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发生机制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09.01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堆积和肝细胞损伤,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代谢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NAFLD的研究中,为深入探究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代谢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通量技术对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建立生物组织代谢物谱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代谢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代谢组学技术拥有高效、精准、全面的分析能力,可以同步检测大量的代谢产物,更能快速鉴别出代谢物的变化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的诊断和预测方面展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NAFLD的诊断,传统的检测手段主要依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些指标前后误差大,缺乏特异性。
而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通过代谢物谱图对NAFLD进行诊断,其诊断精度和可靠性更高,同时对于NAFLD的分型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另外,代谢组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对NAFLD的预测进行研究,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NAFL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的交互作用。
代谢组学技术不仅可以鉴别出不同阶段的肝脏代谢物分布与表达模式,而且可分析不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代谢特点和代谢途径变化,更有助于深入研究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权威数据和理论支持。
3.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治疗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NAFLD的治疗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同时分析药物与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相互作用和代谢途径变化,从而可以快速筛选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并评价其药效。
- 193 -评价[J].中医杂志,2010,51(6):500-505.[21]李洋,李瑞.李瑞教授针灸治疗情志病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71-373.[22]邵金华,李岩,王垂杰.从情志致病探析脾胃病的防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8-70.[23]陈白,曹丽萍,修春英,等.针刺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6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123-125.[24]张鹤腾.郁三针为主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5]汉达尔玛,艾丽雅,赵俊,等.蒙医针刺调节抑郁症的机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4):95-97,101.[26]张灵虎.调神腹部推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石家庄:河北中医学院,2019.[27]郭争鸣,王德瑜,李迎红,等.三部推拿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8):100-102.[28]高丙南,胡浩然.抑郁症的推拿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39-140.[29]谭禧.单纯性推拿手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内江科技,2008,29(10):122.[30]张爱军.《针灸大成》情志病治疗特色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9):1600-1602.[31]岳延荣.五脏俞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4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19-20.[32]曹湘萍.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76-77.[33]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34]张浩,吕荣菊,郑智勇,等.情志相胜疗法在抑郁症中应用及其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70-73.[35]景丽俊,王嘉锋,吴惠娟,等.以喜胜悲法在减轻老年患者孤独感方面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14-15.[36]徐蕊,孔军辉,杨秋莉,虞雪云.广泛性焦虑障碍“思胜恐”情志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杂志,2017,58(10):836-840.[37]侯志旺,陈家旭.情志致郁音乐疗法浅论[J].吉林中医药,2009,29(1):1-3.[38]艾春启,陈生梅,谢贵文.五行音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2):15-16.[39]韩扬,石岭,曾波涛.接受式音乐辅助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63-64.[40]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收稿日期:2021-02-24) (本文编辑:薛琦琪)①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②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③通辽市医院通信作者:戈宏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吴蓝蓝① 戈宏焱①② 梁东亮① 王欢①③【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摄入高脂饮食、运动量的减少、肥胖人群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J&!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卢晓臣,韩红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吉林延吉133000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治疗手段有限,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热点。
为了更好地阐明其发病机制,迫切需要开发先进、安全、有效的体外模型或体内模型,以了解并制订针对该疾病的治疗策略。
本文回顾了目前常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前研究的体外模型,并讨论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理论;病理过程;治疗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110)Researchadvancesininvitromodelsfor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LUXiaochen,HANHongmei.(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133000,China)Abstract:Theincidencerate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isincreasingyearbyyear,withlimitedtreatmentmethods,anditspathogenesisisaresearchhotspotatpresent.Inordertobetterclarifyitspathogenesis,itisurgenttodevelopadvanced,safe,andeffectiveinvitroorinvivomodelstounderstandanddeveloptreatmentstrategiesforthisdisease.ThisarticlereviewstheinvitromodelscommonlyusedinthepreclinicalstudyofNAFLDanddiscusses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soas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NAFLD.Keywords: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Models,Theoretical;PathologicProcesses;Therapeutics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860110)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1.035收稿日期:2021-05-19;修回日期:2021-06-03通信作者:韩红梅,hanhm79@126.co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在无过量饮酒的情况下出现肝脂肪堆积,并且至少5%的肝细胞存在脂肪变性[1-2],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
在1986年Schaffner和Thaler等人考虑到这类疾病的病变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建议称之为NAFLD后被人们广泛接受[2]。
早期研究认为,NAFLD预后良好,进展缓慢,或不进展。
近来研究显示,约20%的NASH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其中30%~40%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部分发生亚急性肝衰竭和肝细胞肝癌[3]。
Dixon等[4]对105例严重肥胖患者行临床生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26例(25%)患者有NASH,其中11例(42%)发生严重的肝纤维化。
这些患者的患病危险性与中等量饮酒者相似,说明NAFL在严重肥胖患者中很常见,并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致病因子通过以下机制诱发NAFL[5]:(1)游离脂肪酸(FFA)输送入肝过多,进而肝细胞对FFA的摄取及用于合成甘油三酯TG相继增多,最终造成肝内脂肪蓄积。
(2)肝细胞合成FFA增加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TG增多,当肝细胞合成TG能力超过其分泌能力时,则诱致NAFL。
(3)脂肪酸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利用减少,肝细胞通过加速合成以防细胞内脂肪酸蓄积中毒,诱发NAFL。
(4)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或分泌障碍,引起TG排泄减少,从而导致肝细胞脂肪蓄积形成NAFL。
1988年,NAFLD的“2次打击”假说被提出。
当时“第1次打击”是指脂肪储积;“第2次打击”是指氧应激和异常的细胞因子,导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
•综 述.doi : 10.3969/j. issn. 1005 - 0264.2021.02.02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81774236),广西区科技厅创新研究团队项目(No.2018GXNSFGA281002),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No. YCSY2019006,YCSY201900117,YCSY201900105) ; A 通讯作者,E-mail :mdwboshi2005@ 163. com牙程玉1毛德文"王挺帅$吴聪I 胡晓1覃秀容1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A随着肥胖的流行和代谢综合征(MetS)患病率的迅速增 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B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 的流行率已超过了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⑵,它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
据报道,NAFLD 全球发病率6% -35%,其中20% 将发展成为肝硬化⑶;此外,NAFLD 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肝移植的第二大原因⑷,因此,NAFLD 不仅威胁人类 健康安全,且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目前,西医常用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肝细胞保护剂等对NAFLD 进行治疗,但尚 缺乏统一的特效药物。
如今,传统中医中药对肝脏脂代谢的 治疗效果十分可观,临床中医辨证用药对改善该病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将从西医及中医两个方面对NAFLD 展开 论述。
1现代医学对NAFLD 发病机制的认识当今,NAFLD 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挖掘中,可能与遗传易 感性、基因、基因多态性、肥胖、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肠 道菌群生态失衡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有关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机制及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由于异常脂质代谢引起肝脏脂肪沉积,包括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两种类型。
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肝病,尤其在发达国家中有快速增长的趋势。
NAFLD可以导致肝炎和肝硬化,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肝癌和死亡。
然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
因此,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探索NAFLD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标志物,为NAFLD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NAFLD患者和对照组的肝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找到与NAFLD相关的蛋白质。
同时,对比分析NAFLD不同阶段的蛋白质组,探究NAFLD发展和进展的分子机制。
最后,从富含NAFLD相关蛋白质的组织中,筛选出可能的标志物,并进行鉴定和验证。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样本的采集:我们将采集NAFL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肝组织。
2. 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对NAFLD患者和对照组的肝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差异分析。
3. 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与NAFLD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分子机制。
4. 标志物的鉴定和验证:从富含NAFLD相关蛋白质的组织中,筛选出可能的标志物,并进行鉴定和验证。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探索NAFLD的发病机制,并找到可能的标志物,为NAFLD 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此外,本研究还将为蛋白质组学方法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张瑜娟1,周希乔2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00;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00通信作者:周希乔,********************.cn(ORCID: 0000-0003-3122-3904)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可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虽然肥胖在NAFLD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NAFLD在瘦型个体中依然存在,且瘦型NAFLD 的死亡风险增加、疾病进展加速。
因此,瘦型NAFLD也值得仔细评估和随访,但目前有关瘦型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知之甚少,本文就瘦型NAFLD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型;诊断;治疗学;危险因素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ZT202105)Research advances in lea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ZHANG Yujuan1, ZHOU Xiqiao2.(1.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Xiqiao,z*******************.cn(ORCID: 0000-0003-3122-3904)Abstract: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currently the main cause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worldwide, and it can progress to hepatitis, liver fibrosis, liver cirrhosis, and ev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lthough obesit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FLD, 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NAFLD still exists in lean individuals, and lean NAFLD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and accelerated disease progression. Therefore,lean NAFLD also deserves careful evaluation and follow-up;however,we still know little about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lean NAFL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lean NAFLD.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Somatotypes; Diagnosis; Therapeutics; Risk FactorsResearch funding:Project of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ZT2021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及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内脏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肝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杨冰清,尹静亚,王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北京 100015通信作者:王琦,*******************.cn(ORCID: 0000-0002-0269-1568)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肝脏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肝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肝线粒体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研究的新进展,综述了近年来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肥胖、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系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旨在为靶向线粒体治疗NAFLD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线粒体,肝;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疾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0591)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YANG Bingqing,YIN Jingya,WANG Qi.(Center of Liver Diseases,Beijing D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1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Qi,*******************.cn(ORCID: 0000-0002-0269-1568)Abstract: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reason affecting human liver health,and many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AFLD. Mitochondria, as the “energy factory” of cel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epatic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AFLD.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liver mitochondria and reviews new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association of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with obesity, simple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research on targeted mitochondrial therapy for NAFLD.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itochondria, Liver;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Mitochondrial DiseasesResearch funding: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217059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进展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肝脏兼具脂肪变性及炎症/纤维化的生化和组织学改变,而非酒精引起的肝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逐渐流行,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本文综述各种该病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进展NASH是无过度饮酒史,与内脏性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肝脏损伤为主的代谢性疾病[1]。
该病是20世纪70年代由Peters首先提出,发现这类病人的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没有过量饮酒史[2]。
起初,NASH被认为是仅发生于肥胖女性的一种良性病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伴随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和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NASH只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一种形式[3]。
NAFLD的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
近年来NASH己成为慢性肝病愈来愈重要的病因,严重危害着大众的健康[4]。
有的研究甚至认为NASH 是一种癌前期病变[5]。
NASH作为NAFLD的一种类型,也是NAFLD出现重要病理损害,启动向NASH相关性肝硬化进展的关键环节。
在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NASH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1.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其主要来源于肠道菌群,通常在细菌死亡后由胞壁崩解自溶时释放,也可以在细菌代谢过程中以发疱方式产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