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一、本文概述随着癌症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化疗作为其中的重要手段,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也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为了规范我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行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我们组织专家团队,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
本共识旨在明确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诊疗指导。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共识的推广与实施,促进国内外同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二、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因化疗药物种类、剂量、治疗方案以及患者个体差异而异。
据流行病学调查,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约20%~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症。
严重者可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
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直接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这些药物可抑制骨髓内巨核细胞的成熟与分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生成。
化疗药物还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化疗药物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小板凋亡等。
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对血小板生成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
例如,烷化剂类、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等药物主要抑制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铂类药物则主要通过诱导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以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科54例患有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
在化疗结束骨髓抑制期仅给予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24小时开始予重组人白介素-11 1.5~3mg/d(40μg/kg)皮下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及出血并发症等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14d,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减少化疗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24-02在血液系统的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治疗中,临床中化疗是必须的治疗手段,使患者延长生存及改善生存质量[1]。
然而化疗后最常见及带来严重并发症的是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其中血小板减小易导致重要脏器出血导致死亡,如果为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要求及时采集、及时输注,目前血源严重紧缺;浓缩血小板输注后仅维持平均3天,而且价格昂贵;甚至输注无效时常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重组人白介素-11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进行了相关的对照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白血病(非M3型)骨髓MICM及淋巴结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8.3±4.3)岁,肿瘤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
内蒙古中医药第39卷2020年12月第12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9No.1220201茅根阿胶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朱美群'陈广幸'何振雄2(1.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60:2.肇庆市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60)摘要目的:评价茅根阿胶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到我院肿瘤科住院或特门给予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花生衣煎水代茶、输入血小板等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茅根阿胶汤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血小板水平、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茅根阿胶汤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提升血小板水平,有效防治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开支.关键词茅根阿胶汤;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20)12-0001-02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常常采用化疗手段,化疗能够有效消除肿瘤细胞,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出现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叫在化疗中,药物对骨髓造血系统产生损伤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促进了血小板的凋亡,增强了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清除,在多方面的负面作用下,导致血小板水平快速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出血叫现代医学常常采用药物、血小板输注等方式防治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价格昂贵、血小板库存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受到限制。
中医药治疗不仅能够提升血小板水平,还能改善全身情况,副反应少,具有明显的优势。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评估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状的临床效果及用药安全。
方法选取于本溪中心医院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rhIL-11治疗组(观察组)和非rhIL-11治疗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LT最低值、恢复正常所用时间,PLT输注量,治疗前后PLT的变化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同时,分析rhIL-11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PLT最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恢复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需要的PLT输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化疗前后PLT水平无明显差别,但化疗结束15天后观察组患者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rhIL-11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安全性较高。
结论 rhIL-11能够显著改善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状,不良反应耐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A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水平降低,其中以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恢复最为困难,而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出血及严重感染[1],阻碍化疗的进一步进行。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药物能够降低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重组白介素-11(recombined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降低的症状[2]。
本研究中,我们利用国产重组白介素-11治疗肺癌化疗过程中的血小板减少症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溪市中心医院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7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rHuIL-11对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陈勇;易军;谢荣盛;宋小勇【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0(45)2【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u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2009年6月71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rHuIL-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为(2.46±2.28)d,由最低值恢复至>100×109/L为(5.25±2.79)d;对照组分别为(5.73±3.05)d和(9.73±4.02)d(P<0.0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头痛及头晕、骨骼及关节疼痛、乏力.结论 rHuIL-11能明显缩短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且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辅助用药.【总页数】2页(P148-149)【作者】陈勇;易军;谢荣盛;宋小勇【作者单位】338001,新余,江西省新余钢铁公司中心医院肿瘤内科;338001,新余,江西省新余钢铁公司中心医院肿瘤内科;338001,新余,江西省新余钢铁公司中心医院肿瘤内科;338001,新余,江西省新余钢铁公司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3【相关文献】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婧;陈丹;杨颖;徐朱俊;程杰;2.巨和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J], 李斌;罗建远3.巨和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J], 陈学明;李鹏龙4.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观察要点构架 [J], 朱婷婷; 朱翠; 陈雷5.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J], 梁靓;汪顺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摘要:对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
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4例(白介素-11治疗)和对照组34例(咖啡酸片)治疗。
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低于50 ×109 /L 时予升血小板治疗,观察组给予白介素- 11 1.5mg 皮下注射qd; 对照组予咖啡酸片0.2mg口服Tid; 血小板升至100 × 109 /L 停药,血小板低于20× 109 /L 时输注血小板及对症处理。
2 - 3 日检查血常规。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持续天数、以及血小板减少相关出血性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低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持续天数多于观察组患者,出血性症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有效改善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缩短血小板持续减少的时间,减少出血性症状发生率。
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恶性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目前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化疗药物可以诱导骨髓中分裂旺盛的造血细胞凋亡,并导致不同功能分化阶段的血细胞,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常常延误化疗周期,影响治疗。
其中血小板减少较为严重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出血症状,比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等[1]。
重组人白介素-11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一种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液血小板计数[2]。
肿瘤化疗致骨髓抑制护理论文【摘要】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化疗后骨髓抑制(如白细、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
骨髓抑制在化疗后7天左右最为明显,8~9天后逐渐恢复,但如果化疗剂量过大,肝功能不正常及骨髓已经反复受抑制则自然恢复就慢,这时期患者就很可能因化疗副作用引起出血或感染而延误继续化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精细科学的护理是减轻和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护理1 血小板降低后的观察及护理血小板下降后,患者有隐性出血和显性出血的可能。
隐性出血表现为皮下出血时,可见四肢和躯干有出血点,连成一片时可使皮肤呈紫黑色;表现为内脏出血时,如消化道出血可见呕血、便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使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显性出血可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病变部位(如子宫、阴道)出血、咳血等;同时临床上可观察到患者有倦怠、乏力、精神淡漠、食欲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
1.1 首先了解化疗的进程和患者血象的变化,定时检查血象,特别是在停药3~5天。
1.2 指导患者要有适当的休息,不做剧烈的活动,防止活动时因机体软弱无力、脑缺血而发生外伤及出血等意外事故,对有颅内出血和阴道出血倾向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1.3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一旦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同事记录瘀斑出现的部位、大小、数量,但要与5-FU等药物注射后留下的色素沉着斑相区别。
1.4 在进行各项护理治疗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在进行肌肉注射、静脉给药后用干棉球压迫针眼至无出血为止,并嘱患者注意自己不要碰伤,以防皮下血肿。
1.5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患者感觉鼻腔干燥时可给灭菌石蜡油滴鼻,指导患者切勿用手指挖鼻孔和过多擤鼻,多喝开水,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当鼻腔少量出血时,应及时吐出,让患者平卧,手指压迫两侧鼻翼,1%呋麻液滴鼻,头部冷敷,如出血严重,尤其后鼻腔出血时,应立即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进行填塞。
92生物技术世界 BIOTECHWORLD化学治疗会导致骨髓抑制[1],造成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生存期缩短。
宋爱英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血虚证”范畴来研究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血虚证表现是:“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2]。
宋爱英教授对治疗恶性肿瘤,减少放化疗后毒副反应疗效显著。
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在古代中医已经认识到血液在濡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1 宋爱英教授坚持辨证论治的中医治则,从两方面阐述病因:内因和外因。
1.1.1 内因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积聚”的范畴。
人体正气不足,邪正博结日久,郁而形成积聚,病势深入,造成人体正气亏虚,血化生不足,形成血虚证。
宋爱英教授主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因,也是根本原因。
1.1.2 外因古代中医在外因致病中提出药毒损伤[4]。
药毒损伤人体,药毒直接损伤气血和损伤脏腑引起气血生化不足。
化疗药物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血中成熟血小板存活期短,造成血小板减少并难以恢复。
1.2 病机中医认为后天水谷精微和先天之精是生成血液的基础物质[5]。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脾胃运化精微物质,化生为血。
《诸病源候论》认为精气封藏于肾,肾精化生气血。
现代医学研究脾有造血和储藏血液的功能,尤其是血小板[6]。
肾脏能够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可忽略的是肝脏在调节血液中的重要作用。
江磊磊、张传永论述了肝化生血气、调节血液、固摄血液三个方面[7]。
中医认为化疗药物伐其正气,中伤脾脏,气血化生无源;久伤肾,肾精不足,髓海失养,髓少不能化血;伤肝,不能调节血液。
根据五脏的病因病机宋爱英教授总结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不仅与脾、肾有关,与肝也有着密切相关。
在治疗上宋爱英教授主张以“补益脾肾,养血柔肝”之法。
2 经典案例患者,女,于2013年2月21日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胃>浸润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冰冻上切端(-),冰冻下切端(-),各组淋巴结4/47。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自身对比,将患者的第一周期单用治疗作为对照期,将患者的第二周期加入1.5mg/1d用药规格的rhil-11药物化疗,为观察期。
连续对患者化疗6-14d时长,观察患者的血小板最低数值、持续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化疗方法,观察期患者的血小板最低值明显高出对照期,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处于20x109/L 以下的持续时长明显低于对照期,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通过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行rhil-11,可以有效的降低化疗所引发的血小板减少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血小板持续下降的时长,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在临床医学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血液恶性肿瘤;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21-01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中的血液肿瘤发生率持续增加,因此临床医学的治疗方法通常宣威化疗【1】,肿瘤病症的整体治疗成效当前较不完善,但是肿瘤患者经过化疗之后,经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骨髓造血抑制,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是出现骨髓造血抑制的明显临床表现【2】。
血小板减少可以有效的导致患者出血,从而对患者的整体化疗连续性造成直接影响【3】。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骨髓病理检查确诊为,有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症状患者,有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症状患者和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特比奥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比较魏阳;周行;周进;谢华;王理阳;赵新;姚文秀【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特比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巨和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76例恶性实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特比奥皮下注射治疗.另外一组38例患者在化疗后采用巨和粒皮下注射治疗,动态监测注射特比奥或巨和粒后患者血小板增长情况,c2检测比较二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注射特比澳与巨和粒后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其中特比澳组血小板计数普遍高于巨和粒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特比澳组高于巨和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在巨和粒治疗后需要输注血小板,而特比澳组只4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毒副反应,其中特比奥组(13.2%)低于巨和粒组(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毒副反应均比较轻微,患者可以耐受.结论特比澳与巨和粒治疗恶性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30【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减少症;恶性实体瘤【作者】魏阳;周行;周进;谢华;王理阳;赵新;姚文秀【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骨髓抑制是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不仅导致出血,还影响肿瘤患者化疗方案实施甚至迫使患者中断化疗。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32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白细胞介素-11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应用利血生片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介素-11;治疗
当前肿瘤治疗的疗效逐步改善,但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是许多化疗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血小板减少更是棘手的问题[1]。
血小板减少易导致出血,不仅影响化疗的继续进行,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
既往输注血小板制剂只能补充血小板,减少及避免因血小板减少出现的并发症,但反复输注血小板易出现同种异体血小板抗体,降低血小板输注效果[2]。
有报道证实白介素-11具有较好的提升血小板的作用[3]。
为了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我科自2005年8月~2009年8月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亦取得一定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5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32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学及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
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75岁,平均54.5岁。
其中肺癌10例,乳腺癌5例,宫颈癌5例,卵巢癌4例,胃癌4例,大肠癌3例,淋巴瘤1例。
按诊断标准确诊,均不伴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有病人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均>50×109/L。
把上述3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80×109患者24h后开始应用利血生片治疗,每日一片。
治疗组:每支rhIL-11用 1.1mL灭菌水复溶,50mg/kg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次/d,7~14d一疗程。
两组研究都采用自身对照法,即第一周期化疗结束,监测血小板变化情况。
要求入组患者化疗期间血小板最低值低于50×109/L,待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后进入化疗。
接受相同方案的化疗。
每天记录患者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行相关检查
1.3 观察指标:两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0.05)。
3 讨论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下血小板减少,后者主要是由于骨髓干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对骨髓基质细胞、微循环结构或功能损伤所致,造成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药物种类和剂量有关[4]。
下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对于接受大剂量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病人和肿瘤病人,血小板减少症是威胁他们生命的一个十分严重的并发症[5],特别是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减少症常常是其化疗后致死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些恶性肿瘤的联合化疗也经常会出现药物累积性的血小板减少症。
因此为了预防出血的发生,化疗量常需尽量减少,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彻底清除[6]。
虽然注输血小板可以缓解血小板减少,但这种作用是暂时的,同时还可能带来感染、输血反应和抗体产生等其他问题[7]。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白介素-11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与分化,促进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增加外周血小板的数目[8]。
近几年很多临床应用白介素-11注射液提升血小板,使疗效明显提高[9]。
本组治疗组16例患者应用白介素-11治疗结果显示其有效率为93.8%,同时不良反应也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过在发生血小板减少症时,也应加强护理。
①减少活动,预防损伤,避免搬运重物,防治便秘。
②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维持收缩压在18.7kPa以下,预防颅内出血。
避免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尽量避免静脉穿刺等创伤性操作。
③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含微量元素较多的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产品等。
饮食宜软,禁食坚硬、辛辣及带骨刺食物,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食生冷食品,食物均应经过煮沸灭菌,以防消化道感染。
④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陪客防交叉感染。
地面干燥没有水渍,防滑倒,穿防滑软底鞋。
特别是年老体弱、脑转移、截肢患者、四肢水肿患者更应加强看护,必要时加护栏,防止患者从睡梦中掉下床。
防止便秘。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给予镇咳药物,呕吐时给予止吐药物,避免骤起骤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