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制作立体模型(精)
- 格式:ppt
- 大小:342.50 KB
- 文档页数:6
《29章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学习指南【活动目标】1.根据三视图制作主体模型的实践活动,体验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讨论,加深以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
【课前准备】:一、活动材料准备:B4复印纸2张、直尺、剪刀、胶水(胶带)、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二、分组准备:主持人:操作员:观察员:统计员:中心发言人:【活动指南】:一、回顾思考1.主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俯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左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2.下面是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在括号内填上立体图形的名称( ).二、实践操作1.阅读课本120页,完成活动1、2任务2.通过与同学交流,我认为在制作立体模型的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三、运用提高1.球的三视图与其摆放位置有关吗?为什么?2.根据右面的三视图,你能说出它表示的物体的形状吗?3.下面的每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1)猜想其中哪些可以围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图形能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四、总结反思(1)通过本节课学习我明白了以下几点:(2)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以下问题:五、课后演练必做题:1.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A.3B.4C.5D. 62.有一实物如图所示,那么它的主视图是()3.找出图中各物体对应的左视图(不考虑大小),在左视图下面的括号中填上相应的号码.4.找出图29-3-7中各物体对应的俯视图(不考虑大小),在俯视图下面的括号中填上相应得号码.5.如图是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用橡皮泥或其他物品作出它的模拟图后,画出它的展开图.选做题:了解有关生产实际,结合具体例子,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展开图的应用。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动手进一步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知识的认识,加强在实践活动中手脑结合的能力,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立体图形的制作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制作模型,体会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与乐趣.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通过参与数学实践培养合作探索的精神和尊重理解他人想法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自经历规律的发现、深入研究、应用的过程.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一、问题引入请学生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答案长高长宽宽高2.下面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在括号内填上立体图形的名称()二、新课教授活动一:根据三视图制作原实物.1•以硬纸板为主要原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2•用硬纸板制作各面,围成立体图形.说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活动二:根据三视图制作实物模型.1•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制作相应的实物模型.⑵(3)说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活动三:根据平面图形制作相应的实物图.1•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1)指出其中哪些可以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的图形能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活动四:课题拓广.三视图和展开图都是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平面图形,询了解,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和具体的事例,的感受.三、巩固练习1 •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了解或者上网查写一篇短文介绍三视图及展开图的应用以及你D2•如图,一平面经过圆锥的顶点截圆锥所得到的截面形状是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当把它折成一个正方体时,与空白面相对的字应该是()A.北 B •京C.欢四、课堂小结从技能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有助于根据需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学会画三视图和由三视图得出立体图形. 从能力上说,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节是结合实际问题动手与动脑并重的学习内容. “观察、想象、制作、交流”相结合是本节中的主要实践活动•设计这个课题学习的目的是:(1)在具体问题中,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三视图的内容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知识的一次检验;(2)是采用独立完成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助互学,增强协作能力,增进感情.。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说课稿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 教材分析《制作立体模型》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课题,这一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之后进行的。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数学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立体几何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立体几何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在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制作立体模型这一活动感到陌生和恐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2.教学难点:立体模型的创新设计和制作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模型,如魔方、乐高积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讲解示范: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模型的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亲自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评价:学生将制作好的立体模型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优质教学设计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制作立体模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在制作立体模型过程中,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立体模型的实际意义。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完成制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立体模型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立体模型的基本知识,准备好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模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立体模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立体模型的三维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模型的特征。
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1.能依照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制作原实物图形;(重点)2.能依如实物图制作展开图,依照展开图确信实物图.(难点)一、情境导入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1)指出其中哪些可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如何表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若是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二、合作探讨探讨点一:依照三视图判定立体模型【类型一】由三视图取得立体图形如图,是一个实物在某种状态下的三视图,与它对应的实物图应是( )解析:从俯视图能够看出直观图的下脸部份为圆台,从左视图和主视图能够看出是一个站立的圆台.只有A 知足这两点,故选A.方式总结:本题考查三视图的识别和判定,熟记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依照三视图判定实物的组成情形学校小卖部货架上摆放着某品牌方便面,它们的三视图如图,则货架上的方便面至少有( )A.7盒 B.8盒 C.9盒 D.10盒解析:观看图形得第一层有4盒,第二层最少有2盒,第三层最少有1盒,因此至少共有7盒.故选A.方式总结:考查对三视图的把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三】综合性问题如图是一个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所得到的形状图.(1)写出那个几何体的名称;(2)画出它的一种表面展开图;(3)若从正面看的高为3cm,从上面看三角形的边长都为2cm,求那个几何体的侧面积.解析:(1)只有棱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才能显现长方形,依照俯视图是三角形,可取得此几何体为三棱柱;(2)此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由三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组成;(3)侧面积由3个长方形组成,它的长和宽别离为3cm和2cm,计算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乘以3即可.解:(1)正三棱柱;(2)如图所示:(3)3×3×2=18(cm2).答:那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18cm2.方式总结:本题要紧考查由三视图确信几何体和求几何体的侧面积等相关知识,关键是明白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上下底面是几边形确实是几棱柱.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探讨点二:平面图的展开与折叠【类型一】依照展开图判定原实物体如图所示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请写出对应的几何体的名称.解析:在本题的解答进程中,能够动手进行折纸,也能够根据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做出判定.解:几何体别离为五棱柱、圆柱与圆锥.方式总结:熟练把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类型二】判定几何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的四幅平面图中,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有 ________(只填序号).解析:三棱柱的两底展开是三角形,侧面展开是三个矩形,依照题设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③.方式总结: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注意两底面是对面,展开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侧面展开是三个矩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三】展开与折叠的综合性问题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若是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数相等.(1)求x的值;(2)求正方体的上面和底面的数字之和.解析:(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由相对面之间必然相隔一个正方形可确信出相对面,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确信出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字为3和1,然后相加即可.解:依照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相对面之间必然相隔一个正方形,可得“A”与“-2”是相对面,“3”与“1”是相对面,“x”与“3x-2”是相对面.(1)∵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数字相等,∴x=3x-2,解得x=1;(2)∵标注了A字母的是正方体的正面,左面与右面标注的数字相等,∴上面和底面上的两个数字为3和1,∴上面和底面上的数字之和为3+1=4.方式总结:本题要紧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注意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解答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三、板书设计一、学习目的;二、工具预备;三、具体活动;四、课题拓广.三视图和平面展开图是以不同方式刻画立体图形的,它们在生产实际中有直接应用.了解这方面的例子,能够丰硕实践知识,进一步熟悉三视图和平面展开图.。
《制作立体模型》教案示教: 陈楚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实际动手中进一步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知识的认识。
2.加强在实践活动中手脑结合的能力。
3.体会用三视图表示立体图形的作用,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立体图形的制作过程。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讨论,加深投影和视图的认识。
3.模型制作,体会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的过程与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通过参与数学实践,培养合作探索精神和尊重理解他人想法的学习品质。
3.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与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亲自经历规律的发现、深入、研究、应用的过程。
2.通过手工制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科学的研究态度。
二、工具准备刻度尺、剪刀、小刀、胶水、硬纸板、马铃薯(或萝卜)等.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观察三视图,并综合考虑各视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视图间的联系,可以想象出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图形的现状,这是由视图转化为立体图形的工程,下列模型如何得到的?二、探究新知以上的立体图形,都是通过拼接平面图形得到的。
如何制作平面图形,从而拼接得到立体图形呢?三、例题(PPT展示)四、活动1. 以硬纸板为主要材料,分别做出下面的两组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
2.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组视图,用马铃薯(或萝卜)做出相应的实物模型。
五、拓展练习1. 下面的每一组平面图形都是由四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
(1)指出其中哪些可折叠成多面体、把上面的图形描在纸上,剪下来,叠一叠,验证你的答案;(2)画出由上面图形能折叠成的多面体的三视图,并指出三视图中是怎样体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3)如果上图中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那么对应的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2.找出图中三视图所对应的直观图。
(见PPT)六、归纳小结1.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