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土地理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5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必修一目录第一章 (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3)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第二章 (19)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9)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24)第1课时 (24)第2课时 (31)第3课时 (38)第三节大气环境 (47)第1课时 (47)第2课时 (58)第3课时 (67)第4课时 (73)第5课时 (80)第6课时 (88)第7课时 (96)第8课时 (103)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113)第1课时 (113)第2课时 (121)第三章 (130)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30)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第1课时 (139)第2课时 (148)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9)第1课时 (159)第2课时 (170)第四章 (179)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79)第1课时 (179)第2课时 (182)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88)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96)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课前预习】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3.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颗行星地内行星:A_______、B金星、C地球地外行星D火星巨行星:E________、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__________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代表小天体I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J____________流星体和其他行星际物质(2)地月系①主要天体:_________和月球。
乡土地理教案课题:乡土地理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通过讲解和实地考察,加深对乡村地理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1.乡土地理的基本概念;2.乡村地理的特点。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2.筹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一幅乡村地图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乡村地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乡村地理的兴趣和思考。
2.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乡土地理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步骤二:概念讲解1.向学生讲解乡土地理的概念:乡土地理是研究乡村地理环境、现象与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乡村地理的基本概念、乡村地貌、农田格局、乡镇发展等内容。
2.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对乡土地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步骤三:特点探究1.与学生一起探究乡村地理的特点,如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交通不便等。
2.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地理特点背后的影响,如农业发展、生活习俗、乡村环境保护等。
步骤四:实地考察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一个附近乡村地区,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和体验乡村地理的特点和现象。
2.在实地考察中,引导学生观察乡土地貌、农田格局、农民生活等,并结合所学的乡村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五:总结1.请学生进行小结,回顾并总结乡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加深对乡土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不同地区乡村地理的差异,并进行展示交流。
2.可以邀请当地的农民、农业专家等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了解乡村地理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课后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乡土地理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注意事项:1.确保安全,组织实地考察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乡土地理知识。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导言这份文档是关于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
它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研究导引,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目标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地理学中的常见术语和表达方式-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研究不同地理地区的特点和特征- 探索地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构这份导学案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以下内容:1. 单元概述: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2. 关键概念:列出本单元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定义3. 研究任务: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如阅读教材、进行实地考察等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5. 小结与复:总结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使用方法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这份导学案:1. 首先,教师应预先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并熟悉相关的教材和资源。
2. 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以便学生能够对即将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
4. 在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本单元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在使用这份导学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教材和资源的准备和使用符合学校和地方的教学要求。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结束语这份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序、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框架。
希望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湖南乡土地理编写者:彭红阳修改者:谢丽琼龙江南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_湖南乡土地理知识点1.概况(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贵州省、江西省、(2)人口:2004年达到6697.7万人,316人/平方千米。
民族众多,以汉族人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山区。
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东、南、西部相对稀疏(3)行政区划: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分为122个县级行政单位,长沙市是行政中心,2.湖南地势特点和主要地形区、河流的分布:(1)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湘东山地,主要是罗霄山脉。
南部是湘南山地,主要是南岭及附近山岭。
西部是全省地面积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湘西山地,主要有武陵山和雪峰山脉。
北部是洞庭湖平原,中部是湘中丘陵。
(3)洞庭湖水系: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从东北城陵矶汇入长江,从而对长江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泥沙淤积和围垸垦殖等原因洞庭湖日益萎缩,对长江水量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发治理措施: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是湖南人们的母亲河,自南向北注入洞庭湖,源于广西,流经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重要城市,其支流耒水上建有东江水电站。
湘教版高中地理导学案导学案是为帮助学生预习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工具。
在地理学科中,导学案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湘教版高中地理课程编写一份地理导学案,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 了解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表层的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以及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环境问题。
2. 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圆形的球体,由地幔、地核、地壳等部分组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和地球的自转在地球上引起日照的分布变化。
3. 了解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和地理坐标,经纬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各点位置的参考参数,分别对应东西和南北方向的线。
地理坐标是地球表面上每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的数值。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 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等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不同地域的地理条件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2. 掌握人类聚居与空间布局的规律。
人类在地球表面的聚居形成了城市、村庄等多种类型的定居点,这些聚居点的分布受地理条件、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影响。
3.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第三部分:地理知识的应用1. 了解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地理知识在旅游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应当学会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掌握地理技能的培养方法。
学生应当通过实地考察、地图阅读、数据分析等方式培养地理学习的技能,提高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地理学科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应当通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乡土地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乡土地理概述2. 乡村自然地理环境3. 乡村人文地理环境4. 乡村发展与规划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递知识,让学生了解乡土地理的内容和概念。
2. 实地调查法:引导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乡村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乡村发展与规划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乡村地理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乡土地理的内容。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1. 乡土地理概述(讲授法)教师讲解乡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乡土地理的内容和意义。
2. 乡村自然地理环境(实地调查法)组织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了解乡村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的自然环境。
4. 乡村发展与规划(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乡村发展与规划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地调查工具(测量仪器、相机、笔记本等)3. 小组讨论材料4. 乡土地理相关资料八、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地调查记录和小组讨论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2. 布置乡土地理的课外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理解。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和评价教学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应该多组织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乡土地理的内容和意义。
2024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
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
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
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
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xx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
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必修1.5.2.1土壤的形成 第一课时 学案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 通过土壤相关资料,观察分析和合作探讨土壤的形成过程;2.能从气候、地形、植被等多因素及其变化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地或者某具体区域土壤的形成过程。
一、土壤1.定义: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① ,能够生长植物的② 。
2.作用: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③ 、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二、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④ ,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⑤ 。
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⑥ 性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⑦ 状态,其粒度与土壤粗细呈⑧ 相关,是植物矿物养分(除氮外)的最初⑨ 。
2.气候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⑩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质的分解速率会⑪ 。
⑫ 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⑬ ,包括生物⑭ ,及以微生物作用形成的⑮ 。
⑯ 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
我国东北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有:四季分明,夏秋⑰ ,植物⑱,有机质来源多积累多,冬季漫长⑲,微生物作用⑳,有机质分解㉑。
3.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㉒ ,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在适当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还未形成土壤之前,在岩石表面滋生出㉓类生物,随着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岩石表面慢慢地形成了“年幼”的土壤,后随着草类树木等生长,形成成熟土壤。
草原土有机质一般㉔森林土,原因是草类根系㉕且短,森林主要以㉖形式将有机质归还给地表。
动物通过排泄物分泌物残体提供有机质,有些动物还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㉗和㉘。
微生物通过对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及合成等,促进成土过程。
4.地形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通过改变㉙和㉚从而影响土壤发育。
坡度和土壤厚度大致呈㉛相关。
一般情况下,山麓比山顶,山谷比山脊土层厚度㉜,水源㉝,土壤肥沃。
阳坡热量条件比阴坡㉞,但水分状况比阴坡㉟。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地理七上导学案非洲【学习目标】1.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学会看各种气侯图。
2、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重难点】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自主学习】一、非洲概况:读课本13--14页回答(结合图6--16 )1.非洲位于( )的西部,地跨( )南北,东濒( )西临( ),北隔( )海及( )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间隔( )海,以( )运河与亚洲陆上为界。
2、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只有( )( )和利比亚三个国家独立。
3、目前,非洲共有( )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1、读非洲地形图,在图中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
2、读课本15页,回答问题(1)非洲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 ),高大山脉分布于( )和( )边缘。
(2)非洲地势( ),( )高原号称( ),( )是非洲最高山,世界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3)世界陆地最大的裂谷带是( ),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4)完成课内活动1--2题三、非洲的气候读课本17页--18页回答1.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普遍炎热,有( )之称降水很不均匀,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多,形成( )气候,并且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气候区。
非洲( )面积居各大洲之首,除发展畜牧业外,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已开垦为耕地2.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稀少,在大河两岸的谷地和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 )农业。
地中海气候区适于栽培( )( )和( )【合作探究】一:非洲为什么能被称为“热带大陆”,结合其纬度位置作答读图6-21非洲1月平均气温及图6-22非洲7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绝大部分地区都在摄氏度以上2.看分布:等温线分布 (稀疏或密集),但7月比1月密集3.看走向:1月,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7月,也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湖南乡土地理知识中考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湖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河流与湖泊分布。
(重点)
2.掌握湖南省的主要城市、铁路干线与旅游资源的分布。
(重点)
3.掌握娄底市与双峰县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重点)
4.掌握双峰县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难点)
二.【基础夯实】练一练,你能做出来吗?
(一)材料1:湖南省是南方地区的内陆省份。
面积21.8万平方千米,2010年的的人口总数是6568万人。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三面高,中部低,是朝北
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中部是丘陵,北部是平原,是人口分布稠密区。
材料2: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
1.湖南位于____(高、中、低)纬度,
属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
温度带中,位于__________。
2.写出湖南的邻省简称:
①_____;②_____; ③______;④______。
3.写出湖南的河流与湖泊名称:
(1)甲河是_______,是湖南最大的河流,
长株潭是我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甲河流依次
经过的这三个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河是______,该河上建有我省最大的
水电站__________。
(3) H是_________,是甲、乙两河的注入地。
(二)材料:湖南主要的铁路干线有京广线、焦柳线、沪昆线、洛湛线、石长线和湘桂线。
洛湛铁路2009年全线贯通后,湖南省形成了“田字形”的铁路干线网。
便利的交通,使湖南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促进了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写出湖南的南北纵线铁路: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写出湖南的东西横线铁路: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3.今年暑假,小明计划从岳阳出发,依次经
长沙、常德、张家界、吉首来游览我省的山水
风光,请把下列四个景点按游览顺序排
列______________。
(填代号)
①桃花源②武陵源
③橘子洲④矮寨大桥
三.【能力提升】想一想,你能写出来吗?
(一)【魅力娄底】
材料1:娄底地区位于湘中丘陵,地理位置优越,有“湘中明珠”之美誉。
城市规划合理,工农业发达。
管辖三市两县,包括娄底市、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和双峰县。
材料2:我国柑橘的经济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0°~33°之间,海拔700~10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区。
柑橘性喜温暖湿润。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热带、亚热带区域都适宜柑橘种植。
(1)从某日娄底市空气质量日报图(数字表示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判断几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较差的是,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娄底地区盛产柑橘。
试简述柑橘生长有利的自然条件。
(3)益阳的小悦同学想乘火车到新化看紫鹊界梯田,请为他设计一条近便的出行路线。
(二)【美丽娄底】
材料1:双峰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享有“国藩故里,湘军摇篮,女杰之乡”之誉。
名胜古迹众多,有永丰桥、曾国藩故居等。
地势西高东低,丘陵、平原相间。
近年来,双峰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经济建设飞速发展。
材料2:我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树生长喜温喜湿,要求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适中、且生长季节多云雾。
我国茶叶种植的经典区域为南方排水性好的低山丘陵区。
双峰
碧玉绿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甘醇,曾列入湖南省名茶行列。
材料3:每年3月,锁石镇的万亩油菜花依次开放,金黄的油菜花胜似“金海”,十分美丽和壮观。
该镇每年都能吸引大批各地游客前来观景赏花,“农家乐”生意火爆,农产品畅销,村民收入大增。
(1)娄底绿茶以品质好著称,试从地形和气候简述该地区发展茶叶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2)【能力拓展】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试分析娄底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的条件。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试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与湖泊,气候与农业,资源与工业,
发展与环境保护、旅游景点等方面复习。
)
五.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湖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南省四面环山,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B.湖南省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之一。
C.湖南省西部人口稠密,中、东部人口稀疏。
D.湘、资、沅、澧四水都向北流,澧水是最长的河流。
2.“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
下列湖南的旅游景区中,以“红色旅游”为主要旅游特色的是()
A.人间仙境—武陵源B.乡间侯府—曾国藩故居
C.伟人故里—韶山D.南岳—衡山
3.湖南省是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湖南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山体滑坡B.地震、火山
C.山体崩塌、地震D.泥石流、火山
(二)综合题。
读湖南水系及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小组在湘江上游放置了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漂流瓶(如图),试问此漂流瓶可能会漂经哪几个城市,然后进入洞庭湖?
(2)读图①、图②可以看出,20世纪中期洞庭湖的面积比17世纪中期_____(大、小),请根据图②信息,从人为因素解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