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9章进食障碍_睡眠障碍
- 格式:ppt
- 大小:736.00 KB
- 文档页数:56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09)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刺激泛化:在一些情景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焦虑: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到冲动。
强迫行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0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病人角色:只要指社会公认的病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
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回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进食与睡眠障碍1、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段的极端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其严重的情绪和躯体问题对生命有威胁,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
2、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
3、进食障碍的三级预防原则:初级预防是针对易感人群进行广泛地宣传教育,以减少其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处于进食障碍初期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病人井型系统的治疗,减少复发,尽量减轻对病人功能的影响。
考研答题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等。
写作模板: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例如:必然性与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必然性,也要看到偶然性;只看到必然性看不到偶然性是不行的,只看到偶然性看不到必然性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只有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A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坚持A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A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A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概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精神分裂症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心境障碍与自杀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焦虑障碍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进食障碍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物质滥用与依赖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心身疾病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人格障碍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性和性别认同障碍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儿童心理障碍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心理异常与社会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附录:国内外心理学经典教材简评。
进食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进食障碍是指在进食行为中出现不正常的思维和情感,表现为限制进食、过度进食和患有较为严重的饮食暴食抽吸等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进食障碍多数发生于青春期女性身上,成年人也常见。
进食障碍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探讨。
一、诊断标准目前广泛应用的进食障碍诊断标准为 DSM-5诊断标准。
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问题:限制性进食/避食、贪食性进食和有效食管病(常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1.限制性进食/避食的诊断标准(1)个体持续拒食或减少食物摄入,使其体重在具体情况下明显下降,例如体重指数(BMI)在18.5以下;(2)无限制性进食或贪食,或恶心或反感某些特定食物;(3)对体重和体形的看法严重超出常理,变态地担心自己肥胖,甚至想要瘦到恶性梦魇的程度;(4)个体性情复杂,往往有情绪或行为上的问题,尤其是在与食物有关的问题上,显然有问题。
2.贪食性进食的诊断标准(1)个体患有反复贪食症状,可以是大容量食物(例如大量巧克力或冰淇淋等),也可以是严重快餐倾向的症状;(2)在贪食后,个体感觉到情绪上的困扰和担忧,例如觉得自己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或者担心别人的评论或者担心变得肥胖;(3)这种反复贪食症状,应至少维持一个月以上,才可以使用进食障碍中的“贪食性进食”的诊断标准。
3.有效食管病的诊断标准無法舒適地吞嚥食物,坐飽后想噎住,有奇怪的反射,令到”膈肌抽搐“,產生疼痛感,在进食过程中,个体常出现吞咽困难、质量和量的下降以及维持一个月提高时应在医师的监督下进行诊断。
二、治疗1.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疗法(CBT)与恐惧和焦虑的治疗时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一样,CBT可以用于治疗进食障碍。
该疗法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健康的食物选择,并减少对体重迷恋的恐惧和焦虑。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通常是同CBT一起使用的,其目标是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问题在心理层面上的深层原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更健康的食物选择和改进日常饮食习惯。
进食障碍疾病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是以进食行为特别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这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属于精神类障碍。
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而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反复消失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进食障碍的特别的行为并非继发于其他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可怕和试图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经常是多数患者最明显的心理病理。
由于最早可见的问题经常为消瘦、便秘、呕吐、闭经等养分不良、消化道及内分泌症状,而对心理体验患者又有意隐瞒,这类病人起初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妇科、中医科等,行大量的试验室检查和对症处理,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治;另外,由于这类疾病的早、中、后期都简单合并抑郁心情、强迫症状等,在精神科也常常会被单纯根据‘抑郁症’或‘强迫症’来诊治,而忽视最根本的心理病理。
因此,具有心身疾病性质的进食障碍无论在综合医院还是精神专科医院都需要更多被关注和了解,从而改善该类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病因1.个体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共性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指在进食障碍患者中存在肯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罹患进食障碍和其他精神类障碍的人多于正常人群)和部分脑区的功能特别;共性因素是指进食障碍患者中常见典型的人格特点——追求自我掌握、追求完善和独特;爱幻想,不愿长大等。
在青春期即简单表现出自主性和依靠性的剧烈冲突,引发进食的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进展、维持和康复中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进食障碍家庭’模式有(1)家庭成员的情感紧紧纠缠在一起,无法分清彼此——‘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2)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3)父母冲突,孩子卷入其中,背负过重的负担;(4)家庭模式僵化,无法适应孩子的进展——永久用对待婴儿的方式对待长大的孩子。
第九章进食与睡眠障碍第一节进食障碍一.贪食症Bulimia1.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发生次数平均每周至少2次,持续3个月以上2.有体像障碍,过分重视自己的体形总是感到不满意,具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3.采用引吐、导泻、过度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可能引起的发胖4.伴有强烈焦虑或抑郁灰姑娘情结少女戴安娜对自己的体貌很缺乏信心,和这个年龄的其他少女一样总对自己不满意,面对着父亲的镜头总觉得自己红扑扑的双颊太幼稚可笑、自己身材太高、太缺乏成熟女性的的阿娜多姿。
戴安娜王妃蜜月期间访问威斯特敏斯特大公的苏格兰庄园。
照片可见其明显的消瘦,源于其艰苦与之斗争的贪食症及进入皇室的应激。
贪食症困扰戴妃达6、7年之久。
§以不可控制的暴食发作与进食后紧接着的自我催吐、大剂量药物导泻、过度增加运动量等等手段把吃下的食物从体内清除出来。
§患上贪食症之后往往继发出现抑郁,抑郁也许是对贪食症的情绪反应§贪食症者往往对自尊、自己的名声或竞争成败高度关注而焦虑§注意:贪食症并不必然与肥胖或体重超重联系在一起贪食症的后果贪食症暴食之后的引吐、导泻,长此以往将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诸如因反复呕吐导致的唾液腺肿大、牙龈腐蚀、电解质紊乱、心律不齐,乃至肾功能衰竭等……§贪食症与焦虑障碍密切相关,与心境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关系不如与焦虑障碍的关系紧密。
§研究发现高达75%的贪食症者同时伴有如社交恐怖、广泛性焦虑障碍等焦虑障碍二.厌食症Anorexia1.主要见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以故意节食导致体重显著减轻为特征2.比标准(原先)体重低25%以上(低15%以上为可疑),体重指数低于17.5,BMI = 体重kg ÷身高m ÷身高m BMI标准值22<18消瘦,18~20稍瘦,20~24一般(正常),24~26稍胖,>26肥胖3.极度担心发胖,有体像障碍,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治疗4.严重者伴营养不良、闭经,可伴强迫症状及抑郁情绪厌食症临床特征严格控制进食,只吃最最少量的食物,以至体重迅速下降到危险的程度最突出的特征是压倒一切的、想尽一切办法的追求苗条,极度担心发胖,无情地驱使自己减肥体像障碍严重,拒绝承认有病,拒绝治疗,极少主动求医,也不愿配合治疗严重者伴营养不良、闭经,可伴强迫症状及抑郁情绪•90%的重症厌食症者都是年轻女性•北美洲黑人女性极少患厌食症•厌食症的关键在于严重的体像障碍厌食症•保持体重或体重稍有一点点增加都会引起强烈的恐慌、焦虑以及抑郁•与贪食症一样,厌食症者也常常伴随着焦虑障碍、心境障碍。
进食障碍与睡眠障碍上课纲要一、进食障碍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神经性呕吐 (psychogenic vomiting)1、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2)病因和发病机制①生物学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社会文化因素④家庭人际因素(3)临床表现①核心症状A.过度怕胖,过度关注体型体重,体象障碍B.过度限制进食(数量、种类和成分)C.进食后自我诱吐、过度运动、滥用泻药、减肥药等避免体重增加。
②精神症状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状等表现。
③躯体症状和体征极度消瘦,营养不良,低体温,心动过缓,各脏器功能低下体重减轻>15%,或体重指数(BMI)<17.5标准体重:体重千克数=身高的厘米数-105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④内分泌症状女性闭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病人性器官呈幼稚型⑤实验室检查三系降低;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骨质疏松、假性脑萎缩等(4)神经性厌食诊断标准A.节食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BMI为17.5或更低;B.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②自我诱发呕吐;③自我引发排便;④过度运动;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C.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D.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
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
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素代谢异常,及胰岛素分泌异常;E.症状至少已3个月;F.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此时只诊断为神经性厌食);G.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如脑瘤、肠道疾病如Crohn病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