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Microsoft Word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19
我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就开始了自主研制并发射航天器的探索之路。
经过不断的努力与实践,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成就。
本文旨在介绍我国在航天方面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航天的发展历程1956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科工委员会,随后便开始了我国航天的科学研究,掌握了核武器和导弹等制造技术。
于是奠定了我国航天的技术基础,打下了成为航天强国的基础。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1970年4月24日正式发射成功。
这次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在太空事业的发展之路。
后来,我国相继发射的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打破了中国进入太空的障碍。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实现了太空飞行,让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具备独立进行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这次发射成功,代表着我国在太空领域迈出重要的一步,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已与西方发达国家齐平。
到了2013年,我国成功的对备受关注的月球进行了探测,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并于2016年1月 12 日成功发射长征 11 号固体火箭,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又于2016年9月15日首次成功发射了天光星座首颗卫星。
到了2018年12月22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兔女郎火山陨石坑着陆,这也是人类首次探测到月球背面。
除此之外,我国还成功发射了已布置好极轨卫星群的“高分十号”卫星,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二、我国航天取得的成就1.发射的人造卫星数量领先截至目前,我国发射的人造卫星数量已经超过了250颗,其中包括14颗北斗导航卫星,在卫星数量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2.独立开展载人航天计划人们熟知的“神舟”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航天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代表性工程,载人航天的成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之后我们又研制成功了自主设计建造的空间站,体系,以及自主开发的天地双向通信系统,双星风暴探测卫星等等航天具体应用技术。
中国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航天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展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和航天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
以下是一些中国航天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1.首次载人航天:中国于2003年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将杨利伟宇航员送入太空。
这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太空实验室:中国的天宫空间实验室项目于2011年启动,旨在为载人航天提供实验平台。
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
3.月球探测: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等一系列探测器,实施了多次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四号任务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月球背面着陆任务。
4.火星探测:中国于2021年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进行了火星探测任务。
该任务包括了火星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实现了着陆和巡视火星的任务,展示了中国在火星探测方面的技术实力。
5.北斗导航系统:中国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被称为北斗导航系统。
该系统已经为全球提供了高精度的导航和定位服务,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6.火箭技术:中国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火箭,包括长征系列和嫦娥系列。
这些火箭不仅用于中国的太空探索任务,还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可靠的发射服务。
这些成就只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部分,中国在太空探索、卫星技术、载人航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航天继续致力于太空探索,未来还将进行更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建设空间站和深空探测。
这些成就显示了中国在全球太空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包括载人航天工程、中国空间站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
其中,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能力。
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实验室建设等,这些技术验证和实践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探月工程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科技的一项重要成就,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着陆月球背后的着陆器和巡视器。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是中国自主开展月球探测的重大举措。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全球航天探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之一是研制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的卫星、载人飞船、探月器等送入太空。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航天运载工具,其技术实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可将22吨以上的重量送入低地球轨道。
这些成就使得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国家的空间探索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中国航天科技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全球组网运行,该系统是继GPS、GLONASS和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个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可以为中国提供精准的导航服务,也为全球人类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火星探测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是火星探测。
2016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天问一号任务着陆火星成功,成功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
这个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之一是建设天宫空间站。
中国航天发展史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9年至2002年先后发射了“神州”1号、“神州”2号、“神州”3号、“神州”4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后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六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绕地球飞行76圈,于2005年10月17日着陆,飞行时间共计115小时32分钟。
“神舟”七号“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于2008年9月25日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成功着陆,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八号“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于2011年11月1日5时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我国航天的成就资料我国航天事业自进入20世纪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少数具有自主研制、发射载人航天器能力的国家之一。
一、人造卫星方面的成就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载人航天目标,也是第一次在不利条件下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之一。
此后,我国相继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气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卫星应用体系。
其中,我国最为重要的一项成就是2003年成功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国家。
二、空间实验室方面的成就2011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它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天宫一号实验室计划被用作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交会对接试验,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可靠性。
2016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它在太空中进行了一系列载人航天试验和科学实验。
三、火箭技术方面的成就我国航天产业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火箭技术。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主要的火箭,它的各型号飞行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载人航天、卫星发射、深空探测、科研实验等领域。
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五号火箭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液体运载火箭之一,在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并将中国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嫦娥五号送入太空。
四、航天探测方面的成就我国航天探测方面的最显著成就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的任务。
嫦娥一号于2007年成功发射,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进行了自主软着陆和成像探测,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科学探测的记录。
嫦娥二号于2010年试图实现月球硬着陆,但由于意外原因,任务失败。
但这并没有打消中国航天员的信心,嫦娥三号于2013年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并且进行了月面巡视和采样。
此外,我国还成功开展了航天深空探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的背面,实现了人类对月球背面的首次探测。
我国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就在这里,聊聊我国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成就,真的是一件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想当初,航天领域可是个高不可攀的地方,很多人一提到航天,就觉得那是外星人的事儿,咱们好像只能在地球上瞎想。
但是,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已经在航天领域大步向前,真是让人自豪得不要不要的!1. 我国航天的起步1.1. 回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咱们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那时的科研人员就像一群热血青年,满怀理想,像打了鸡血一样。
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的劲头儿可没消减,拼命钻研,不怕苦不怕累。
最终,1956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红一号”,这可是大大的里程碑啊,瞬间让我们在国际上抬起了头。
1.2. 接下来,我们不断摸索,航天技术一点点提升,就像煮汤一样,越煮越浓。
1980年代,我国发射了“长征”系列火箭,像一条条腾飞的巨龙,把我们的梦想送上蓝天。
没想到这一路走来,咱们的火箭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真是太神奇了!2. 载人航天的辉煌2.1. 说到载人航天,真是不得不提“神舟”系列飞船了。
2003年,咱们的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飞向太空,这一刻简直是让全国人民都激动得欢呼雀跃!想想看,咱们的航天员终于像大侠一样,飞上了宇宙,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每当看到他在太空中飘逸的身影,心里就觉得无比自豪。
2.2. 随后,咱们的航天事业更是如火如荼,2016年,“神舟十一号”成功对接了“天宫二号”,这就像在天空中搭建了一座新家。
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真是酷到不行。
你能想象他们在失重的环境中吃饭、洗澡吗?这完全是现代版的太空生活,简直让人羡慕得想立马去报名当航天员!3. 探月与火星探索3.1. 说到探月,那可真是咱们的一块儿硬骨头。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咱们的“玉兔”月球车也是一位大英雄,它在月球上爬来爬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珍贵的科学数据。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在航天科技上的强大实力。
3.2. 而今年,咱们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带着我们的梦想和期待,向更远的太空进发。
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答: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进一步完善,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风云”、“海洋”、“资源”、“遥感”、“天绘”等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次顺利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精确变轨,成功绕月”的预定目标,获取大量科学数据和全月球影像图,并成功实施“受控撞月”任务,“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取了分辨率更高的全月球影像图和虹湾区域高清晰影像,并成功开展了环绕拉格朗日L2点等多项拓展性试验;基本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
中国航天伟大成就(文稿)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 年创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走向世界等重要阶段,目前已进入重点跨越的新时期,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挺直中华脊梁的“两弹一星”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两弹一星”即导弹、核弹、人造卫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1960年,我国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 年,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 年,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1 年,我国中远程地对地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1980 年,我国首次洲际地对地导弹全程试验成功;1982 年,我国潜艇水下发射潜对地导弹试验成功。
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我国还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这些重大尖端技术成果,不仅为我国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
它对外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有力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进入空间能力稳步提升为了研制和发射各种类型的航天器,我国已经建成了航天系统工程所需要的完善配套的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建立生产、发射、测控和回收体系。
我国研制出了三代超20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建设了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建成了以西安和北京为指挥控制中心的由陆基和海基组成的测控网;在内蒙古中部建设了飞船主着陆场。
中国航天方面的成就中国航天的成就1、中国是第三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60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大跃进号”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现如今,在中国发射的人造卫星达到374颗,分布在太空无线电通信、测绘、全球定位、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大大提升了中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启新方面的能力。
2、嫦娥系列探测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开启了中国的探月历程;2013年12月1日,“嫦娥三号”发射成功;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结束中国月球探测历程。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4月18日,由发射工程领航的“北斗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中国自主研发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段,也就是所谓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航天员航天飞行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航天飞行首次获得成功,从此奠定了中国人参加航天探索的基础。
目前,中国遴选的航天员数量达到37位,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5、中国航天科技实力的不断彰显2008年9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开始进行空间设备和技术的试飞和运营,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实力的不断彰显。
在之后的几年里,中国也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持航天技术的研发,在空间站、空间载荷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
6、中国首次登月任务2019年1月3日,中国首次完成登月任务,“嫦娥四号”以火箭“长征四号”一次性发射升空,发射成功,致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成月球探测的国家。
7、中国在建设“航天国”的历程2020年6月18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宫二号”试验舱进入轨道,发射成功。
这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航天国”的历程,成为航天技术研究方面的先驱。
总结中国从196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人造卫星开始,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航天成就,如研发北斗导航系统、首次成功发射月球探测任务、完成航天员挑战以及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等等。
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辉煌成就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辉煌成就是值得瞩目的。
自1956年成立中国航天局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辛勤的努力和长期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回答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辉煌成就。
第一步:起步阶段(1956-1970年)中国航天发展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1956年中国航天局的成立。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当时的中国天空空无一警,没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因此中国首要任务是建立起必要的科研机构和基础条件。
中国在起步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试验,为后续的航天项目做了重要准备。
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空间火箭——"东风"一号,实现了从地面发射火箭进入太空的重大突破。
此后,中国又相继发射了"东风"二号和三号等火箭,进一步夯实了航天技术基础。
第二步:载人航天计划(1970-2003年)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始于1970年代。
1971年,“七五”计划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目标。
中国航天局正式启动了其载人航天计划,并逐步推进相关技术研究和实验。
在此期间,中国先后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试验。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成功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这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将中国航天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
第三步:航天科学与应用研究(2003年至今)自2003年的载人航天计划取得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继续推进航天科学与应用研究的发展。
中国的航天计划不仅仅关注载人航天,还对火箭、卫星和空间科学等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实验。
中国航天局在这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突破。
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此后,中国相继发射了"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等月球探测卫星,为中国进一步探索太空和发展月球基地打下了基础。
中国成立以来航天领域的成就资料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发展历程。
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让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成就,从而使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形象。
第一步,自主发射实践一号卫星。
自1999年发射以来,实践一号卫星在为国家的勘测、气象、环保等部门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为中国航天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
第二步,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飞船上的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成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步,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且,这也是中国首次进行空间实验室的建设。
第四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顺利进入月球轨道。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顺利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零的突破。
第五步,成功发射疑似导弹警报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展开了中国近年来最复杂的一次火星登陆。
将科考返回、太空旅行、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变为了现实之一。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路走来,它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不可阻挡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航天事业之一。
其它国家也在引导中国成功的失败中激励自己。
我国在航天事业的成就
我国自20世纪初开始涉足航天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
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我国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航天试验和任务。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了自制的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东方红一号等人造卫星,成为了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
此后,我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并先后有多位宇航员成功进入太空。
其次,我国在探测和研究太空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多颗月球探测器,实现了我国自主探月的目标。
此外,我国还发射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最后,我国航天事业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并且逐步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自主掌控,包括卫星制造、火箭发射、空间站建设等。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之,我国在航天事业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这些成就不仅反映了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展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的航天事业还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 1 -。
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成就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这可是个热乎乎的话题,咱们的“飞天梦”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这些年啊,真是风头无两,从嫦娥奔月到天宫对接,简直就是在跟宇宙打招呼呢!想想看,咱们的嫦娥四号居然成功登上了月球背面,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做到的哦,真是让人自豪得心里美滋滋的。
那时候我还记得,大家都在屏幕前盯着直播,心里忐忑得像小鹿乱撞,结果一听到成功的消息,真是欢呼声一片,简直就像过年一样,特别热闹。
再说说咱们的神舟系列,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了!每次发射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在屏息凝神,真是紧张得不行。
要知道,航天员们可是在太空里像超人一样工作,他们的每一次出舱都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
每当看到他们在太空站里悠然自得地漂浮,简直就像是在拍科幻电影,感觉自己也被带到太空去了,嘿,真是让人羡慕得不行!更别提那些精彩的科学实验,咱们的航天员可都是高大上的科学家,做的实验可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哦。
而且啊,咱们的航天事业不光是为了登月、上天,还涉及到许多地球上的实际问题呢。
像天气预报、环境监测这些,统统都离不开卫星的帮助。
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个“空中侦察员”,随时为我们提供信息,真是太便利了。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卫星,咱们的生活可得麻烦不少,连下雨带伞都得摸黑猜测。
别忘了,咱们的火箭技术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进步。
最初的时候,发射的时候总是忐忑得像打仗似的,结果一颗颗火箭上天,大家的心情也是随之飞扬。
现在,火箭的可靠性越来越高,简直就是给我们送上了“稳稳的幸福”。
每当看到火箭发射升空,那一刻真是热血沸腾,仿佛能听到整个中国在欢呼,大家心中默默为航天事业加油。
航天事业的背后,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他们就像夜空中的星星,虽然不显眼,但却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整个航天之路。
想想看,多少个日夜的加班,多少个未眠的夜晚,都是为了那一刻的成功。
他们的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自己也要为这样伟大的事业贡献点什么,哪怕只是多看几本书,增增见识。
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9年至2002年先后发射了“神州”1号、“神州”2号、“神州”3号、“神州”4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
后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绕地球飞行76圈,于2005年10月17日着陆,飞行时间共计115小时32分钟。
“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于2008年9月25日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成功着陆,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八号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于2011年11月1日5时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并和此后的神舟九号、十号一起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2011年11月16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
“神舟”九号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的组成部分。
神舟九号于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生活了10余天,之后飞船于6月29日在内蒙古顺利着陆。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站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发射,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2011年11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的国家。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
据相关专家透露,天宫一号在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飞天英雄杨利伟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飞入太空并于第二天成功返回地面。
这一非凡壮举是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标志
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钱学森,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外交谈判,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
自1958年4
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