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第二单元时分秒重难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时分秒的认识(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钟,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2. 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学会读取时间。
3. 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时钟,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导入:“一匹马儿真正好,没有尾巴没有脚,不喝水来不吃草,日夜奔跑不辞劳。
”(谜底:时钟)引导学生思考时钟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
2. 认识时钟出示实物时钟,让学生观察时钟的构造,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学习时、分、秒的概念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1时=60分,1分=60秒。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学习读取时间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间下的时钟图片,让学生学会读取时间。
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调整时钟,巩固读取时间的方法。
5. 学习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时=60分,1分=60秒。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换算关系。
6.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计算经过的时间、填写时间表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设计富有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绘制时钟、计算时间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讲解、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时分秒的认识北京版 (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2. 学习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3. 学会看时间,能准确地读写时分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准确地读写时间,理解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3. 利用游戏、练习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时间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时间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钟表,让学生观察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引导学生思考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
3. 讲解新课:教师讲解时分秒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钟表,学会看时间。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看时间的方法。
5.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关于时间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时间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时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时间计算的熟练程度。
3.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时间管理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时间知识。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时分秒(教案)在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中,我将教授时分秒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读写时间,并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的换算:1小时=60分,1分=60秒;3. 读写时间:小时、分钟、秒钟的读写方法;4. 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学会读写时间,能够准确地表达时间;3. 能够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读写时间的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未来的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学校的上课铃声,引入时间概念。
2. 讲解时间单位: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读写时间:教授如何读写时间,例如:1时30分可以读作一点三十,或者一 hour thirty minutes。
4. 计算时间:讲解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例如:从2时到3时30分,经过1小时30分钟。
5. 推算时间:讲解如何推算未来的时间,例如:如果现在3时,再过2小时是5时。
6.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应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间单位:时、分、秒换算关系:1小时=60分,1分=60秒读写时间:1时30分(一点三十)计算时间:2时到3时30分,经过1小时30分钟推算时间:现在3时,再过2小时是5时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写出一个时间,例如:3时15分,并读作出来。
作业答案:1. 3时15分,读作:三点十五分。
第二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时间是一类常见的量。
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时间、遵守时间,应该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小学生需要知道一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形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常用的时间单位主要有:年、月、日、时、分、秒。
其中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1个单位时间都比较长,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杂多变。
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1个单位时间比较短,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60。
所以,常用的时间单位分两次教学,第一次是本单元,先教学“时”“分”和“秒”,第二次在三年级,教学“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教学内容:①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知识,包括单位名称,单位间的进率,钟面上的1时、1分、1秒等。
②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包括整时时间和非整时时间。
③ 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1时、1分、1秒时间实际是多长,能做哪些事情,在现实情境里使用时间单位。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认、读、写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例2时、分的概念与进率,1时、1分实际有多长例3例4认、读、写钟面上的非整时时间例5秒的概念,秒与分的进率,1秒实际有多长练习二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体验时间顺序与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关联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它需要相关的时间知识为基础,这是教材编排例1和例2的主要目的。
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
为此,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体验1时、1分、1秒实际有多长,大约能做哪些事情;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认、读、写整时。
钟表是计时的工具,十分普及。
学生家里有,在学校和一些公共场合也能经常看到。
绝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钟表,知道钟表的用途。
所以,“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
例1教学两个内容:一是认识时针和分针,因为钟面上的时间主要由这两根针表示出来;二是整时的认、读、写。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时、分、秒》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以及学会用时间单位描述时间。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培养时间观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本单元共7课时,内容包括: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换算,时间的计算,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教材编写上,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时间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需要将已学的数的概念与时间单位相结合,进行时间计算。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时间观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建立时间观念,培养时间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学会用时间单位描述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学会用时间单位描述时间。
2.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换算,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时间工具等,直观展示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时间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观察时间工具,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究时间单位的换算。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计算技巧。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六《时、分、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分、秒的概念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计算方法4. 珍惜时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时间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时间计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时间计算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珍惜时间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 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通过举例,讲解时间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4. 讨论与分享-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珍惜时间的方法和策略。
5. 总结与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及换算方法。
此外,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认读、书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2.难点:秒的认识及换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2.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间的变化。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卡片等。
2.学具:计时器、卡片、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有关时间知识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天的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一天,从而引出时间的重要性。
进而提问:“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分、秒是怎么样的吗?”2.呈现(10分钟)展示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时、分、秒的名称。
教师讲解时、分、秒的定义及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有一块计时器和一些卡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时、分、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
3. 学习时间的计算方法。
4. 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会看钟表;学习时间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换算;钟面的认识;时间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带钟表或闹钟。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情境等方式引入时间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活动一: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
让学生观察钟表,了解钟面的结构,学会看钟表。
4. 活动二:学习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5. 活动三: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作息时间、上学时间等。
6.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时、分、秒的认识2. 板书内容:时间单位:时、分、秒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时间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时间单位时、分、秒的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让学生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钟表,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时间,并进行时间计算。
3. 生活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份合理的时间安排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案样本/年度:第二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时间是一类常见的量。
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时间、遵守时间,应该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小学生需要知道一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形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常用的时间单位主要有:年、月、日、时、分、秒。
其中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1个单位时间都比较长,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杂多变。
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1个单位时间比较短,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60。
所以,常用的时间单位分两次教学,第一次是本单元,先教学“时”“分”和“秒”,第二次在三年级,教学“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教学内容:①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知识,包括单位名称,单位间的进率,钟面上的1时、1分、1秒等。
②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包括整时时间和非整时时间。
③ 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1时、1分、1秒时间实际是多长,能做哪些事情,在现实情境里使用时间单位。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认、读、写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例2时、分的概念与进率,1时、1分实际有多长例3例4认、读、写钟面上的非整时时间例5秒的概念,秒与分的进率,1秒实际有多长练习二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体验时间顺序与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关联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它需要相关的时间知识为基础,这是教材编排例1和例2的主要目的。
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
为此,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体验1时、1分、1秒实际有多长,大约能做哪些事情;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认、读、写整时。
钟表是计时的工具,十分普及。
学生家里有,在学校和一些公共场合也能经常看到。
绝大多数学生都接触过钟表,知道钟表的用途。
所以,“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
例1教学两个内容:一是认识时针和分针,因为钟面上的时间主要由这两根针表示出来;二是整时的认、读、写。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时分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分、秒,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学习时间的计算,从而达到对时间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同时,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较浅,有的学生则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时、分、秒,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时间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时间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4.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时间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每天早上7时半起床,花15分钟洗漱,然后吃早餐,吃完早餐后8时正出门。
请问,小明每天早上起床后多长时间出门?”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带领学生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本单元包括: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二60分;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二60秒;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
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通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使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时间的意义与价值。
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与体验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1课时认识时、分教学內容:课本第旷9页、想想做做广7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
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南京力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时分秒》是南京力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基础认识,比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但是,对于时间的精确换算和计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能够正确读写时间,进行时间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正确读写时间,时间的计算。
2.教学难点:时间的精确换算和计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时间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掌握时间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钟表模型、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时间的认识,如一昼夜有多长时间,一小时有多少分钟,一分钟有多少秒等。
然后引入新课《时分秒》。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和关系。
同时,让学生尝试读写当前时间。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练习读写时间,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计时器进行时间测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第二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时、分单位间的进率易和其他单位间的进率混淆。
误区点拨:
(1)根据已有经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是10或100,受已有经验的影响,认为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或100。
(2)时、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60。
易错点2:表示时间时,格式错误。
误区点拨:
(1)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在分是一位数时,容易在“分”前漏写0。
例如,表示3时零5分时,在冒号后面直接写5,如:3:5。
(2)时间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汉字描述,如3时零5分,几时就在“时”前写
几,多少分就在“分”前写多少;另一种是用数字表示,如3:15,前面是时,后面是分,分是两位数,如果小于10时,几分,就在后面一位写几,前面的0不能省略。
如3时零5分,可以写作:3:05。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认识钟面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读时间、换算时间,以及理解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时间的进制、换算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划分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读写时间的能力,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间的进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时间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钟面模型、时间卡片、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关于时间知识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钟面的构成,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划分。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复习课》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利用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2、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在回顾时、分、秒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实践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熟练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教学难点理解1时=60分,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接近正时的时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钟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们复习什么?板书:时分秒的复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时分秒,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交流一下,回忆不起来的可以翻一翻书。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直接切入课题,通过看书交流,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
二、梳理内化提炼方法全班交流,师随机引导,并适时板书(1)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是1秒。
(2)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1时多长?1分有多长?1秒有多长?老师还知道,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
你有什么感想?(4)会读钟面上的时刻指一生结合钟面讲读法,再指一优生结合钟面讲时针不好确定时的读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并通过老师的板书设计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读接近正时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特意安排一优生讲解读法,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分层练习提高能力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时分秒的知识,下面老师要考验大家,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钟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个时刻,另一人快速读出来,然后再交换角色。
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分析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收。
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它和生活密切关联,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
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体验时间。
教学重点:能认识几时几分几秒,理解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学会用5分钟5分钟的数的方法读、写时间。
教学难点:能认清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