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科普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46 MB
- 文档页数:39
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的宣传知识对于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
1.健康饮食:饮食习惯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宣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包括饮食均衡、多样化、控制摄入糖分和饱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
2.适度运动:宣传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鼓励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水平。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宣传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对于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4.定期体检:宣传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控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5.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宣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鼓励公众远离烟草和过量饮酒。
6.心理健康:心理压力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宣传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7.宣传知识普及:向公众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危险因素、预防方法等,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糖尿病预防知识,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社会健康水平。
1 / 1。
糖尿病的预防知识内容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水平,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诊断为患有糖尿病:(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
糖尿病共分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类型。
二、糖尿病四大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病例可以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
除此以外,还可以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
成年人中2型糖尿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部分患者无典型症状。
三、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四、糖尿病预防措施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早死率。
1.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酒戒烟、限盐、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2.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3.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预防
1、饮食习惯
(1)多食高纤维食物和深色蛋白质,少食动物油和碳水化合物。
(2)勤食少量且营养均衡的饮食,均匀分布营养,养成规律饮食习惯,增加体内能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
(3)把餐量分割,少食多餐,尽量吃清淡的食物,减少盐分、热量的摄入。
2、运动习惯
(1)设定每天运动的目标,不低于30分钟,每天坚持,运动强度要适当,有氧运动最佳。
(2)给自己定个正确的运动计划,可分散运动,使身体不受太大压力,也可在每日运动时增加一段2-3分钟的热身运动,避免受伤。
3、情绪管理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态的积极性,增加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2)保持对疾病的良好心态,开发对生活的兴趣,实施正确的自我管理,减少压力。
二、糖尿病的治疗
1、降低血糖
(1)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糖分、脂类、盐分的摄入,少量
多餐,每餐食物的分量控制在250g左右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
(2)减少体力活动,但不能完全停止运动,运动有利于改善血糖胰岛素特性,改善身体的体质和体重。
(3)多食蔬菜水果,减少摄入肉食,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可以减缓血糖增高的速度。
2、补充药物
(1)补充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例如降糖药、胰岛素、降胆固醇药等。
(2)坚持服药,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臆断停药,避免引起血糖升高。
(3)服用药物时,应经医生指导,以免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其它疾病。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4.52亿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患者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正文内容:1.糖尿病的类型和病因a.类型1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胰岛β细胞的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b.类型2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引起。
c.糖尿病还有其他类型,如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糖尿病。
2.糖尿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a.饮食控制和体重管理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包括降低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等。
b.运动和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控制能力。
c.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3.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a.类型1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注射以控制血糖水平。
b.类型2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锻炼和口服药物等减少血糖。
c.人工胰岛和胰岛移植等新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
4.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a.糖尿病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
b.控制血糖水平、定期体检和采取适当的药物措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c.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5.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a.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控制饮食和锻炼,避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b.合理药物使用和定期随访是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手段。
c.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适度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健康。
总结:通过健康科普宣教,患者能够全面了解糖尿病的类型、病因、预防和治疗,掌握日常生活管理的技巧。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有益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糖尿病的知识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预防糖尿病的知识1、宣传糖尿病知识宣传糖尿病知识。
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地实行干预。
预防的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
2、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
如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一定要仔细检查,及早诊断。
3、预防与控制肥胖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4、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5、平衡调节饮食提倡膳食的平衡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
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
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糖尿病的病理病因1、糖尿病遗传因素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2、糖尿病遗传因素在Ⅱ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3、糖尿病环境因素Ⅰ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预防糖尿病宣教内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患者数量不断增长。
预防糖尿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预防糖尿病宣教的内容:
1. 了解糖尿病: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类型、原因、诊断、治疗方法等。
了解糖尿病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
同时,要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饱腹。
3.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代谢率,降低血糖水平。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控制体重:体重控制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果体重超标,应该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6. 定期检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可以及早发现血糖水平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7. 关注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了解糖尿病并发症可以更好地预防这些疾病。
预防糖尿病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和检测,及早发现血糖水平异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糖尿病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知识宣传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及其管理:
1.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但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非常重要。
2. 糖尿病的危害: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3. 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所致,而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4. 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并坚持执行。
5. 糖尿病的预防: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6.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记录病情变化、遵守治疗计划等。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
一、饮食原则
1、少吃甜食:诸如蛋糕、糖果、冰激凌、糖果等,除了发挥调味作用外,其根本性的营养价值很低。
2、节制饮食: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讲求清淡,不要吃油腻之物,要把饮食搭配均衡,以满足体内营养的需要。
3、不能吃咸鱼、酒中的酒精、油炸食品和香料多的调味品。
4、少食淀粉类食物:淀粉类食物既不富含蛋白质也不富含脂肪,但它的热量较高,而且这类食物容易使血糖升高,病人应少吃淀粉类食物。
5、少吃糖:应避免甜食、糖制品和蔗糖,新鲜水果、蔬菜可以替代糖。
二、平时的体育锻炼
1、适时的锻炼:病人应当有规律的、有节制的进行体育锻炼,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和血脂,减少体重及腰围,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锻炼时间及强度的规律:每次锻炼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一般在30~45分钟内;锻炼强度要适量,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病情而定。
3、注意安全:行动要轻柔,有氧运动时不宜过于激烈,长步行时应慢慢提高步伐,以防病情恶化。
三、休息原则
1、善于休息,不要熬夜,以腰部抬高姿势睡眠,以保证身体健康。
2、尽量减少精神压力、重体力劳动及体力消耗,应保持心情舒畅,减少悲观情绪,以防病情加重。
四、正确药物使用
在控制糖尿病的同时,要正确使用药物,达到病情稳定,尤其要注意以下要点:
1、遵循医嘱: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用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2、不要自己用药:不能自行用药,只有正确使用药物和保持规律生活,才能控制病情;
3、控制处方量:不要超量服用,以免药物副作用;
4、要坚持服药:只有坚持服药,才能保持血糖和血脂稳定,控制病情。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1.2 糖尿病的分类1.2.1 第一型糖尿病1.2.2 第二型糖尿病1.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二、糖尿病的原因与风险因素2.1 糖尿病的原因2.2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2.1 遗传因素2.2.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2.2.3 缺乏体育锻炼2.2.4 肥胖或超重2.2.5 高血压和高血脂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3.1 饮食调控3.1.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3.1.2 脂肪的摄入3.1.3 蛋白质的摄入3.1.4 饮食的时间与频率 3.2 锻炼与运动3.2.1 有氧运动3.2.2 无氧运动3.3 控制体重3.4 管理心理压力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4.1.1 胰岛素治疗4.1.2 口服降糖药物4.2 饮食调节4.2.1 饮食控制的原则 4.2.2 摄入卡路里的控制4.2.3 控制餐后血糖4.3 运动治疗4.3.1 运动对糖尿病的益处4.3.2 运动的种类与频率五、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1 糖尿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5.2 管理糖尿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5.3 心理咨询与支持的重要性六、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6.1 生活方式的改变6.2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6.3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七、附件附件1:糖尿病饮食计划附件2:糖尿病锻炼日志附件3:糖尿病常用药物说明注释:1、糖尿病:一种由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病。
2、第一型糖尿病:指由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糖尿病。
3、第二型糖尿病:指由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所引起的糖尿病。
4、胰岛素: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水平。
中医预防糖尿病知识宣传
一、饮食调理
1. 控制总热量:合理控制每日饮食,摄入总量适中,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2. 均衡营养: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肥甘厚味和油炸食品。
3. 控制甜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饮料等。
4. 适量摄入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豆类等。
5. 饮食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要少吃。
二、运动锻炼
1. 坚持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2. 适量运动:运动量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针对个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三、心理健康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体内内分泌水平。
2.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绘画等,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3. 交流与倾诉:与亲朋好友交流,倾诉心事,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
四、起居规律
1. 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维持体内正常的代谢功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3.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寒受风,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五、定期检测
1. 血糖监测: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其他指标检测:如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也需要定期检测,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糖尿病防治知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糖尿病防治知识糖尿病防治知识一、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定期进行体检是发现糖尿病的有效手段,此外口腔症状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线索。
所以许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口干,口渴,口腔年,黏膜瘀点、瘀斑、水肿、口内炙热感。
有的患者在舌体上还可以见黄斑样的小结节。
多年临床经验显示: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此外症状可靠。
一般有葡萄糖耐量降低患者,常有口干多饮、炙热感、牙龈肿痛、牙齿叩痛。
有的患者还可有口唇干燥,牙龈出血,牙周袋的形成及牙齿松动。
除了口腔症状外,下列迹象也有助于糖尿病的早起诊断:1、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尤其是原来很胖而近来体重下降者。
2、40岁以上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分娩巨大儿(体重大于4000克)史者。
4、有反应性低血糖者。
5尿道、胆管、肺部、皮肤等反复感染者。
6、外阴瘙痒、肢体溃疡持续不愈合者。
7、抗结核药物反应不佳的结核病患者。
8、四肢末梢疼痛及麻木者。
9、“三多”症状中仅有“一多”症状。
二、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糖尿病的知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血糖检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5个方面,又称为糖尿病“五驾车马”治疗原则,这与近年来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一个人耍5小球的比喻不谋而合。
具为:1、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
其主要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真懂得糖尿病,知道如何对待和处理糖尿病。
2、糖尿病饮食治疗。
使糖尿病患者做到合理用餐,给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3、运动治疗。
让患者长期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体的健美。
4、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适当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压、调脂、降黏及其他药物,使病人维持全面正常的状态。
5、糖尿病的病情检测。
让病人定期进行血、尿及心电图、眼底检查,以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只要认真掌握好这5条原则,或者说驾驭好这“五匹马”,就能获得良好的糖尿病控制,避免急性或慢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长期过高。
它有两种类型: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则是由于胰岛素的抵抗和/或分泌不足引起的。
二、糖尿病的危害1.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2.眼部并发症: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4.肾脏并发症: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等。
5.其他并发症:感染易感性增加、口腔问题等。
三、预防和控制1.饮食控制: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量。
2.体育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
4.定期检查:包括血糖、肾功能、眼科检查等。
四、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教1.饮食方面(1)控制饮食量,适量分配三餐能量。
(2)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
(3)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如蔬菜、水果等。
(4)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如米面类、土豆等。
2.体育运动方面(1)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2)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不动,可适当休息或活动身体。
3.药物治疗方面(1)按医生要求服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剂。
(2)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点。
4.定期检查方面(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2)定期进行肾功能、眼科等检查。
5.其他方面(1)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习和掌握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防治知识(修改后)糖尿病防治知识一、糖尿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排泄及(或)促进作用瑕疵引发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新陈代谢病。
糖尿病就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三多一少“,即为多尿、多饮、多食及发福。
●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同时,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者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200mg/dl)也可确诊为糖尿病。
以上测量的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
●如果在定期检查时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上,还应当搞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这是因为糖尿病早期往往仅整体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可能将正常,仅检测空腹血糖可能将并使一半的糖尿病人被伯朗莱。
对于已经揭发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涉效果比较理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量药物干涉。
二、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原则上要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与运动习惯等,可建议其采取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爬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
对于活动能力低下的高龄患者,可采用肢体按摩、伸展运动。
●运动强度应当融合个体的体力状况和运动水平,所推荐展开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糖尿病人已经开始出席运动时,运动中感觉挺累或稍辛苦即为则表示中等强度运动,2型糖尿病人可以展开强度高、频度小和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而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至少每周运动5天,以较低的热卡消耗达至减少体重的目的。
糖尿病趣味科普小知识
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足。
2、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食物。
3、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锻炼身体,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减轻体重以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5、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脚部,避免出现足部溃疡和感染,定期检查足部健康状况。
6、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7、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因素对血糖产生影响。
8、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接受眼部、肾脏、心脑血管等检查,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