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章叠句定义与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
其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手法不仅在古代诗歌中得到充分展现,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多次重复相同的句子或词语,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化情感的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便反复出现了“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等句子,使得整首诗歌朴实而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反复吟咏的艺术效果反复吟咏是指在诗歌中多次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景象加以强化和描绘。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木兰诗》中“十年生白头,三千里去济州。
”便反复强调了木兰的忠诚和孝心,加深了读者对木兰形象的印象。
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一唱三叹是指在诗歌中,通过一句唱和三句叹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情。
这种手法常常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能够更好地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例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通过“蒹葭苍苍”与“所谓伊人”的对仗,使得整首诗歌情感丰富而深沉。
以上便是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这些手法使得诗经中的诗歌更加生动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在诗经中,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等艺术效果的运用并不仅仅在表面上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丰富和深化了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学创作的规律。
重章叠句的运用在诗经中十分常见。
这种手法常常能够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颂,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和“窈窕淑女”,以及《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等,都是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典型例子。
古诗词的六种结构方法(起承转合的奥秘)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
1、首尾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简述重章叠句表达效果
重章叠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
它的特点是将同义词或同类信息堆叠在一起,以达到强化表达的效果。
以下是重章叠句表达效果的一些例子。
1. “他的眼中,满是悲伤和失望,悲伤得像一条流淌的河流,失望得像一片蔓延的阴影。
”
2.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媚,温暖得像一把火炉。
”
3. “这个城市,热闹得像一场盛大的庆典,繁华得像一片璀璨的星空。
”
4. “他的声音,低沉得像一首悠扬的歌曲,温柔得像一片柔软的云朵。
”
5. “这个人,高大得像一座山峰,强壮得像一头狮子。
”
6. “那个地方,干燥得像一片沙漠,寒冷得像一片冰川。
”
7. “她的眼睛,明亮得像一颗星星,清澈得像一口泉水。
”
8. “这个季节,美丽得像一幅画,绚烂得像一朵花。
”
9. “他的心,坚定得像一座山峰,温暖得像一片阳光。
”
10. “那个人,善良得像一位天使,勇敢得像一位勇士。
”
以上是重章叠句表达效果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强化表达,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在写作中适当运用重章叠句,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避免影响文章的流畅度和阅读感受。
诗经的重章叠唱手法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一环,它见证了先民们的文化生活和情感体验。
在诗经中,有许多章节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
一、重章叠唱的定义重章叠唱,指的是在同一篇诗歌中反复出现某个主题或某个句子的情况。
这种手法可以强化诗歌主题,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重章叠唱的运用2.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这是诗经中最著名的一组“重章叠唱”手法的例子。
《关雎》的整篇文章基本都以“关关雎鸠”为引子,此后又反复出现了这一主题,构成了整篇诗歌的主旨。
通过反复呈现“关关雎鸠”这一主题,诗歌表现了先民对于婚姻的认识和标准,以及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2 “彼何人兮,予何人兮”(《思美人》)“思美人”是一首描述童男童女之间的美好情愫的诗歌,该诗歌在整篇中多次反复出现“彼何人兮,予何人兮”的主题句,含义是“那个人是谁呢?这个人是我”。
通过反复出现“彼何人兮,予何人兮”这一主题句子,诗歌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和情感挣扎,令读者也为之沉迷。
2.3 “女曰归止,言纯曰追”(《纯阳歌》)《纯阳歌》是一首颂扬太阳的诗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色就是多次重复出现“女曰归止,言纯曰追”这一情节。
此处的“女”指月亮,“言纯”则指太阳,这一主题在整篇诗歌中反复出现,以表示太阳、月亮的不同运动方式和作用,寓意是阳光永远是灿烂和温暖的。
三、重章叠唱的作用3.1 强化诗歌主题通过不断重复某一主题,可以加深诗歌主题的印象,使读者深入思考和领悟。
譬如,《关雎》通过“关关雎鸠”的叠唱,强调了婚姻的重要性,令读者心生感悟。
3.2 增强诗歌感染力通过重复情节,文章的感染力得到了增强。
读者通过多次重复的阅读,更容易被诗歌所感染,进而深刻领悟其中的情感内容。
3.3 提高诗歌可读性重章叠唱的手法,使诗歌可读性得到了提高。
诗经中重章叠句的作用
诗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集,它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经中,经常出现重复的句子和章节,这些重复的句子和章节被称为“重章叠句”,它们在诗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重章叠句可以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在诗经中,重复使用某个主题或情感可以使诗歌的意义更加深刻和感人。
例如,在《国风·召南·草》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两句话重复了两次,强调了美人伤害自然的情感和草木的本性,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其次,重章叠句可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古代的诗歌都是口传的,没有文字记录,通过重复的句子和章节能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记忆性。
例如,在《国风·唐风·蓼莪》中,“蓼莪之往,匪来迩。
”这两句话的节奏感很强,很容易让人记住。
最后,重章叠句可以使诗歌更加简洁有力。
古代的诗歌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使用重复句子和章节可以让诗歌更加简洁有力,突出重点。
例如,在《国风·齐风·鹊巢》中,“鹊巢鸠居,各有所居。
”这两句话
简单明了地表达了鸟儿们的倔强和自由。
总的来说,重章叠句是诗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在表达情感、增强节奏感和简洁语言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重章叠句的使用使
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和深刻,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重章叠句的作用和特点
1. 重章叠句能强化情感呀!就像《诗经·蒹葭》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不断重复那蒹葭的样子,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对美好事物追寻的执着,这情感不就一下子浓厚起来了嘛!
2. 重章叠句可以加深印象呢!想想《小星星》那首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一直重复,你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啦?这就是它的神奇呀!
3. 它还能增加节奏感哟!比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的重复多带感,让我们不自觉地就跟着节奏动起来了,多有意思呀!
4. 重章叠句让内容变得丰富咧!像《回娘家》里唱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后面不断重复,感觉回娘家带了好多东西,画面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呢!
5. 它能营造氛围呀!“啦啦啦,啦啦啦”,这样简单的重复就能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是不是很神奇!
6. 重章叠句使表达更简洁明白呀!就好像“我爱你,我爱你”,比说一堆话更直接有力地表达爱意,多棒!
7. 它可是有着独特的魅力哩!《新年好》里“新年好呀,新年好呀”,这么重复着,新年的喜悦一下子就出来了,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呀!
8. 重章叠句绝对是个好东西啊!它就像是魔法,能让文字变得更有力量,更吸引人。
以后看到重章叠句,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哦!
我的观点结论是:重章叠句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特点,它是文学表达中非常重要且有魅力的一种手法。
诗经中重章叠的句子特点作用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
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比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唱三叹,反复咏唱,具有回环美和音韵美。
诗中一唱三叹,反复咏唱,具有回环美和音韵美又是情景交融的描写。
“苍苍”,“萋萋”这两组叠词,不但把蒹葭苍茫、茂盛的样子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
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那日思夜想的人的思念。
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及作用
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1. 使用重复的结构,如两个句子或三个句子,以及每句的文字结构;
2. 通过精心的排列和试验,使重章叠句的内容通顺清楚;
3. 重复的句子层层叠叠,塑造出纹理细密、结构牢固的诗句;
4. 重章叠句在句子结构上强调重复与变换,使诗人能够利用副词、头语及其他文字技巧,营造深远的文艺意义;
5. 操控诗歌的语气,穿插或循环使用,形成深深的节奏感。
作用:
1. 有助于形象化的表达:通过重复结构,使诗歌显得生动夺目,令人心驰神往;
2. 渲染复杂情感:经重章叠句反复展示,可以更大范围地阐释诗歌中的情感;
3. 表现具体细节:从不同的角度,更准确地把握诗歌中具体的细节;
4. 强调诗歌的张力:通过不同句子间的变换,充分展示诗歌的张力,使它们更加简洁有力。
子衿前两章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子衿》的前两章,真的是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
说到重章叠句,那可是这首诗的灵魂所在。
简单来说,重章叠句就是重复使用某些句子,像是在耳边不停回响的旋律。
感觉有点像听歌的时候,副歌总是特别上头,让人忍不住跟着哼。
这里的“子衿”就是那个耳熟能详的旋律,真心让人过耳不忘。
一开始,诗中就提到“子衿”,这简直就像是朋友间的打招呼。
咱们说话,有时候会重复一个词,特别是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恨不得把心里话统统抛出来。
就像小孩儿学说话,听到喜欢的词就不断重复,特别可爱。
诗中的重复,恰恰就是这种感觉,简直是一种亲切的呼唤,让人心里暖暖的。
咱们再看看,重章叠句的作用可不止于此哦。
诗人在重复中传达了情感,像是在诉说一种不舍的思念。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思念远方的朋友,嘴里念叨着他们的名字,仿佛这个名字就是心中的一部分。
那种反复吟唱,带着浓浓的情感,真的让人想哭。
诗人通过这种方式,把读者带入了那种孤独又热烈的情绪中,感同身受,心里那个五味杂陈啊。
重章叠句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营造气氛。
比如说,夜深人静,星星闪烁,诗人用叠句描绘了那种静谧的感觉,像是给夜晚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面纱。
每一句重复,都是在慢慢拉近我们与夜空的距离,让人忍不住想要沉醉其中。
你看,这种美好,谁能不喜欢呢?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提这首诗的韵律。
重复的句子就像是跳动的音符,节奏感十足。
每读一遍,心里就像在跟着节拍舞动。
那种感觉,简直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咱们在生活中碰到的那些小事,也会因为这种韵律而变得更加生动。
比如,路边的小花,风吹过时轻轻摇摆,恰似诗中重复的句子,简单又美好。
重章叠句也能让人思考。
诗中一句一句的叠加,像是在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让人停下来想一想。
这就像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琐碎的事情,反复琢磨,慢慢就能领悟出其中的道理。
诗人通过这些重复,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哲理,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重章叠句能增强记忆。
人总是对重复的东西特别敏感,像是过年的时候总会听到那几首传统曲调,久而久之就能哼出来。
《关雎》和《木瓜》重章叠句摘要:一、《关雎》和《木瓜》重章叠句的概述1.重章叠句的定义2.《关雎》和《木瓜》的背景介绍3.两篇诗歌重章叠句的特点二、《关雎》重章叠句的具体分析1.叠句的形式和作用2.叠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3.叠句对诗歌整体风格的影响三、《木瓜》重章叠句的具体分析1.叠句的形式和作用2.叠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3.叠句对诗歌整体风格的影响四、总结1.重章叠句在《诗经》中的重要性2.重章叠句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和价值正文:《关雎》和《木瓜》重章叠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它们体现了《诗经》的优美和典雅。
在这两篇诗歌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某些句子或词组重复出现,以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得诗歌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美感。
《关雎》和《木瓜》是《诗经》中的两篇著名诗歌。
它们分别以描绘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友谊为主题,通过重章叠句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在《关雎》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叠句,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等,这些叠句在形式上具有对称美,同时在内容上起到了强调和渲染的作用。
通过这些叠句,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女子形象,表达了男子对她的痴情和向往。
同时,叠句的运用使得诗歌在音韵和节奏上富有变化,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木瓜》是一首以友谊为主题的诗歌。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通过叠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等,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礼尚往来的美好品质。
这些叠句在诗歌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关雎》和《木瓜》的重章叠句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们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式美,而且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关雎》和《木瓜》重章叠句摘要:一、《关雎》和《木瓜》重章叠句的概述1.重章叠句的定义2.《关雎》和《木瓜》的背景及主题3.重章叠句在两篇诗歌中的体现二、重章叠句在《关雎》中的具体表现1.重章叠句的形式2.重章叠句的意义3.重章叠句对诗歌主题的强化三、重章叠句在《木瓜》中的具体表现1.重章叠句的形式2.重章叠句的意义3.重章叠句对诗歌主题的强化四、重章叠句在两篇诗歌中的比较1.形式上的异同2.意义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3.对诗歌整体效果的影响正文:《关雎》和《木瓜》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们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修辞手法。
重章叠句是指在诗歌中,将同一或类似的诗句重复出现,以形成韵律美感,同时也有强调、对比等修辞效果。
下面将从两篇诗歌的背景及主题入手,具体分析重章叠句在其中的体现。
《关雎》是一首描绘男女之间真挚爱情的诗歌,通过雎鸠的和鸣来寓意男女主人公的相互倾慕。
在《关雎》中,重章叠句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句式和词语上。
例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的句式重复,突显了男子对女子的渴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词语重复,形象地描绘了雎鸠的和鸣场景。
这些重章叠句不仅使诗歌韵律和谐,而且强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男女主人公真挚的感情。
《木瓜》是一首表达感恩之情的诗歌,以木瓜为象征,抒发了对馈赠者的感激之情。
在《木瓜》中,重章叠句同样具有重要的修辞作用。
例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重章叠句,通过礼物交换的意象,强调了回报之情。
此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重章叠句,表达了感恩之情并非仅仅为了回报,更是为了表示永远的友谊。
这些重章叠句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既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又使诗歌韵律优美。
在《关雎》和《木瓜》两篇诗歌中,重章叠句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所体现。
从形式上看,两篇诗歌的重章叠句较为相似,都是通过诗句的重复来达到修辞效果。
然而,在意义上,《关雎》的重章叠句主要强调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而《木瓜》的重章叠句则着重表达了感恩之情。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重章叠唱情意悠长一、议题分析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以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为议题,结合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运用,感受其魅力。
二、选文分析选文是在八年级下册12 课《诗经》二首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诗经》中的《子衿》及 3 首现代诗歌李敖《只爱一点点》、汪国真《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重章叠句的运用。
课内外结合,古诗与现代诗、歌词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诗歌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能通过工具书、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品背景及内容。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小组合作质疑的基础下,总结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的结构特点,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在课堂上创作。
四、教学目标:1.了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2.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感悟表达的情感3.小组合作学习群文阅读篇目体会重章叠句在现代诗及现代文中的运用4.学生尝试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仿写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读表达效果2、在写作中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教学安排 : 一课时群文阅读篇目:(一)《关雎》《子衿》(二)《只爱一点点》李敖(三)《感谢》汪国真(四)《夜空中最亮的星》教学过程:一、导入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齐读《群文阅读篇目》二、通过朗读《诗经》中《关雎》,初步感知重章叠句(1)配乐朗诵,回顾诗歌的相关内容(2)自读,找出诗歌中的语言特色(3)跳读重章叠句,分析在诗歌中的作用三、学习重章叠句的定义与作用四、总结、归纳五、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群文阅读其余四篇,完成表格。
篇目重章叠句表达效果《子衿》青青子⋯⋯.,悠悠回环复沓,清晰明我⋯⋯。
诗歌的重章叠唱手法
诗歌的重章叠唱手法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重复方式,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反复呈现,进一步强调诗歌中的主题或情感。
其中,章叠唱是指在一个篇章中重复同一句话或同一段话,通过不同的语气、情感或语境,强化诗歌的主题或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临别赠言,幸承恩典长寿;缩写文章,肯荷锐意忘身。
”中的“长恨长寿”和“荷锐意忘身”就是章叠唱的表现。
而重章叠唱则是在整篇诗歌中反复出现同一句话或同一段话,将主题或情感推向高潮。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的重复出现,使整篇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除此之外,词牌中的叠字、叠韵等重复手法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们都能够通过不同的重复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主题或情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