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5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总体概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
到19世纪上半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三维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两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考热点链接:有关工业革命的内容,中考经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也有大题出现。
常结合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三次科技革命)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还可以中外历史的联系。
总之,因为本单元内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影响非常重大,在考试中考察它的影响的可能较大。
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运用比较方法来进行复习:四、中考试题回放:(2005年河北中考文综样卷)世界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据此回答31--32题。
3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果是A、瓦特改进蒸汽机B、火车、轮船的出现C、电话、电报的发明D、飞机的出现32、第二次工业革命A、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B、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促进大机器生产完全代替工场手工业D、使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解析:从题型上看,属于“一拖N型”的选择题。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目录】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
①制度。
②资本。
③科技。
④劳动力。
⑤原料。
⑥市场。
2.英国。
①棉纺业。
②蒸汽机。
③工厂制度。
3.扩展*。
①法国。
②美国。
③德国。
④其他。
4.影响。
①生产力和经济结构。
②阶级结构。
③制度。
④社会生活。
⑤文化。
⑥国际关系。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殖民扩张。
①扩张方式。
②后果。
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①特点。
②影响。
说明: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造、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法国美国从19世纪初到60年代,德意志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这些都是原发工业化国家。
俄国、、中国等都是使用工业革命成果,或者叫工业革命的扩展。
1.条件。
①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保护私人产权、专利技术【1623年专利法】,鼓励发明。
②资本。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提供丰富资本【圈地运动、海外扩张】。
③科技。
工场手工业发展积累了丰富技术,科学革命促进科学进步【牛顿力学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④劳动力。
自由雇佣劳动力,圈地运动。
⑤原料。
原料丰富,煤铁蕴藏丰富。
⑥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国家统一统一了国内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美国是西进运动和领土扩张】。
2.英国。
①棉纺业。
1】1733年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
历史复习资料一、两次工业革命: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英国确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直接原因:不断扩大。
2、必要条件:①雄厚的;②充足的;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④生产技术的革新。
3、起止时间:4、开始行业:(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5、变化:生产方式从到。
生产组织形式从到。
6、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1785年改进(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交通工具:1825年发明(火车)。
7、19世纪30年代,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传统的逐渐被所替代,制度最终确立。
19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8、扩展:18世纪后期,法、美、德等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9、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国率先开展;②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③首先开始于领域。
10、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
②生产关系:出现和两大群体。
③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后,最终战胜;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的局面。
④初步形成。
⑤加速了进程。
⑥带来、等消极影响。
11、工业革命的启示:①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我们要坚持“”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③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
12、工业革命与中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军事);1840年起中国社会性质改变,开始沦为(政治);中国被卷入了体系,开始解体,产生(经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思想)。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背景:①制度前提: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③经济条件:欧美主要迅速发展。
二、开始的时间:。
最显著的成就: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世界进入“”)三、特点:①与紧密结合;②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是和;③在一些后起的国家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④从领域开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兴起: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前提),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直接原因)。
2、开始:(1)序幕: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2)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3)时间:18世纪60年代;(4)行业:棉纺织行业;3、实质: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生产领域的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的改造: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
2、蒸汽机的影响:蒸汽机可以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它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工厂制度: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三、火车与铁路1、火车:1825 年,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铁路: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革命的影响: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19世纪中期,英国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4、扩展:从18 世纪后期起,法、美、德等西方国家法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5、工业革命的提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③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历史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开始国:英国。
开始部门:棉纺织部门。
(1)开始的标志: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
①时间:1785年。
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扩展: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①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825年,"旅行者号"火车机车在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影响:火车的发明和使用,促使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②轮船(汽船):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考试不作要求)(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
法国、美国随后也完成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从生产领域产生变革,需要提供动力支持,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以及大工厂制的建立。
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这场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世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考点精炼(34)第一次工业革命1.18世纪以来,奢侈消费经济在英国兴起。
有人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 )A.导致了西方人文精神缺失C.激化了英国社会阶级矛盾2.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强盗一—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
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的重要条件是( )“铁路狂热”年代的顶峰,这一年有272个关于铁路公司的议案在英国国会被讨论。
当时,英国大规模修建铁路最主要的原因是( )5.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历程,也即是人解放的历程:先是摆脱神权枷锁,再是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进而解除王权的压迫,并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现了“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是( )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
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
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8.下图是1699-1856年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图。
图中信息说明( )9.在手工工场阶段,工人大都同农村保持一定的联系,在劳动之余从事耕种。
机器大工业完全切断了他们同农村的联系,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再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这表明机器大工业( )10.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11.“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25 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基本条件⎩⎪⎪⎨⎪⎪⎧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 劳动力。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积聚了丰 厚的资本。
③技术: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 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④市场: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必要性)[思维导图] 图示概括工业革命的条件2.进程(1)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发展: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4)扩展:随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易错提醒] 区分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3.影响(1)经济基础⎩⎪⎨⎪⎧ ①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 极大提高。
②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④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2)上层建筑⎩⎪⎨⎪⎧①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 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②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 自由主义兴起,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加快。
4.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的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包括:
1.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并从英国开始,逐渐推广至世界。
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的大量资金、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大量技术基础、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以及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同时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4.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同时,工业革命也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5.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6. 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历史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更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1、政治前提18 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经济基础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进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4、技术积累英国在长期的手工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5、自然资源英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
二、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大约持续到 19 世纪 40 年代。
三、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
四、重要发明1、珍妮纺纱机1765 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2、水力纺纱机1769 年,理发师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3、骡机1779 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融合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
4、蒸汽机瓦特于 1785 年改良了蒸汽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5、蒸汽机车1814 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五、主要产业部门的变革1、纺织业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发生变革的行业。
新的纺纱和织布技术的出现,使得纺织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2、采矿业随着蒸汽机在矿井中的应用,排水和通风问题得到解决,煤炭产量大幅增加。
3、冶金业焦炭取代木炭成为冶铁的主要燃料,同时大型熔炉的使用也提高了金属的产量和质量。
4、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含义: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二、时间:18C60年代——19世纪中期三、前提条件:(一)政治前提:(二)条件:1.市场: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2.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基础及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资金: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5.政策:英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科技发明创造。
6.自然资源: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四、开始的标志:18C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机五、进程(一)棉纺织业开始技术革命(二)冶金采煤等行业的革命(三)发展: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典型标志)(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六、特点:(一)主要发明出自英国。
(二)以轻工业为主。
(三)大多发明出自工匠实践经验。
七、影响:(1)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经济结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4)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
(5)阶级关系:两大阶级对立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6)社会意识:自由主义思想兴盛、社会主义。
(7)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8)消极:环境污染,经济危机,城市交通,殖民扩张和掠夺。
问题探究: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原因:1.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2.交通运输:蒸汽机车、轮船3.政治: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时间:1840年影响:对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对欧洲: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贸易中心)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双重影响(建设性、破坏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70年代)北京四中徐雁【重点难点】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一、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2. 资本积累:海外掠夺、贸易、圈地运动等手段3.劳动力:圈地运动与大量雇佣劳动力的产生4.技术: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5.市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直接原因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1.珍妮纺纱机出现,工业革命开始2.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三、工业革命的影响1.引发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从工场到工厂(1)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人力、零散、规模小、不专业、受封建控制(2)新的:工厂机器生产、集中、大规模、专业化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3.引发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4.引发社会关系变化: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5.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6.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工业革命的扩展及对原料市场需求的增加(2)条件:蒸汽火车、轮船等新交通工具的出现(3)途径:军事侵略与商品输出(4)结果: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思维拓展】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课后检测】1、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B.史蒂芬孙——汽车C.富尔敦——汽船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2、1819年,瓦特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
下列有关瓦特蒸汽机问世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②为交通运输业发展铺平了道路③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4、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年)是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岁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1.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2.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知识梳理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背景:17世纪末,①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国家:英国。
3.开始部门:棉纺织业。
4.主要发明:(1)1733年,②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③发明了“珍妮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5.工业革命:珍妮机发明以后,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④”。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②飞梭③哈格里夫斯④工业革命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蒸汽机(1)背景: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善。
(2)蒸汽机的应用:①1785年,⑤改进的蒸汽机(核心)首先在⑥部门使用。
②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⑦。
③到⑧,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蒸汽机的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⑨,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1)背景:⑩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远离河流,规模越来越大。
(2)现代工厂制度确立: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⑪所替代,⑫最终确立。
⑤瓦特⑥纺织⑦蒸汽机⑧19世纪30年代⑨生产力⑩瓦特⑪大工厂⑫现代工厂制度三、火车与铁路1.背景: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
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⑬拉动的。
2.蒸汽机车的发明:1825年,⑭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⑮的开始。
第1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诠释思维发散1.前提和条件:18世纪,英国①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②圈地运动使许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手工工场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
2.主要成就(1)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出现了③珍妮机,并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2)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制成④改良蒸汽机并投入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交通方面:发明蒸汽机车与⑤轮船。
3.影响(1)工厂的出现和城市化的加快:随着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⑥工厂出现了,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2)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社会分化成⑦工业资产阶级和⑧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改革,资产阶级统治进一步巩固。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主义开始兴起。
【易错扫描】(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2)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国,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要求有更广泛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
2.过程: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一个以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易错扫描】(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时期,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