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命题和逆定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5.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19章几何证明第二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学习目标1.知道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命题、逆定理、互逆定理等的含义。
2.会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会证明它的真假。
3.知道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
4.增强逆向思维的意识,体会辩证思想。
知识精要1.原命题与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二个命题结论又是第一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它的逆命题。
说明:一个命题可以有几个逆命题。
当命题的题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项,或结论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项时,题设中的一个事项与结论中的一个事项互换,就可得到原命题的一个逆命题。
如:原命题: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它的逆命题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且平分顶角;也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顶角。
2.逆定理的概念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即真命题),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一般来说,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因为定理的逆命题可能是假命题,即使是真命题也可能不是定理。
经典题型精讲(一)逆命题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再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对顶角相等。
答案:(1)原命题: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逆命题与逆定理
逆命题和逆定理是数学中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含义如下:
逆命题
在逻辑命题中,如果一个条件语句“如果P,则Q”成立,其逆命题为“如果Q,则P”。
也就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对调而得到的新命题。
逆命题不一定和原命题等价,即逆命题成立时,原命题不一定成立。
逆定理
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定理“如果P,则Q”成立,其逆定理为“如果非Q,则非P”。
也就是将原定理的条件和结论都取反而得到的新定理。
与逆命题类似,逆定理也不一定和原定理等价,即逆定理成立时,原定理不一定成立。
逆命题和逆定理一、本节学习指导这一节重在理解命题的概念,命题是能判断一件事情的正确与错误的句子,不能是问句,也不能是省略句,这个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并且能判断正确与否才叫做命题。
2、数学命题通常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因此命题可以写成“如果222222,那么222222”的形式。
3、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数据。
4、有些命题是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推理的方法证明为正确的,并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Array二、知识要点1、命题、定理、证明⑴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⑵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⑶公理:的真命题叫公理。
⑷定理: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定理。
⑸⑹证明的一般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③2、常用数学口诀.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口诀: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差公式: 222a b a ab b-=-+()2完全平方和公式:222+=++()2a b a ab b口诀: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证明知识点一证明的含义从一个命题的条件出发,通过讲道理(推理),得出它的结论成立,从而判定该命题为真,这个过程叫做证明。
注意:(1)证明一个命题时,首先要分清命题条件和结论,其次要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定义、公理、定理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2)证明的过程必须做到步步有据。
知识点二命题的证明证明几何命题的表述格式:(1)按题意画出图形;(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