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及仪表资料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7.20 MB
- 文档页数:10
检测技术与仪表复习总结检测技术与仪表复习总结一1.控制装置与仪表的分类按能源分:电动、气动、液动和混合式;按功能实现原理:模拟控制装置与仪表和数字装置与仪表;模拟的按结构形式分为:基地式,单元组合式,组件组装式。
2.控制的三要素: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3.电信号种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频率信号,脉宽信号用最多的是电模拟信号。
电模拟信号有:直流电流信号,直流电压信号,交流电流信号,交流电压信号。
4.用直流电流信号时,所有仪表必须串联连接。
适于远距离传输。
直流电压并联。
5.活零点的意义:便于检验信号传输线有无断线及仪表是否断电;使半导体器件工作在较好的工作段;使制作具有本质安全防爆性能,使节约传输线的两线制变送器成为可能。
(有利于识别断电,断线等故障,且为实现两线制提供了可能性)。
6.信号制:指在成套系列仪表中,各个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采用何种统一的联络信号的问题,只有采用统一信号才能使各个仪表间的任意连接成为可能。
上(下)限:测量或检测过程中量程的最大(小)值;意义:适当选取提高灵敏度准确度。
7.国标统一信号:DC4-20mA,DC1--5V。
8.二线制和四线制:区别:四线制供电电源与输出信号分别用两根导线传输,供电电源可以是AC220V或者DC24V,输出信号可以是真零点0-10mA或活零点4-20mA。
而二线制同变送器连接的导线只有两根,这两根导线同时传输电源和输出信号,电源、变送器和负载是串联的,信号电流必须采用活零点电流。
应用场合:四线用于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器件的功耗没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二线用于低功耗的场合。
可否互换:二线制可以转换为四线制,四线制不一定能转换为二线制,实现二线制必须满足:采用有活零点的电流信号;必须是单电源供电。
具备的基本元素:测量变送环节,控制器,执行机构二1.一个完整的过程调节系统时,传感器在两方压力共同作变送器:对被控参数进行测量用下产生位移(或位移的趋和信号变换势),这个位移量和两个腔室压控制器:将给定值与被控参数力差(差压)成正比,将这种进行比较,运算位移转换成可以反映差压大小执行机构:将控制器的运算输的标准信号输出。
第一章1.敏感元件、传感器、变送器定义。
2.重复性和复现性的定义。
3.仪表的精度等级的概念与计算。
4.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有哪两类评定方法,它们的定义,计算方法,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关系。
5.仪表的防爆等级分类,符号。
第二章1.90国际温标的主要内容。
2.热电偶测温原理。
3.热电偶测温的几大定则。
4.采用热电偶测温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处理和补偿,常用的冷端处理和补偿的方法。
5.已知热电偶参比端温度、测得热电势,如何得出测量端实际温度,反之,若已知实际端温度,参比端温度,如何得出热电偶测得电势值6.补偿导线的特点及使用原则。
7.标准热电阻的分类,分度号和测温范围。
8.热电阻的三线制接法和四线制接法。
9.热电阻对材料和感温元件骨架材料的要求。
10.热敏电阻分类。
11.光学高温计、光电高温计测温原理。
12.光学高温计、光电高温计、辐射温度计、比色温度计分别测出的是什么温度,它们和真实温度的关系。
第三章1.表压、大气压、绝对压力、真空度的区别和联系。
2.液柱式压力计工作原理。
3.弹性元件的分类、结构和测量范围。
4.霍尔片式远传压力计的工作原理。
5.应变电阻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6.零点调整、零点迁移和量程迁移的概念。
7.压力表量程的确定.8.压力基准的建立方法。
第四章1.流量计的分类。
2.差压流量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节流装置的组成,我国规定的标准节流装置种类,标准孔板的标准取压方式。
4.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5.涡街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6.涡街流量计的频率检测器的五种频率检测方法。
7.各种流量计安装时对上下游直管段的要求。
8.科氏流量计的特点。
第五章1.浮子式液位计与浮筒(沉筒)式液位计原理。
2.电容式物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3.电感式物位传感器可测量的物质。
4.超声式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六章1.电容传感器的三种形式。
2.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电感传感器原理及分类。
检测技术与仪表总结检测技术与仪表总结*开环和闭环的特点:开环,全部信息变换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缺点,开环结构仪表很难获得高精度。
闭环,一为正向通道,一为反馈通道,优点,较方便地(相对开环而言)获得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还有图*误差的分类:按规律分,系统误差,随即误差,缓变误差,忽略误差;按误差因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按工作条件,基本误差,附加误差;按状态分类,静态误差,动态误差。
*误差处理:一种是已知各环节的系统误差分量,最终求取检测系统或仪表的系统误差总量,叫误差综合,另一种是将检测系统或仪表的系统误差分量分配给各环节,叫误差分配*对系统误差的补偿方法:恒值修正法,相互抵消法,差动法,滤波法*基础效应与检测方法:1光电效应,指物质在光的作用下释放电子的现象(分为,光电子发射,光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2热电效应3电磁效应4压电效应5应变效应与压阻效应*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光学法,力学,热学,电学,声学,磁学,射线*S型热电偶,铂铑10-铂热电偶。
贵金属,直径0.5mm以下的铂铑合金丝和纯铂丝制成,可用于精密温度测量,在1300度以下范围内可长时间使用,价格昂贵,热电势小,热电特性曲线非线性大。
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贱金属热电偶,热电丝直径1.2-2.5mm,可在氧化性或中性介质中长时间测量900度以下的温度,复现性好,产生的热电势大,线性好,价格便宜。
缺点,如果用于还原性介质中,热电极会很快腐蚀,在此情况下,只能用于测量500度以下。
*热电偶自由端温度的处理:补偿导线法,计算修正法,自由端恒温法,补偿电桥法*热电阻及其测温原理:电阻的热点效应,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或减小。
目前国际上最常见的热电阻有铂,铜及半导体热敏电阻。
分度号和含义,我国规定工业用铂电阻温度计有R。
=10欧和100欧两种,分度号为Pt10和Pt100(温度为0时,电阻为10欧)铜电阻温度计有R。
=50欧和100欧,分度号Cu50,100.*金属热电阻使用热点:同样温度下输出信号大易于测量,热电阻的阻值测量必须借助于外加电源,和热电偶相比热电阻的感温体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热惯性大,同类材料制成的热电阻不如热电偶测温上限高。
第一篇检测技术基础第一章基础知识1、工业过程检测概念:生产过程中,为及时掌握生产情况和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而对一些变量,进行的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
2、掌握检测仪表的主要品质指标的基本含义:灵敏度: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之比;单位输入变化量引起的输出量的变化大小;与精度有不同。
线性度:校准曲线与规定直线之间的吻合程度。
分辨率:能检出被测变量最小变化的能力。
输入从任意值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可观测到输出变化。
回差: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输入变量上升和下降,多次测量仪表对同一输入给出两个相应输出平均值间的最大差值。
重复性:同一工作条件下,同一输入值,同一方向,连续多次测量,输出值之间相互一致的程度,用最大重复性误差来衡量。
精确度: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标准的仪表,精确度有规定的等级划分。
动态特性:被测量随时间迅速变化时,仪表输出追随被测量变化的特性。
通常以典型输入信号,例如阶跃信号、正弦信号,所产生的相应输出来衡量。
3、掌握仪表的标定与校准的相关概念。
标定:传感器或仪表,在出厂投入使用前,加上已知标准输入信号,采用更高一级的基准器,得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为:静态标定(标定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回差、重复性)和动态标定(标定动态特性)。
校准:实际使用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重复进行全部或部分标定工作,并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对某一特性指标进行校验和调整。
第二章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基础1、测量误差根据表示方法不同,可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掌握: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与测量范围上限、满量程或标度盘满刻度之比。
量程是指仪表测量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一般为0)之差。
通常提到的仪表精确度等级,即是仪表容许的最大引用误差。
2、根据测量误差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掌握):系统误差(又称系差,有规律、产生原因可知,所以,可以设法减少和消除);随机误差(无规律、偶然、不可预料和控制、服从统计规律,可以估计总体分布特性、评价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影响);粗差(既可具有系统误差的性质,也可以具有随机误差的性质,但绝对值明显比较大)。
1根本知识引论1、测量围、测量上、下限及量程测量围:仪器按照规定的精度进展测量的被测变量的围测量下限:测量围的最小值测量上限:测量围的最大值量程:量程=测量上限值-测量下限值灵敏度:被测参数改变时,经过足够时间仪表指示值到达稳定状态后,仪表输出变化量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灵敏度YU ∆=∆误差绝对误差:∆maxδ绝对误差 =示值-约定真值相对误差:δ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约定真值引用误差:maxδ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量程最大引用误差:最大引用误差〔%〕 = 最大绝对误差/量程允许误差:最大引用误差≤允许误差准确度仪表的准确度通常是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衡量。
准确度划分为假设干等级,简称精度等级,精度等级的数字越小,精度越高可靠度:衡量仪表能够正常工作并发挥其同能的程度课后习题1.1检测及仪表在控制系统中起什么作用,两者关系如何?检测单元完成对各种参数过程的测量,并实现必要的数据处理;仪表单元则是实现各种控制作用的手段和条件,它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展运算处理,并通过相应的单元实现对被控变量的调节。
关系:二者严密相关,相辅相成,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根底1.2 典型检测仪表控制系统的构造是怎样的,各单元主要起什么作用?被控——检测单元——变送单元——显示单元——操作人员对象——执行单元——调节单元—作用: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的核心检测单元:是控制系统实现控制调节作用的及根底,它完成对所有被控变量的直接测量,也可实现*些参数的间接测量。
变送单元:完成对被测变量信号的转换和传输,其转换结果须符合国际标准的信号制式。
变:将各种参数转变成相应的统一标准信号;送:以供显示或下一步调整控制用。
显示单元:将控制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被控对象的过渡过程显示和记录下来,供操作人员及时了解控制系统的变化情况。
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图形式。
调节单元:将来自变送器的测量信号与给定信号相比拟,并对由此产生的偏差进展比例积分微分处理后,输出调节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以实现对不同被测或被控参数的自动调节。
第一章1.敏感元件、传感器、变送器定义。
敏感元件:能够灵敏地感受被测变量并作出响应的元件;传感器:能够将对被测变量变化转换为易于传送的物理量的元件; 单值性 复现性 选择性 超然性灵敏性 经济性变送器:能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2.重复性和复现性的定义。
重复性: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连续多次的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复现性: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直接的一致性。
3.仪表的精度等级的概念与计算。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也称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绝对值的百分数实际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除以输出值的百分数)标称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除以真实值的百分数)引用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除以量程的百分数)最大引用误差(量程中最大绝对误差除以量程的百分数)精度等级:仪表最大引用误差去掉%后的数字经过圆整后即可得到仪表的精度等级数(1 1.5 1.6 2 2.5 3 4 5 6)例1: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200一700℃.校验该表时得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十4 ℃ ,试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
4.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有哪两类评定方法,它们的定义,计算方法,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关系。
41000.8700200δ+⨯-=%=+%定义: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测量结果=被测量的估计值+不确定度误差以真值或约定真值为中心,不确定度以被测量的估计值为中心; 测量不确定度和误差的联系:1.测量结果的精度评定参数2.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都用标准差表征,由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引起;3.误差是不确定度的基础A 类不确定度评定:用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它是可测的,通过测量列确定:B 类不确定度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
B 类评定的依据:以前的测量数据、经验和资料;有关仪器和装置的一般知识、制造说明书和检定证书或其他报告所提供的数据;由手册提供的参考数据等。
使用说明:个人整理,考点不全,第一章1,控制装置与仪表的分类按能源分:电动、气动、液动和混合式按功能实现原理:模拟控制装置与仪表和数字装置与仪表。
模拟的按结构形式分为:基地式,单元组合式,组件组装式。
2,控制的三要素: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3,电信号种类很多有: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频率信号,脉宽信号用最多的是电模拟信号。
电模拟信号有:直流电流信号,直流电压信号,交流电流信号,交流电压信号。
4,应用直流电流信号时,所有这些仪表必须串联连接。
直流电流信号适于远距离传输,用此作为传输信号时,由于串联会有缺点,则需采用输入输出端有直流隔离的电路。
5,会计算15页下:能接多少个仪表。
因此连线的特点是:电流传输,电压接受,并联接受电压信号的方式。
6,活零点的优点意义:便于检验信号传输线有无断线及仪表是否断电;使半导体器件工作在较好的工作段;使制作具有本质安全防爆性能和节约传输线的两线制变送器成为可能。
(可简易答为:有利于识别断电,断线等故障,且为实现两线制提供了可能性)。
7,国标统一信号:过程控制系统的模拟直流电流信号是DC 4到20mA,模拟直流电压信号为DC 1到5 V,8,二线制和四线制的区别:两线制电流和四线制电流都只有两根信号线,它们之间的主要使用说明:个人整理,考点不全,区别在于:两线制电流的两根信号线既要给传感器或者变送器供电,又要提供电流信号;而四线制电流的两根信号线只提供电流信号。
因此,通常提供两线制电流信号的传感器或者变送器是无源的;而提供四线制电流信号的传感器或者变送器是有源的。
9,实现二线制的条件:采用有活零点的电流信号;必须是单电源供电。
第二章1,传感器与变送器区别:传感器:是信号发生源;将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
变送器:具有信号变换功能,具有放大作用,并可转换成标准信号。
变送器通用的标准输出信号是4到20ma直流电流信号或者20到100kpa气压信号或现场总线数字通信信号。
2,一个完整的过程调节系统具备的基本元素:测量变松环节,控制器,执行机构变送器:对被控参数进行测量和信号变换控制器:将给定值与被控参数进行比较,运算执行机构:将控制器的运算输出转换为开关阀门或者挡板位移或转角一个控制系统控制品质的好坏,除取决于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外,还取决于控制对象和控制仪表的工作特性。
绪论1. 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测量参数:温度、物位、压力、流量、物性和物质成分2. 测量的含义:用实验的方法确定一个参数的量值(数值和单位) 实质:通过实验,将被测量和标准进行比较,确定被测对象的大小和单位3. 化工测量仪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检测环节、传送放大环节、信号处理显示环节 4.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最基本)、间接测量、组合测量 5. 允许误差最大引用误差≤6. 测量范围:测量仪表的误差处在规定极限内的一组被测点。
量程:测量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的代数差 例:测量范围400—1000℃,则量程为600℃7. 仪表的精度:用引用误差或相对误差的形式给出,由仪表的基本误差所决定8. 仪表的灵敏度过高,仪表的精度要下降。
仪表标尺上的分格值不能小于仪表允许误差的绝对值9. 分辨力:最小刻度值的一半 10.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由测量系统本身的问题所引起;在一定条件下,误差是固定的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可通过实验对比法和残差校验法在有限程度内补偿随机误差:由于复杂的客观事物内部中尚未认识而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大小和方向没有规律,总体符合正态分布;可增加测量次数取平均值粗大误差:由于测量方法不当或操作人员的失误造成;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绝对值特别大,显著偏离实际值,必须剔除;根据拉依达准则(测量次数大于30)和格布罗斯准则剔除 11.拉依达准则:求平均值,求标准差,计算残差,若σ3>k v ,则剔除 12.格布罗斯准则:求平均值,求便准差,计算残差,计算残差与标准差比值σλi i v =,若)(αλλn k >,则剔除。
压力测量1. 工程上的压力即物理学中的压强2. 压力的三种表示方式:绝对压力,表压,真空度。
工业上使用的压力表和真空表,指示值分别为表压和真空度 3. 工程技术上的压力单位:帕(Pa )、工程大气压(2/cm kgf )、毫米汞柱(m m Hg )和毫米水柱(O mmH 2)帕52109807.0/1⨯=cm kgf =1⨯410O mmH 22/2.1010001cm kgf kPa MPa ==4. 三种测量压力方法:应用液柱测量压力;应用弹性变形测量压力;应用电测法测量压力5. 压力表的选择仪表标尺使用范围保持在满刻度~31弹性式压力计:负荷变化大,使用范围为标尺的32~31负荷变化小,使用范围为标尺的43~31测量脉动压力,使用范围为标尺的21~31测量高压压力,使用范围为标尺的53~31一般所选测量上线应大于或至少等于计算出的上限值,并同时满足最小值要求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悬着精度低、价廉耐用的仪表物位测量1. 物位的测量方法:直读式测量、浮力式测量、静压式测量、电气式测量、声波式测2. 恒浮力:把液位变化转换成机械位移变浮力:液位变化转换成浮力变化,再转换成机械位移 静压式测量:p ∆g H ρ=(无迁移,基准点与最低液位一致)浮筒式液位计:液位高度与杠杆受力变化量成比例关系,液位越高,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越小,扭角越小3. 差压式液位计:静压原理,液位与容器两点的静压差成正比;力矩平衡原理,力转换成位移,放大,输出信号与压差成正比 I g H p H →=∆→)(ρ附F K p K I o ⋅∆⋅='电动III 型差压变送器(输出为标准mA 20~4电流信号) 4.迁移问题正、负迁移:改变测量范围的上下限,但不改变量程的大小。
检测技术及仪表总复习检测技术及仪表总复习Ⅰ、复习⼤纲⼀)期末考试概况考试范围:第⼀章到第六章考卷体型⼀、填空题20%——基础知识⼆、判断题15%——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扩展三、选择题10%——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扩展四、简答题25%——基础知识五、计算题30%——基础知识应⽤考试内容:以课件上的知识点为主⼆)章节知识第⼀章基础知识* 本章以填空和判断题为主⼀)检测三要素:测量单位(并以实物复现)、测量⼯具、测量⽅法。
12⼆)测量⽤途分类:⽣活测量(⼀般测量)技术测量(⼯业测量)实验室测量(精密测量)三)按测量⽅法分类:软测量组合测量间接测量直接测量四)获取真值的⽅法:传递值最佳估计值约定真值理论真值五)误差产⽣的原因:⼈员误差环境误差装置误差原理误差 {3六)误差的种类:??粗⼤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七)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仪表的基本组成:传感器(即敏感元件)变换器显⽰装置4九)仪表的灵敏度 P17仪表输⼊/输出特性曲线的斜率⼗)仪表的分辨率 P17使测量仪表产⽣未察觉的响应变化的最⼤激励变化值⼗⼀)仪表的死区P17使仪表产⽣可察觉响应时的最⼩激励值⼗⼆)仪表的引⽤误差1、是相对误差,但分母是仪表量程2、最⼤引⽤误差:%100%?=量程量程最⼤绝对误差)仪表最⼤引⽤误差(⼗三)仪表的允许误差1、允许仪表具有的误差最⼤值;2、可以⽤绝对误差或引⽤误差的形式表达。
⼗四)仪表的精度等级仪表的精度等级就是⽤引⽤误差表⽰允许误差(即仪表的最⼤引⽤误差)去掉%号后的数字经过圆整后的数值。
⼗五)仪表的可靠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六)失效率系统运⾏到t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发⽣故障的系统数与时刻t时完好系统数之⽐。
⼗七)仪表的防爆1、结构防爆(1)定义:在结构上⽤隔离措施,把电路和周围环5境隔绝,使电路正常⼯作时所产⽣的热量和故障状态下形成的电⽕花及⾼温局限于密闭壳体之内,不致把外界易燃易爆⽓体引燃。
第一章基本概念 标准信号包括:4~20mA ,1~5V ,20~100kPa 系统误差:内在因素;设备固有;具有规律性;可以修正; 随机误差:外在因素;非固有;统计学规律;不可修正; 疏忽误差:操作错误;设备故障;环境干扰; 引用误差:精度:最大引用误差去掉“%”再圆整( 0.005,0.02,0.05,0.1,0.2,0.4,0.5,1.0,1.5,2.5,4.0等)精度等级数值小于等于0.05的仪表通常用来作为标准表; 而工业用表的精度等级数值一般大于等于0.5。
零点迁移:特性不变;调节调零机构 量程迁移:特性改变;调节放大机构 滞环:上下行程所形成的环死区:在起始点,引起输出变化的最小输入量 回差:上、下行程之间最大偏差灵敏度:输出的变化量除以对应的输入的变化量分辨率:引起输出量变化的最小输入变化量模拟仪表:刻度盘最小刻度的一半数字仪表:最后一位的一个单位 可靠性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易测量的物理量传感器:感受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易传送的物理量,传送出去 变送器:感受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标准信号传送出去 开环检测: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精度低、响应慢;闭环检测:(1)精度高、响应快、线性好、结构复杂;(2) 输入输出之间只与反馈机构转换系数有关; 本质安全防爆(安全火花防爆仪表);结构防爆(隔爆仪表) 隔离防爆:把电路用坚固壳体密封与外界环境隔离 本安防爆:限制电路能量,使其低于点火能量 防护的目的:保护电气设备安全和维修人员安全第二章温度标尺(温标):用数值表示温度的一整套规程 三个条件:固定点温度;测温仪器;温标方程; 热电偶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概念: 将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应用定则: ①.均质导体定则:即:一种均质材料不能构成热电偶;②.中间导体定则: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的温度相同,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热%100⨯量程绝对误差平均修复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有效度+=⎪⎪⎪⎪⎩⎪⎪⎪⎪⎨⎧⎩⎨⎧⎩⎨⎧→→⎩⎨⎧→两部分组成 接触电势温差电势热电势由冷端(参比端)温度低的接点热端(工作端)温度高的接点称为热电极热电偶这种组合B A )32(95-=F c t t 3259+=c F t t 15.2739090-=T t电势值没有影响。
一 1.控制装置与仪表的分类按能源分:电动、气动、液动和混合式;按功能实现原理:模拟控制装置与仪表和数字装置与仪表;模拟的按结构形式分为:基地式,单元组合式,组件组装式。
2.控制的三要素: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3.电信号种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频率信号,脉宽信号用最多的是电模拟信号。
电模拟信号有:直流电流信号,直流电压信号,交流电流信号,交流电压信号。
4.用直流电流信号时,所有仪表必须串联连接。
适于远距离传输。
直流电压并联。
5.活零点的意义:便于检验信号传输线有无断线及仪表是否断电;使半导体器件工作在较好的工作段;使制作具有本质安全防爆性能,使节约传输线的两线制变送器成为可能。
(有利于识别断电,断线等故障,且为实现两线制提供了可能性)。
6.信号制:指在成套系列仪表中,各个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采用何种统一的联络信号的问题,只有采用统一信号才能使各个仪表间的任意连接成为可能。
上(下)限:测量或检测过程中量程的最大(小)值;意义:适当选取提高灵敏度准确度。
7.国标统一信号:DC 4- 20mA,DC 1--5 V。
8.二线制和四线制:区别:四线制供电电源与输出信号分别用两根导线传输,供电电源可以是AC220V或者DC24V,输出信号可以是真零点0-10mA或活零点4-20mA。
而二线制同变送器连接的导线只有两根,这两根导线同时传输电源和输出信号,电源、变送器和负载是串联的,信号电流必须采用活零点电流。
应用场合:四线用于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器件的功耗没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二线用于低功耗的场合。
可否互换:二线制可以转换为四线制,四线制不一定能转换为二线制,实现二线制必须满足:采用有活零点的电流信号;必须是单电源供电。
二1.一个完整的过程调节系统变送器:对被控参数进行测量和信号变换控制器:将给定值与被控参数进行比较,运算执行机构:将控制器的运算输出转换为开关阀门或者挡板位移或转角。
2.量程调整概念:量程调整包括下限调整(通常称为零点迁移)和上限调整,只有当下限为零或确定不变时才可以把上限调整看作量程调整。
1、为什么说仪器仪表是信息的源头技术。
答:当今世界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三部分组成。
测量技术则是关键和基础。
仪器的功能在于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获取被检测对象运动或变化的信息。
仪器是一种信息的工具,起着不可或缺的信息源的作用。
仪器是信息时代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链条中的源头技术。
如果没有仪器,就不能获取生产、科学、环境、社会等领域中全方位的信息,进入信息时代将是不可能的。
钱学森院士对新技术革命的论述中说:“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
”。
现在提到信息技术通常想到的只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关键的基础性的测量技术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仪器技术是信息的源头技术。
仪器工业是信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非电量电测法有哪些优越性。
答:1)便于采用电子技术,用放大和衰减的办法灵活地改变测量仪器的灵敏度,从而大大扩展仪器的测量幅值范围(量程)。
2)电子测量仪器具有极小的惯性,既能测量缓慢变化的量,也可测量快速变化的量,因此采用电测技术将具有很宽的测量频率范围(频带)。
3)把非电量变成电信号后,便于远距离传送和控制,这样就可实现远距离的自动测量。
4)把非电量转换为数字电信号,不仅能实现测量结果的数字显示,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便于用计算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测量的微机化和智能化。
3、各类仪器仪表有哪些共性。
答:从“硬件”方面来看,如果把常见的各类仪器仪表“化整为零”地解剖开来,我们会发现它们内部组成模块大多是相同的。
从“软件”方面来看,如果把各个模块“化零为整” 地组装起来,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整机原理、总体设计思想、主要的软件算法也是大体相近的。
这就是说,常见的各类仪器仪表尽管用途、名称型号、性能各不相同,但它们有很多的共性,而且共性和个性相比,共性是主要的,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实质就是“检测技术”。
常见的各类仪器仪表只不过是作为其“共同基础”的“检测技术”与各个具体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