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p1)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或者期望。
:a.质量检验阶段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重要特点:全员参及、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公司的管理、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全面综合运用。
)(p5)4.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全面质量管理把管理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详细内容见第三章)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及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的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火伴或者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p9)8. :股东,顾客,员工,供应方及合作火伴,社会9. 1.现代管理之父:戴明(PDCA 循环又称戴明环)2.朱兰:质量螺旋( 13 个步骤),质量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3.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质量及符合要求、质量的系统是预防、工作标准是零缺陷)4.费根堡母: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第一,现代质量技术,组织承诺)5.石川馨(因果图,鱼刺图):揭示了质量特性波动及潜在原因的关系: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11.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故障成本(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基本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 :1.预防、鉴定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2.故障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3.总质量成本是一条弯曲向上的二次曲线,有一个最低点,其对应的质量水平为最适宜质量水平。
一、题型;1.单选(10题) 10分2.多选(7题)14分3.名词解释(4题)12分4.简答(4题)24分5.计算(3题)40分二、核心概念:笔记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术语)就是适用性—朱兰(基本定义)2.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方位质量管理,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工具)3.质量环:从识别需要到评价这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个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4.PDC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plan(计划)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循环的科学程序5.8020原则:就是重要的少数和普通的多数,即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6.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7.“36”原则:如果x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在正负36范围内包含了99.73%的质量特性值(在正负36范围内几乎100%地描述了质量特性值得总体分布)8. 产品:即过程的结束,(服从的软件,硬件和流程性,材料是四种通用的产品9. 工序能力:工序能力指数越大,说明工序能力越能满足技术要求,甚至有一定的能力储备,产品质量越有保证。
三、简答:1、ISO9000-2000的核心标准答:四个核心标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通常可以将过程变异分为哪两类?如何区分?答:6M所导致的变异有两类:1).随机性变异(偶然性原因,正常原因):变异出现是随机的,不易识别,不可避免2).系统性变异(或称系统性原因、异常原因):失控状态,可以追溯变异的原因,容易识别,可以避免3、新七种工具?老七种工具?一、调查表调查表也称为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是系统地收集资料和整理质量原始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质量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质量控制与管理复习题质量管理期末复习题1.熟悉质量管理相关术语(名词解释)。
2.什么是“朱兰三部曲”?简述朱兰质量螺旋的含义。
3.浅谈你对质量的认识。
(从质量的内涵及质量概念的变⾰⽅⾯)4.如何理解“⾼质量的低代价和低质量的⾼代价”这⼀观点?5.简述质量成本的构成。
6.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或不⾜?7.质量管理的基础⼯作包含哪些⽅⾯?8.什么是全⾯质量管理?全⾯质量管理有何特点?9.试述PDCA 循环的特点及⼯作步骤?10.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11.什么是QC⼩组?QC⼩组有何特点?有哪⼏种类型?12.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什么是过程⽅法?试述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的涵义。
13.2000版ISO9000族标准由哪⼏个核⼼标准构成?ISO9001和ISO9004有什么区别?14.质量管理⼋项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15.全⾯质量管理与ISO9000有什么区别和联系?16.排列图、因果图和直⽅图各有什么作⽤?17.分层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18.什么是过程能⼒?什么是过程能⼒指数?影响过程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为什么要对过程能⼒进⾏分析?提⾼过程能⼒的途径有哪些?20.什么是控制图?控制图有何作⽤?有什么适⽤条件?21.试述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22.试述控制图两类错误的含义?23.质量管理新七种⼯具是指哪些?各有什么⽤途?24.试述单因素试验设计⼏种⽅法各⾃的特点和适⽤范围。
25.什么是正交表?正交表有何特点?单项选择题1.企业⽣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焦点的是( D )A.质量B.技术C.财务D.顾客2.下列描述事物质量的特性中属于时间⽅⾯特性的是( C )A.机械零件的耐磨性B.⼿表的防⽔、防震、防磁等C.耐⽤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精度保持性等D.服装的样式、款式3.下列属于质量特性中的固有特性的是( B )A.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B.⽕车卧铺车厢应当保证开⽔供应和提供清洁的卧具C.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D.餐馆菜饭的味道4.在质量管理“三部曲”中,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标及实现这些⽬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的是( A )A.质量策划B.质量控制C.质量改进D.质量成本5.内部损失成本是____B___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
第一章产品:过程的结果,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和流程性材料。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和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通常是有形产品,区别仅在量的特性,前者具有计数的特性,后者有连续的特性。
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
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最本质的是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企业的顾客应该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受益(害)者。
第二章质量检验阶段:提出了“质量把关”,并建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
质量管理从操作者发展到检验员,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足:1)事后检验;2)全数检验;3)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统计控制质量阶段:将许多科技进步的成果应用于质量管理实践,解决了工业化进步过程中质量管理遇到的瓶颈问题。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
但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它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范畴。
全面质量管理将系统思想很好地融入到质量管理之中,更好地将技术进步与现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得到公共资源的支持。
TQC强调了:①质量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必须有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②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③质量问题不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解决质量问题也是如此,应该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实施质量管理;④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经济性)、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论述题)(大全5篇)第一篇:“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论述题)1、试述质量的含义。
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8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从质量定义中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
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需要有两种情况:在合同情况或法律、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情况下,需要是明确的,一般通过合同予以明确规定,是需方对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明确需要;在其他情况下,“需要”是隐含的,要求供方予以识别和确定。
同时应当明确的是,需要可随时间而变化。
质量的定义中所说的“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2、什么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特性包括哪些内容?产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产品质量中的“产品”,是指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它可以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以及它们的组合也可以是有形的、无形的或者是有形、无形的组合。
产品质量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要的程度。
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文明性等。
产品质量就是上述各个方面质量特性综合反映的结果。
通常,产品质量特性还可分为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
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3、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有哪些?可以从社会、国家、企业、顾客等方面加以阐述:(1)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阐述:①提高质量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内容和要求。
人们要进行生产,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品种、什么质量的产品。
从来没有脱离一定品种、质量的生产,产量就是指一定质量的数量而言的。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 试卷:(A ) 考试形式:闭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授课专业:______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试卷:共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分,共0分)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1、 国际标准IS09000 :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为:“在质量方面(D )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 A.发展与管理 B.发展与传承 C.检查和监督 D.指挥和控制 2、 在我国的国家标准分类中,强制性标准代号为(C ) A. GB/T B.gb/t C. GB D.gb 3、 I SO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中,建立之初以为(B )为出发点 A.成本和利益 B.产品类别和组织 C.满足组织和顾客的需要 D.改进工作 4、 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正式起步于(A ) A. 1978 年 B. 1988 年 C. 1992 年 D. 1996 年 5、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仅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所以组 织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由(B )主持 A.管理者代表 B.最高管理者 C.部门经理 D.上级首长 6、朱兰认为外部损失成本的最佳构成比例分别为(C )。
A. 1%-5% B 、15%-20% C. 25%-40% D. 10%-50% 7、己分组总体数据的方差的表达式为:(B ) CT 2 i=l N B.决=~~j ------------------ Sz i=l C. 工(X,-乂严 i=l N 8、 针对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的检验问题一般采用哪种分析方法(D )。
A.相关分析 B.回归分析 C.假设检验 D.方差分析 9、 控制图的应用步骤中首先要选定(C )。
A.控制图B.分析用控制图C.控制对象D.抽样和分组10、平均检出质量的最大值,称为平均检出上限,记为(B )。
学习情境一质量管理认知1・质量的含义是什么?其有什么特征?答:人们通常所说的质量,往往是指物品的好坏,即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也就是指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即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或特性。
广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质量、工程(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总和,又称全面质量。
它是比产品质量更深刻、更全面的含义。
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原则是什么?答:(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具体目标、产品、过程及生产实践相结合,因而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会完全一致。
但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不同企业都会满足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1)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
(2)质量管理体系要满足顾客和企业双方的需要与期望。
(3)质量管理体系应在考虑顾客和企业双方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最优化。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地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会关系企业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
虽然不同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作用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3)过程方法4)全员参与5)管理的系统方法6.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7)持续改进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3.IS09000族系列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答:ISO 9000族标准的结构类别内容核心标准ISO 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 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4: 2009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 19011: 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其他标准ISO 10012: 2003测量管理体系ISO 10019:2005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师选择和使用指南技术报告或技术规范或技术协议ISO/TS 10005质量计划指南ISO/TS 10006项目质量管理指南ISO/TS 10007技术状态管理指南ISO/TR 10014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ISO/TR 1001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ISO/TR 10017ISO 9001: 2000 中统计技术指南ISO/TR 10018顾客投诉技术协议(1) 2002医疗机构应用ISO 9000指南技术协议(2)教育机构应用ISO 9000指南小册子ISO/TC176根据实施ISO 9000族标准的实际需要,将陆续编写一此盲传小册子形式的出版物作为指导性文件,包括《质量管理原则》《选择和使用指南》《小型组织实施指南》等,《小型组织实施指南》已于2002年正式发布4.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答: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质量、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保证、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典型质量大师对质量的定义:产品“好”的程度(Goodness of product)——休哈特(Shewhart)产品适用性(Fitness for use)——朱兰(Juan)“社会损失”(Cost of Society)——田口玄一(Genichi Taguchi)产品:过程的结果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要点:(1)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为实现质量目标实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部活动;(2)其职能是通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的;(3)质量管理是构成各项管理的重要容(4)现已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要点:1. 质量策划是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为实现目标所需过程及相关资源的一项系统性活动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是关键,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等诸多环节的策划3. 质量策划强调一系列活动的谋划,而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是其书面表现形式之一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要点:1.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过程、体系的固有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2. 质量控制是通过相关“作业技术和活动”,对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中的影响因素(5M1E)进行控制。
3. 质量控制围绕着质量目标使质量形成过程保持受控状态4. 质量控制的容和方法具有动态性。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要点:1. 质量改进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创新;2. 质量改进应进行必要的策划,确定拟改进的项目,制定实施的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评价效果等。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思考题1.简述质量和质量特性的含义。
国际标准ISO 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IS09000: 200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特性的定义为: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定特性。
2.什么是质量职能?质量职能包括哪些方面?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的“质量职能”概念是指组织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生产和管理等全部活动的总称。
在朱兰质量螺旋中质量职能的各项活动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
质量职能主要包括:(1)市场研究质量职能。
(2)产品设计质量职能。
(3)采购质量职能。
(4)生产制造质量职能。
(5)检验质量职能。
(6)使用过程(包括包装、运输、库存、销售、安装、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质量职能。
另外,质量职能也涉及组织外部的供应商、顾客进行的活动,所以也要考虑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3.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各个发展阶段有什么特点?国际标准IS09000: 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为: “在质量方4.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有哪些?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通常用英文缩写TQC或TQM来表示。
5.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哪五个方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常包括五个方面: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计量管理工作、标准化工作和质量信息管理工作。
6.我国的标准体系是如何分类的?按标准的分级可分为4种: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地方标准,4.组织标准。
按标准的性质可分为2种:1.强制性标准,2.推荐性标准。
7.标准制定的原则是什么?制定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四点:(1)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原则。
在标准制定时应按照标准的层级从国际最新的最先进的标准着手;同时以国际通用的标准为准绳,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发展对外贸易,也有利于我国标准化与国际接轨。
质量经管复习资料第一章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
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
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规范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经管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经管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经管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经管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
在质量经管“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经管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经管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经管(TQM)是现代质量经管发展的最高境界。
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经管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经管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
一、填空题 1、质量的含义是一组()满足要求的程度。
2、()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3、推动循环的关键是()阶段。
4、我国强制性标准代号用()表示。
5、我国推荐性标准代号用()表示。
6、所谓的质量‚三部曲‛是指( )、( )和()。
7、从质量管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善的过程来看,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 ( )、()、()。
8、在统计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手段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并检验产品质量。
9、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为中心,以( )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与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之一是( )。
12、循环的4个阶段是指( )、 ( )、( )、( )。
13、工作循环是组织()的基本方式。
15、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从提高员工的素质抓起,把()作为‚第一道工序‛。
16、()是指获得和保持企业在经营上的成功并将其经营业绩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发展战略,是使企业获得快速增长的经营方式。
17、()就是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
18、()就是与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的生产管理方式。
19、()指企业员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20、9000族标准是指由()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21、9000族的核心标准有()个。
22、2008版9000族标准用于业绩改进的标准是()。
23、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顾客期望。
24、()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25、9001:2000标准规定: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与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但删减仅限于标准()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质量管理期末复习内容质量管理复习内容名词解释1.质量:ISO9000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工作质量:一般指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过程质量的保证程度。
3.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4.TQM(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
其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和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期成功。
5.5S活动(名词、填空):是指对生产和作业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从而提高素养的活动。
6.PDCA循环:按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称为质量管理循环,简称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
7.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8.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9.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0.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1.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通俗的理解是实现质量策划的内容。
12.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13.质量监督:是指为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
14.合格评定:任何直接或间接确定技术条件或标准中相关要求被满足的活动。
15. 质量认证:又称合格认证,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16.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控制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又称为加工精度。
质量管理考试题型:一、单选题(25小题选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二、多选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四、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五、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复习范围:一、单选题二、多选题单选题、多选题出自初级考试用书的一概论、二体系、五概率、六抽样、七控制图、八改进等6章的单选题、多选题,既可能打乱答案顺序,又可能对题目作一定修改,特别是第五概率、六抽样、七控制图等3章,很可能修改题目的数据.四、计算题出自第五章5、6、7、排列图的相关计算。
三、简答题五、论述题简答题、论述题出自苏秦教材的各章思考题,各章重点如下:一绪论:第33页:1、2、7、8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第70页:1、2、4、8、10三质量管理体系及评价:第123页:1、2、6四供应商管理:第161页:1、2、3、4、5五过程质量控制:第240页:1、3、4、5、6、7、排列图六顾客满意与顾客关系管理:第287页:1、2、3、5七质量测量与分析:第351页:1、2、3,5八质量改进:第387页:2、3、4、6、7简答:第一章绪论1.简述质量概念及其发展。
观察并思考当前企业、消费者、政府对质量的看法分别是什么。
(P2)●大体上,对质量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1)符合性质量:早起的质量概念可以简称为符合性质量,就是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术标准。
2)适用性质量:在20世纪中叶,产生朱兰的适用性质量概念。
朱兰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
”这一定义可分解为:设计质量(涉及市场调查、产品概念、设计规范)、质量一致(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可使用性(强调可靠性、维修性、物流支持)、现场服务(及时性、满意度、完整性).3)全面质量:20世纪90年代,众多著名专家提出“全面质量”的新概念。
所谓全面质量,不仅指最终产品,同时包括与产品相关的一切过程的质量,涵盖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具体包括了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系统质量、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等。
名词解释:1、过程:就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质量成本:又称为质量费用,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合格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合格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3、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供方和各科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所产生的结果。
4、质量检验:是指对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
5、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产品,进而判断产品批或过程是否接收的活动。
6、过程能力:以往被称为工序能力,是指过程的加工水平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标准.过程能力指数:表示过程能力满足技术标准(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一般记为PCI或,跟成反比。
7、维修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存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简写为M。
8、保障性:是指产品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能力,简写为S。
9、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定、记录并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10、稳定性:又称为漂移,指随着时间的变化,用相同测量系统对同一产品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偏移的变化.11、重复性:又称为设备变差,指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的精度。
12、潜在先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是按照一定得格式有步骤地分析每一个部件、单元(或每一种功能)可能产生的失效(故障)模式以及每一种失效模式对系统(设备)的影响及失效后的严重程度,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
13、全面生产维护:是以5S活动为基础,以自主保养、计划保养、前期管理、个别改善、教育训练、质量保全、间接部门效率化、安全与卫生八大支柱为主体,追求零故障、零灾害、零不良、零损失,以全员参与、预防为主为核心,最终实现企业的全员效率化管理.14、可靠度:在规定的时间和给定的条件下,无故障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15、可用性:是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三种固有属性的综合反映,是指产品处于可工作状态或可使用状态的能力。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指导(章节重难点)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重点掌握1.全面质量的基本观点;P142.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P3、4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P164.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P18第二章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1.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特点;P502.试论述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内容的四个程序和八个步骤。
P48第三章质量标准重点掌握1.ISO14000系统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关键原则;P712.ISO9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P553.ISO9000:2000规定的六个文件化程序是什么?P 57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审核与认证重点掌握1.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P1012.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P773.质量认证的作用;P1014.试论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时常提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78第五章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重点掌握本章重点为计算题(参考综合练习计算题)第六章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略)第七章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略)重点掌握1.简述顾客服务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顾客服务?P1662.简述提高服务质量的意义;P1623.试论述SERVQUAL的提出者,内涵及构成指标。
P169第八章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重点掌握1.简述质量检验的重要作用。
P186第九章质量改进重点掌握1.质量改进的基础准备工作和实施步骤是什么?.P2292.试论述质量改进的不同策略及其特点,P2263、简要阐述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的区别。
.参考第8章和9章第十章质量成本管理重点掌握1.简述质量成本计划的重要内容;。
P2362.质量成本的特点是什么?P2373.简述质量成本的构成比例.P240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质量(ISO9000:2000定义)P2 全面质量管理(ISO8402定义)P13水平对比(又称为标杆管理)P47质量方针(ISO9000:2000定义)P79 质量手册(ISO9000:2000定义)P84管理标准P73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2000定义)P77 PDCA循环P48质量(朱兰的定义)P1过程P78质量管理小组P26管理评审P92认证P100 质量成本预测P244系统设计P112参数设计P112质量功能展开(QFD)P2 过程能力P137产品满意P167顾客满意理念P168二,填空题1.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2.根据贡献或影响的大小,可将质量职能分为_直接质量职能_和_间接质量职能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分有( D )。
A.对象、依据、机构、标准B.对象、依据、机构、获准方式C.对象、依据、过程、获准方式D.对象、要求、机构、获准方式2.( A )常用于归纳整理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意见、观点和想法等语言资料,因此在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活动中经常用到。
A.亲和图B.水平对比C.流程图D.对策表3.把不同材料、不同加工者、不同操作方法、不同设备生产的两批产品混在一起时,直方图形状为( A )。
A.双峰型B.孤岛型C.对称型D.偏向型4.在控制图中,若某个点子超出了控制界限,就说明工序( D )。
A.处于波动状态B.处于异常状态C.处于正常状态D.处于异常状态的可能性大5.下列不属于田口玄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基础的是( D )。
A.田口质量观B.质量损失函数C.信噪比D.实验设计6.ISO14000系列中对审核员资格要求做出规定的是( C )。
A.ISO14010B.ISO14011C.ISO14012D.ISO140137.下列不属于设计审评的目的的是( C )。
A.纠正设计质量“至善论”B.打破产品设计垄断C.增加产品设计完善性D.防止产品设计的片面性8.过程性能指数( D )进行计算。
A.要求在没有偶然因素下B.要求在未出现重大故障状态下C.要求必须在稳态条件下D.不要求在稳态条件下9.外部质量保证是由下列哪一方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作出的保证( B )。
A.生产企业 B.“第三方”即公正机构C.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D.用户10.控制图的控制界限,一般都取( B )。
A.2倍的标准差B.3倍的标准差C.4倍的标准差D.6倍的标准差11.以下哪个常用工具可用于明确“关键的少数”:( A )。
A.排列图B.因果图C.直方图D.调查表12.对工序质量因素“5M1E”进行分析属于过程状态的( A )。
A.过程分析B.过程控制C.过程检验D.过程能力13.企业的质量方针是由下列哪类人员决策的( B )。
A.全体员工B.最高管理层人员C.中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14.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应是( B )。
A.GB/T 19000B.GB/T 19001C.GB/T 19021D.GB/T 1901115.2000版ISO9000族标准采用以下那种模式( B )。
A.质量保证B.过程方法C.持续改进D.要素16.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这反映了质量的( B )。
A.广泛性B.时效性C.相对性D.主观性17.供应商重要性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C )。
A.供应商的实力 B.供应商的规模C.供应商提供产品的重要程度 D.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18.工作质量取决于( A )。
A.全体员工 B.生产第一线的工人C.最高管理人员 D.后勤人员19.数据分组过多或测量读数错误而形成的直方图形状为( A )。
A.锯齿型 B.平顶型 C.孤岛型 D.偏峰型20.常用于寻找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的图是( C )。
A.直方图B.排列图C.因果图D.散布图21.产品质量在物质方面的特色是( C )。
A.安全B.效率C.性能D.轻便22.下列不属于ISO9000系列标准产生背景的是( B )。
A.质量保证活动的成功经验B.顾客对产品质量的重视C.质量管理的发展D.贸易国际化23.( A )是用来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质量原始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质量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A.调查表B.排列图C.因果图D.直方图2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除应有( A )上的保证能力以外,还应有资源上的保证能力。
A.管理B.质量计划C.质量政策与程序D.质量文件25.工序能力不足,进行了全数检验后而造成的直方图形状为( D )。
A.对称型B.孤岛型C.锯齿型D.陡壁型26.若1.00<Cp≤1.33,则可判定工序能力( B )。
A.不足B.尚可C.充足D.过于充足27.根据控制图判定工序正常,这时( B )。
A.只可能犯第一类错误B.只可能犯第二类错误C.不会错判D.第一类和第二类错误都可能犯28.对于供应商定点个数为2的情况,如两家供应商分别为B、C类,可采取的管理对策为在督促供应商提高质量的同时,( C )。
A.处罚C类供应商B.处罚这两家供应商C.寻找优秀供应商D.淘汰这两家供应商29.过程性能指数( D )进行计算。
A.要求在没有偶然因素下 B.要求在未出现重大故障状态下C.要求必须在稳态条件下 D.不要求在稳态条件下30.顾客调查费用应计入(B )。
A.鉴定成本B.预防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 外部故障成本二、判断题,认为正确填“√”,错误填“×”(每小题1分,共10分)1.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 √ )2.只有生产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才能参加QC小组。
( × )3.质量信息来源主要依靠用户的意见和反映。
(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工序质量的正常波动可能转化为异常波动。
( √ )5.标准型抽样检验适合于对产品质量不了解的孤立批的检查验收。
(√ )6.计数抽验中n越小,使用者风险越小。
( × )7.调整型抽样检验中,“一般检查水平”的I、II、III级的样本大小依次递减。
( × )8.控制图上出现异常点时,就表示有不良品发生。
( × )9.耗损失效期的失效率由较低的值逐渐增大,随后就迅速增长。
( √ )10.在设计评审、质量复查和事故预想等活动中,FMEA是依据和证明。
( √ )1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公司的质量总经理朱兰。
(×)12.δ为过程变异标准差,表示过程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标准的能力。
(√)13.“将正常判为异常”的错误,这种虚发警报的错误叫做第一类错误,概率为β。
(×)14.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
(√)15.过程能力一般用6δ来表示,6δ越大,即过程质量波动越大,过程能力越高。
(×)16.散布图,将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对应观察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7.质量成本优化就是要确定质量成本各项主要费用的合理比例,以便使质量总成本达到最高。
(×)18.设计评审的目的在于及早查出和补救产品设计中的缺陷。
(√)19.质量功能展开所用的基本工具是“质量屋”。
(√)20.参数设计实质上是质量优化设计,是质量设计的核心阶段。
(√)21.工作质量取决于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22.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其特点之一是:把过去以事后检验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
(√)23.质量管理工作循环的特点的关键在于“循环”这个阶段。
(×)24.ISO9000部分的总题目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25.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重点。
规划、方案、构思阶段,主要是对产品质量目标进行评判,称为C评价。
(×)26.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进行质量改进的过程。
(√)27.计数数据取值是通过数数的方法获得的,它们往往只能取某一区间中的一切值。
(×)28.控制图上的控制界限就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是区分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两类因素。
(√)29.抽样检验根据所抽取产品的质量检查数量的不同可分为计数型和计量型抽样检验。
(×)C的值越小,说明过程能力越能满足技术要求,产品质量越有保证。
(×)30.过程能力指数p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集合。
3. 过程能力:就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下,加工产品质量正常波动的经济幅度,通常用质量特性值分布的6倍标准偏差来表示,记为6σ。
4.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称为产品的可靠性。
5.产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
6.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7.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供方(生产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判定合格的由第三方认证机构颁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予注册公布,证明供方在特定的产品范围内有必要质量保证能力的活动。
8.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
它是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9. 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作循环,即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
10. 质量体系:为了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质量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需要通过质量体系来贯彻和实施。
11. 质量改进: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实惠,在整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12. 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
13.工作质量:就是按一定的作业标准完成的劳动量,在产品(包括工业、农业等)生产中没有达到规定的作业标准,就是不合格品,即没有达到规定所要求的产品,就不能上市销售,因而也就没有量——没有质的保证,所以也就没有量;在服务行业中,没有按规范化的服务,未能令顾客满意,就是不合格的服务。
14.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15. 质量职能:是对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全部技术、生产和管理活动的总称。
16.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17.产品质量设计:就是在产品设计中提出质量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或质量等级),选择主要的性能参数,规定多种性能参数经济合理的容差,或制定公差标准和其他技术条件。
18.质量成本计划:是指在质量成本预测的基础上,针对质量与成本的依存关系,用货币形式确定生产符合性产品质量要求时,在质量上所需的费用计划。
其中包括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率,四项质量成本项目的比例,以及保证实现降低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