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必修5阶段复习课 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9.93 MB
- 文档页数:10
复习课 不等式课时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2.掌握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3.能用均值不等式进行证明或求函数最值.不等式—⎪⎪⎪⎪⎪⎪⎪⎪⎪⎪⎪⎪⎪—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实数比较大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简单线性规划—⎪⎪⎪⎪—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简单线性规划—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均值不等式—⎪⎪⎪⎪—算术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均值不等式的应用一、选择题1.设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0B .0<ab<1C.ab <a +b2D .ab >a +b 2.已知不等式ax 2-bx -1≥0的解是[-12,-13],则不等式x 2-bx -a <0的解是( )A .(2,3)B .(-∞,2)∪(3,+∞)C .(13,12)D .(-∞,13)∪(12,+∞)3.若变量x ,y 满足⎩⎪⎨⎪⎧2x +y ≤40,x +2y ≤50,x ≥0,y ≥0,则z =3x +2y 的最大值是( )A .90B .80C .70D .404.不等式x -1x≥2的解为( )A .[-1,0)B .[-1,+∞)C .(-∞,-1]D .(-∞,-1]∪(0,+∞)5.设a >1,b >1且ab -(a +b )=1,那么( ) A .a +b 有最小值2(2+1) B .a +b 有最大值(2+1)2 C .ab 有最大值2+1 D .ab 有最小值2(2+1)6.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x -y -6≤0,x -y +2≥0,x ≥0,y ≥0,若目标函数z =ax +by (a >0,b >0)的最大值为12,则2a +3b 的最小值为( )A.256B.83C.113 D .4二、填空题7.已知x ∈R ,且|x |≠1,则x 6+1与x 4+x 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8.若函数f (x )=222x ax a ---1的定义域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9.若x ,y ,z 为正实数,x -2y +3z =0,则y 2xz的最小值为____.10.铁矿石A 和B 的含铁率a ,冶炼每万吨铁矿石的CO 2的排放量b 及每万吨铁矿石的价格c 如下表:a b /万吨 c /百万元 A 50% 1 3 B 70% 0.5 6某冶炼厂至少要生产1.9(万吨)铁,若要求CO 2的排放量不超过2(万吨),则购买铁矿石的最少费用为________(百万元).三、解答题1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5x 2-a<0的解集为M .(1)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当a =4时,求集合M .12.当x >3时,求函数y =2x 2x -3的值域.能力提升13.设a >b >0,则a 2+1ab +1a a -b的最小值是( )A .1B .2C .3D .414.若关于x 的不等式(2x -1)2<ax 2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本章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不等式的性质,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③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④均值不等式及应用.复习课 不等式答案作业设计 1.C2.A [由题意知,a <0,b a =-56,-1a =16,∴a =-6,b =5.∴x 2-5x +6<0的解是(2,3).]3.C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由于2x +y =40、x +2y =50的斜率分别为-2、-12,而3x +2y =0的斜率为-32,故线性目标函数的倾斜角大于2x +y =40的倾斜角而小于x +2y =50的倾斜角,由图知,3x+2y =z 经过点A (10,20)时,z 有最大值,z 的最大值为70.] 4.A [x -1xx -1x--x -1xx +1x⎩⎪⎨⎪⎧x x +x ≠0-1≤x <0.]5.A [∵ab -(a +b )=1,ab ≤(a +b 2)2,∴(a +b 2)2-(a +b )≥1,它是关于a +b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得a +b ≥2(2+1)或a +b ≤2(1-2)(舍去).∴a +b 有最小值2(2+1).又∵ab -(a +b )=1,a +b ≥2ab ,∴ab -2ab ≥1,它是关于ab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得ab ≥2+1,或ab ≤1-2(舍去),∴ab ≥3+22,即ab 有最小值3+2 2.] 6.A[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当直线ax +by =z (a >0,b >0)过直线x -y +2=0与直线3x -y -6=0的交点(4,6)时,目标函数z =ax +by (a >0,b >0)取得最大值12,即4a +6b =12,即2a +3b =6,而2a +3b =(2a +3b )·2a +3b 6=136+(b a +a b )≥136+2=256(a =b=65时取等号).] 7.x 6+1>x 4+x 2解析 x 6+1-(x 4+x 2)=x 6-x 4-x 2+1 =x 4(x 2-1)-(x 2-1)=(x 2-1)(x 4-1) =(x 2-1)2(x 2+1)∵|x |≠1,∴x 2-1>0,∴x 6+1>x 4+x 2. 8.[-1,0]解析 由f (x )=2x 2-2ax -a -1的定义域为R .可知2x 2-2ax -a ≥1恒成立,即x 2-2ax -a ≥0恒成立,则Δ=4a 2+4a ≤0,解得-1≤a ≤0. 9.3解析 由x -2y +3z =0,得y =x +3z 2,将其代入y 2xz ,得x 2+9z 2+6xz 4xz ≥6xz +6xz 4xz =3,当且仅当x =3z 时取“=”,∴y 2xz的最小值为3.10.15解析 设购买A 、B 两种铁矿石分别为x 万吨、y 万吨,购买铁矿石的费用为z 百万元,则z =3x +6y .由题意可得约束条件为⎩⎪⎨⎪⎧12x +710y ≥1.9,x +12y ≤2,x ≥0,y ≥0.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目标函数z =3x +6y 在点A (1,2)处取得最小值, z min =3×1+6×2=15.11.解 (1)∵3∈M ,∴3a -59-a <0,解得a <53或a >9;若5∈M ,则5a -525-a <0,解得a <1或a >25.则由M ,知1≤a ≤25,因此所求a 的范围是1≤a <53或9<a ≤25.(2)当a =4时,4x -5x 2-4<0.4x -5x 2-4⎩⎪⎨⎪⎧ 4x -5>0x 2-4<0或⎩⎪⎨⎪⎧4x -5<0x 2-4>0⎩⎪⎨⎪⎧ x >54-2<x <2或⎩⎪⎨⎪⎧x <54x <-2或x >254<x <2或x <-2. ∴M ={x |x <-2或54<x <2}.12.解 ∵x >3,∴x -3>0. ∴y =2x 2x -3=x -2+x -+18x -3=2(x -3)+18x -3+12≥2x -18x -3+12=24.当且仅当2(x -3)=18x -3,即x =6时,上式等号成立,∴函数y =2x 2x -3的值域为[24,+∞).13.D [a 2+1ab +1aa -b=a 2-ab +ab +1ab +1a a -b =a (a -b )+1aa -b+ab +1ab ≥2+2=4.当且仅当a (a -b )=1且ab =1,即a =2,b =22时取等号.]14.(259,4916]解析 由(2x -1)2<ax 2成立可知a >0,整理不等式可得(4-a )x 2-4x +1<0,由于该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则有4-a >0,即a <4,故0<a <4,解得不等式有2-a 4-a<x <2+a 4-a,即2-a 2+r(a -a)<x <2+a2+r(a-a),亦即14<12+a <x <12-a ,要使该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那么3<12-a ≤4,解得259<a ≤4916.。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不等式学习目标 1.整合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2.能熟练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变形不等式、证明不等式.3。
体会“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4。
能熟练地运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5。
会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函数最值.知识点一“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所谓三个二次,指的是①二次函数图象及与x轴的交点;②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端点.解决其中任何一个“二次”问题,要善于联想其余两个,并灵活转化.知识点二规划问题1.规划问题的求解步骤.(1)把问题要求转化为约束条件;(2)根据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3)对目标函数变形并解释其几何意义;(4)移动目标函数寻找最优解;(5)解相关方程组求出最优解.2.关注非线性:(1)确定非线性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可类比线性约束条件,以曲线定界,以特殊点定域.(2)常见的非线性目标函数有①y-bx-a,其几何意义为可行域上任一点(x,y)与定点(a,b)连线的斜率;②错误!,其几何意义为可行域上任一点(x,y)与定点(a,b)的距离.知识点三基本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的区别.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只需关注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要同时关注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类型一“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例1 设不等式x2-2ax+a+2≤0的解集为M,如果M⊆[1,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M⊆[1,4]有两种情况:其一是M=∅,此时Δ〈0;其二是M≠∅,此时Δ=0或Δ>0,下面分三种情况计算a的取值范围.设f(x)=x2-2ax+a+2,对方程x2-2ax+a+2=0,有Δ=(-2a)2-4(a+2)=4(a2-a-2),①当Δ〈0时,-1〈a<2,M=∅⊆[1,4],满足题意;②当Δ=0时,a=-1或a=2。
课题:简单的线性规划(高三一轮复习课)主旨: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必修5)第三章第3节“简单的线性规划”.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内容包括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线性规则及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说说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1. 教材地位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 2. 学生特征分析3. 教学目标分析1.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二教学展开分析 2. 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3. 教学媒体选择4. 教学实施三教学结果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地位分析(1)“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复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而再度学习的. 因线性规划的应用性广泛,“简单线性规划”不仅是“新大纲”中增加的新内容,也是“新课标”的必修内容;说明了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2)“简单的线性规划”体现了数学应用性的同时,还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数学建模法.(3)“简单的线性规划”内容已成为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亮点. 几乎每年必考。
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2、学生特征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对不等式、直线方程知识有了更系统的理解;这是复习“简单的线性规划”的起点能力.(2)认知能力分析:学生能应用不等式、直线方程知识来解决问题,加之,体会过“简单的线性规划”应用性;这有益于“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同化”和“顺应”.(3)认知结构变量分析:“不等式”、“直线方程”与“简单的线性规划”是“类属关系”,故“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复习是“下位学习”,说明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和可分辩性. 但是,由于“简单的线性规划”在教材上的编排简约、图解方法的动态,影响到认知结构的稳固性;这要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等来促进认知结构的稳固性,进行意义建构.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进一步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会话,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经历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提高数学建模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会话,养成批判性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品质,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以上三个目标确定是基于教材地位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二、教学展开分析1、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并灵活运用,以及线性规划最优解的求解.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整数最优解、最优近似解的求解.利用例题、变式训练,求线性规划最优解的两种有效的方法——“调整优值法”、“换元取优法”的应用,以及“简单的线性规划解答器”的应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教学策略与方法指导(1)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建构式教学方法”,即由“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师生会话——意义建构”四个环节组成. 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2)学法指导:教师平等地参与“师生会话”,间或参与“自主探究”并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自主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学习,也可以是“学习共同体”等,引导学生反思评价.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教学实施按照“建构式教学法”的思想,围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并由师生会话促进意义建构.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分成三大部分,即(1)概念“同化”,(2)例题研讨,(3)反思评价.Ⅱ例题分析三、教学结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结果.1、学生能掌握并灵活运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平面区域,能够求出最优解;但在数学建模方面,估计有少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的困惑. 另外,对线性规划和其它知识的交汇题的求解以及实际问题的整数最优解、近似最优解的求解仍会有学生感到陌生,故须督促学生课后加强消化.2、学生基本思想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但良好的数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3、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已有的数学知识、观念不同,体验和认识也不同,对于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应鼓励其严谨、谦虚、锲而不舍的求学态度;而对学习欠佳的同学,应多鼓励,并辅之以师生的帮助促进其进步.。
第三章 章末复习课【课时目标】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掌握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3.能用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或求函数最值.不等式—⎪⎪⎪⎪⎪⎪⎪⎪⎪⎪⎪⎪⎪—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实数比较大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简单线性规划—⎪⎪⎪⎪—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简单线性规划—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基本不等式—⎪⎪⎪⎪—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一、选择题1.设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0B .0<ab<1C.ab <a +b2D .ab >a +b答案 C2.已知不等式ax 2-bx -1≥0的解是[-12,-13],则不等式x 2-bx -a <0的解是( )A .(2,3)B .(-∞,2)∪(3,+∞)C .(13,12)D .(-∞,13)∪(12,+∞)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a <0,b a =-56,-1a =16,∴a =-6,b =5.∴x 2-5x +6<0的解是(2,3). 3.若变量x ,y 满足⎩⎪⎨⎪⎧2x +y ≤40,x +2y ≤50,x ≥0,y ≥0,则z =3x +2y 的最大值是( )A .90B .80C .70D .40答案 C解析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由于2x +y =40、x +2y =50的斜率分别为-2、-12,而3x +2y =0的斜率为-32,故线性目标函数的倾斜角大于2x +y =40的倾斜角而小于x +2y =50的倾斜角,由图知,3x +2y =z 经过点A (10,20)时,z 有最大值,z 的最大值为70.4.不等式x -1x≥2的解为( )A .[-1,0)B .[-1,+∞)C .(-∞,-1]D .(-∞,-1]∪(0,+∞) 答案 A解析 x -1x ≥2⇔x -1x -2≥0⇔-x -1x≥0⇔x +1x ≤0⇔⎩⎪⎨⎪⎧x (x +1)≤0x ≠0⇔-1≤x <0.5.设a >1,b >1且ab -(a +b )=1,那么( ) A .a +b 有最小值2(2+1) B .a +b 有最大值(2+1)2 C .ab 有最大值2+1D .ab 有最小值2(2+1) 答案 A解析 ∵ab -(a +b )=1,ab ≤(a +b 2)2,∴(a +b 2)2-(a +b )≥1,它是关于a +b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得a +b ≥2(2+1)或a +b ≤2(1-2)(舍去). ∴a +b 有最小值2(2+1).又∵ab -(a +b )=1,a +b ≥2ab ,∴ab -2ab ≥1,它是关于ab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得ab ≥2+1,或ab ≤1-2(舍去), ∴ab ≥3+22,即ab 有最小值3+2 2. 6.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x -y -6≤0,x -y +2≥0,x ≥0,y ≥0,若目标函数z =ax +by (a >0,b >0)的最大值为12,则2a +3b 的最小值为( )A.256B.83C.113 D .4 答案 A 解析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当直线ax +by =z (a >0,b >0)过直线x -y +2=0与直线3x -y -6=0的交点(4,6)时,目标函数z =ax +by (a >0,b >0)取得最大值12,即4a +6b =12,即2a +3b =6,而2a +3b =(2a +3b )·2a +3b 6=136+(b a +a b )≥136+2=256(a =b=65时取等号). 二、填空题7.已知x ∈R ,且|x |≠1,则x 6+1与x 4+x 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x 6+1>x 4+x 2 解析 x 6+1-(x 4+x 2) =x 6-x 4-x 2+1 =x 4(x 2-1)-(x 2-1) =(x 2-1)(x 4-1) =(x 2-1)2(x 2+1)∵|x |≠1,∴x 2-1>0,∴x 6+1>x 4+x 2.8.若函数f (x )=2x 2-2ax -a -1的定义域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1,0] 解析 由f (x )=2x 2-2ax -a -1的定义域为R .可知2x 2-2ax -a ≥1恒成立,即x 2-2ax -a ≥0恒成立,则Δ=4a 2+4a ≤0,解得-1≤a ≤0.9.若x ,y ,z 为正实数,x -2y +3z =0,则y 2xz的最小值为____.答案 3解析 由x -2y +3z =0,得y =x +3z 2,将其代入y 2xz,得x 2+9z 2+6xz 4xz ≥6xz +6xz 4xz =3,当且仅当x =3z 时取“=”,∴y 2xz的最小值为3.10.铁矿石A 和B 的含铁率a ,冶炼每万吨铁矿石的CO 2的排放量b 及每万吨铁矿石的价格c 如下表: a b /万吨 c /百万元A 50% 1 3B 70% 0.5 6某冶炼厂至少要生产1.9(万吨)铁,若要求CO 2的排放量不超过2(万吨),则购买铁矿石的最少费用为________(百万元).答案 15解析 设购买A 、B 两种铁矿石分别为x 万吨、y 万吨,购买铁矿石的费用为z 百万元,则z =3x +6y .由题意可得约束条件为⎩⎪⎨⎪⎧12x +710y ≥1.9,x +12y ≤2,x ≥0,y ≥0.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目标函数z =3x +6y 在点A (1,2)处取得最小值,z min=3×1+6×2=15.三、解答题1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5x 2-a<0的解集为M .(1)若3∈M ,且5∉M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当a =4时,求集合M .解 (1)∵3∈M ,∴3a -59-a<0,解得a <53或a >9;若5∈M ,则5a -525-a<0,解得a <1或a >25.则由5∉M ,知1≤a ≤25,因此所求a 的范围是1≤a <53或9<a ≤25.(2)当a =4时,4x -5x 2-4<0.4x -5x 2-4<0⇔⎩⎪⎨⎪⎧ 4x -5>0x 2-4<0或⎩⎪⎨⎪⎧4x -5<0x 2-4>0.⇔⎩⎪⎨⎪⎧ x >54-2<x <2或⎩⎪⎨⎪⎧x <54x <-2或x >2 ⇔54<x <2或x <-2. ∴M ={x |x <-2或54<x <2}.12.当x >3时,求函数y =2x 2x -3的值域.解 ∵x >3,∴x -3>0.∴y =2x 2x -3=2(x -3)2+12(x -3)+18x -3=2(x -3)+18x -3+12≥22(x -3)·18x -3+12=24.当且仅当2(x -3)=18x -3,即x =6时,上式等号成立,∴函数y =2x 2x -3的值域为[24,+∞).【能力提升】13.设a >b >0,则a 2+1ab +1a (a -b )的最小值是( )A .1B .2C .3D .4 答案 D解析 a 2+1ab +1a (a -b )=a 2-ab +ab +1ab +1a (a -b )=a (a -b )+1a (a -b )+ab +1ab ≥2+2=4.当且仅当a (a -b )=1且ab =1,即a =2,b =22时取等号. 14.若关于x 的不等式(2x -1)2<ax 2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59,4916]解析 由(2x -1)2<ax 2成立可知a >0,整理不等式可得(4-a )x 2-4x +1<0,由于该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则有4-a >0,即a <4,故0<a <4,解得不等式有2-a 4-a <x <2+a4-a,即2-a (2+a )(2-a )<x <2+a(2+a )(2-a ), 亦即14<12+a <x <12-a ,要使该不等式的解集中的整数恰有3个,那么3<12-a ≤4,解得259<a ≤4916.1.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本章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不等式的性质,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③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④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3.4基本不等式:教学建议1.本节课是学生对不等式认知的一次飞跃,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深入地探究不等式的证明,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通过变式练习可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并为以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定理的证明要注重严密性,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2.本节课是基本不等式应用举例的延伸.整堂课要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量、找出数量关系进行求解这个中心.例题的安排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及时提出针对性问题,同时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进一步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纠正数学表达中的错误.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逻辑推理能力,并通过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丰富学生数形结合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思维的创新性和深刻性.4.强化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的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教学参考运用基本不等式的配凑技巧下面介绍运用二元基本不等式的一些巧妙的配凑技巧,旨在为同学们应用基本不等式解题提供有效的解题方法.1.从定值的角度入手配凑某些不等式的约束条件可看成若干变元的和或积的定值,在不等式的变形中,配凑出这些定值,可使问题巧妙获解.常见的配凑变形有化积为和、常数的代换、加法结合律等常规运算或技巧.设x,y∈(0,+∞),x2+=1,求x的最大值.解:∵x,y∈(0,+∞),x2+=1是常数,∴x2与的积可能有最大值.∴x,当且仅当x=,y=时,x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从等号成立的条件入手配凑基本不等式(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在题中条件的约束下,各变元将取某个特定值,这就提示我们可考虑用这些值来进行配凑.设a,b,c>0,a+b+c=1,求证:≤3.证明:不等式在a=b=c=时,等号成立,此时.由此可考虑配凑常数,以便利用基本不等式.∵,同理,,以上三式相加,并利用a+b+c=1,得)≤6,∴≤3.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问题时,要注意为达到目标可先宏观,而后用微观的方法步骤;基本不等式在运用时,常需先凑形后运用;基本不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联合起来证题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