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牛顿第一定律(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88.50 K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自主预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惯性定律。
2.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变化或形状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4.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的缘故。
5.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后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前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惯性而造成的。
6.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没有/仍具有)7.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事实经验的基础上的,经过科学总结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
8.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突然小球向前运动,这时列车是在减速行驶。
(填“加速”或”减速”)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当它由运动变为静止时才有惯性C.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D.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站在车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直接由猜想得到的B.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到的C.直接由实验得到的D.通过分析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的【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专练8.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结构导图二、知识点巩固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5、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是说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情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二是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为零.(3)“总”指的是总这样,没有例外.(4)“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三、知识点精炼1.(2020•海淀区一模)如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是()A.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B.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D.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答案】:A【解析】:A、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其运行的轨道不是直线,即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其运动状态改变,故A符合题意;B、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其运动状态不变,故B不合题意;C、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处于静止状态,其运动状态不变,故C不合题意;D、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其运动状态不变,故D不合题意。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新教案)2022春八年级下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理解为目标,结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设计了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式。
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并观察到牛顿第一定律的现象。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实验器材,包括滑轮、小车、木板等,以及相关的物理教材和教学PPT。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引入课题。
我会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小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用手推动小车,观察小车在推动后的运动状态。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推动小车后,它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时,我会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通过这个引入,学生可以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并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
通过这个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认为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而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并观察到牛顿第一定律的现象,有助于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还是较为成功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变化,并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