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市场营销分析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23
茅台营销策划方案论文一、市场分析1.茅台酒市场概况茅台酒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茅台酒的特点是酒体醇厚、香气浓郁、口感柔和,深受消费者喜爱。
茅台酒在国内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但在国际市场上占比较小。
2.市场竞争分析茅台酒在国内高档白酒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他国内知名的高档白酒品牌如五粮液、洋河、剑南春等也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进口高档白酒在中国市场上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3.消费者群体分析茅台酒的消费者群体主要包括中高收入人群,他们对品质和品味有较高的追求。
茅台酒的消费者以男性为主,女性消费者相对较少。
消费者对茅台酒的认可度较高,但价格较高使得一些潜在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二、目标市场及营销目标1.目标市场根据茅台酒的产品特点和消费者群体分析,我们将目标市场定为中国中高收入人群,尤其是男性消费者。
2.营销目标(1)增加市场份额:在目标市场中提升茅台酒的市场份额,力争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2)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提升茅台酒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3)扩大消费人群:吸引更多中低收入人群消费茅台酒,提高品牌的普及度。
三、产品定位茅台酒作为中国白酒的顶级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高品质。
我们将茅台酒定位为高端品牌,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品质吸引消费者。
四、营销策略1.产品策略(1)保持产品品质:茅台酒作为顶级白酒品牌, 我们将始终保持产品的高品质和独特风味, 力求使每一瓶茅台酒都让消费者满意。
(2)研发新品:我们将持续进行研发,推出一些新口味和新款式的茅台酒,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价格策略茅台酒的价格一直较高,成为一部分消费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们将采取以下价格策略:(1)产品差异化定价:在茅台酒的产品线中,我们将推出不同价格和规格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2)限时促销:定期举办茅台酒的限时促销活动,降低产品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
茅台营销环境分析报告XXX是一家拥有近20家企业的大型集团公司,涉足多个产业领域,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红酒、证券、银行、保险、物业、科研等。
公司主营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
XXX是由八家公司共同发起,并经过XXX黔府函字(1999)291号文件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一亿八千五百万元。
公司于2001年7月31日在XXX正式挂牌上市。
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被誉为“世界最好的蒸馏酒”,同时也是白酒第一品牌,在国内外享有业内最高地位与美誉。
公司地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赤水河边,气候炎热潮湿,这也奠定了茅台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环境。
目前,XXX茅台酒年生产量已突破一万吨,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公司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7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从而占据了白酒市场制高点,称雄于中国极品酒市场。
在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中,政治及法律法规因素是影响白酒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白酒行业需要大量的水和粮食,耗能高、污染大,因此被列为限制发展行业。
国家对白酒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扶优限劣、降耗节粮”的产业政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白酒行业进行宏观调控。
二、竞争分析白酒行业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
贵州茅台酒作为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五粮液、XXX等知名白酒品牌。
这些品牌在产品品质、市场渠道、品牌形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三、营销策略分析XXX在营销方面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
公司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巨资,通过赞助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不断推出新品,满足市场需求,拓展产品线。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市场,开拓新的消费群体。
市场营销学案例综合分析———国酒茅台的营销策略组长:李宁组员:王晓旻、姚佳、邓俊君目录面临困境:“国酒”的历史发展与危机如何应对:新茅台的整合营销策略●市场定位的转变——放低姿态●价格策略的调整——涨价风潮●渠道策略的转变茅台突围的总结:变,才是不变的真理本案例运用的营销理论及方法茅台的历史发展历史悠久《史记》载,西汉时,鄱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得取赤水河名酒“枸酱”献武帝,帝饮而“甘美之”。
此后,唐蒙到贵州开拓驿道,还特地绕道“枸酱”所在的仁怀。
西汉以降,经唐宋至元明,赤水河一带所产美酒,逐渐名动海内,成为朝廷贡品。
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就已经在贵州茅台镇杨柳湾陆续兴建,出现了村村有作坊、户户闻酒香的兴旺景象。
到了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4年),茅台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
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志的一批茅台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
优良品质国际见证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经各国评委反复比较、品评,一致将茅台酒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评为世界“三大蒸馏酒”,并授予金奖,自此,茅台名扬海外。
1935年3月16日,红军攻占茅台镇。
当地百姓捧出珍藏的美酒,欢迎红军。
对于当时的红军战士来说,茅台酒不仅是上乘的饮品,更是消除疲劳和治病疗伤的良药。
从此,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就与茅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过后,盛大的开国宴会在北京饭店举行,茅台作为盛典的主酒斟进开国元勋们的杯中。
从此以后,茅台酒被誉为“国酒”而名满中华。
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0周年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破天荒收藏了一瓶白酒——一瓶50年陈酿茅台。
国酒茅台的危机老品牌如何跟上新市场11></a>.目标客户茅台酒曾受新中国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的青睐,被人们尊为“国酒”。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茅台酒经常供不应求。
然而,随着时间继续向前推移,20世纪90年代,茅台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挑战。
茅台酒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一、项目概述茅台酒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品牌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知名度。
然而,随着中国酒类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茅台酒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实现持续的增长。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茅台酒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以帮助茅台酒实现其目标。
二、市场分析1. 市场环境分析茅台酒所在的中国白酒市场是一个庞大且具有潜力的市场,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
目前,中国白酒市场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消费者对白酒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
除了来自其他白酒品牌的竞争,茅台酒还面临来自其他酒类如红酒和啤酒的竞争。
2. 目标市场分析茅台酒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国内地的消费者,特别是中高端消费群体。
中高端消费群体拥有相对较高的收入并愿意购买高品质的白酒。
茅台酒在这个消费群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来进一步扩大茅台酒的影响力和销售额。
3. 竞争对手分析茅台酒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中国白酒品牌和国际酒类品牌。
在中国市场,与茅台酒竞争的主要品牌有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
这些品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会对茅台酒的市场份额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三、市场营销目标基于对市场的分析,茅台酒的市场营销目标包括:1. 提高市场份额: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提高茅台酒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内地市场的领先白酒品牌。
2. 扩大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提高茅台酒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3. 加强品牌声誉: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提升茅台酒的品牌声誉和形象,树立起高品质和独特性的形象。
四、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市场营销目标,茅台酒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实现目标:茅台酒应将自己定位为高端白酒市场的领先品牌,突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通过定期举办品牌推广活动和与高端场合的合作,将茅台酒与奢华、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相关联。
2. 产品创新茅台酒应致力于产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例如,可以推出限量版产品或与其他奢侈品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国酒茅台国酒茅台的4P策略分析一、茅台简介茅台是我国的国酒,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
与泸州老窖,杏花村汾酒并称我国三大名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茅台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
二、产品策略之品牌策略1、茅台酒的旗下有很多的产品,按产品线分为陈年酒、礼盒酒、普通酒、其他酒系列。
其产品项目更是数不胜数,茅台在品牌策略上使用了企业名称加个别名称并用,比如陈年茅台酒下有15年陈年茅台酒,30年陈年茅台酒,50年陈年茅台酒等。
2、在品牌决策上茅台还使用了个别品牌,即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
比如汉帝茅台、建国60周年茅台酒、盛世国藏、1680等等。
3、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国酒茅台逐渐完善了酱香型酒产品系列,形成了高、中、低端的产品层次,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开发,基本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定价策略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等。
一般说来,产品定价的上限通常取决于市场需求,下限取决于该产品的成本、费用等。
在上限和下限内如何确定价格水平,则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定价目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和同类产品的价格。
2006年贵州茅台公司调整茅台酒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5%,使得不同年份的茅台酒涨价在40到200元不等。
茅台酒价格的整体上涨,再一次引起消费者对白酒的强烈关注。
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粮食原料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
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宏观调控和农业政策的实施,酒水产品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以及包装材料价格也上涨,造成了白酒成本实质性上涨,这些成了推动茅台酒涨价的宏观环境因素。
二是税收政策调整。
酒水企业税收的调整和白酒消费税的调整对白酒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三是品牌提升的需要。
由于水井坊、国窖1573、五粮液等高端酒水产品的崛起,价格上对茅台造成了压力,茅台不得不通过提价保值来继续引领老牌高端名酒的形象利润的需要。
茅台营销模式分析文/周涛一瓶茅台酒,从投料生产到包装上市,至少要5年时间。
这样的产品,如何营销?在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宏观环境下,茅台能一枝独秀且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难免令人喜出望外。
也许正是这样才使得茅台人回避或疏忽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从横向来看,五粮液已稳居白酒老大的位置,年均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
作为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茅台已显得有些落伍——茅台的业绩也许并不值得骄傲。
因为茅台酒的供不应求是这样产生的:第一、其品牌价值得到突然的释放;第二、消费者消费水平上升;第三、年仅三千吨包装供货能力。
没有库存并不等于供不应求。
应该说象茅台这样的品牌年销售收入十几个亿,实在是一种无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是市场的误会。
一项针对高档白酒的消费调查结果表明,50岁以上的消费者70%偏爱茅台,50岁以下至少有75%的喜欢喝五粮液;再看价格,半年前同度数的茅台与五粮液的零售价只相差10元左右,但2000年年底,五粮液的价格上涨了40~60元,直逼300元。
而茅台只有小幅的上升。
从这两组数据和事实,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喝茅台喝的是历史,而喝五粮液则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此以往,随着茅台酒忠实消费者的减少,茅台也将退出它本来应该大放光彩的历史舞台。
茅台到底怎么了,恐怕还得从诊断它的营销模式着手。
茅台的营销模式1、销售渠道模式:茅台酒采取的多渠道策略,既实行总经销制,又直接面对终端(专卖店)。
但问题在于经销商的选择、地区之间的控制。
毫无疑问,茅台酒的经销商大都是各省市的糖酒公司,而糖酒公司作为国营老字号,本身也是一种品牌,自然有其优势。
比如信誉较好,网络覆盖面宽等。
但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这些老字号的企业已显得步履艰难,老态龙钟了。
企业负担重,经营者没有权力,没有资金,尤其是在开发市场方面显得手足无措。
说白了,他们做的仅仅是买酒和卖酒的事情。
而直到今天,茅台酒至少有70%还是靠他们来卖。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国酒茅台国酒茅台的4P策略分析一、茅台简介茅台是我国的国酒,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
与泸州老窖,杏花村汾酒并称我国三大名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茅台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
二、产品策略之品牌策略1、茅台酒的旗下有很多的产品,按产品线分为陈年酒、礼盒酒、普通酒、其他酒系列。
其产品项目更是数不胜数,茅台在品牌策略上使用了企业名称加个别名称并用,比如陈年茅台酒下有15年陈年茅台酒,30年陈年茅台酒,50年陈年茅台酒等。
2、在品牌决策上茅台还使用了个别品牌,即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
比如汉帝茅台、建国60周年茅台酒、盛世国藏、1680等等。
3、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国酒茅台逐渐完善了酱香型酒产品系列,形成了高、中、低端的产品层次,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开发,基本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定价策略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等。
一般说来,产品定价的上限通常取决于市场需求,下限取决于该产品的成本、费用等。
在上限和下限内如何确定价格水平,则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定价目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和同类产品的价格。
2006年贵州茅台公司调整茅台酒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5%,使得不同年份的茅台酒涨价在40到200元不等。
茅台酒价格的整体上涨,再一次引起消费者对白酒的强烈关注。
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粮食原料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
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宏观调控和农业政策的实施,酒水产品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以及包装材料价格也上涨,造成了白酒成本实质性上涨,这些成了推动茅台酒涨价的宏观环境因素。
二是税收政策调整。
酒水企业税收的调整和白酒消费税的调整对白酒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三是品牌提升的需要。
由于水井坊、国窖1573、五粮液等高端酒水产品的崛起,价格上对茅台造成了压力,茅台不得不通过提价保值来继续引领老牌高端名酒的形象利润的需要。
茅台营销模式分析第一篇:茅台营销模式分析茅台营销模式分析一瓶茅台酒,从投料生产到包装上市,至少要5年时间。
这样的产品,如何营销?在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宏观环境下,茅台能一枝独秀且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难免令人喜出望外。
也许正是这样才使得茅台人回避或疏忽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从横向来看,五粮液已稳居白酒老大的位置,年均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
作为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茅台已显得有些落伍——茅台的业绩也许并不值得骄傲。
因为茅台酒的供不应求是这样产生的:第一、其品牌价值得到突然的释放;第二、消费者消费水平上升;第三、年仅三千吨包装供货能力。
没有库存并不等于供不应求。
应该说象茅台这样的品牌年销售收入十几个亿,实在是一种无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是市场的误会。
一项针对高档白酒的消费调查结果表明,50岁以上的消费者70%偏爱茅台,50岁以下至少有75%的喜欢喝五粮液;再看价格,半年前同度数的茅台与五粮液的零售价只相差10元左右,但2000年年底,五粮液的价格上涨了40~60元,直逼300元。
而茅台只有小幅的上升。
从这两组数据和事实,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喝茅台喝的是历史,而喝五粮液则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此以往,随着茅台酒忠实消费者的减少,茅台也将退出它本来应该大放光彩的历史舞台。
茅台到底怎么了,恐怕还得从诊断它的营销模式着手。
茅台的营销模式1、销售渠道模式:茅台酒采取的多渠道策略,既实行总经销制,又直接面对终端(专卖店)。
但问题在于经销商的选择、地区之间的控制。
毫无疑问,茅台酒的经销商大都是各省市的糖酒公司,而糖酒公司作为国营老字号,本身也是一种品牌,自然有其优势。
比如信誉较好,网络覆盖面宽等。
但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这些老字号的企业已显得步履艰难,老态龙钟了。
企业负担重,经营者没有权力,没有资金,尤其是在开发市场方面显得手足无措。
说白了,他们做的仅仅是买酒和卖酒的事情。
而直到今天,茅台酒至少有70%还是靠他们来卖。
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国酒茅台国酒茅台的4P策略分析一、茅台简介茅台是我国的国酒,产于中国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酒之一。
与泸州老窖,杏花村汾酒并称我国三大名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
茅台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
二、产品策略之品牌策略1、茅台酒的旗下有很多的产品,按产品线分为陈年酒、礼盒酒、普通酒、其他酒系列。
其产品项目更是数不胜数,茅台在品牌策略上使用了企业名称加个别名称并用,比如陈年茅台酒下有15年陈年茅台酒,30年陈年茅台酒,50年陈年茅台酒等。
2、在品牌决策上茅台还使用了个别品牌,即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
比如汉帝茅台、建国60周年茅台酒、盛世国藏、1680等等。
3、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国酒茅台逐渐完善了酱香型酒产品系列,形成了高、中、低端的产品层次,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开发,基本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三、定价策略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定价目标、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竞争者的产品和价格等。
一般说来,产品定价的上限通常取决于市场需求,下限取决于该产品的成本、费用等。
在上限和下限内如何确定价格水平,则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定价目标、政府的政策、法规和同类产品的价格。
2006年贵州茅台公司调整茅台酒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5%,使得不同年份的茅台酒涨价在40到200元不等。
茅台酒价格的整体上涨,再一次引起消费者对白酒的强烈关注。
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粮食原料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
由于国家整体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宏观调控和农业政策的实施,酒水产品的各种原材料价格以及包装材料价格也上涨,造成了白酒成本实质性上涨,这些成了推动茅台酒涨价的宏观环境因素。
二是税收政策调整。
酒水企业税收的调整和白酒消费税的调整对白酒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三是品牌提升的需要。
由于水井坊、国窖1573、五粮液等高端酒水产品的崛起,价格上对茅台造成了压力,茅台不得不通过提价保值来继续引领老牌高端名酒的形象利润的需要。
贵州茅台营销分析一、企业概况贵州矛盾集团公司(简称贵州茅台)的总部位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
海拔423米。
2002年底,公司的基本情况如下,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有员工6000余人(其中股份公司3496人),总资产26.45亿元。
属国家一级、特大型企业、全国白酒行业唯一荣获金马奖的企业。
公司以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企业,有三个全资子公司(进出口公司、香港矛盾贸易公司、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五个控股公司(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大厦、茅台威士忌公司、遵义啤酒有限公司、茅台装饰公司),五个参股公司)贵州久远物业公司、珠海龙狮评瓶盖有限公司、保健饮品开发公司、尊容宝贵公司、南方证券公司)。
贵州茅台)股票代码:600519)的茅台酒历史悠久。
成名于的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与白兰地、威士忌并成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茅台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甘美之”的褒奖到1704年后清代大儒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赞誉,从1915年“巴拿马万过博览会”金奖到1996年荣获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国际名酒品评会”特别金奖第一名,可谓“流香自含唐,异彩到今朝”开民族品牌或国际金奖之先河。
蝉联历次国家名酒评比之冠,先后14次荣获国际金奖。
如今(2002年底),茅台酒产量以达到每年6000吨的水平,并形成了多品开发、全方位发展的格局。
有43度、38度、33度茅台酒;也有茅台王子酒、茅台应宾酒、茅台醇、茅台不老酒等家族品牌。
领有15年、30年、50年、80年陈娘极品。
二、行业背景据统计,我国现有白酒企业3.7万余家,其产量超过2万吨的企业有33家(2001年),合计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30%;利税超过亿元的有20家,占行业61.8%的利税份额。
这一数据说明行业目前以分散生产为主。
在现在市场中传统名优酒的地位日益巩固。
名酒继续退出种地就强占市场,如五粮液系列从400多元到10多元的酒应有尽有,剑南春有剑南大曲、绵竹大曲等。
茅台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摘要: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酒种,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世界上六大蒸馏酒,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取得长足的发展。
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高端品牌之一,可谓是中国白酒行业的先驱与领导。
随着白酒行业的市场主体不断多元化,竞争也日渐加剧,茅台企业要想保持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营销战略。
文章将对茅台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茅台企业;市场营销;国酒1.茅台企业的市场营销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白酒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许多高端品牌的白酒企业不断涌现,其中茅台与五粮液、水井坊等是强势白酒品牌的代表,这些品牌的白酒消费者认同度较高,是白酒行业的领导与先驱。
一贯被称为“国酒”的茅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茅台企业自建国以来遭受过几次严重的挫折和打击,主要原因在于其市场营销无法适应现代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经历过危机后才逐渐转变市场营销观念与策略。
据证券日报消息,茅台企业2012年财报显示,公司在12年实现了营业收入264.55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利润133.08亿元,同比增长52%。
对于公司业绩贡献最大的是公司的主打产品高度酒,而低度茅台酒的营业收入所占比例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2年的存货和应收账款都出现上升,存货96.66亿元,同比增长34.49%。
第四季度存货仍在增加。
应收账款从2011年的223万元激增至1781万元,同比增700%。
而预收账款却比上一年减少27.6%。
多项指标表明经销商销售压力增大,进货减少。
2012年9月以后,茅台大幅度涨价30%,再加上公务招待消费政策的影响,茅台企业面临着很大的销售压力,危机事件的爆发,政策压力加大都将使茅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茅台企业现今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归结为其独创的“八个营销”,包括工程、感情、诚信、网络、服务、个性、事件、文化等方面市场策略,这八个方面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过去茅台企业在中国高端白酒领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以八个营销为基础,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是茅台企业在未来重要的市场营销策略。
国酒茅台的营销环境分析报告公司简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近20家企业构成,集团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红酒、证券、银行、保险、物业、科研等。
公司主营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八家公司共同发起,并经过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字(1999)291号文件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一亿八千五百万元。
公司于2001年7月31日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贵州茅台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被誉为“世界最好的蒸馏酒”,同时,它也是白酒第一品牌,在国内外享有业内最高地位与美誉。
公司地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赤水河边,气候炎热潮湿,这也奠定了茅台得天独厚的酿酒地理环境。
目前,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年生产量已突破一万吨;43°、38°、33°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满足了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15年、30年、50年、80年陈年茅台酒填补了我国极品酒、年份酒、陈年老窖的空白;在国内独创年代梯级式的产品开发模式。
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70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从而占据了白酒市场制高点,称雄于中国极品酒市场。
一、行业分析1)外部宏观环境PEST分析◆政治及法律法规因素白酒行业会消耗大量水和粮食,耗能高、污染大,因此被列为限制发展行业。
国家对白酒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扶优限劣、降耗节粮”的产业政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白酒行业进行宏观调控。
首先,税收政策的相继出台,对白酒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006年白酒消费税由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保留每斤白酒0.5元的定额税率从量征收政策,调整后,粮食白酒从价计征税率下降了5%,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税收维持从量税不变的目的之一是要扶持优质白酒企业,淘汰部分劣质白酒产能,而从量税的维持将使得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进一步收缩低档白酒产能,从价税的小幅下调将刺激白酒企业的高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