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版语文《我是小学生》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课时我是小学生了课时目标:1.知道自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2.学会说:老师早,同学早,老师好,同学好,老师再见。
3.会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小学一(一)/(二)班的小学生。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叫老师,数学老师是熊老师。
4.了解日常的课堂常规。
教学重、难点:知道我是小学生了,会简单的自我介绍。
媒体选择: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学会问好1.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便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你们高兴吗?(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齐朗读:我是一年级学生!2.(出示插图PPT)①师:小朋友请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里教学楼高高耸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②生答:师:是呀,我们也学着图画上来问问好,问好时,我们可以鞠躬问好;(师生起立,互相问好)③评价:表情是否微笑,声音是否响亮,态度是否大方。
④师:早晨看见老师可以说早上好,中午呢?下午呢?校外呢?(仿照刚才的问好声,师生问好,接龙问好,同桌问好)。
师:在每一节课之前,老师出现在门口,小朋友们应该怎么样?(生答各异)小朋友们,铃声响后,我们就要坐室里,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了,请跟读:铃声响,哨声停,伏桌上,等老师。
(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带读(二)明确自己是一名小学生1.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问好,那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自己吧,老师先来:老师姓熊,叫熊老师,教一(一)/(二)班的数学。
(板书:熊老师,数学),那小朋友应该怎么说?我们班有那么多小朋友,有的已经在幼儿园里相互认识了,有的还不认识,现在在同一个班里学习,我们就要互相认识一下,该怎么说呢?2.师教:我叫××,是师大附小一(一)/(二)班的学生,示范后说:谁来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呢?3.教师评价:要求声音响亮,说话连贯。
4.师:小朋友都介绍得很好,连贯前面一起说;还可以突出自己的特点。
《我是小学生》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学生活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2.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是小学生》。
2. 生字词的学习。
3. 谈话活动:我的小学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 演示法: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谈话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和期待。
1.2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2.1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2.2 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3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3. 小组讨论3.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内容。
3.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2 强调小学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布置作业5.1 让学生抄写生字词,巩固所学知识。
5.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小学生活的短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德育目标】体会到上学的快乐,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教学流程】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清唱歌曲《上学歌》前半段:“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2.谈话交流: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背着书包来上学啦! 今天早晨来上学,你是怎么来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二、指导观察,读唱儿歌。
1.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2.听老师朗读《上学歌》。
想一想:在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3.儿歌中小鸟:”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你会怎么回答小鸟呢?4.从歌曲中,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1)从《上学歌》里,你了解到做为一名小学生要怎么做?(2)重点朗读:“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5.听《上学歌》歌曲,听后交流:你听了以后,觉得歌曲里的小朋友上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6.学生跟着乐曲《上学歌》的伴奏,演唱《上学歌》。
三、实地走访,深度感受。
1.过渡:同学们,背着小书包来上学,我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
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班级、老师、同学。
2.(板书:我是小学生)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
(1)听一听:听老师做自我介绍。
《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是小学生》是“我上学了”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打开小学生活的新篇章,使儿童在愉快地体验中完成角色转换,知道从现在起,要走向更有规律、更有计划的小学生活。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唱读,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其次按照儿歌的提示做到“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老师和同学,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和愉悦。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体会成为小学生的自豪和愉悦。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乐趣(一)谈话导入:我们每天都来学校上学,你是怎样来学校上学的呢?预设1:我是爸爸妈妈送我来上学的。
预设2:我家离学校很近,我是自己走到学校来的。
(二)教师过渡:看,这些小朋友也来上学了!他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呢?我们一起开启今天学习之旅吧!教师带读,板书课题,(板书:我是小学生)学生跟读,齐读课题。
二、观察插图,学习《上学歌》(一)仔细看课本中的插图,图中的小学生是怎样上学的?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预设1:图中的小学生是背着书包来上学的。
预设2:图中的小学生和好朋友手拉手来上学的。
预设3:上学的路上,有太阳,有小鸟,有鲜花,他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走向学校。
老师点评: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表达也很准确。
他们都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多快乐呀!(二)听老师读一读图中的儿歌《上学歌》,你来用手在图片上指出儿歌里说到的内容吧!读书的时候,先读题目,再读内容。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小学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我、是、小、学生”等基本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树立自信和自尊。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我是小学生》是一首生动有趣的诗歌,通过描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快乐和责任。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字词,如“我、是、小、学生”等,通过反复朗读和练习,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课题,例如通过图片、实物或者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调的生动性。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卡片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评价:教师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自然度等。
4.2 生字词掌握评价:教师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景,培养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5.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可以通过听读、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并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其中包括课文《我是小学生》和相关生字词学习材料。
6.2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图片、实物等教具,以辅助教学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一年级语文《我是小学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的情感。
(3)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是小学生1. 课文内容:(1)介绍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讲述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
(3)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学习,热爱学校。
2. 生字词:小、学生、学校、老师、同学、学习、快乐、认真、进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我是小学生”,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拼写,并进行实际情景运用。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测验:课后布置生字词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小学生”、“学校”、“老师”等词语,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 课文的流利朗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
2.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我是小学生”,引入新课。
2. 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巩固记忆。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通过讨论、游戏等方式,加强生字词的记忆。
5. 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正确书写生字词。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课堂朗读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小学生身份的认识。
2. 邀请学校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来分享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理解上的错误。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语文上册《我是小学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拼音知识,能够正确拼读音节。
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培养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学习拼音字母表和声母表。
学习基本的笔画和笔顺规则。
学习常用的汉字和词语。
学习简单的句子结构和语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拼音和汉字。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使用拼音卡片和汉字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使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汉字。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教学设计3.1 教学步骤热身活动:唱一首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教学新知识:讲解拼音和汉字的基本知识。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书写和朗读练习。
3.2 教学设计设计有趣的拼音和汉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我是小学生》。
拼音卡片和汉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
5.2 参考资料《小学语文教学法》。
《小学拼音教学研究》。
《小学汉字教学策略》。
第六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6.1 教学计划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拼音知识和汉字书写。
安排10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6.2 时间安排第1-4课时:学习拼音字母表和声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