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解读共68页
- 格式:ppt
- 大小:5.46 MB
- 文档页数:27
关于榆阳煤矿现代化矿井建设标准的探讨关于现代化矿井的标准,1986年煤炭工业部对现代化矿井是这样界定的:安全好、用人少、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矿峰正、职工生活好。
1996年煤炭部又提出了现代化矿井应是单产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安全状况好、劳动条件好、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好的“三高四好”煤矿。
根据煤炭工业的发展,目前的现代化矿井的是指生产的规模化、装备的现代化、队伍的专业化、管理的信息化和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好。
榆阳煤矿的现代化标准应该是:1、生产规模达到300万吨,2010年达到500万吨;2、生产装备实现100%机械化,实现全部综采综掘,完全取消房柱式炮采;3、员工队伍大本和中级职称以上的达到15%,大专和技术员以上职称的达到15%,员工总数量控制在600人左右,人均功效达到1万吨;4、管理信息化水平达到100%,形成信息化网络;5、资源储量达到9亿吨,资源利用率达到60%以上。
6、安全生产实现零死亡,达到本质型安全矿井标准;7、经济效益实现吨煤盈利100元以上,生产成本控制在200元以内;8、环境保护达到国家标准,实现减排目标,建设生态、生活、生产的精美环境;9、企业文化达到企业文化示范矿中煤政研会授牌,五精管理成为全煤样板矿;10、员工收入人均达到5万元以上,始终保持同行业中等以上水平,每年增资幅度不小于10%。
从目前看,榆阳煤矿现代化建设有这样几个点,一是重点。
目前国家将120万吨矿井就列入了大型矿井,但榆阳矿的目标是两年达到500万吨,每年增幅100万吨。
二是难点。
目前榆阳矿人均功效只有3000多吨,按照神南公司的要求要达到人均一万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减少用人,提高产量。
三是攻点。
,榆阳取得了企业文化示范矿,但下一步要成为五精管理样板矿,得到中煤政研会的命名,这要下很大功夫。
四是稳点。
榆阳矿目前取得了安全生产近1000天,但要成为本质型安全矿井,保证矿井长治久安还要努力。
《《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范文合集》第一篇:《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全省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以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和谐人性化为目标,通过现代先进的采掘、信息、自动控制技术优化集成和自主创新手段,建设一批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达标的现代化矿井,推动全省煤矿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
第二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现代化矿井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生产规模在150万吨/年及以上井工矿,标准未涉及的内容,执行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
第二章资源与地质保障第三条现代化矿井应有可靠的资源,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匹配。
第四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确定开采顺序,不断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对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探索应用无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充填式开采、沿空留巷、急倾斜煤层和0.7m以下极薄煤层采煤机械化开采技术。
第五条现代化矿井应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分析预测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综合勘探探测方法,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地测资料数据库,实现生产地质工作的模拟和动态管理,为矿井建设、生产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第六条建立能够指导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煤炭资源/储量、煤层、构造、煤质、瓦斯地质、顶底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可视化系统;提高地质预测预报能力,实现矿井地质条件的量化预测与综合评价,形成矿井地质信息有机集成和资源共享。
第七条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对地质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厚度、矿井瓦斯(水、气)富集区、应力集中带等进行精细探测;建立矿井瓦斯、水害、热害、冲击地压等动力地质灾害的技术评价体系;建立各类图纸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实现地质、测量、水文等与其它相关专业图形的一体化管理。
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煤矿行业也在不断追求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矿井标准作为推动煤矿现代化的关键,对煤矿的安全、高效运营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的定义、内容和实施方法。
定义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制定针对煤矿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煤矿的安全性、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可持续性,以满足现代化矿井的要求。
内容安全标准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矿井的安全。
安全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安全:要求矿井中使用的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能够正常运行且具备应急预案。
2.矿工安全:要求矿工接受必要的培训,具备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还需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规范矿工的作业行为。
3.环境安全:要求矿井的环境监控系统完善,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高效生产标准煤矿现代化矿井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
高效生产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设备自动化:要求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生产能力。
2.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煤矿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并及时进行生产计划调整和优化。
3.作业流程优化:通过分析生产流程,优化作业流程,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环境保护标准煤矿现代化矿井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措施,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废气治理:要求矿井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设备,降低废气的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
2.废水处理:要求矿井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
3.固体废弃物处理:要求矿井建立科学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处理机制,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
实施方法为了有效推进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的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制定标准:由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制定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包括安全、高效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内容。
《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全省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以实现矿井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和谐人性化为目标,通过现代先进的采掘、信息、自动控制技术优化集成和自主创新手段,建设一批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达标的现代化矿井,推动全省煤矿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
第二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现代化矿井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生产规模在150万吨/年及以上井工矿,标准未涉及的内容,执行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
第二章资源与地质保障第三条现代化矿井应有可靠的资源,矿井服务年限应与矿井生产能力相匹配。
第四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确定开采顺序,不断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对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积极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积极探索应用无煤柱开采、小煤柱开采、充填式开采、沿空留巷、急倾斜煤层和0.7m以下极薄煤层采煤机械化开采技术。
第五条现代化矿井应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分析预测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综合勘探探测方法,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地测资料数据库,实现生产地质工作的模拟和动态管理,为矿井建设、生产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第六条建立能够指导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煤炭资源/储量、煤层、构造、煤质、瓦斯地质、顶底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可视化系统;提高地质预测预报能力,实现矿井地质条件的量化预测与综合评价,形成矿井地质信息有机集成和资源共享。
第七条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对地质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厚度、矿井瓦斯(水、气)富集区、应力集中带等进行精细探测;建立矿井瓦斯、水害、热害、冲击地压等动力地质灾害的技术评价体系;建立各类图纸的数字化处理系统,实现地质、测量、水文等与其它相关专业图形的一体化管理。
山西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煤炭行业行业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行业,随着国家煤炭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矿井综合信息的建设将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根据煤矿工业十一五规划和《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采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现有煤矿的技术改造,推行一个矿井有一个工作面的新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而做到这些,必须建立一个在现代化信息平台支持下的、科学的、高效运行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让信息资源在生产经营跳读管理中发挥效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调度管理水平使其与煤炭工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要求相适应。
一、现代化矿井综合信息建设框架1、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是企业内部及与外部沟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它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网络、工业以太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存储、网络安全系统。
2、矿井通信系统矿井通信系统,包括矿井行政管理通信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无线移动(应急)通信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含下井人员考勤)组成一个完善的调度指挥通信网络及人员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提供通信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调度指挥的效率。
3、人员定位及辅助运输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实现对下井人员的考勤、定位跟踪及管理。
煤矿辅助运输监控系统即无轨胶轮车信集闭系统,可实时显示车位置、车号、运行方向及信号机状态和区段占用等运行状态信息,提高了机车运输效率及安全性,实现运输调度自动化。
4、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包括三个部分: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2)束管监测系统;3)矿山压力监测系统。
5、视频系统视频系统即:有线电视、会议电视、工业电视监控、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可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采用何种视频系统。
6、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在各种基础设备自动化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各单项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来实现不同生产子系统的集中远程控制和信息共享,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矿井自动化生产能力。
《现代化矿井标准》摘要:在此基础上,省煤炭厅制定并发布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在建矿井建成投产后三年内要全部达到现代化矿井标准,今后新建15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要全部达到现代化矿井标准本报5月29日讯(记者苏景岳)日前,我省发布《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
《标准》要求,要成为煤矿现代化矿井,不仅矿井生产装备要实现100%机械化,而且要求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每年增长幅度不小于10%。
目前,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圆满完成,正全力实施重组整合矿井技术改造提升工程。
来自山西省煤炭厅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省共开工建设各类矿井694座,建设规模6.59亿吨/年。
目前已累计综合竣工验收59座,新增生产能力7650万吨/年。
预计今年,我省将建成投产100座煤矿,新增产能1亿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矿井建设后,全省已有一半以上的矿井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已经投产和在建的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有10个以上,占全国37个的三分之一。
在此基础上,省煤炭厅制定并发布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
建设、生产规模在150万吨/年及以上的井工矿将适用本标准。
《标准》要求,现代化矿井生产装备要实现100%机械化,综采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掘机械化程度不得低于80%。
现代化矿井要求,矿长必须负总责,严格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明确带班领导职责、权力和任务。
现代化矿井员工队伍中煤炭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和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分别达到15%、10%。
2015年年底煤矿“六长”和副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主体专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
煤矿要积极推行变招工为招生,逐年提高新招从业人员中直接招生人数比例,到“十二五”末全部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现代化煤矿要实现煤矿用工合同签订率、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