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0.34 MB
- 文档页数:67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一、前言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卫生安全,需要对噪声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文主要针对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进行解析和说明。
二、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意义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对环境噪声的监测工作,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维护社会安宁、提高环境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要点(一)监测对象和范围噪声监测的对象是指噪声污染源、噪声传播途径和噪声接收环境。
监测范围包括噪声污染源的产生和传播的全过程。
噪声污染源包括道路交通、施工作业、机械设备、社会生活、娱乐活动等。
噪声传播途径包括室外空气传播、室内空气传播、建筑物传播等。
噪声接收环境包括居民区、公共场所、商业区、工业区等。
(二)监测时间和频率噪声监测时间应包括日间、夜间和节假日。
监测频率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噪声污染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对于噪声污染源比较明显且噪声水平较高的区域,应每月至少监测一次。
(三)监测方法和设备噪声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远距离监测。
现场监测是指在噪声源附近放置噪声计进行监测,适用于小范围的监测。
远距离监测是指采用远程监测系统进行监测,适用于大范围的监测。
噪声监测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噪声计。
噪声计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方法的要求来确定。
(四)监测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包括数据的分析、比较、计算、评价和统计等方面。
数据报告应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编制。
报告中应明确监测的目的、范围和方法。
同时,应对监测数据进行解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四、结论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对此需要进行科学监测和管理。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对噪声污染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制定应依据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噪声监测的目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监测方案等角度,阐述环境噪声监测的相关技术标准。
一、噪声监测的目的噪声监测的目的在于评估环境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监测结果可用于制定噪声控制政策,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噪声监测还可用于评估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系统、建筑施工等噪声源的控制效果,促进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二、监测仪器和设备1.声级计声级计是噪声监测的核心仪器之一,用于测量噪声的声级和频谱特性。
标准应明确声级计的技术指标,包括测量范围、频率范围、响应时间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数据记录器数据记录器用于噪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
应规定数据记录器的采样率、存储容量、数据格式等要求,以满足不同监测场景需求。
此外,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应予以关注。
3. 附属设备附属设备包括声源定位仪、声音分析软件等。
标准应对这些附属设备的技术规范进行明确,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方案1. 监测点选取监测点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代表性原则、重点区域原则等。
各行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监测点的具体选取方法,并在标准中进行规范。
2.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和频率的确定对于准确评估噪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应规定合理的监测时间和频率范围,并对特殊情况下的监测方法进行指导。
3. 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对于评估噪声污染的程度至关重要。
标准应规定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四、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信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标准应规定噪声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仪器校准、现场验证、数据验证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报告编制噪声监测报告是监测结果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有效传递和应用。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篇一: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计划制定、现场调查方法、监测点位设置、室内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的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3241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15173声校准器GB/T17181积分平均声级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的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的频带声压级。
本标准规定的噪声频谱分析时使用的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围为22Hz~707Hz。
3.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低频噪声的频率范围的认定不尽相同,我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和《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规定固定设备结构传播的低频噪声范围规定为31.5~500Hz。
3.3噪声评价数noiseratingnumber(NR)是一种噪声评价方法,它通过一系列频谱曲线(NR噪声评价曲线)来反映不同声级和频率的噪声对人造成的听力损失、语言干扰或烦恼的程度。
曲线的NR值等于中心频率为1000赫的倍频程声压级的分贝整数。
为了弥补A声级在评价室内低频噪声污染方面的不足,本标准引入噪声评2价数NR。
4现场监测测量条件4.1测量仪器4.1.1声级计与滤波器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的要求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IEC61260)Class1标准;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GB/T3241中对滤波器的要求,具备实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的需要。
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第一篇:噪声监测技术规范要点解析(一)噪声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评估和控制噪声的技术手段,常用于环境噪声、建筑噪声、工业噪声甚至交通噪声等方面。
为了确保噪声监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制定了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本文将对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要点进行解析。
一、噪声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1. 噪声监测点应当选择在最靠近噪声源的地方,并考虑该点与噪声源之间的地形、障碍物等因素对噪声的传播影响。
2. 噪声监测点应当避免布置在特殊环境下,如风口、通风孔、电源开关箱、设备转换房等存在机械振动或空气流动的位置。
3. 噪声监测点应当尽量避免被人为干扰。
4. 噪声监测点应当布置在与噪声源相同高度处,或在与噪声源垂直的墙面上。
二、噪声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校准1. 噪声监测仪器应当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国际标准的设备,并具有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抗干扰性能优良等特点。
2. 噪声监测仪器应当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校准,校准应当采用标准校准器或参考设备进行。
3. 噪声监测仪器应当在使用期间定期进行校准,并记录校准时间、校准人员及校准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噪声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1. 噪声监测数据应当进行时间加权处理,常用的时间加权方式为A计权和C计权,在选择时间加权方式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确定。
2. 噪声监测数据应当进行计算分析,数据结果及分析报告应当包括噪声特征值、噪声强度等信息,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 噪声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当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做出科学决策。
本文介绍了噪声监测技术规范中的一些要点,包括监测点的选择和布置、监测仪器的选择和校准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
准确地实施噪声监测技术,有利于保障环境噪声的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环境生态。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构造传播固定设备噪声1合用范畴本原则规定了构造传播固定设备噪声监测测量筹划制定、现场调查措施、监测点位设立、室内低频噪声测量措施、监测数据解决与评价、资料整编和监测质量保证等旳技术规定。
本原则合用于构造传播固定设备噪声引起旳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献本原则内容引用了下列文献旳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有效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3785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措施GB12348工业公司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原则GB22337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原则GB/T3241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15173声校准器GB/T17181积分平均声级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3.1倍频带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inoctave采用符合GB/T3241规定旳倍频程滤波器所测量旳频带声压级。
本原则规定旳噪声频谱分析时使用旳倍频带中心频率为31.5Hz、63Hz、125Hz、250Hz、500Hz,其频率覆盖范畴为22Hz~707Hz。
3.2低频噪声LowFrequencyNoise不同旳国家或地区对于低频噪声旳频率范畴旳认定不尽相似,国内《工业公司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原则》(GB12348)和《社会生活噪声排放原则》(GB22337)规定固定设备构造传播旳低频噪声范畴规定为31.5~500Hz。
3.3噪声评价数noiseratingnumber(NR)是一种噪声评价措施,它通过一系列频谱曲线(NR噪声评价曲线)来反映不同声级和频率旳噪声对人导致旳听力损失、语言干扰或烦恼旳限度。
曲线旳NR值等于中心频率为1000赫旳倍频程声压级旳分贝整数。
为了弥补A声级在评价室内低频噪声污染方面旳局限性,本原则引入噪声评2价数NR。
4现场监测测量条件4.1测量仪器4.1.1声级计与滤波器测量仪器性能应符合GB3785和GB/T17181对1型声级计旳规定且符合国际电工协会(IEC61260)Class1原则;噪声频谱分析滤波器性能应符合GB/T3241中对滤波器旳规定,具有实时频谱分析功能,测量范畴应满足所测量噪声旳需要。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规范引言环境噪声是指产生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的声音,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成为了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问题。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成为了必要且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介绍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的规范与标准,以确保环境噪声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一、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与原则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测量和评价环境中的噪声水平,了解其对人类健康和大自然的影响。
同时,环境噪声监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环境噪声监测必须以客观的科学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2.全面性原则:监测需覆盖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及各种不同类型和频率的噪声源,以全面了解环境噪声情况。
3.连续性原则:环境噪声监测需要进行持续性的观测和记录,以便对噪声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二、环境噪声监测的方法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目的和场景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包括:1.现场测量法:通过设备和仪器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噪声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准确的噪声水平数据。
2.室内试验法:将噪声源置于实验室环境中,利用声学技术进行噪声测量和分析,以获得特定环境下的噪声水平。
3.模拟计算法:通过计算噪声源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模拟和预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三、环境噪声监测的评价指标环境噪声监测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噪声水平: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音量单位,测量和记录噪声源的声压水平。
2.噪声频谱:分析噪声频率分布情况,了解噪声的频域特性。
3.声学参数:包括声音的响度、音调、纯度等参数,用于评估噪声对人类听觉和心理的影响。
4.噪声源识别:利用声学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噪声源进行定位和识别。
四、环境噪声监测的数据分析与报告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噪声数据进行整理、校正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噪声评价:基于噪声监测数据,对环境噪声进行评价和分级,以确定是否达到相关环境标准。
噪声监测规范噪声监测规范是指在工程施工、交通运输、厂矿企业、市政工程等场所进行噪声监测时,所必须遵守和执行的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一份包含1000字左右的噪声监测规范,供参考。
一、噪声监测前的准备1. 噪声监测前,应明确监测的目的和范围,制定监测方案,并明确监测区域的划分和测点的布设。
2. 根据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噪声监测仪器和设备,并对其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监测点布设时,应考虑代表性和典型性,合理分布,并避免环境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干扰。
4. 在监测期间,应注意环境变化和噪声源的情况,及时记录和反映,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噪声监测的方法和程序1. 噪声监测可以采用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在现场监测时,应保持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因仪器故障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数据缺失和误差。
3. 在远程监测时,应确保监测仪器与数据传输设备的连接稳定,并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记录。
4. 在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和校准监测仪器,以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5. 监测结束后,应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噪声水平和噪声源的评价,并尽快出具监测报告。
三、噪声监测的指标和要求1. 监测范围应包括A声级、C声级、峰值声级等指标,以确保对噪声的全面监测和评价。
2. 噪声监测应注重对不同频率和时间段的测量和记录,以反映不同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
3. 监测结果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噪声标准进行评价,并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4. 监测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监测结果和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同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四、噪声监测的质量控制1. 监测过程中应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包括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是否规范,记录是否齐全和准确等。
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过程中应进行质量审核,包括对监测数据的合理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和验证。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do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40-2012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noise monitoringRoutine monitoring for urban environmental noise(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2-12-03 发布2013-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区域声环境监测 (2)5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3)6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5)7监测点位调整 (7)8城市声环境监测报告 (7)9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附录A(资料性附录)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点位基础信息表、表与结果统计表 (9)刖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与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监测内容、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测量时间、评价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2年12月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监测内容、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测量时间、评价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为监测与评价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所开展的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乡村地区声环境监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噪声技术规范噪声技术规范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的需求,限制噪声污染对人体和社会的影响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份大致包含1000字的噪声技术规范:一、背景: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和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噪声源,包括但不限于工业设施、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施工、商业机构等。
三、噪声限制标准:1. 不同环境下的噪声限制标准应根据噪声源的性质和周围环境的特点来确定,在居住区、工作区、教育区、医疗区等噪声敏感地区应设置更严格的限制标准。
2. 白天和晚上的噪声限制标准应有明确的区分,夜间限制标准应较白天有所降低,以保障人们的休息和睡眠需要。
四、噪声控制措施:1. 噪声源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采用各种有效的降噪技术,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2. 对于存在较高噪声水平的工业设施、交通运输工具等,应采取隔音、减振、隔振等技术手段进行噪声控制,确保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 对于建筑施工等临时性噪声源,应采取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干扰。
五、噪声测量和评估:1. 应定期对各类噪声源进行测量和评估,确保其噪声水平符合限制标准,并记录相关数据。
2. 噪声测量应使用合格的仪器设备,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和处理。
3. 噪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由专业人士进行,结果应进行准确和综合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噪声控制措施。
六、法律法规和处罚:1. 各类噪声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罚。
2. 监管和执法部门应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七、宣传和教育:1.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噪声污染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关注,增强噪声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学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员工和学生的噪声知识教育,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和设备,减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