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劝学》第二课时编写:李歆刘珍荣〔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知识线索〕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
课文节选自前一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知识建构〕青、冰提高修养学习木……輮……改变才智意义(正面设喻)博学、参省修身养性劝学借助学习思不如学善学作用学不可以已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善假(反复设喻)“积”与“不积”对比积不可以已“不舍”与“舍”对比持态度(正反对比)“一”与“躁”对比专〔课文研读〕1、荀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提示:荀子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的。
(1)、学习的意义。
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学不可以已”。
(2)、从学习的作用。
作者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并得出结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而“学不可以已”。
(3)、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作者用了多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因而“学不可以已”。
2、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提示: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词语:多义词——绝、假;通假字:“生”同“性”。
2.理解重点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探讨本文的中心观点和结构。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句教学难点探讨本文的中心观点和结构。
教学方法深入探讨文本时,采取谈话法,讨论法,师生合作,运用比较、联想和拓展补充等手段。
辅助手段:PPT插入。
教学过程▍流程一:琢磨关键字句关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问:现在人们常用的一个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简称“青出于蓝”)就是源于此处。
但是意思与这里已经有了变化。
青出于蓝,我们现在常常用在学生胜过老师或者后人超过了前人。
大家可以造个句子试试。
那么这里荀子是想借此来说明什么呢?我们来看荀子论述的对象,是如何成为君子。
古代君子是与众人相对的一个概念,韩愈《师说》认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这里的圣人即是由君子修炼而成的人。
如何由一般人修炼而成君子,其途径就是学习,学习能够改变人的心性气质。
然而这个道理比较抽象深奥,作者就借用比喻来阐明它。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可是却比蓝草更青。
两者的相似点在于,都经历了一个过程,都有积极的变化,都从一般变成了出众。
这样,把深刻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阐明,就是比喻论证,这是荀子的智慧,也是本文说理的一大特色。
学生自主研读以下比喻,阐明其分别证明了什么道理。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荀子以制作轮子的过程来阐明君子修炼品行的艰苦过程,生动形象,富有说服力。
木料要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进行加工,用墨绳使之笔直,然后用火烘烤,使之弯曲,并且用圆规来加以度量,符合圆的标准,即便经历风吹日晒也不变形。
荀子这是想表明,君子要为社会发挥作用,也必须经过磨炼,使自己的想法行为符合君子的要求,面对诱惑压力也不做出有违规范的事来。
劝学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2.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养成良好学习观。
二.知识链接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写作训练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
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的字样。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
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
”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
”
你对诗人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用200字左右写一则简评,评论这句话的含义及效果,并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