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治疗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4.44 KB
- 文档页数:1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一、治疗原则《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指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有以下5点。
1.监测和维护生命体征,防治导致危及生命的伴发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维护身体主要脏器功能正常及内环境稳定。
2.尽快阻止和逆转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进程,即尽快使狭窄或梗阻的血管再通,恢复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同时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以及脑血流灌注的进一步下降。
3.逆转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病理结局,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脑细胞代谢、防治脑水肿等。
4.详细了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制,尽早启动二级预防。
5.尽早启动康复治疗,修复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理结局,恢复受损的躯体功能,评估和改善语言、认知、情绪等功能,及早回归社会。
6.《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制定了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二、治疗方法《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中,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再灌注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管理流程,以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他治疗的推荐意见如下。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1. 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见图2。
发病4.5~9h 的AIS或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见图3。
图2 发病4.5 h内AIS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图3 发病4.5~9 h的AIS或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部分管理流程2. 血管内治疗AIS血管内治疗救治流程见图4。
图4 AIS血管内治疗救治流程(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IS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流程见图5。
图5 AIS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流程(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他治疗1. 神经-血管-脑细胞保护在基础及临床前研究中有证据提示神经-血管-脑细胞保护治疗可能获益,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能进一步改善AIS患者的临床结局(Ⅱa类推荐,B级证据,新增)。
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治疗原则
一、《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1、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应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2、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在6小时内,可严格选择患者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
3、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扩张血管及改善脑血循环、神经保护、促进神经修复、中医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
三、促进神经内科合理用药,避免将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同时用于患者。
2017.03.13。
脑卒中的分类与治疗原则解析一、脑卒中的分类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根据发病的原因和病理特点,脑卒中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
它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LAAS)和小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SAA)。
LAAS多见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的血流阻塞;而SAA则常见于年轻人,主要是由于小动静脉之间的微小栓子引起。
2. 出血性脑卒中:约占20%。
出血性脑卒中又可分为主要弥漫型出血以及点片灶出血两种类型。
前者通常由于高血压引起颅内深部结构的大面积出血,后者则多见于小心外侧皮质下、基底节或内囊等处。
3. 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是指缺血性病变较为迟缓、病灶不大、局限于较小脑血管供应区域的缺血性卒中,临床上称为“微梗塞”。
二、脑卒中的治疗原则脑卒中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防治并发症、修复功能丧失、预防复发等。
1. 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及时识别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考虑溶栓治疗以恢复局部供血;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需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措施减轻颅内压,避免进一步损伤。
2. 防治并发症:脑卒中后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早期康复训练等手段。
3. 修复功能丧失:针对脑卒中后出现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部分功能。
4. 预防复发:脑卒中患者有较高的复发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次发作。
这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和血压等常规预防措施,以及药物治疗,如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除了上述治疗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并加强脑卒中后的饮食与心理护理。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降低脑卒中以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心理护理则有助于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和心理适应性。
脑卒中的药物治疗与用药原则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通常指因脑血管突然发生血流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而引起的病症。
药物治疗在脑卒中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药物治疗的原则和常用药物,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
1. 急性期药物治疗在脑卒中的急性期,药物治疗主要旨在恢复脑血流、保护脑细胞,减轻患者症状和疾病后遗症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剂、溶栓药物和营养支持等。
(1)抗血小板聚集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脑血管阻塞发生的风险。
(2)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3)营养支持:在急性期,患者常由于吞咽困难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需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以维持患者的体力和营养状态。
2. 慢性期药物治疗脑卒中的慢性期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控制一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患者的康复状态。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凝药和脑血管保护药等。
(1)降压药: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2)抗凝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如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性脑卒中,抗凝药物被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包括华法林、阿司咯吡等。
(3)脑血管保护药:如他汀类药物,它们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保护脑血管的健康。
3. 用药原则在进行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时,患者和医生需要遵循一些用药原则,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药物种类和剂量,比如根据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2)合理用药:合理选择药物,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等因素进行用药。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造成了大脑供血中断或血管破裂,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恢复正常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1. 个体化治疗:每个脑卒中患者的情况独一无二,因此康复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
治疗方案应考虑患者的症状、身体状况以及康复目标等因素。
2. 早期干预:脑卒中发生后越早开始康复治疗,恢复的机会就越大。
早期干预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进一步损伤以及尽早启动康复训练来实现。
3. 综合治疗:脑卒中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理疗、言语疗法、职业疗法等多种康复手段。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协同作用,帮助患者在身体、语言和认知方面实现全面康复。
4. 渐进性训练:康复治疗应该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
开始时,治疗强度可能较低,随着患者康复的进展,治疗的强度和难度应逐渐增加,以促使患者逐步恢复功能。
5. 周期性评估:康复治疗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治疗的各个阶段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效果。
6. 持续性护理: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持续参与和支持。
医生和康复团队应该提供定期的跟踪和支持,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帮助他们克服康复期间的困难。
脑卒中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生、康复师和患者及其家人共同合作。
遵循个体化治疗、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渐进性训练、周期性评估和持续性护理等基本原则,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有哪些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脑梗死。
它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大脑部分区域缺氧和缺血而引起的,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式。
一、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最早阶段,通常在发病后的几个小时内。
在这个时间窗口内,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和预后至关重要。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中,主要目标是尽快恢复大脑的血流灌注,保护残存的脑组织,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急诊抢救、溶栓治疗、血管重建治疗以及支持治疗和护理等。
1、急诊抢救在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抢救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有需要时辅助通气或进行气管插管。
维持循环稳定:监测和维持患者的心跳、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治疗并发症:积极处理并发症,如颅内高压、脑水肿、心律失常等。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溶解血栓,恢复大脑的血液供应。
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和动脉内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将溶栓药物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给予患者,以溶解血栓,恢复大脑灌注。
动脉内溶栓治疗:将导管经过动脉插入体内,直接将溶栓药物送达到闭塞血管部位,更直接、迅速地溶解血栓。
3、血管重建治疗血管重建治疗旨在通过恢复血流通畅性来改善病情,主要有两种常见的血管重建治疗方法,血管成形术(如血管扩张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如血管扩张术):通过导丝和球囊等器械,使血管重新扩张通畅,恢复血流灌注。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置入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4、支持治疗和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和预防低血钠、低血钾等异常情况。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供血不足,造成脑组织缺血或坏死的疾病。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脑梗塞治疗的原则:1.早期干预:脑梗塞的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脑血管病的症状,比如突发昏倒、突发口眼歪斜,应该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2.快速恢复供血:脑梗塞的治疗首要的目标是迅速恢复脑血流,以保证脑组织的供氧供糖。
这可以通过溶栓治疗、血管扩张药物或手术恢复脑血流。
溶栓治疗是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管,溶解血栓,恢复供血。
血管扩张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流。
手术治疗如动脉旁路手术或血管成形术可以恢复或改善脑血流。
3.控制危险因素:脑梗塞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以及缺乏锻炼等。
治疗脑梗塞时,必须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康复训练等多种措施来实现。
4.康复治疗:脑梗塞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关键。
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5.预防复发:脑梗塞患者一旦发作过,复发的风险会增加。
因此,治疗脑梗塞后,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实现,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患者还应该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
6.心理支持:脑梗塞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冲击,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提供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家庭关怀等方式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治疗原则包括早期干预、快速恢复供血、控制危险因素、康复治疗、预防复发和心理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脑卒中是一种遍及世界范围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目前脑卒中依然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3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脑梗塞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病因是栓子阻塞了脑血管使脑组织缺血坏死,丧失正常的神经功能。
如果把栓子及时溶解,血管再通,一系列症状也可随之改善。
反之,脑细胞随之死亡,死亡的脑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细胞毒性物质,波及周边的正常脑组织,产生“连锁瀑布反应”,使更多的脑细胞死于细胞毒的作用。
如果此时采取溶栓措施,即使栓子溶解,血管再通也不可能使已缺血多时的脑细胞复活,就象大火已将房屋烧毁,再优秀的消防员和消防技术也无济于事了。
脑卒中的治疗原则手术治疗脑起搏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
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
起搏器是如今治疗脑卒中较好的方法。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1)运动疗法:用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康复治疗师对一个患者)的手法治疗。
治疗方法是根据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通过易化和促通技术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抑制异常运动和反射。
也配合使用一些运动器械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
(2)作业疗法:是针对上肢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手的精细活动进行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物理治疗: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相应的理疗,改善偏瘫肢体的肌肉和循环问题。
(4)言语治疗:对伴有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
(5)心理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
(6)康复工程:对于偏瘫肢体可以配置适当的矫形支具,以阻止肢体变形,辅助功能活动。
(7)康复护理:患者发病早期或卧床期的肢体功能位摆放和被动活动,预防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的并发症等。
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治疗原则
一、《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1、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
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的患者,应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2、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在6小时内,可严格选择患者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
3、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纤、扩容、扩张血管及改善脑血循环、神经保护、促进神经修复、中医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
三、促进神经内科合理用药,避免将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同时用于患者。
201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