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鉴定方法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1.69 MB
- 文档页数:13
题目:珠宝玉石鉴定与评价方法关键字:颜色透明度洁净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切工和雕工物理化学特性加工工艺摘要:珠宝玉石的鉴赏和评价要从物理、化学、美学等多方面进行。
珠宝鉴定和评价是专业的工作,一般消费者只要掌握珠宝的鉴赏知识,能够分辨真假、明确珠宝的价值,买到合适、美观的首饰和装饰品就足够了。
正文:珠宝玉石具有装饰、保值、货币、药用、收藏和鉴赏等多方面的价值。
所以珠宝玉石的鉴赏和评价要从物理、化学、美学等多方面进行。
首先要从外观上鉴赏。
其一,颜色。
人们看到宝石,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
例如,钻石颜色分级就是非常专业的工作,一般来说,钻石越白越好。
中国当前钻石分级体系与美国珠宝学院制定分级标准类同,分12个级别极白:D级(100色)和E级(99色);优白:F级(98色)和G级(97色);白: H级(96色);微黄白:I级(95色)和J级(94色);浅黄白:K级(93色)和L级(92色);浅黄:M级(91色)和N级(90色);黄:<级(<90色)其他宝石也各有颜色标准。
对于翡翠来说,愈娇绿的愈具价值,色调均匀才是上品。
翡翠颜色的饱和度或深浅、颜色的纯正程度、颜色的明亮程度、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方面都很重要。
对于玛瑙来说,红色玛瑙首饰最贵重。
红宝石颜色以鸽血红或纯红色为最佳,其次为红色、粉红色、紫红色;蓝宝石以矢车菊蓝色(略带紫色的蓝色)或纯蓝色为最佳等等。
当然,宝石的颜色不是绝对的说哪种比较好。
比如钻石,虽说钻石越白越好,但含杂质的彩钻,尤其是色调均匀的彩钻价值也大。
很多世界知名钻石,如“威廉姆森”、“希望”、“金色的五十周年纪念”、“蒂凡尼”、“沙皇”、“保罗一世”、“金叶菊”、“康德”均为彩钻。
其二,透明度。
对于晶体类矿物宝石来说,宝石是否透明对于品质有很大影响。
对于翡翠类来说,硬玉内部结晶组织紧密的质地较好,透明度也跟着高;如因玉石本身含铬丰富则形成了冰种翡翠,价值不菲且难求;由于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结合方式不同,允许光通过的能力也就不同;若大部分光线不能透过,翡翠的颜色显得死板;若允许大部分光线透过翡翠,则透明度较高,使翡翠显得非常晶莹,这种翡翠有一种滋润的感觉,似乎颜色是活的,可向四周放出。
珠宝玉石鉴定指南电子版一、宝石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宝石是指那种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
它们通常具有美丽、耐久和稀少这三个特性。
美丽体现在颜色、光泽、透明度等方面;耐久意味着硬度足够、化学性质稳定,能够经受住日常佩戴和环境的考验;稀少性则决定了其价值的高低。
2. 分类。
- 天然宝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和少数非晶质体(如欧泊)。
- 天然玉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或岩石(如翡翠、和田玉等)。
- 有机宝石: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宝石,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如珍珠、珊瑚、琥珀等)。
二、常见宝石的鉴定特征。
1. 钻石。
- 硬度:钻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物质,摩氏硬度为10。
可以用它来刻划其他宝石来测试硬度,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破坏性,需谨慎使用。
- 光泽:具有典型的金刚光泽,是一种非常明亮、锐利的光泽。
- 折射率:2.417,这使得钻石具有很强的火彩(将白光分解为多种颜色的现象)。
- 内部特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可能会看到天然钻石的内部瑕疵,如包裹体(矿物晶体、云状物等)。
另外,钻石的导热性非常好,可以用热导仪快速检测。
2. 红宝石。
- 颜色:红宝石的颜色以红色为主,最好的红宝石颜色为鸽血红,颜色浓郁、鲜艳且均匀。
- 硬度:摩氏硬度为9,仅次于钻石。
- 光泽: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 内部特征:内部常含有金红石针状包裹体,呈三组定向排列,在合适的光线下会呈现出星光效应(在宝石表面看到六条星线)。
- 多色性:从不同方向观察红宝石,会看到颜色略有变化,通常为紫红色和橙红色。
3. 蓝宝石。
- 颜色:除红色以外的刚玉宝石都称为蓝宝石,颜色丰富多样,如蓝色、黄色、绿色、粉色等。
蓝色蓝宝石中,矢车菊蓝为优质颜色。
- 硬度、光泽:与红宝石相同,摩氏硬度为9,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 内部特征:也可能含有金红石包裹体,有些蓝宝石内部有指纹状包裹体。
珠宝玉石的几种常见鉴定方法商学院09物流管理朱海燕091107063摘要:现今珠宝品牌市场上,珠宝赝品主要是在材料方面作假,以伪劣材料冒充真品,以跻身于高档珠宝之列,因此人们常为买到假宝石而懊恼不已。
其实要鉴别珠宝的真假可以用宝石放大镜、宝石显微镜、分光镜、偏光镜、二色镜、滤色镜、紫外荧光灯来鉴别,另外,通过测定宝石的的比重和硬度也可以知道宝石的真假,热导仪和反射仪也是常用的珠宝鉴别仪器。
现将珠宝玉石一些鉴定和辨伪的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关键字:放大镜显微镜分光镜偏光镜二色镜滤色镜紫外荧光灯比重硬度热导仪反射仪一、宝石放大镜宝石放大镜可以观察宝石的表面特征如宝石的光泽、刻面棱的尖锐程度、原始晶面、解理、断口特征和切磨质量和抛光质量和宝石的一些内部特征,像宝石的色带、生长纹、后刻面棱重影、包裹体。
通过对宝石的特征分析即可辨宝石的真伪。
宝石业最常用的宝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
二、宝石显微镜我们最常用的照明法为暗域、亮域、斜向照明法,这些方法经常要配合在一起使用。
清洗宝石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宝石的表面特征和内部特征的区别。
注意观察切磨质量,小面的对接和对称,抛光的好坏,表面的划痕、凿痕,拼合宝石的接合面,气泡,光泽变化以及内部的包裹体、生长线、颜色分布,合成宝石中的气泡、瑕疵解理和双折射(小面边棱重影)。
对玉石的观察要注意内部结构、裂纹、瑕疵、颜色的变化,对翡翠的观察还要注意是否过经过处理。
三、分光镜宝石中的致色元素或结构缺陷对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在可见光谱中会形成固定的吸收波段,而表现出亮度不同、位置各异的暗色吸收线或吸收带,从而可确定宝石的种类。
四、偏光镜偏光镜可以应用于均质体宝石、多晶质体宝石、非均质体宝石的确定。
均质体在正交系统下,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透过宝石时,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仍为偏振光,被上偏光镜阻挡而不能通过,任意转动宝石视域全暗,既消光。
多晶质体宝石包括隐晶质和微晶集合体宝石(如玉石),在正交系统下,转动宝石360度,视域全亮。
珠宝的鉴别⽅法及保养的措施 现如今⼈们佩戴的珠宝⽟⽯⾸饰种类繁多,材质多样,平时懂得如何鉴别真伪珠宝也是⼀门学问,那么你知道应该要怎么去鉴别珠宝的真伪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珠宝的鉴别⽅法,希望能帮到你。
珠宝的鉴别⽅法 1.颜⾊ 颜⾊是珠宝⽟⽯美观的⾸要因素。
⼀般来说,珠宝⽟⽯都具悦⽬的⾊彩。
以颜⾊作为鉴定⽅法,⼀般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较⾼理论知识,但有些宝⽯的颜⾊由于其独特的特征,即使⾮专业⼈员亦可凭⾁眼简易鉴别,如:橄榄⽯可以其独特的橄榄绿⾊彩来鉴别。
以颜⾊鉴别应注意天然颜⾊和⼈⼯处理染⾊的区别,⼀般染⾊宝⽯⽆光泽,常有闪蓝发黄的感觉,⾊不正,即所谓邪⾊。
染⾊⽟⽯颜料集中于⽟⽯的结构缺陷,如裂隙、孔隙等中。
这些地⽅颜⾊加深,⾁眼观察呈游丝状分布;染⾊效果不佳者⾁眼可见外⾊深⾥⾊浅,⽆绺裂处⽆明显颜⾊。
另外,如果是有机颜料作染料,由于有机物溶于有机溶剂,故可把⽟⽯存放在有机溶剂中⼀段时间看其是否褪⾊来鉴别;亦可⽤棉花蘸有机溶剂擦拭⽟⽯,很多有机颜料会粘在棉签上,⽽天然⽟⽯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天然宝⽯颜⾊分布⼀般不均匀,颜⾊分布⼗分均匀的宝⽯应引起警惕。
2.双折率 双折射是由于⾮均匀矿物晶体对光的折射⽽引起的。
宝⽯的双折率的⼤⼩⼀般要相关仪器才能测出,但由双折射⽽引起的⾁眼可观察到的现象特征在鉴定中有很⼤意义,尤其是在鉴别⾮均质宝⽯和玻璃质赝品时。
双折射产⽣的最明显的⾁眼可观察到的光学现象——双影(即:从透明宝⽯上⽅看宝⽯下⽅物体可见双影)可⽤于鉴别均质体宝⽯和⾮均质体宝⽯,如:钻⽯与合成红宝⽯、铌酸锂等的鉴别。
由于玻璃是均质体,不可能产⽣双影,因⽽该⽅法是鉴定玻璃赝品的⼀种有⼒⼿段,如:⽔晶、红宝⽯、蓝宝⽯与玻璃赝品的鉴别。
3.硬度 硬度可理解为宝⽟⽯的坚硬程度。
⾼硬度也是宝⽟⽯的必备条件,但硬度的测定也需要相关设备。
可这并不妨碍我们根据硬度的特征来⽤于鉴定。
相同成分的矿物,结晶体要⽐玻璃体硬度⾼,据此我们可根据硬度⼤⼩来鉴别⽔晶、蛋⽩⽯(欧泊)、玛瑙和玻璃,只要⽤样品对刻,硬度⼩的可被硬度⼤的刻划。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2)胡经国第二节特殊鉴定方法一、热导性㈠、方法原理不同珠宝玉石传导热的性能不同。
每种物质的热导率,即每秒通过一定厚度物体的热量是常数。
测定珠宝玉石的热导率或利用热导率的相对大小,可辅助鉴定珠宝玉石。
㈡、仪器热导仪。
㈢、适用范围适用于鉴别某些具有特殊热导率的珠宝玉石品种。
㈣、操作步骤1、打开热导仪开关,预热。
2、将样品置于样品台上,根据室温和样品大小,调至适当位置。
3、用针头垂直接触样品。
4、鸣响并指向钻石区,判断为钻石或合成碳硅石等热导率高的材料。
二、热反应㈠、方法原理某些珠宝玉石,如琥珀、塑料等,具有较低的熔点。
根据热探头接触样品时,样品熔融的难易程度和散发的气味,来判断鉴定某些珠宝玉石。
㈡、仪器热针、热探头等。
㈢、适用范围某些具有低熔点的珠宝玉石。
微损,慎重使用。
㈣、操作步骤1、热针或热探头预热。
2、选择样品背面或底部极不易见的位置。
3、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样品熔融的难易程度,同时判断其散发的气味。
㈤、结果表示直接描述样品熔融的难易程度和散发的气味。
三、化学反应㈠、方法原理某些珠宝玉石品种因其结构、组成、成分(包括充填物、染色剂等)遇到某些化学物质或外来物质,可产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现象和程度不同。
据此,可鉴定珠宝玉石的成分类型,以辅助鉴定某些品种。
㈡、试剂常用稀盐酸、乙醚等试剂。
㈢、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某些珠宝玉石品种。
微损,慎重使用。
㈣、操作步骤1、根据珠宝玉石品种或测试目的选择所需试剂。
2、选择样品背部或底部极不易见的位置进行测试。
3、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反应程度和现象。
四、摩氏硬度㈠、方法原理不同珠宝玉石因其化学组成、化学键和晶体结构等的不同,抵抗外力压入、刻划或研磨的性能不同,根据其相对硬度,可辅助鉴别某些外观相似的品种。
㈡、仪器摩氏硬度计。
硬度由低到高共分10级: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珠宝玉石的鉴定方法
珠宝玉石的鉴定一般包括外观检测、性能分析和结构分析三个部分。
在珠宝玉石的鉴定中,外观检测是鉴定者最常用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珠宝玉石有不同的外观检测要求。
首先,鉴定者应当从外观特征去观察珠宝玉石是否具有明显的色泽,莹润光滑,无缺陷,不松、不裂、不穿,不发白和不发黑,而且没有外力损伤或内部裂痕等情况;
其次,鉴定者应该从性能分析的方面去检验珠宝玉石的质地,确定它是否是由特定的矿石成分组成;
最后,鉴定者应该从珠宝玉石的结构特征上去查看,是否达到切割的标准,珠宝玉石的尺寸、形状、切割后的层数,以及表面如何考察等。
对于传统手工制作的珠宝玉石,还可以采用具有文化价值的图案图形来进行鉴定,判断它们的真伪。
总之,珠宝玉石的鉴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鉴定者具有真知灼见的洞察力,需要在不同的维度去分析珠宝玉石的性能和结构特征,以及有文化价值的图案图形,从而准确地做出正确的判断。
鉴别玉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鉴别玉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观察、光学观察、物理性质测试和化学性质测试等多个方面。
具体的鉴别方法如下:
1. 外观观察:通过肉眼观察玉的外观颜色、纹理、光泽等情况来初步判断其品质和种类。
2. 光学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玉的内部结构,观察晶格、颜色分布、杂质等细微情况,了解其真伪和品质。
3. 物理性质测试:包括硬度测试、密度测定、热导率测量等。
硬度测试可以使用莫氏硬度尺或硬度计,通过对比不同材质的硬度来判断玉的硬度。
密度测定可以使用水法测定、比重法测定等方法,通过计算玉的密度来判断其品种。
热导率测量可以使用热导仪等仪器,通过测量玉的热传导情况来判断其真伪。
4. 化学性质测试:可以进行酸碱性测试、鉴定杂质等。
酸碱性测试通过将玉与酸或碱接触,观察其是否产生反应来判断其酸碱性。
鉴定杂质可以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如添加碘酸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等。
需要注意的是,鉴别玉的实验方法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实验结果来做出判断。
所以在进行玉的鉴别时,最好由专业的鉴定机构或人
员进行。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珠宝和玉石是人们喜爱的贵重物品,其价值往往取决于其质量、稀缺性和美学价值。
鉴定珠宝和玉石的质量和真伪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鉴定方法。
首先,外观检查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鉴定方法之一、外观检查包括观察珠宝的颜色、光泽、透明度、切工和玉石的色泽、纹理和触感等。
例如,钻石的透明度和切工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优质钻石应具有高透明度和完美的切工。
其次,观察珠宝和玉石的石头重量也是鉴定方法之一、珠宝和玉石的重量往往与其价值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秤重来判断其是否为真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专业的鉴定机构才能准确地测量石头的重量。
第三,使用放大镜检查珠宝和玉石的内部结构也是一种常见的鉴定方法。
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珠宝和玉石的内部裂纹、气泡等缺陷。
优质的珠宝和玉石应该没有明显的裂纹和气泡,否则可能是劣质或人工合成的。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珠宝和玉石的内部包裹体(如红细丝、矿脉等),它们可以帮助鉴别石头的真假。
第四,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鉴定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紫外光来鉴别石头是否经过了放射性处理。
一些宝石在放射性处理后会显示出特殊的颜色。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谱仪来检测石头的吸收和发射光谱,从而确定其成分和真假。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参考证书和鉴定报告来验证珠宝和玉石的真伪。
一些高档珠宝和玉石会附带官方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其中详细记录了石头的质量和真实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假冒伪劣的证书存在,所以要确保证书的可靠性。
最后,寻求专业鉴定机构的帮助是确保珠宝和玉石真伪的最佳途径。
专业的鉴定机构通常拥有专业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家,他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鉴定方法来判断珠宝和玉石的质量和真伪。
定期参加珠宝和玉石的鉴定会议和展览也是学习和了解鉴定技能的好机会。
总的来说,珠宝和玉石的鉴定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外观检查、重量检查、内部检查、光谱分析等。
鉴定珠宝和玉石的质量和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鉴定方法,并且要借助专业设备和专家的帮助。
宝玉石肉眼鉴定的依据摘要宝玉石的肉眼鉴定是通过肉眼和放大镜对宝石矿物的晶体形态,表面特征,包裹体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由此可判断所鉴定宝石的真假.肉眼鉴定,无论对宝玉石经销商,鉴定专业人员,还是广大的珠宝消费者均具有特殊的意义.肉眼鉴定不仅能帮助我们鉴定宝石和种属,还能帮助鉴定宝石的成因,也能为确定宝石是否通过后期优化处理提出重要线索.但肉眼鉴定不仅仅要凭借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以坚实的理论依据作保障.了解宝石肉眼鉴定的有关依据,对于正确掌握肉眼鉴定方法会大有裨益.宝石的结晶学性质,物理性质,包裹体等均是其中重要理论依据.关键词肉眼鉴定晶体表面特征包裹体引言宝玉石鉴定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准确无误的鉴定,需要扎实的宝玉石专业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并借助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但由于宝玉石的特殊性,在宝玉石从原石直至商品各个环节的鉴定中,肉眼鉴定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对原石交易而言,由于宝玉石原石往往产于条件艰苦的地方,不可能指望应用各种仪器进行现场测试.而且,客观上由于原石的特殊性,即使有仪器,也无法获得所有信息,更何况行业中已长期形成了凭肉眼鉴定的传统;其次,对于珠宝鉴定师,肉眼观察是进行宝石鉴定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宝石所呈现的表面性质的观察分析,引导你对下一步检测方法的选择;特别是对广大的消费者而言,掌握必要的宝玉石肉眼鉴定方法和知识,是确保所购宝石货真价实的关键之一.总之,宝玉石的肉眼鉴定,无论对宝玉石经销商,鉴定专业人员,还是广大的珠宝消费者均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肉眼鉴定不仅仅是凭借丰富的经验, 更必须以坚实的理论依据作保障.了解有关肉眼鉴定依据,对于正确掌握肉眼鉴定方法大有裨益.为此,本文主要对宝石肉眼鉴定的理论依据作简要讨论.并以钻石为例,对肉眼鉴定方法作简要介绍. 肉眼鉴定的依据从形式上看,宝玉石的肉眼鉴定主要凭经验,但其实质上是建立在宝石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即必须以坚实的宝石学理论基础作为依据.以下作简要归纳:宝石的结晶学性质宝石结晶学性质涉及到宝石矿物的晶体结构,形态和结晶习性等,是宝石原石肉眼鉴定的重要理论基础.晶体:晶体是内部原子结构有序的固体,晶体的充分发育导致其外部晶面呈规则的几何形态[!].不同的晶体由于不同的内部原子结构,而具不同的晶体外形特征,即称结晶习性.表面的特征也各不相同,这就为我们肉眼鉴定宝石提供了重要依据.如金刚石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产出,晶体表面常有三角形生长标志;水晶常呈六方柱状产出,晶体主要由六方柱,菱面体和六方双锥形成单形,柱面上常有横纹和六边形凹坑等.依据这些特征,就能为正确鉴定这些宝石矿物提供重要线索.除具明显外形的宝石晶体外,尚有一些不具规则的几何形态,但具有内部有序原子结构的宝石矿物,它们是由无数微晶组成的集合体,这些微晶用肉眼或借助于$"倍放大镜可以被观察到,这些被称为多晶质的矿物集合体,即玉石,如翡翠,东陵玉,汉白玉等.肉眼能观察到的粒状结构也就成为这些宝玉石重要的鉴别特征.还有一些玉石矿物也是由细小晶体组成的集合体,但组成这些玉石的矿物晶体是如此之小,以致用普通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这类矿物被称作是隐晶质矿物,这些组成矿物虽然难以观察到,但它们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如玛瑙的显微结构等.这些结构特征也为我们肉眼鉴定宝玉石提供了重要依据.非晶质体:有些貌似固体的物质,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但其内部原子结构排列无序,这类物质被称为是非晶质体,如欧泊,火山玻璃,琥珀.无特定的内部结构,无特定的晶体外形等,也为我们肉眼鉴定这些宝石提供了重要依据.宝玉石的物理特征光学性质:包括颜色,反射效应(光泽,透明度,特殊光学效应),折射,发光性等,这些性质可为宝石肉眼鉴定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宝石因含有不同的致色元素而产生丰富多彩的颜色,有些宝石由于具有极高的色散,干涉,衍射或特征包裹体等,而使宝石具奇特的颜色或光学效应,通过肉眼观察宝石所具有的特征颜色,特殊光学性质便能达到鉴定宝石的目的.具特殊橄榄绿色的橄榄石,具星光效应的红宝石,具晕彩效应的欧泊等均是典型特征. 又如主要取决于宝石折射率的光泽也可为肉眼鉴定某些宝石提供重要依据.如金刚光泽是钻石特有的,软玉具油脂光泽,孔雀石的丝绢光泽等也具有特殊的鉴定意义.某些各向异性的晶质宝石具有非常大的双折射现象,以致于通过透明的宝石台面可观察到棱线"重影",这一性质对于鉴定与其相似的宝石非常重要,如钻石与锆石两者很相似,但前者看不到重影,后者能清楚地看到重影.较易将两者区分开来.力学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韧度,解理,裂开和断口等,同样为肉眼鉴定宝玉石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如,钻石与人造玻璃,虽然外形可能较相似,但前者比重较大,硬度高,后者较轻,硬度小,且易被外来物磨损.通过掂重,观察被磨损的情况等,较易将两者区别开来.又如钻石与尖晶石,前者具完全的八面体解理,后者无解理.原石时清楚的八体解理可将两者明确地区别开来.对成品,由于钻石完全的八面体解理,并在成品上留下$字形切口,胡须等, 也为我们鉴定它们提供了重要依据.又如,玻璃与翡翠,除其它特征外,两者断口也存在重大差别,玻璃为典型的贝壳状断口,翡翠为锯齿状断口.其它物理性质:包括热学性质,磁学性质,电学性质等,这此性质在肉眼鉴定中也极为重要.如大多数晶质宝石比仿制品导热率高,因而,晶质宝石手感较凉,仿制品手感较温;又如天然蓝色钻石导电,处理产生的蓝色钻石则不导电,即通过导电情况就可将两者区分开来.磁性也同样有鉴定意义,如天然钻石一般无磁性,合成钻石由于含金属包裹体而产生磁性,通过磁性,也可为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别提供依据.包裹体特征宝石的包裹体是指被宝石包裹的天然矿物,杂质,结构缺陷,气泡等物质,它是宝石的"指纹".由于不同的宝石,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宝石,不同产地的同种宝石,经过处理与未经过处理的天然宝石,其内部所含的包裹体均有所不同.因此,包裹体是鉴定宝石,研究宝石成因,确定宝石产地的关键所在.当然也是宝石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帮助鉴定宝石的种属:如石榴石族中的绿色品种可能是钙铝榴石,也可能是翠榴石,利用放大镜观察,含有石棉纤维组成的"马尾状"包裹体则为翠榴石,而含有晶质包裹体组成的"糖浆状"包裹体则为钙铝榴石;帮助鉴定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如天然蓝宝石中常有六边形色带,而维尔纳叶法合成蓝宝石中常有弯曲生长带.帮助鉴定天然宝石与处理宝石:一些经过处理的宝石,往往物理性质变化不大,但经过处理的内部包裹体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红宝石中的矿物包裹体,经处理后,由于温度提高,围绕该矿物常出现似"圆盘状"的张力环.帮助鉴定某些人工宝石的合成方法:由于不同的合成方法,其内部的包裹体会有一定的差异.维尔纳叶法合成红宝石常有弯曲生长带,而助溶剂法合成红宝石常有"窗纱状"的羽状纹.帮助确定某些宝石的成因和产地:包裹体是我们研究宝石成因和产地最直接的证据,如祖母绿,凡具粒状氟碳钙铈矿或三相包裹体的产于哥伦比亚,具竹节状阳起石包裹体的产于俄罗斯,具逗号状包裹体的产于印度等.钻石被誉为"宝石之王",市场占有量大.为了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宝石肉眼鉴定的方法,现以钻石为例对宝石肉眼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作进一步介绍.和所有的宝石一样,钻石鉴定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材料的种属问题,即确定被鉴定的材料是否为宝石级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别问题;二是材料的成因,即在确定材料为金刚石后,需要确定其属于天然的或是人工合成的,也就是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别问题;三是在确定其为天然钻石后,尚需进一步确定其是否经过后期人工优化和处理,也就是天然钻石与处理钻石的鉴别问题.钻石与仿制品的鉴定在各种宝石中,与金刚石矿物晶体较为相似的矿物主要有同属立方晶系的尖晶石和萤石等.而作为刻面型钻石的仿制宝石主要分三类,第一是天然宝石仿制品,主要有无色刚玉,锆石,托帕石,水晶;第二是合成宝石仿制品,主要有立方氧化锆,合成刚玉,合成尖晶石,合成金红石;第三是人造宝石仿制品,主要有莫桑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钛酸锶,玻璃等.另外有还拼合石.依据上述特征就有可能将钻石与其仿制品区分开来原石晶体肉眼鉴定特征金刚石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产出.晶体表面常较粗糙,呈弯曲状.晶棱圆钝.八面体晶面上常有生长纹理,三角座蚀象.正方体晶面上常有四边形凹坑尖晶石常以八面体产出,但晶体棱角圆损,晶体表面蚀象不规则萤石单晶产出常呈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晶面上常出现与晶棱平行的网格条纹.宝石种肉眼鉴定特征钻石金刚光泽;较自然的"火彩";小面棱规则,对称,棱角锐利;有时腰棱处可见"须状腰",天然晶面上常有生长标志;线条试验看不到纸上的线条;亲油试验油性水笔在钻石表面可留下划线;托水时间较长;放大镜下,大部分钻石有天然特征包裹体.相似天然宝石无色刚玉强玻璃光泽;刻面棱有破损:;放大镜下可有天然特征包裹体.锆石(高型)亚金刚光泽;强"火彩";强双折射;常有磨损的边棱;:;放大镜下可含天然特征包裹体.托帕石玻璃光泽;小面棱常磨损;包裹体较少.水晶玻璃光泽;包裹体较少.合成宝石立方氧化锆强玻璃光泽;"火彩"强且不自然;小面棱磨损;内部较干净.合成无色刚玉强玻璃光泽;":;放大镜下见有特征的弯曲生长带,气泡.合成尖晶石亮玻璃光泽;":;放大镜下常有异形气泡等特征包裹体.合成金红石极强且不自然的"火彩";双折射明显;抛光纹常见;边棱磨损.":;放大镜下常见气泡.人造宝石莫桑石亮玻璃光泽;"火彩"强;明显的小面棱重影;":;放大镜下常见针状包裹体. 钇铝榴石亮玻璃光泽;"火彩"弱;":;放大镜下见有气泡.钆镓榴石玻璃光泽;"火彩"强;小面棱磨损;":;放大镜下偶见有气泡.钛酸锶亮玻璃光泽;极强的"火彩";小面棱极易磨损;":;放大镜下常见有气泡.玻璃玻璃光泽;小面棱易磨损;":;放大镜下常见有气泡和旋涡纹.拼合石由于拼合材料的不同,常见上下光泽和包裹体不同,接合面上有扁平状气泡.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鉴定合成钻石在物理性质方面与天然钻石基本一致.但由于合成钻石是在实验室中从石墨与金属熔体中快速结晶的产物,因而在晶体的形状以及内含物方面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给我们提供了鉴定的依据"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肉眼鉴定特征晶体特征内含物特征天然钻石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产出.晶体表面常较粗糙呈弯曲状.晶棱圆钝.八面体晶面上常有生长纹理,三角座蚀象.正方体晶面上常有四边形凹坑.生长纹较平直,色带较均匀.放大镜下可见有天然矿物包裹体,点群状,云雾状包裹体,羽状裂隙等特征.合成钻石常形成立方八面体,晶面平直光滑,具锐利的晶棱.常见有"停车标示"或"砂漏状"生长纹.颜色分布不均匀,有时呈斑块状.678放大镜下常见有金属包裹体.天然钻石与处理钻石的鉴别由于市场的需求,根据钻石的特性,常对一些质量较差的钻石进行人工处理,常用的方法有辐照改色法,镀膜改色法,激光去瑕疵充填等.经过处理的钻石也有许多特殊的特征,可作为其肉眼鉴定的依据!人工处理钻石的肉眼鉴定特征处理方法肉眼鉴定特征辐照改色法颜色浮于刻面宝石的表面,其色带分布位置及形状与琢型形状及辐照方向有关.(天然致色的钻石色带为直线状,且与晶面平行)镀膜改色法钻石膜表面观察具有粒状结构.天然钻石表面不存在此特征.激光去瑕疵充填,裂隙充填放大镜下,充填处由于充填物与钻石的光学性质差异而呈现明显的干涉色和闪光效应,并带有不同色调;充填处常存有充填物的流动构造,并可见充填过程中捕获的气泡."结论通过上述初步探讨,本文有以下结论性认识:宝石的肉眼鉴定十分重要,它体现在从宝石原石,宝石加工,成品交易的整个环节.虽然宝石的肉眼鉴定在形式上是凭经验的,但实质上必须以坚实的宝石学理论作为依据.因此,为了较好地掌握宝石的肉眼鉴别方法,必须充分了解所依据的重要理论基础.从钻石肉眼鉴定可看出,通过肉眼鉴定不但能帮助鉴别宝石材料种属,即宝石与仿制品的区别,而且还可以帮助鉴定天然品与合成品,天然品与人工处理品等等重要问题.从而为正确定鉴定宝石提供重要基础.本文得到同济大学宝石学教育中心廖宗廷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参考文献张蓓莉,系统宝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6;;<廖宗廷,宝石学概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6;; ,武汉,中国地大出版社, 周祖翼,曾春光,廖宗廷,钻石与钻石鉴定赏,上海,东方廖宗廷,宝玉石鉴定与评价,上海,同济大学丘志力,宝石中的包裹体,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薛君治等,成因矿物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全文)胡经国前言本文所述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553-2003)珠宝玉石鉴定》。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7月1日发布,2003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范围:该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鉴定方法及鉴定标准。
下面是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
第一节常规鉴定方法一、肉眼观察㈠、方法原理珠宝玉石的某些性质,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擦的方法来确定,包括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解理、断口以及某些内、外部特征。
㈡、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珠宝玉石。
㈢、观察步骤在检测以前,首先进行肉眼观察,可借助一些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照明。
1、通常首先观察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等项目。
2、观察是否具有解理、断口及一些切工特征。
3、若是晶体原石,则可根据晶体形态单形或聚形,判断所属晶族或晶系。
4、在光源照明下,观察较为明显的内部特征。
㈣、结果表示根据肉眼观察直接描述。
其中:1、颜色直接用组成白光的光谱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黑色、无色来描述。
常以主色在后、辅色在前,如黄绿色、绿黄色。
必要时在颜色前加上深浅或明暗程度的描述,如浅黄绿色、暗绿色。
2、形状具有晶形的原石可描述晶形组成单形或聚形,并可据此判断所属晶系、晶族。
及加工的珠宝玉石可根据加工形状直接描述,如椭圆形刻面、椭圆形弧面、圆形弧面等。
二、放大检查㈠、方法原理珠宝玉石的内外部特征常因细小需要进行放大观察。
㈡、仪器各种类型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强光照射等方法。
㈢、适用范围各种珠宝玉石。
㈣、操作步骤1、将样品擦洗干净,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
2、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外部特征,用透射光观察样品的内部特征。
3、在特殊情况下,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等方法,观察内部生长纹、颜色分布特征等现象。
4、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作为判断依据。
㈤、结果表示直接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外部特征,特别是具有鉴定意义的特征。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胡经国前言本文所述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553-2003)珠宝玉石鉴定》。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7月1日发布,2003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范围:该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鉴定方法及鉴定标准。
下面是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
第一节常规鉴定方法一、肉眼观察㈠、方法原理珠宝玉石的某些性质,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擦的方法来确定,包括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解理、断口以及某些内、外部特征。
㈡、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珠宝玉石。
㈢、观察步骤在检测以前,首先进行肉眼观察,可借助一些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照明。
1、通常首先观察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等项目。
2、观察是否具有解理、断口及一些切工特征。
3、若是晶体原石,则可根据晶体形态单形或聚形,判断所属晶族或晶系。
4、在光源照明下,观察较为明显的内部特征。
㈣、结果表示根据肉眼观察直接描述。
其中:1、颜色直接用组成白光的光谱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黑色、无色来描述。
常以主色在后、辅色在前,如黄绿色、绿黄色。
必要时在颜色前加上深浅或明暗程度的描述,如浅黄绿色、暗绿色。
2、形状具有晶形的原石可描述晶形组成单形或聚形,并可据此判断所属晶系、晶族。
及加工的珠宝玉石可根据加工形状直接描述,如椭圆形刻面、椭圆形弧面、圆形弧面等。
二、放大检查㈠、方法原理珠宝玉石的内外部特征常因细小需要进行放大观察。
㈡、仪器各种类型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强光照射等方法。
㈢、适用范围各种珠宝玉石。
㈣、操作步骤1、将样品擦洗干净,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
2、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外部特征,用透射光观察样品的内部特征。
3、在特殊情况下,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等方法,观察内部生长纹、颜色分布特征等现象。
4、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作为判断依据。
㈤、结果表示直接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外部特征,特别是具有鉴定意义的特征。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鉴定方法折射率、双折射率(一)阿贝型宝石折射仪1、方法原理当光从折射率为n的被测样品进入折射率为N的棱镜时,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Υ,则sin i N———= —— (1)sinΥn在反射型折射仪中,入射角i =90°,代入(1)式得1 N———= —— (2)SinΥnn = N²sinΥ (3)棱镜的折射率N为已知道,通过测量折射角Υ,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折射率n。
可测量样品折射率的范围取决于N值及接触折射率油的折射率值。
用双折射率样品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为双折射率。
实测时,受样品定向的随机性影响,所测的双折射值≤样品的理论值。
2、仪器宝石折射仪,精密度为±0.002,测量范围:1.350~1.800。
3、操作步骤a.清洗或擦拭被测样品。
b.将适量折射率大于样品的折射率油滴在样品台一侧的金属台上。
c.将样品的抛光平面或晶面朝下,轻放于油上。
d.轻推样品至样品台中央。
e.由观测目镜读出明暗交界线的刻度即为折射率值。
折射率大于1.80时,用>1.80表示。
f.不断转动样品的偏光片,非均质体可测得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两值之差则为双折射率。
注1:遇下列情况之一时,折射率不作为重要鉴定项目:a.样品过小(平面直径く2mm)时不易测定折射率。
b.镶嵌金属超过样品平面时所测折射率误差大。
c.样品没有光滑平面时不能测定折射率值。
d.折射率值高于折射仪测量范围。
注2: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双折射率不作为重要鉴定项目:a.样品过小时不能测定双折射率值。
b.样品为弧面形时不易测定折射率。
c.样品为集合体时不能测定双折射率值。
(二)反射型宝石折射仪1、方法原理样品的表面反射率与折射率存在下列近似函数关系,即:(n-N)2反射率= —————(n+N)2式中:n--样品的折射率N--周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的N ≈1)。
采用近红外光做光源,测得抛光良好样品平面的反射率值,计算或仪器自动换算成折射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