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18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7
1条历史发展主线2个知识归纳整合一、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2012·西城区期末)在17世纪末,欧洲的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________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
横线上应该填写( )A.伽利略 B.牛顿C.达尔文 D.爱因斯坦解析:选B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从而“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B项正确。
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A项错误;达尔文(1809~1882年)和爱因斯坦(1879~1955年)显然不符合“在l7世纪末”的时间限制,C、D两项均可以排除。
二、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活学活用]2.(2012·无锡质检)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城堡》等小说都是描写普通人如何处处受着不可知的厄运的任意摆布而无法逃脱。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岳麓版〕1.这一专题知识面比较广,涉及到科技、学术、艺术和教育等方面,知识也比较零碎,考生要注意整理。
2.当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考生要注意分领域整理现代科技的发展,注意不同阶段的国家政策和有关成就。
3.考生要注意“双百方针〞对中国当前的学术和艺术的影响,注意“双百方针〞的发展与当前的学术腐败的比较,注意不同时期的表现。
4.本专题要求学生掌握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三、知识要点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科技发展成就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2.1966年我国第一战略核导弹。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
4.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东方魔稻〞。
5.我国1978年开始研制巨型计算机,1983“银河-Ⅰ〞诞生,1997年“银河-Ⅲ〞诞生。
6.中国于1999年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7.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送杨利伟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1956年提出,1957反右扩大化后被抛弃,改革开放后重新被作为指导方针;2.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指学术科研领域;3.在双百方针鼓励下,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文艺、学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三、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即开始扫除文盲,1982年宪法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要扫除文盲,2001年1月1日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1986全国人大通过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制;95年党和中央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1月1日实现普九;3.1952年错误仿造苏联改造高等院校;1977年冬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4.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知识深化一、发展“两弹一星〞有何意义:⑴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