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 格式:pptx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76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系统设计的内涵:(课本P2—3)系统计划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何克抗,2002)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一门设计科学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瑞格卢斯,1994)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教材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1.6 “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主讲:安素平1.6.1 “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理论基础1. “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2.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3.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两者存在类属关系。
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两者存在总括关系。
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当前所学的新学习内容,但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
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由于动机并不参与新旧知识之同的联系,所以从表面看,似乎并不能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但是动机却能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学习持久性和挫折忍受力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催化剂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由于动机并不参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从表面看,似乎也不能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但是保持总是要通过复习环节来实现,而在复习过程中动机仍可通过使学习者在集中注意、加强努力和学习持久性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来提高新获得意义的清晰性和牢固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习得意义保持。
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动机过强可能产生抑制作用,使本来可以提取的知识提取不出来(回忆不起来)。
学习者考试时由于心理紧张(动机过强),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就是一个例子。
反之,有时动机过弱,不能调动起学习者神经系统的全部潜力,也会减弱其对已有知识的提取。
——“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与教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优点是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缺点则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甚至可能偏离教学目标。
第1章教学设计概述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
本章主要讲述了教学设计的概述和重要性。
教学设计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以及教学设计的分类。
首先,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系统地策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其次,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系统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评价等。
其次是个性化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是启发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是连续性原则,即教学设计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教学设计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
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教学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类型。
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课教学设计和综合素质教育设计两种类型。
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面对面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与“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的发展:思想萌芽1900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理论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初程序教学和行为目标理论孕育了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理论形成20世纪60年代末学科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后3.教学设计的特点:系统性(将教育教学做为一个系统实地考察;系统方法就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方法);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活动就是理论的应用领域活动,同时具备多样的情境);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模式的创造性地应用领域);具体性(教学设计的过和每一个环节都就是具体内容的)。
4.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设计理论学科,规定性理论学科。
5.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系统”为中心。
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信息。
6.系统方法: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把单一的要素放到整体中,考虑它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点:综合性,整体性和最优化。
7.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et)(宏策略):一个目标:按照心智主义自学理论同时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地非政府。
两个过程:挑选起始概述;对挑选出的概述展开细化等级设计。
四个环节:挑选,定序,综合和总结。
七条策略:确定课程的细化顺序、每一堂课的内容顺序、总结的内容和方式、综合内容综合教学系统方法的构成及教学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心智心理学、系统科学理论稀释至了教学系统设计中方式;创建当前所学科学知识与学习者旧有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智策略;同时实现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的自我掌控。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学科性质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3.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CDT)4.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理论三、ID1与ID2两种模式的比较p19-211、主要标志ID1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ID2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代表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模式特点:(1)四个基本要素: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包括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大,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
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
4、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5、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2)主要流派:①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②认知主义分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加涅;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
③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①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思想;尊重学生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行为矫正(态度的学习)贡献突出②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4、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操着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
(一)填空题5、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教学需求, 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进行学习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6、在加涅看来,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 2、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和网(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和促进学习的(内部条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正件)。
逐渐从(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向(以学为主)的教7、“肯普模式”中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是(学学设计方向发展,教学设计的技术手段也日益系统生必须学习到什么)、(应如何教学)、(如何评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定教学效果)。
3、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8、瑞格卢斯提出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教学系统设计。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梅瑞尔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提出的(成分显示理论)为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提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供了行之有效的微策略。
统为中心的层次)。
(二)选择题 4、第一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包括1、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a,b,d,e )设计子范畴包含几个主要方面(c d) a、教学目标a、学习系统b、学习者特征b、学习模式c、教学策略c、学习过程d、教学资源d、学习资源e、教学评价2、指导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a,b,c,d ) 5、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下列哪几个属于a、目标控制原理五种类型中的分类(a,b,c,d)b、要素分析原理 a、言语信息c、优选决策原理 b、智慧技能d、反馈评价原理 c、认知策略e、学生主体原理 d、情感态度f、最小代价原理 e、思维技能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各个要素要受到教学目标 6、“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设计中提到三种的控制,其中主要包括下列哪几项(a,b,e )策略,这三种策略是( a,b,d)a、教学目标控制学生活动 a、组织策略b、教学目标控制教师活动 b、传递策略c、教学目标控制教学流程 c、评价策略d、教学目标控制教学形式 d、管理策略e、教学目标控制媒体选择(三)简答题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8、ITT: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11、史密斯—雷根模式:二、思考题: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