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板材焦化厂“4.12”机械伤害一般事故调查报告.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2.93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设备事故报告范文
近日,我公司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机械设备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此,我将事故经过进行详细描述,以便各方了解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事故发生在上周五的下午,当时工厂内的一台大型压力机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压力机无法正常运转。
工作人员尝试进行紧急维修,但突然发生了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根据初步调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长期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内部零部件出现故障。
同时,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操作失误,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在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伤员救治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责任和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设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
因此,我们决定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此外,我们也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在此次事故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宝贵的人命和大量
的财产损失。
我们深感痛心和懊悔,也意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们将以此次事故为教训,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的来说,机械设备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安全生产,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人员培训,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希望通过此次事故的经验教训,我们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员工和公司的安全和稳定。
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某某公司机械伤害事故报告某某部机械伤害事故报告一、发生事故的企业名称:中国石化集团某某公司某某部二、发生事故的下属装置(车间)名称:某某部某某分部三、事故时间:2012年9月24日四、事故类别:机械伤害五、事故经过:9月24日上午9:00左右,某某分部大型机械操作工段龙门班班长朱某某接到分部关于更换#1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的工作任务,朱某某带领当班组长冯某某、当班操作工袁某、朱本某、张某某、葛某某到达现场,准备更换#1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在更换过程中,为了作业方便,需要以点动的方式启动#1龙门小跑。
在实施点动前,由冯某某站在小跑过道上指挥驾驶室里的操作工朱本某按指令进行点动操作,朱某某站在小跑机房一侧以便向下观察小跑点动后的位置,张某某(此次事故的受伤者)蹲在小跑机房的空旷处,在实施点动时,小跑仓门为按规定进行关闭,如果仓门不关闭,#1龙门应该无法启动,必须人工将限位按下,方可启动#1龙门电源。
随后由操作工袁某人工按下小跑仓门限位开关,随后操作工朱本某开始按指令将#1龙门小跑向货六道方向进行点动,在点动过程中,操作工张某某突然由原来的下蹲状态起身,将头伸出小跑机房的仓门,观察小跑点动的位置,此时小跑仍处于点动的运行状态,张某某被运行中的小跑遇到小跑过道支架挤压受伤。
后被送到江北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经医院诊断,张某某为8根肋骨骨折。
六、事故伤亡情况:受伤人数:1人。
七、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八、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在更换#1龙门小跑减速箱机油的过程中,当班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大型设备检修操作规程,在仓门未完全关闭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小跑点动作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1)、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指挥人员及作业人员对现场安全风险未认真识别,作业人员间相互安全提醒不够、现场作业人员分工不明确、指挥人员不明确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2)、某某分部管理人员对日常作业监管不力、“七想七不干”安全提示卡内容未得到有效落实、“七想七不干”安全提示卡未充分细化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一起发生在某公司工厂内的机械事故。
通过对该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设备维护不当和操作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事件概述2021年5月1日,某公司B厂区发生了一起机械事故。
当时,一名操作工在进行机床加工作业时,其手被卷入机床内,造成严重伤害。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抢救。
调查分析经过事故现场勘察和记录,结合事故调查报告、设备保养记录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资料,确定该事故的原因主要如下:设备维护不当经过检查,事故发生机床未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导致其中的部件积累了大量灰尘和油污,导致机床运行不稳定,易产生异常情况。
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规程操作工在进行机械加工作业时,未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如未戴防护手套、使用过时、磨损的工具等,从而导致手被卷入机床内。
教训和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司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以解决:设备维护改进1.制定机床定期保养计划,确保机床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2.确保机床操作人员技能娴熟,及时处理机床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操作规程要求严格执行1.员工必须被要求穿戴规定的安全保护服装。
2.操作人员必须熟知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对新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其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
结论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维护不当和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规程。
为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本公司将采取改进措施,优化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加强设备维护,强化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确保员工安全和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概况
时间:2022年10月12日
地点:公司车间
事故类型:机械设备故障导致人员伤害
二、事故经过
当天上午10点,员工小王正在对车间的一台钻床进行维修,突然钻床的转速突然增加至异常高,小王被钻头击中,导致手臂受伤。
紧急情况下,同事们立即将小王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并报警。
三、调查过程
1.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成立了调查组进行调查。
2. 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拍照记录,发现钻床的安全防护罩存在磨损和老化现象。
3. 调查组召集了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询问,发现钻床的维护保养工作存在疏忽,安全防护罩未及时更换。
四、调查结论
1. 事故是由于钻床安全防护罩老化磨损导致的机械故障所致。
2. 公司在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未及时更换安全防护罩,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五、安全整改措施
1. 公司立即停用相关设备,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2. 加强安全管理,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规范和强化,确保安全防护罩的及时更换和维护。
3.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六、结论与建议
1. 公司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
2.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确保员工对设备安全防护措施的认识和遵守。
3. 提出安全设备更换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和稳定。
以上为事故调查报告,希望公司能引以为戒,加强管理,确保公司的生产安全。
一、事故概况:2002年2月27日,在上海某基础公司总承包、某建设分承包公司分包的轨道交通某车站工程工地上,分承包单位进行桩基旋喷加固施工。
上午5时30分左右,1号桩机(井架式旋喷桩机)机操工王某,辅助工冯某、孙某三人在C8号旋喷桩桩基施工时,辅助工孙某发现桩机框架上部6米处油管接头漏油,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由地面爬至框架上部去排除油管漏油故障(桩机框架内径650×350)。
由于天雨湿滑,孙某爬上机架后不慎身体滑落框架内档,被正在提升的内压铁挤压受伤,事故发生后,地面施工人员立即爬上桩架将孙某救下,并送往医院急救,经抢救无效孙某于当日7时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辅工孙某在未停机的状态下,擅自爬上机架排除油管漏油故障,因天雨湿滑,身体滑落井架式桩机框架内档,被正在提升的动力头压铁挤压致死。
孙某违章操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1)机操工王某,作为C8号旋喷桩机的机长,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总承包单位对分承包单位日常安全监控不力,安全教育深度不够,并且对分承包单位施工超时作业未及时制止,对分承包队伍现场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3、主要原因分承包项目部对现场安全管理落实不力,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力,安全交底和安全操作规程未落实到实处;施工人员工作时间长(24小时分两班工作)造成施工人员身心疲劳、反应迟缓,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预防及控制措施:1、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各级安全管理责任,施工现场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应按照各自职责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杜绝违章作业的情况发生。
2、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不能仅仅放在口头,而应落到实处,要让每个施工从业人员都知道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纪律和各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
3、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对施工危险源作业的监控,完善有关的安全防护设施。
4、施工现场应合理组织劳动,根据现场实际工作量的情况配置和安排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一、事故基本信息1.事故发生时间:2024年10月20日14:302.事故发生地点:XX工厂车间3.事故现场:车间一楼生产线上4.事故类型:机械设备故障引发的意外5.事故人员伤亡情况:1人受伤,无死亡二、事故经过2024年10月20日下午2点30分左右,XX工厂车间一楼生产线上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
据事故现场目击者介绍,当时工人小李正在操作数控车床加工产品,突然听到一阵机器噪音异常,随即发现车床主轴出现了异常情况。
小李立即停止了机器运转,并向车间主管报告了情况。
车间主管立即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发现车床主轴轴承出现了故障,导致主轴无法正常旋转。
在主管的指导下,工人们紧急停机并开始排查故障原因。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车床主轴轴承长期工作过载,润滑不足,导致轴承过热损坏,最终引发了意外事故。
小李在停机时,不慎被机器散发的高温气体击中,造成皮肤烫伤。
幸运的是,伤情并不严重,经过现场简单包扎护理后,小李的伤势得到了控制。
三、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故障: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车床主轴轴承故障,导致主轴无法正常运转。
2.设备维护不到位:车床主轴轴承长期工作过载,等待润滑不足,在没有检修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加速了轴承的磨损和故障。
3.作业人员不合规:小李在操作数控车床时,没有注意机器的运行情况,也没有定期检查设备工作状态,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四、事故责任及处理方案2.对于作业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定期参加安全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保证作业过程安全。
3.对于公司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五、事故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故障隐患。
2.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4.加强设备润滑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5.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机械伤害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下面是一篇机械伤害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机械伤害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背景(一)事故单位概况包括事故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员工人数等基本情况。
(二)事故设备概况介绍事故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使用年限等信息。
二、事故发生经过(一)事故发生时间(二)事故发生地点(三)事故经过描述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经过,包括事故前设备的运行状态、操作人员的行为、事故发生时的情景等。
三、事故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机械设备故障、操作人员失误等。
(二)间接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四、事故损失情况(一)人员伤亡情况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以及伤者的伤情等。
(二)经济损失情况包括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五、事故处理情况(一)事故应急救援情况描述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的情况,包括救援人员的组织、救援设备的使用、救援过程等。
(二)事故责任认定情况根据事故原因分析,认定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事故处理情况描述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包括行政处罚、经济赔偿等。
六、事故防范措施(一)安全管理措施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等。
(二)技术改进措施提出对事故设备进行技术改进的措施,如增加安全防护装置、改进设备设计等。
(三)应急救援措施提出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的措施,如增加应急救援设备、加强应急救援演练等。
七、事故调查结论总结事故调查的情况,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认定、损失情况等进行总结。
八、附件(一)事故现场照片提供事故现场的照片,以便更好地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况。
(二)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列出事故调查组成员的名单,包括姓名、单位、职务等信息。
(三)相关证据材料提供与事故调查相关的证据材料,如事故报告、调查笔录、鉴定报告等。
2007年8月13日2时30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以下简称特殊钢分公司)条钢厂线材分厂在处理堆钢故障过程中,发生机械伤害死亡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为29.5万元。
事故发生经过2007年8月13日2时左右,特殊钢分公司条钢厂线材分厂甲班在生产过程中,KOCKS轧机至盘卷区域发生堆钢故障,当班作业长顾xx指挥轧机区域作业人员进行处理。
高xx(男,37岁,KOCKS轧机主操工)等三人在处理完4#剪堆钢后,另二人去盘卷区域继续处理堆钢,高 xx一人至KOCKS轧机检查。
2时30分,第二中心控制室(简称CP2操作室)记录表明KOCKS轧机由远程操作改为就地操作状态。
随后, CP2操作室操作人员吴xx通过监控器发现KOCKS轧机密闭罩己关闭,但信号显示末关闭到位,即通过对讲机呼叫高xx,无应答。
当班作业长顾xx听到呼叫后至KOCKS轧机处查看,发现KOCKS轧机就地操作台的“闭合”操作按钮一直闪烁,“闭合”操作按钮上压嵌有一只螺母,密闭罩已向下关闭,顾xx就打开密闭罩,发现高xx被挤压在密闭罩与轧机之中,马上组织其他员工将高xx拉出。
后将高XX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经抢救无效于当日3时死亡。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一)直接原因KOCKS轧机就地操作台“闭合”操作按扭压嵌一只螺母,使按钮处于常闭状态(经测试,在此状态下,密闭罩上升到最高位置延迟2秒左右就自动下降关闭),此时,当班操作人员迸人轧机内检查。
(一) 间接原因I、KOCKS轧机作业人员佳操作时,为贪图方便,习惯性用鸭嘴钳、螺母等物强制压住按钮。
2、条钢厂线材分厂现场管理不到位,对轧机操作人员习惯性的违章作业行为末及时发现。
(三)主要原因条钢厂线材分厂现场管理不到位,对轧机操作人员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未及时发现,致使KOCKS轧机就地操作台“闭合”操作按钮压嵌一只螺母,使按钮处于常闭状态。
综上所述,该起事故属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一)顾xx,条钢厂线材分厂甲班作业长,对作业人员在操作时,违反《设备停用状态时定位的安全规定》(条钢厂发[2005]27号),习惯性用鸭嘴钳、螺母等物强制压住按钮的违章作业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1、事故经过2010年6月15日炼焦车间工艺员王少波于早晨8:30左右,在CJ1皮带上拣焦炭准备去化验室化验。
正当捡到一半时,听到铃声响起,王少波就起身准备下皮带。
由于响铃时间较短,皮带启动迅速,他未来的几下来就随皮带到了机头下料口附近。
化验室人员见此情景立即跑过来将王少波从皮带上拽了下来,在脱离皮带过程中,王少波膝盖下部和臀部被皮带架子和地面擦伤。
2、事故原因①上皮带没有和操作工打招呼;②上皮带未将电源开关打到“零位”和没有将拉绳开关拉起;③皮带启动之前没有广播提醒职工注意安全,响铃时间较短,皮带迅速启动。
3、处理意见①王少波安全意识淡薄,负主要责任,考核200元;②车间第一副主任张进杰负管理责任考核50元;③车间安全员周庆岭负管理责任考核50元;④乙班皮带操作工启动皮带前未使用广播提醒职工注意安全,考核乙班30元。
4、防范措施①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加强皮带工的巡检;②在皮带启动之前广播和响铃提醒让在皮带附近的职工用充分的时间离开危险区域;③需要到皮带上面作业时提前告知皮带操作工;④到皮带上作业之前将皮带启动电源开关打到“零位”和将拉绳开关拉起。
1、事故经过2010年6月29日下午15:10左右(当时正在取介休焦煤),李远振接到生产班长通知处理堆取料机斗轮减速机漏油问题,便与五冶点检员(徐恩云)前去查看情况,二人到达堆取料机下料口处,顺便查看了下料口处的缓冲托辊,二人便从堆取机东侧楼梯,上到堆取料机一层平台,五冶点检继续上到回转平台(点检未察觉李远振去查看另一侧缓冲托辊),而李远振从一层西侧楼梯又下到堆取料机下料口西侧查看缓冲托辊情况,在行走过程中,靠近堆取料机下料口处,脚下一滑,他本人本能性伸手支撑,没想到手扶到皮带与缓冲托辊中,被卷进皮带,情急之下拉下了拉绳开关,并叫喊,当五冶点检员徐恩云听见李远振的叫声后,便下到堆取料机轨道面,见李远振被夹到皮带里,便与堆取料机司机张云龙、尚国泰一起把卡在下料口皮带与缓冲托辊间的李远振救出来,后被送到医院治疗。
机械伤害事故调查报告范文一、前言机械伤害事故是指在机械设备操作、维修、保养等工作中,由于人员疏忽、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机械伤害事故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特进行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标本次调查的目标是了解公司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
三、调查方法1.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公司的报告、记录、档案等,了解历史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中的共性和特殊性。
2.现场调查:走访事故发生现场,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观察场地和设备的情况。
3.访谈调查:与事故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看法。
四、调查结果1.历史机械伤害事故回顾通过调查公司的历史机械伤害事故,发现较为突出的共性是大多数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疏忽或违反操作规程导致。
例如,在一起挖掘机事故中,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导致其在特殊情况下失去平衡,从而遭受伤害。
此外,还发现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机械伤害事故,如自动化设备的故障导致的操作人员误判,或者设备本身存在设计缺陷等原因引起的事故。
这些情况需要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2.事故分析2.1 操作人员疏忽导致的事故操作人员疏忽是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操作人员没有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或者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2.2 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设备故障也是机械伤害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机械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出现故障,如传动装置的松动、工作部件的损坏等。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修复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3 设计缺陷导致的事故一些机械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如操作按钮位置不合理、安全装置不完善等。
这些设计缺陷容易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或者无法及时发现风险,从而引发事故。
2.4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对机械伤害事故产生影响。
2019年4月12日23点25分,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焦二作业区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事故造成于海洋(男,30岁,满族,熄焦车司机及单斗操作工,技校学历,家庭住址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在籍为本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协力工)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135万元,损失工作日6000天。
事故发生后,市应急管理局及相关部门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协调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对“4.12”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经本溪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应急管理局、市纪委监委、市总工会、市公安局溪钢分局共同组成事故调查组,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高飞任调查组组长。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事故发生单位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单位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以下简称本钢焦化厂),隶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住所:本溪市平山区人民路16号;法定代表人:汪澍;经营范围:废旧金属加工、煤炭批发经营、炼铁炉料加工、钢铁冶炼压延加工等。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9年4月12日23点20分左右,本钢焦化厂5炉组正常生产,推焦车司机佘金鑫操作5炉组5A推焦车到88号炉进行平煤作业,23点30分左右,平煤作业结束,佘金鑫将推焦车停至正对煤塔位置后,返回交班室。
2019年4月13日0时左右,本钢焦化厂4、5炉值班主任陈锐发现当天负责操作熄焦车和操作单斗作业的于海洋没有回来洗澡,经询问得知于海洋的更衣箱内衣物也没有更换,打其电话可以接通但无人接听,便安排5炉组副值班主任杨帅去寻找。
杨帅于0时16分左右找到于海洋,于海洋腰部以下卡在5A推焦车刮板机下面,头朝向煤塔一侧,呼
叫其无反应,手套、手机、钥匙、衣服纽扣等物品自西向东散落于走台上,安全帽掉落于走台下方。
(2)事故救援经过
杨帅发现于海洋后,马上打电话给陈锐,陈锐跟金宇等人赶到现场,因于海洋下半身卡在刮板机下,无法移动,陈锐安排杨帅挪动5A推焦车后,将于海洋抬出,平放于走台上,救援过程中于海洋无任何反应,面部呈紫黑色,右侧裤子有破洞,右侧膝盖有淤青。
金宇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作业长张晓东。
120急救车于2019年4月13日0点46分赶到现场并对于海洋进行抢救,0时47分,于海洋经医生确认死亡。
调查组调阅视频和推焦车平煤记录,推断事故发生时间为2019年4月12日23时25分左右,被推焦车刮板机刮倒碾压。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一)直接原因
熄焦车司机、单斗操作工于海洋对厂内移动设备区域观察瞭望确认不到位,在走台上行走不慎被推焦车刮板机刮倒碾压,在钝性外力作用下造成胸腹腔内脏器破裂失血死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本钢焦化厂对职工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检查督促不够。
2.本钢焦化厂挂牌交接班制度不严格,岗位和岗位之间、本岗位人员之间未有效的进行联系确认,挂牌交接班时间与岗位工人乘坐通勤车辆的时间有冲突,导致挂牌交接班制度流于形式。
职工未严格执行“移动设备区域行走前,应确认各种移动设备所在位置,前进方向与自己的距离后方可通过”的规定。
3.推焦车在作业前只有警铃和闪灯等提示,但走行中存在死角和盲区,司机无法看到车身附近情况,只能靠警铃及闪灯
提醒附近行人。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组认定,本钢板材焦化厂“4.12”机械伤害事故是一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四、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一)对事故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本钢焦化厂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危险区域辨识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严格,对作业现场检查督促不够,导致事故发生。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依法对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处人民币21万元的行政处罚。
(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1.于海洋,本钢焦化厂焦二作业区5炉组乙班熄焦车司机及单斗操作员,对厂内移动设备区域观察瞭望确认不到位,走台上行走不慎被刮板机刮倒碾压,在钝性外力作用下造成胸腹腔内脏器破裂失血死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鉴于于海洋在事故中死亡,不予追究责任。
2.杨帅,本钢焦化厂焦二作业区副值班主任,负责5炉组日常管理工作;陈锐,本钢焦化厂焦二作业区值班主任,负责4、5炉组日常管理工作。
未对施工作业现场及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对本次事故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建议由本钢焦化厂依据本厂安全管理规定予以处理并上报本钢集团公司。
3.张晓东,本钢焦化厂焦二作业区作业长,是作业区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指导督促作业区安全风险辨识工作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管理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七)之规定,建议由本钢焦化厂依据本厂安全管理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并上报本钢集团公司。
4.赵俊锋,本钢焦化厂焦二作业区书记,根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对本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第十二条(七)之规定,建议由本钢焦化厂依据本厂安全管理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并上报本钢集团公司。
5.袁业旭,本钢焦化厂副厂长,分管本厂生产和安全工作,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对本次事故发生负领导责任,依据《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十二条(七)之规定,建议给予袁业旭政务警告处分。
6.成耀武,本钢焦化厂厂长,是本钢焦化厂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对本次事故发生负领导责任,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一)之规定,依法对成耀武处上一年年收入30%罚款的行政处罚。
五、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本钢焦化厂要认真汲取教训,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和解决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漏
洞,避免同类事故发生,并采取以下措施:
1.本钢焦化厂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和危险源辨识管控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本钢焦化厂要加大对本厂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督促作业人员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严格按照厂规定的安全区域和路线行走,确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本钢焦化厂各作业区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辨识力度,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区。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护和作业人员互保工作,确实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