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笔记(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6
北医内科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笔记 1甲亢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定义:多种原因引起的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量,致机体出现以高代谢症状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毒症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亢的病因(一)甲状腺性甲亢Graves病、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毒性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这里要强调是一个症,不是一个病) Graves 病(又叫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在病因中最多见甲亢的病因(参照课本第 731 页的那张表)Graves 病(每年必考的内容)遗传和环境因素(外界刺激、紧张)共同作用使 T 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继而 B 细胞功能紊乱,甲状腺抗体产生(TSH 受体抗体:TRAb)临床表现:高代谢症状特征性表现:弥漫性肿大,振颤、杂音;突眼(两侧对称);胫前粘液水肿诊断:甲亢症状加上肿大、突眼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 Graves 病特殊类型甲亢:淡漠甲亢:老年多见甲亢危象的定义:心率大于 160 次每分、体温大于 39 度、大汗淋漓、谵妄、呕吐实验室检查:总 T3、总 T4、游离 T3、游离 T4 升高;大多数甲状腺激素以结合形式存在甲状腺球蛋白影响 TBG 的因素:(重要考点)妊娠、病毒性肝炎,TBG 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使 TBG 降低反 T3:T4 在血液中形成 T3 和反 T3,反 T3 起调节杠杆的作用反 T3 升高的情况见于:全身疾病、病危(恶液质),系机体保护作用,低代谢Graves 病 TSH 显著减少(T3T4 的抑制)实验室检查:TRAb(有两种成分)诊断要点:1)功能诊断,确定有无甲亢2)部分诊断,3)病因诊断治疗:药物、放射碘、手术(要掌握各项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起始足量,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妊娠期检查要测游离 T3 和游离 T4,治疗甲功不能过低,保持在正常上限即可丙基硫氧嘧啶不能通过胎盘TRAb 强阳性,因其可通过胎盘,造成新生儿甲亢北医内科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笔记 2糖尿病概念共同特点:高血糖,胰岛素分泌缺陷、作用异常分类:I 型:(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损毁)胰岛素绝对缺乏,易酮中毒多见于青少年相关抗体:ICA、IAA、DADAB 胰岛素是用来维持生命II 型:目前人数最多、病因最复杂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缺乏III 型:确定病因:B 细胞基因缺陷 MODY(青年人的成年发病的糖尿病)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外分泌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Cushing、肢端肥大症)药物和化学品(噻嗪类利尿剂)特殊的感染如病毒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IV 型:妊娠期糖尿病II 型以遗传因素为主,I 型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临床表现:1、三多一少:(要理解其发生机制)2、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8-12 周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2-4 周血糖水平(这两个是监测指标,不能用来诊断)诊断标准:1、FPG(空腹血糖分型)采静脉血浆血糖大于 6.0 小于 7.0 空腹血糖受损(IFG) 大于 7.0 需另一天证实2、OGTT,75 克无水葡萄糖负荷后两小时血糖小于 7.8 为正常大于 7.8 小于 11.1 称为糖耐量受损 IGT大于 11.1 诊断糖尿病,需另一天证实3、诊断标准症状加随机血糖大于 11.1FPG 大于 7.0OGTT2 小时大于 11.1症状不典型者需等第二天证实 I 型和 II 型糖尿病的曲别发病年龄家族史肥胖北医内科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笔记 3三多一少症状漏诊胰岛素分泌水平酮证的发生率治疗:1、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素:碳水化物 50-55%;脂肪 20-30%;蛋白质 15-20%规律分餐2、运动3、药物: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作用部位是胰岛β细胞,促其释放胰岛素共有三代:I 代氯磺丙脲、甲丙磺丁脲II 代:格列本脲 III 代格列美脲特点:作用时间最长、作用最强的是:格列本脲作用时间最短:格列喹酮、格列吡嗪很少从肾排泄:格列喹酮刺激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药物:格列丙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肝代谢产物有活性: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最易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因其降糖活性的产生不依赖于血糖水平双胍类机制: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摄取、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作用血糖下降:不明显增加体重,因其不促进胰岛素分泌,还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单独使用不易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乳酸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缺氧性疾病、心衰、禁用双胍类药物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假糖在回肠与糖苷酶结合形成单糖被吸收,糖苷酶受抑制后,假糖进入下段肠道,与细菌结合,发酵产气,腹胀、排气恢复血糖不能口服碳水化合物,而是直接的葡萄糖噻唑烷二酮: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RAR)恢复游离脂肪酸摄取,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减少,对肝代谢的影响减少,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恢复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起效偏慢、对肝有损伤,常查肝功胰岛素:原则:I 型是替代治疗,要一天多次、多种成分皮下注射,短效制剂模仿餐后胰岛素分泌;中长效、模仿基础胰岛素分泌II 型是补充治疗,与口服药结合使用急性代谢并发病: DKA、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北医内科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笔记 4DKA:诱因(要掌握)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失调;巨大的精神刺激;其他应激状况胰岛素拮抗激素DKA 临床表现1、糖尿病症状加重2、DKA 症状: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脱水、面潮红呼吸有烂苹果味、深大呼吸、神志改变3、诱发疾病表现:血酮体成分增加尿酮体(丙酮、乙酰乙酸)PH 下降、剩余碱下降、阴离子间隙增加治疗原则:DKA-胰岛素缺乏;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水缺乏1、补充胰岛素:小剂量持续静脉点滴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水量 10%左右3、消除诱因北医内科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笔记 5血液病(主讲:马明信)贫血一、概念贫血:多种不同途径引起的同一病理概况二、病因分类生成减少:缺铁贫;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失利用);再障贫;骨髓病性贫血;增殖成熟延缓;慢性疾病;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膜缺陷、酶缺陷);细胞外因素;免疫性;机械性;物理化学性;脾亢;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贫三、形态学分类(参考诊断学)缺铁贫一、铁含量骨髓铁―――>RBC―――>储存铁―――>血清铁―――>骨髓铁★铁在体内是在一个闭合的环路利用;所以在给予铁剂诊断性治疗时只能选择口服铁剂,因为铁剂口服后机体可以根据需要吸收。
北京大学医学部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十)七、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式1.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在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
2.呼吸中枢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呼吸节律的发生依赖脑干两侧多个不同部位的多组神经元活动的组合,这些部位包括延髓呼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等。
(1)延髓呼吸中枢包括背侧呼吸组和腹侧呼吸组。
背侧呼吸组实际上是孤束核的腹外侧核,大多数为吸气相关神经元,轴突交叉至对侧终止至脊髓颈、胸段的膈神经和肋间神经的运动神经元。
腹侧呼吸组包括疑核、后疑核、包氏复合体等神经核团,其中既含有吸气相关神经元又含有呼气相关神经元。
(2)呼吸调整中枢包括脑桥前端的2对神经核团,即臂旁内侧核和相邻的Kolliker-Fuse 复合体。
其作用可能是传递冲动给吸气切断机制,使吸气及时终止,向呼气转化。
此作用与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吸气向呼气转化相似,如果同时切除呼吸调整中枢、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动物将出现长吸气呼吸。
3.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吸气切断机制:引起吸气向呼气转化的信息来自三个方面:①吸气神经元;②呼吸调整中枢的纤维投射;③肺牵张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吸气切断机制。
八、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肺牵张反射(黑—伯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是牵张感受器,传入纤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
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
平静呼吸时,这两种反射都不参与人的呼吸调节,仅在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
2.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J感受器是位于肺胞壁毛细血管的组织间隙内,它接受组织间隙膨胀作用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变浅变快。
九、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1.调节呼吸的化学因素: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O2、CO2、H+。
题型
解谱用指定方法区别化合物活性选择名解没给分的分都可小了
选择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
贵重挥发油:吸收法
人参皂苷的苷元是人参三醇和二醇嘛?溶血作用三有二没有总也没有
甲型强心苷有三个反应阳性区别于乙型
吗啡氧化变成什么了能催吐(阿扑吗啡)
ph=pka+2
名解
HMBC DCCC 有一个写母核的(貌似是黄酮醇也有可能是香豆素)
活性及类别
麻黄碱齐墩果酸补骨脂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青蒿素奎宁鬼臼毒素往年题多看看基本全了
用指定方法区别化合物
1羰基用碳谱区别给出位移蒽醌黄酮香豆素
2氢谱区分
3质谱连两糖顺序不一样RDA -146鼠李糖 -162 葡糖
大题
比较RF值写原理有一个纸色谱硝酸银色谱聚酰胺?
分离化合物叶绿素还有3个化合物可以用聚酰胺分开糖类糖蛋白分离的总糖和3个单体化合物 12分
碱性比较:两个N 把-OH换成CH3CO-后N的碱性变化有立体因素 4分
最后一道大题黄酮苷解谱(氢谱碳谱质谱还有化学反应)20分呢!!!
写快点啊。
学姐我就在前面一直墨迹差点没写完。
抢救车14号急救药品速记新人大多反应抢救药物难记,特编写速记口诀:一肾二异三阿托四洛五可六利多七多八阿九西地十尿一去地氨钙简摘药物作用、适应症及不良反应:一、肾上腺素(1mg/ml/支)1、药理作用: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2、适应症: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的抢救。
3、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面色苍白,心慌,头痛,心律失常,停药后消失,剂量过大注射入血管使血压骤升,反复局部注射易引起局部坏死。
4、禁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心源性哮喘,出血性休克等患者。
二、异丙肾上腺素(1mg/ml/支)1、药理作用:为拟肾上腺素药,对β1与β2受体都有很强的作用,对α受体无作用,加快心率。
2、适应症:用于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心跳骤停,抗休克与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尖端扭转性室速。
3、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心悸,头痛,头晕,喉干,恶心,软弱无力,出汗,可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律失常。
禁与碱性药物合用。
甲亢,洋地黄中毒,心肌炎患者禁用。
舌下含服应咬碎。
三、阿托品(0.5mg/ml/支)1、药理作用:抗胆碱药,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加快心率,消除心脏传导阻滞,可解除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2、适应症:用于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阿斯综合症,胃肠道,胆绞痛,散瞳,有机磷农药中毒。
3、注意事项:心动过速,青光眼者禁用。
四、洛贝林(3mg/ml/支)1、药理作用:本品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适应症:用于新生儿窒息,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呼吸衰竭。
3、注意事项:大剂量可兴奋迷走神经而导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特大剂量可引起惊厥,呼吸麻痹,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悸。
五、可拉明(0.375/2ml/支)又名尼可刹米1、药理作用:本品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对大脑皮质血管运动中枢和脊髓有微弱的兴奋作用。
学医笔记(1)学医已月余,而闻佛法却有两月。
从佛哪里可以知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即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年初开始,脑子就很乱,总有奇异的想法,很迷茫期间倒也有不少人打电话邀我去上班;然想到人不可一世无所修为,整体在工地上晃晃而过,无所作为。
不可以修身养性,更是夹杂着很多尔虞我诈的人与事。
于是我便放弃原来的事业。
毅然决定学医。
医有“国医”与“西医”之区别,然而“国医”已渐渐的离大家远去,“西医”盛行。
上不为良相,下便为良医,当下我便怀着一颗拯救国医的天真心,不管是否能成功,至少我不会放弃。
纵观现在的名中医,号个脉都的500、1000的。
当医生是救死扶伤的,难道是来敛财的吗?学医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付诸现实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我年轻,没有资金,再而我没有学历,想到以后关于考证的事我都头疼了。
但是有一种信念却推动着我,不要放弃。
于是我就找哪里有招中医学徒的地方,于是在赶集网上便看到苏州的“傅式中医推拿诊所”招收学徒。
便毅然报名参加,师父提供吃住,于是生活的问题解决了。
可以潜下心来学习了。
学习的开头到是十分有干劲,晚上看书到12点,早上6点就起来看书,首先看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一直看到了一小半,似快实慢。
往往看完了,不知道书上何云。
后又放下《中基》,转而看《伤寒》,看着看着又看不见去了,于是我又到网上去看大家学中医的方法,发现有网友说先看《思考中医》及《名老中医之路》来发散自己学习中医的方法及兴趣。
读起来是津津有味。
后又读了《难经》、《脉经》、《频湖脉诀》等,总之大部分书都浏览了一下,倒是什么也没看明白。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
我认为当下还是专攻一本书,搞懂了才去看下一本。
做到似慢实快。
坚定信心,我相信我一定能学好,将来将中医发扬光大!明勋作于辛卯年三月五日下午学医笔记(2)时光飞逝,转眼间,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学医将近两个月了。
然而医道之深,非你我一时能深入也。
自读《伤寒》已有17课时,乃郝万山郝老师讲的课。
北京大学医学部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笔记(九)考纲要求1.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2.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在肺的交换。
通气血流的比值及其意义。
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及其关系,氧的运输及氧解离曲线,二氧化碳的运输。
4.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外周及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对中枢的调节。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其调节。
考纲精要一、呼吸过程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
掌握要点:(1)外呼吸是大气与肺进行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管腔不进行气体交换,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传送带。
对肺泡的气体交换来说,传送带构成解剖无效腔。
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下结构则可进行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带,是气体交换的结构。
呼吸带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则成为肺泡无效腔。
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无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大的肺泡无效腔,它和解剖无效腔一起构成生理无效腔,所以,生理无效腔随肺泡无效腔增大而增大。
(2)内呼吸指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而细胞内的物质氧化过程也可以认为是内呼吸的一部分。
二、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指混合气体压力差,而不是某种气体的分压差)。
肺通气的原始动力——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即吸气动作是由吸气肌收缩引起,而呼气动作则主要是吸气肌舒张引起,而不是呼气肌收缩。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呼气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吸气肌收缩可使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降低,引起吸气过程。
主要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中医内科学笔记(完美排版)第一单元肺系病症一、感冒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xx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xx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证—杏苏散加减)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者不能平卧。
病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三种。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总属邪实正虚。
发时邪实,平时正虚。
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1.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6)喘脱危证,xx急救xx脉饮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中医学导论笔记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班第一课王国庆教授•定义–不属于现代医学的范畴,但研究内容也是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防止。
属于补充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的一部分,如欧洲的顺势疗法,美国的整脊。
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整体观(人不能脱离自然和社会)、衡动观(人体是永恒运动的机体)、辩证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疾病完全相同)。
•首先看是什么样的病,还要看出病下面的亚型、症候,对同一疾病的不同症候治疗方法不同。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用现代科学的手段研究中医学。
发现蕴含深刻的科学机理。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环境。
针对个体化病人的个体化诊疗。
•中医学疗效确切。
•中医的来源–源于圣人(黄岐/神农)、源于本能(如动物自发吃药或舔舐)、源于巫师。
中医学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时代。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论述医学理论的《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论述药物学的《神农本草经》(另有伊尹所做的《汤液经》),到了东汉,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
此时中医学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张仲景 - 两个辩证体系:以六经辨外感病,以脏腑辩证辨内伤病。
•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
•孙思邈(药王、孙真人)–两本重要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上述为金元四大家。
•明清时期形成了温病学派,以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为主的治疗温热病的体系和方法以及新方。
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
•《本草纲目》的成书,药味达到1800多种。
•西医院还原论的方法对中医学的检视。
•毛泽东主席多次强调西医学习中医。
•以汤剂为主,辅以其他。
•导论的课程分三个模块:第二课王国庆教授•确切的临床疗效+独特的保健方法+灵活的治疗方式•疾病谱改变–人们更崇尚自然疗法•生物医学模式–综合医学模式•SARS的激素治疗导致大量股骨头坏死病人,但广州中医药大学收治病人无一例SARS死亡,也无一例股骨头坏死•朴素的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如果没有疗效,中医学不会保留到今天(效如桴鼓)•对急性病也有迅速的疗效,对于肠胃病,胃镜下有明显改善,甚至萎缩性胃炎(西医认为不可逆),中医使得萎缩性胃炎逆转。
学员笔记内容第一期培训时间:2009年7月20培训内容:1.中医药知识和技能2. 幻灯片教学课件中医药适宜技术(参加培训人员:县中医院、县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中医人员)以上人员笔记内容:基础部分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1.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2.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3.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4.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5.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1.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2.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的病理舌象及其临床意义4.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5.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的病理脉象及其临床意义三、中药基本知识1.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2.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十九畏:硫黄本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遇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妊娠禁服: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四、方剂基本知识1.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2.50种常用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禁忌症技能部分一、针灸疗法1.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其中30个主要穴位的主治2.毫针刺法及操作规范3.针灸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4.灸治、拔罐、刮痧的作用及操作规范二、推拿疗法1.8种常用推拿手法2.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三、其他疗法熏洗、敷贴的作用及操作规范四、中药的采集与加工1.常用中药饮片的识别2.中药的常用贮存保管方法3.中药的煎服法临床部分1.门诊登记和中医处方书写方法及规范2.以下30个常见病证的诊断、辨证施治及转归预后:感冒、咳嗽、喘证、哮病、眩晕、胃痛、痢疾、呕吐、泄泻、头痛、痹证、腰痛、淋证、水肿、中风后遗症、面瘫、漏肩风、牙痛、中暑、疖、丹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小儿泄泻、积滞、遗尿、麻疹、痄腮、水痘预防保健部分1.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预防措施及常用预防方药的应用2.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第二期培训时间:2010年5月11日培训内容:1.林甸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教材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主编王国强)第二册3.幻灯片教学课件刮痧和熏洗实用技术(参加培训人员:县中医院、县综合医院的中医人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中、西医医师)以上人员笔记内容:1.《林甸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教材》的黑体字部分。
11.举例说明中枢抑制的方式及生理意义。
中枢抑制状态中枢在较长时间内抑制性影响超过兴奋性影响的状态反射活动中,中枢内不仅有兴奋性活动,还有抑制性活动。
•抑制发生在突触后称为突触后抑制抑制发生在突触前称为突触前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出现IPSP而产生的中枢抑制一个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时,只能引起与它相联系的神经元兴奋,而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抑制。
如先奋兴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后者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使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突触后膜产生IPSP (超极化抑制)。
从而使突触后膜神经元电活动发生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 (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神经纤维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同时,经侧支再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使另一个中枢神经元抑制。
这种方式也称为交互抑制。
如伸肌和屈肌反射。
意义:协调不同中枢的活动•Recurrent inhibition(回返性抑制):一种反馈抑制。
兴奋从中枢发出后,通过反馈环路,再抑制发出冲动的神经元的本身。
如脊髓前角α神经元兴奋时,可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同时,通过闰绍细胞(glycine)返回并传回运动神经元本身,抑制其活动。
意义:防止运动过度、过久;或者使同一中枢多个神经元同步化。
指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
其结构基础是轴-轴突触。
突触前抑制在CNS中广泛存在。
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中。
其生理意义在于控制外周传入中枢的感觉信息。
如图:单独刺激A轴突-----引起EPSP单独刺激B轴突-----不引起突触后电位先刺激B,再刺激A ----EPSP变小意义在感觉传入途径中多见,使信号传导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从而使感觉的功能更为精细。
异长调节通过静脉回心血量来改变心室容积,从而改变心肌初长度而使心肌收缩强度和速度增大,博出量提高的调节机制心室肌细胞与P 细胞动作电位比较第一章绪论3阈值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北大大白牛医生笔记
北大大白牛医生笔记
《北大大白牛医生笔记》是一本收录了著名国际医生大白牛的讲解的医学类图书,很受欢迎。
它实际上展示了大白牛医学生涯的旅程,从自身成长、干部职务及医学专业的研究、执业医生经历等专业经历都有涉及。
这本书也备有详尽的文字解释,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从总体来看,《北大大白牛医生笔记》有助于提高医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弥补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又实用性强,能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本质。
这本书的内容覆盖了极广的临床实践,从基础医学到多种诊断和治疗内容均包括其中,对读者理解和使用也很友好,除了书中的详尽文字解释,还包括一些实际例子,使一些复杂的概念容易于掌握。
总而言之,《北大大白牛医生笔记》是医学界必收的经典之作,它可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医学有关内容,有助于提高医学知识,培养医学人才,有助于弥补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在医学界享有盛名,值得信赖。
生药总结2012版(总论部分)一、绪论:取自某天然物(如植物、动物、矿物)的整体或是一部分,经简单加工以后得到的药物,可以使鲜品也可以是干品。
分为植物药(85%)、动物药(13%)、矿物药(1~2%)。
3)简单加工,不是精制品。
:特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2、生药的特点(point!)1)含众多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复杂多样(多成分、多靶点)2)作用缓和、持久(多数)(作用产生慢)3)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多数)(搭配治疗、对症治疗)4)成分之间有助溶作用,使难溶性成分易于煎煮溶出5)有相互作用的成分共存,使机体保持良好状态(敏感性不同,选择性)6)有效成分含量不恒定,生药质量不易控制7)贮藏困难,携带不便,服用麻烦8)基源复杂,常有替代品、伪品3、生药的应用1)直接供医疗使用;2)作西药的原料;3)作食品、香味料、调味料;4)做香料、染料、涂料等。
4、《神农本草经》分品上品:菊花、甘草、薏苡仁、大枣、决明子、胡麻、茯苓、枸杞、酸枣、阿胶、人参、黄芪、天麻(赤箭)、石斛、麦门冬、丹参中品:干姜、百合、龙眼、赤小豆、芍药、当归、贝母、丹皮、合欢、麻黄、黄芩、海藻下品:桃核仁(桃仁)、杏核仁(杏仁)、附子、乌头、大黄、半夏、旋覆花、连翘、蜈蚣:中国最古药书;作者不详,东汉末年,载药365种520),载药730种。
:世界第一部药典;苏敬等人,唐显庆四年(659),载药844种:《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的合称,我国本草信2年(1108),载药1744种24年(1596),收载药物1892种1、分类方法1)三品分类法上品:延年益寿、无毒、久服不伤人;中品:防病补虚,有毒无毒取决于使用情况;下品:治病愈疾,多有毒性,不宜久服。
2)《纲目》自然分类法(李时珍彻底打破三品分类,建立自然分类法)3)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先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再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北大医学大白牛笔记名词解释1. lmmunity,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排除"非己"物质,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lmmunity defenc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3. lmmunity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变性及损伤细胞的功能。
4. lmmunology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由于突变、畸形或病毒感染而表达新抗原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5. Lymphocyte homing,淋巴细胞归巢指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6. Antigen,抗原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7.l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8.Antigenecity,抗原性指抗原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9. Hapten,半抗原指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10. Epitope,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种类性质数目和空间结构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又称抗原决定簇。
11. Sequential epitope,顺序表位又称线性表位,由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主要是T细胞表位。
12. Conformational epitope,构象表位指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多见于B细胞表位。
13. Common epitope,共同抗原表位指不同抗原所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14. Cross-reaction,交叉反应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北京大学医学部306西医综合考研重症监护治疗知识点总结1.呼吸功能的监护。
2.氧治疗是治疗低氧血症的方法之一,给氧方法包括高流量系统和低流量系统。
3.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4.血流动力学监测。
(1)循环监测①心电图是危重病人的常规监测项目。
②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和血压(BP)评估循环功能情况,制定补液方案,详见本讲义《外科学》第5章。
休克。
其它各种有创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出量C0、心脏指数Cl、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等)可实时反映病人的循环状态,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2)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循环功能,决定治疗原则。
心肺脑复苏1.概述心肺脑复苏包括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和复苏后治疗。
初期复苏又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2.初期复苏(1)呼吸循环骤停的判断①病人神志丧失;②大动脉(颈总或股动脉)搏动消失;③无自主呼吸。
其中最迅速可靠的指标是大动脉搏动消失(2)初期复苏ABC①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③c(circu 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瞳孔大小不能作为是否继续复苏的指标。
(3)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肋骨骨折等3.后期复苏(1)呼吸道管理90%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
其措施包括托下颌、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导管(适用于自主呼吸已恢复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4)呼吸器的应用简易呼吸机的应用。
(5)监测心电图、Pa02(>60mmHg)、PaC02(36~40mmHg)、尿量、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
(6)药物治疗首选肾上腺素静脉给药,心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多巴胺。
(7)电除颤胸外电除颤成人剂量为200J,小儿为2J/kg;胸内电除颤成人为20~80J,小儿为5~50J.4.经常考的一些数据①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
②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
北大医学心理学笔记(完美版)第一章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名词解释p1)2、由于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包含和解释现代医学科学所面临的全部课题。
要求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填空p3)3、简答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4)答:医学心理学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
它的任务是:(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2)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5、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名词解释p12)6、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
(名词解释p13)7、健康心理学: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
(名词解释p14)8、简答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是什么?(p15)答: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
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
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
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
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又受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的支配。
9、试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p16)答:情绪反应活动可分为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两大类。
由于人的情感、情绪活动既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又是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背景。
因此,在情绪活动发生的时候将会伴随一系列复杂的体内生理的变化,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
如果是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就能为人的神经系统增添新的力量,有利于促进个体心身健康。
如果是消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虽然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潜在能量,有利于个体为适应变化的环境斗争。
然而,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以强烈的激情状态而出现,并伴随剧烈的生理反应,因此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10、人格:是一个人在过去的全部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思想模式、行为类型、情绪反应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态度和信念体系等。
(名词解释p17)11、行为:是指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习惯:是指无需经过特殊训练,只是由于经常重复而形成的对于实现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名词解释p18)12、动机冲突:是指人们在有目的行为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动机。
(名词解释p18)13、简答言语暗示的影响有哪些?(p19)答: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人的语言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刺激物,虽然只是声音的或文字的,但它们却和现实刺激物有着同样的刺激力。
因此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言人微言轻信号所代表的意义,而非本身的物理能量。
所以,语言作用对人类来说同样是巨大的。
尤其是语言的暗示作用,不仅能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
14、医源性疾病: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出言不慎而给病人不良暗示造成的。
(名词解释p19)第二章1、人类的十大死罪状当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传染病,而在战后,主要死因变成了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意外事故等。
(填空p29)2、试述应激是如何出现的。
(p30-31)答: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
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境变化或刺激对人施以影响,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会引进主观的评价,同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生理的变化。
通过信息加工过程,就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进行适应性反应,或这种反应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进机体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
心理应激的产生可提高人的警学水平,应付各种环境变化的挑战。
但长时间的应激状态则会对损害人的心身健康。
3、简答什么是生物性应激源及其产生?(p33)答:生物性应激源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
这类应激源作用的特点一般是首先引起生理反应,然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识评价和归因过程,才会导致应激状态和心理反应。
4、简答什么是心理性应激源?(p33)答:心理性应激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以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
5、人际关系失调: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的稳定。
(名词解释p34)6、简答应激状态形成的条件有哪些?(p38)答:应激状态的产生必定有应激源,但是,有了应激源不一定必然产生应激状态。
(1)与应激事件本身有关的因素:①应激事件本身的强度;②应激事件作用时间的长短;③事件发生的方式。
(2)与主体本身有关的因素:①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②人格、气质特点;③兴趣爱好、理想志向的特点;④道德、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⑤人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
7、攻击性行为:这是应激状态下人们较常采取的一种与愤怒情绪有关的行为反应方式。
攻击可以直接指向造成应激状态的人或事物,称为直接攻击。
(名词解释p42)8、间接方式:当攻击的目标过分强大,惹不起或不能攻击时就把攻击的对象转向较软弱的对象。
(名词解释p42)“找替罪羊”9、心理防卫反应:这是人处在应激状态下,其内在心理活动中具有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反应。
(名词解释p43)如:自我安慰10、试述对应激的生理反应。
(p44-45)答:1、植物神经系统兴奋。
在应激状态下,主要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瞳孔张大等表现。
2、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
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糖增高等表现。
l看看书吧11、简答应激状态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有哪些?(p47)答:(1)人体处于应激状态的各种反应本来是要防止身心受损,是一种防御性机制。
但是如果防御反应不适当,特别是过度的反应往往又会危及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甚至造成一系列与应激状态有明显关系的疾病,称之为适应性疾病。
(名词解释)(2)应激状态是非特异性的致病因素。
由于个人的身体素质、个性差异和对疾病的易感性有所不同,所以同样是应激状态会导致不同疾病。
(3)有人称这些适应性疾病为“现代文明病”不是没有道理的。
12、应激状态包括:(1)应激状态与心身疾病;(2)应激状态与神经症。
13、癔症:是在不良人格基础上,由于精神因素和不良暗示作用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
(名词解释p49)14、简答如何增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p52-53)答:(1)培养良好的个性;(2)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3)提高实际应付能力;(4)获取社会性支持;(5)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三章1、心身医学:又称为心理生理医学。
它既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名词解释p55)2、简答心身疾病的确认有哪些方面?(p56)答:(1)有较明显的情绪因素的作用。
(2)有可以查明的躯体障碍的存在;(3)可以牵涉到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各个单独的器官系统;(4)心理生理障碍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同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情绪状态相联系的生理变化是一样的。
(5)病人可能并不觉察到自身的情绪状态。
对心身疾病的诊断需要慎重对待,不仅要进行躯体检查以得出躯体方面的阳性体征。
3、p64表4、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这些疾病通常都有形态上的基础,即在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上有具体而明确的损害,也称为心理生理障碍。
(名词解释p64)5、p65—66心身疾病的范围(判断)6、试述心身疾病的预防。
(p77-78)答:心身痢疾是由多种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下造成的。
就从多方面设计预防和具体措施,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做好传统的预防措施,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2)加强心理性预防措施。
(3)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①培养良好的个性;②加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③提高实际应付能力;④获取社会性支持;⑤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
第四章1、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症症状,也是临床医生最常遇到的病人的一种主诉。
(名词解释p79)2、简答痛感觉的特点?(p81)答:(1)对痛觉感受器来说,没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2)痛觉的适应性很低。
(3)痛觉常常难以精确地决定它发生的位置。
(4)痛觉每当产生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
3、简答疼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是什么?(p84)答:(1)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2)疼痛是身体异常状态的一种警报;(3)疼痛是机体逃避或战胜外界有害的敌对因素的动员信号。
(4)疼痛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性症状。
(5)疼痛的情绪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刺激。
4、p96判断头痛的功能性。
5、冠心病例或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
(名词解释p102)包括:(1)心绞痛;(2)心肌梗塞;(3)心律失常;(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5)原发性心脏骤停(猝死)。
6、简答有哪些因素导致冠心病?(p107)答:(1)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冠心病的影响;(2)不同的社会分工(职业)对冠心病的影响;(3)不同生活遭遇(生活事件,社会变动)对冠心病的影响。
7、简答冠心病人的心理、生理反应特点是什么?(p110表下文-111)答:(1)长期保持高度警觉的人发病率高;(2)适应性水平低;(3)有时间紧迫感;(4)对时间的估计比常人高;(5)不易控制情绪,认真易激动。
总之,上述特点可能使冠心病人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各种心理生理因素得以持续地起作用,使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承受着过量的负荷,从而导致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脏的崩溃性损害。
8、简答a型性格的特征是什么?它的性格表现有哪些?(p113)答:特征:不可抑制的野心,争强好胜的驱力、敌意、醉心于工作,慢性时间紧张迫感等。
(把相对缺乏这一类特征的行为定义为“b”型行为类型)。
表现:(1)争强好胜,有强烈的成就动机;(2)常有时间紧迫感,性争缺少耐心;(3)情绪易波动,有敌意情绪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