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美文——感受巴金爷爷文章的魅力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21
巴金课件范文巴金课件【篇1】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自编入小学教材以来,其文本意蕴从美的角度、善的角度、博爱的角度、环保的角度等被人们进行了充分的挖掘。
人们探讨了天堂的美、神奇与和谐,感受了鸟的快乐与无忧,并为它建构了各种极具个性的学习模式。
然而,捧起文本,再仔细品读,发现巴金先生似乎不只是要告诉我们这些。
在他的文章里鸟与天堂都是重点,但是在他长长的文章里,描绘天堂的神奇和描绘鸟的自在的篇幅几乎相当,其余多数文字在写他的两次经历。
两次不同的经历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这里巴金先生又想说什么呢?通过反复研读文本,我与巴金先生展开了心灵间的对话。
之后,便有了新的教学思维,要把握巴金先生两次经历产生的不同感慨,引导学生感悟巴金先生哲理性的文本思维。
师:(出示课题:鸟的天堂)你认为文章重点要突出哪个部分?请你把重点读出来。
生:鸟的天堂。
生:鸟的天堂。
师:根据你理解的重点去品读文章相关段落,自主探究,思考你读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生研读课文)师:请你说说你研读的重点,是鸟的部分,还是天堂的部分。
生:我研读的是课文中鸟的部分。
(师生研读此部分内容)师:哪些同学研读课文中写天堂的段落?课文里的天堂指什么?在课文哪儿?(师生研读此部分内容)师:现在,你认为巴金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生:作者想说鸟的天堂很美,让大家都去看看。
生:作者要说那里鸟很多,鸟很快乐,所以是鸟的天堂。
师:那课文在写这两部分时分别用了多少文字?生:字数差不多,都是两个自然段。
师:那课文其他的文字在写什么?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生:课文写了他两次去鸟的天堂的经历。
师: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是同样的感受吗?读一读课文。
生:他第一次去后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他第二次去后写: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两次的感受不一样。
师:同学们探究一下他不同的感受,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经历不同,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
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也不一定正确,作者两次都是亲眼所见,感受却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