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 第3章 土地集约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405.01 KB
- 文档页数:34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解析摘要: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科学领域出现频度较高的词汇,而且在实际土地利用中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将之贯彻,但这并不表明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达成一致认识。
相反,当前各方尚存较多分歧,有待进一步理清。
关键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解析1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1.1.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土地利用是土地资源自然生态利用与经济社会利用的有机耦合。
各种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流动使得土地自然生态利用和经济社会利用相互依存、制约和渗透。
资源效益是就土地资源数量有限性和功能不可替代性而言的,要求人类对其利用应坚持“物尽其用,用尽其利”的原则,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和杜绝浪费现象,以更好地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实现其资源价值。
生态效益是就资源与环境关系而言的,要求人类在实际利用中,一方面要将相关活动限制在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也即在生态上要持续。
经济效益是就土地资源用途多样性和市场发展对经济功能的重视而言的,追求经济利润是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经济效果往往成为决定土地利用对象和方式的关键。
社会效益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其关注重点的差异,土地利用应尽可能顾及不同人群生存与发展权利的公平性。
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目标应该是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不浪费现状资源并避免对后续利用造成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
1.2.土地利用中的生产理论土地集约利用属于生产领域的“集约经营”,是对既往一味依赖增加土地数量投人的外延扩张型发展模式的一种积极变通。
根据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各种利用行为实际上是生产活动,在此过程中,土地、劳动和资本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产品则是相应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享受。
一般把土地作为固定要素,而把劳动、资本等其他要素作为可变要素。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保障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优化配置,促进土地利用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土地集约利用中,需要依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资源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这包括推广精准农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
在实践中,土地集约利用需要政府、市场和公众三者的共同参与。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实施;市场需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地集约利用;公众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积极参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
土地集约利用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第三章土地集约利用一、土地集约利用概述1.土地集约利用的历史必然性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
原来的粗放经营方式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根本出路在于实行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利用带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土地集约利用还有一定的地域性。
2.土地利用集约度与集约利用形式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越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反之,就越低。
相对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资本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资本集约型;反之,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较多时,这种土地集约利用形式称为劳动集约型。
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1.正确认识土地肥力土地肥力是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的客观属性。
通常所说的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经济肥力,即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自然肥力能被利用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取决于农业化学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农业机械的发展。
”2.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在土地经济学中,研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时,就把报酬只定义为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率。
报酬的三种形态用公式表示为: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源于农业领域。
19世纪以前,西方经济学者把报酬递减规律还主要局限在农业范围内,再加上当时的实验手段和认识手段有限,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
完善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包括:(1)西尼尔(N.W.Senior)在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这一条件可以说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得以成立的最基本条件。
(2)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