知鱼乐 (哪里 ).于是惠子恐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于是鸱得腐鼠 (在这时 )..(2)文言句子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②非梧桐不仅,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您,因此自然不知道您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满确定的!)三、合作研究(一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1.庄子讲鹓故事的企图是什么?明确:鹓比喻理想高洁之士。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庄子故事两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选择了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两篇文章。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寓言故事为主,想象奇特,辞藻华丽,寓意深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章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庄子的一些基本哲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
2.难点:对庄子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提前准备好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一些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引起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生平。
2.熟悉《庄子》中的两则寓言故事,理解道家思想。
3.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庄子》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道家思想,发现和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1.在课堂上播放庄子相关视频片段。
2.准备庄子的原文以及配有注释的译文。
3.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个寓言故事《胠箧》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解读故事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讲的是胠箧的故事,通过胠箧里的文字来说明个人私心和对生命的贪婪会让人迷失自我,主张去掉“纷扰之念”,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深入思考。
帮助同学们理解故事中寓意,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寓意背后的哲学思想。
询问同学们:对胠箧里的文字有什么感受?为什么笼子里不再有自己生命的人会觉得很无聊?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
第二个寓言故事《木匠》1.阅读原文和译文。
让同学们先了解寓言故事中所用的词汇和语法,并体验语文之美。
2.讲解故事中的哲学思想。
讲解故事中,“梦游者”和“无心”的区别。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避免盲目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故事从物理的生产领域展开,讲到了精神的生存领域,旨在唤起人类对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并以此来指引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幸福。
3.引导同学自主思考。
引导同学们通过角色思考故事,逐渐理解故事蕴含的巨大哲学思想。
大家可以独立思考:你喜欢做“梦游者”还是“无心的木匠”?这两者哪个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标?课后作业1.总结两则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和哲学思想,并从生活实践中找到相关案例,自我拓展并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故事中寓意,体现自我的追求和思考,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
【九年级】初三语文《庄子》故事两则学教案“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学教案课题《庄子》故事两则授课时间3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学习目标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目标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难点: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过程设计(教案)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了解文章来源。
⑴、《〈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二.基础积累1、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惠子相( )梁,庄子往( )见之。
或( )谓惠子曰:“庄子来,欲( )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雏(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雏发于( )南海,而飞于( )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 )不食,非醴(lǐ)泉( )不饮。
于是( )鸱(chī)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1)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鱼出游从容( ),是( )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 )其( )。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并翻译。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庄子》故事两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不同故事,并掌握其主要情节和寓意;2.能够把握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学习庄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庄子》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2.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包括“道”、“无为”、“自然”等概念;3.培养学生思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
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思想转化为简单的语言表述;2.如何让学生理解寓意深刻的庄子故事。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讨论;3.课堂演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故事一:庄周梦蝴蝶教学目标1.了解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理解庄周梦蝴蝶的寓意;3.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1.讲述庄周梦蝴蝶的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庄周梦蝴蝶的寓意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3.让各组代表进行汇报,整合各组的答案;4.教师讲解庄周梦蝴蝶中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5.作业:结合庄周梦蝴蝶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虚幻与真实”的理解。
第二课时故事二:齐物论教学目标1.了解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掌握齐物论的哲学思想;3.分析齐物论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1.讲述齐物论的故事情节;2.教师讲解齐物论的哲学思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3.小组讨论齐物论的现实意义;4.整合各组的答案,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反思;5.作业:结合齐物论的故事,写一篇文章,阐述对“无欲则刚”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课堂演示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整合答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高写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三语文下册《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3)了解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2)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3)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
(2)学会运用庄子寓言中的观点看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介绍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会生字词。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庄子故事中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课堂讲解(2)分析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庄子寓言的理解。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庄子寓言的观点来解释。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
3.课堂小结(2)强调庄子寓言的启示作用。
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庄子》故事两则。
2.课堂检测(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学生掌握情况。
3.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庄子寓言的感悟文章。
19《庄子》故事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丰富文言知识。
(重点)
3.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重点)
4.感知惠子和庄子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绿树成荫,莺歌燕舞,落英缤纷……春色近在呼吸间,好逍遥!这是“庄先生”的世界,也是深圳原创舞台剧《庄先生》深圳剧组在室外排练的现场。
2015年4月3日,《庄先生》深圳剧组首次开放其在深圳园博园汇芳园的排练现场。
“庄先生”是谁呢?我们一起走进本课来揭晓答案!
二、预习展示
1.庄子与《庄子》。
庄子,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庄子》文章特点: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奇特,寓意深远;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重点实词:
①惠子相.梁(名词用作动词。
做宰相)
②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
③非梧桐不止.(栖息)
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代词,怎么)
⑤于是
..鸱得腐鼠(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一词多义:
固
.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安
.得鱼之乐(怎么)
汝安.知鱼乐(哪里)
于是
..惠子恐(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于是
..鸱得腐鼠(在这时)
(2)文言句子
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
③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您,因此当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三、合作探究
(一)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1.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二)感知惠子和庄子在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惠子和庄子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示例:《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唯恐避之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中有两个有趣的故事: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两则短文篇幅都很短,百十个字。
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
其内容又很浅显,学习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学生很喜爱这样的小故事。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注重在学习重点字词中理解句子文意,从而理解故事的寓意。
不足之处:因为两篇课文只设置了一个课时,所以上课任务比较重,因此一些细节问题没有特别注重,估计有部分知识点会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