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自锁电路
- 格式:docx
- 大小:57.19 KB
- 文档页数:1
如果还不会自锁电路,那就参考3个实物接线图吧
关于这个自锁电路的接线,我已经发过很多文章了,这是最基础的也是应用最广的接线。
但是给我要自锁实物接线图的朋友依然很多,今天再回顾一次,如果还看不懂,就照我发的实物图接线。
自锁电路
这是完整的自锁接线,主电路很简单,三相电源通过熔断器和接触器热过载继电器的主触点直接到异步电机。
控制电路从熔断器FU2往下接的是热过载继电器的常闭点,出线接的是停止按钮SB1的红色常闭一端,停止按钮出线接的是启动按钮SB2的绿色常开一端。
启动按钮进线端分出一支路接交流接触器的辅助NO常开触点,常开点出线接KM线圈,启动按钮的出线也接线圈。
简易的自锁电路
这个是简易的自锁电路,省掉了一个热过载继电器。
缺点:电机没有过载保护功能
有过载保护的自锁
这个是完整的自锁控制电路(熔断器最好也加上),关于自锁的接线也不是唯一的。
因为很多接触器上都有2个A2触点,这两个A2内部连通。
接线时用一个或者二个都可以,只不过跳线稍有不同。
这是完整自锁电路
谢谢各位支持。
三极管的开关电路——一眼就懂三极管的含义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分为NPN和PNP 两种。
常见的三极管为9012、s8550、9013、s8050.单片机应用电路中三极管主要的作用就是开关作用。
其中9012与8550为pnp型三极,其中9013与8050为npn型三极管。
PNP与NPN两种三极管各引脚的表示:PNP和NPN管的引脚如何区分,先说我个人对三极管的引脚区分,看着箭头的指向,箭头向外的为NPN管,箭头向内的为PNP管。
NPN管,箭头指向的为e极(发射极),e极(发射极)对面的引脚为c极(集电极),第三脚为b极(基极)。
PNP管,背对着箭头指向的为e极(发射极),发射极对面的引脚为c极(集电极),第三脚为b极(基极)。
三极管的开关作用三极管不仅可以对模拟信号放大,也可作为控制开关使用,作为开关使用的三极管处于截止与饱和状态,如下图所示:集电极电阻R1为上拉电阻,当三极管Q1截止时将输出电压上拉至电源VCC(高电平),可以理解为开集(OC)输出结构的上拉电阻,基极串联电阻R2为限流电阻,防止输入电压Vi幅值过高导致基极电流超额而损坏三极管,下拉电阻R3用来确保无输入信号(即悬空)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当基极没有信号时(即L),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此时三极管Q1相当于一个处于断开状态的开关,输出方向为虚线的方向,如下图所示:当基极有信号时(即H),三极管Q1处于饱和状态,输出电压Vo为三极管饱和压降(低电平),此时三极管Q1相当于一个处于闭合状态的开关,输出方向为虚线的方向,如下图所示:下面用NPN三极管的开关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的例子:如上图所示,当Vi没有信号时(即L),Q1断开,LED1不亮。
三极管开关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图一所示是NPN三极管的共射极电路,图二所示是它的特性曲线图,图中它有3 种工作区域:截止区(Cutoff Region)、线性区(Active Region) 、饱和区(Saturation Region)。
三极管是以B 极电流IB 作为输入,操控整个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若三极管是在截止区,IB 趋近于0 (VBE 亦趋近于0),C 极与E 极间约呈断路状态,IC = 0,VCE = VCC。
若三极管是在线性区,B-E 接面为顺向偏压,B-C 接面为逆向偏压,IB 的值适中(VBE = 0.7 V),I C =h F E I B 呈比例放大,Vce = Vcc -Rc I c = V cc - Rc hFE IB可被IB 操控。
若三极管在饱和区,IB 很大,VBE = 0.8 V,VCE = 0.2 V,VBC = 0.6 V,B-C 与B-E 两接面均为正向偏压,C-E间等同于一个带有0.2 V 电位落差的通路,可得I c=( Vcc - 0.2 )/ Rc ,Ic 与IB 无关了,因此时的IB大过线性放大区的IB 值,IchFE IB 是必然的。
三极管在截止态时C-E 间如同断路,在饱和态时C-E 间如同通路(带有0.2 V 电位降),因此可以作为开关。
控制此开关的是IB,也可以用VBB 作为控制的输入讯号。
图三、四分别显示三极管开关的通路、断路状态,及其对应的等效电路。
图1 NPN 三极管共射极电路图2 共射极电路输出特性曲图3、截止态如同断路线图图4、饱和态如同通路三极管开关电路设计三极管除了可以当做交流信号放大器之外,也可以做为开关之用。
严格说起来,三极管与一般的机械接点式开关在动作上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却具有一些机械式开关所没有的特点。
图1所示,即为三极管电子开关的基本电路图。
由下图可知,负载电阻被直接跨接于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而位居三极管主电流的回路上,图1 基本的三极管开关输入电压Vin则控制三极管开关的开启(open) 与闭合(closed) 动作,当三极管呈开启状态时,负载电流便被阻断,反之,当三极管呈闭合状态时,电流便可以流通。
三极管典型开关电路三极管是一种非线性电子器件,常用于电子电路中的放大和开关控制。
典型的三极管开关电路有共射、共基和共集三种。
共射开关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三极管开关电路。
它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与信号源相连,发射极通过负载电阻连接至地,而集电极则连接到一个正电源。
在开关状态下,当输入信号高于一个阈值电压时,三极管将会被打开,并且电流可以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
而当输入信号低于阈值电压时,三极管关断,电流无法通过。
由于集电极端的电阻,该电路可以输出一个较高的电压。
共基开关电路中,集电极连接到一个电压源上,发射极通过一个负载电阻与地相连,而基极则与信号源相连。
在开关状态下,当输入信号高于一个阈值电压时,三极管被打开,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而当输入信号低于阈值电压时,三极管关断,电流无法通过。
共基开关电路可以提供较低的输出电压,常用于需要较高的电流放大的场景。
共集开关电路中,发射极连接到一个电压源上,基极通过一个电阻与信号源相连,而集电极则通过一个负载电阻与地相连。
在开关状态下,当输入信号高于一个阈值电压时,三极管被关闭,电流无法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而当输入信号低于阈值电压时,三极管打开,电流可以通过。
共集开关电路可以提供较低的输出电压,而且具有电流放大的特性。
三极管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信号的控制,将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导通或者截止。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电路中的信号进行放大、开关控制等操作。
总结来说,三极管典型的开关电路主要有共射、共基和共集三种。
它们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使三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状态,从而实现电路的特定功能。
这些典型的开关电路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广泛应用,并且有着不同的电压输出特性和电流放大特性。
三极管开关电路-自控电路原理时间:2010-03-05 00:26:34 来源:作者:能不能用干簧管开关直接控制电动机的转与停呢?玩具电动机是常用的动力装置,它能够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可用于小电风扇转动、小离心水泵抽水等执行功能。
通常玩具直流电动机工作电压低,虽然在1.5~3V就可以启动,但起动电流较大(1~2安培),如果用触点负荷仅为几十毫安的干簧管进行开关控制,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因此,在自动控制电路中,常使用电子开关来控制电动机的工作状态。
三极管电子开关电路见图1 。
VT基极限流电阻器R如何确定呢?根据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作用,在基极输入一个较弱的电流IB,就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IC有较强的变化。
假设VT电流放大系数hfe≈250,电动机起动时的集电极电流IC=1.5A,经过计算,为使三极管饱和导通所需的基极电流IB≥(1500mA/250)×2=12mA。
在图1电路中,电动机空载时运转电流约为500mA,此时电源(用两节5号电池供电)电压降至2.4V,VT基极-发射极之间电压VBE≈0.9V。
根据欧姆定律,VT基极限流电阻器的电阻值R=(2.4-0.9)V/12mA≈0.13kΩ。
考虑到VT在IC较大时,hfe要减小,电阻值R还要小一些,实取100Ω。
为使电动机更可靠地启动,R甚至可减少到51Ω。
在调试电路时,接通控制开关S,电动机应能自行启动,测量VT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电压VCE≤0.35V,说明三极管已饱和导通,三极管开关电路工作正常,否则会使VT过热而损坏。
自动灭火的热量自动控制电路见图2。
该电路是将图1中的控制开关S换成双金属复片开关ST,就成为热控电路了。
当蜡烛火焰烧烤到双金属复片时,复片趋于伸直状态,使得开关ST接通,电动机启动,带动小风扇叶片旋转,对准蜡烛吹风,自动将火焰熄灭;当双金属片冷却后,开关断开,小电风扇自动停转,完成了自动灭火的程序。
自动停车的磁力自动控制电路见图3。
三极管典型开关电路三极管典型开关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它由三个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三极管元件组成。
在这种电路中,三极管被用作电流开关,可以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三极管是一种具有三个电极的电子器件,包括发射极(Emitter)、基极(Base)和集电极(Collector)。
三极管有两种工作状态,即放大状态和截止状态。
当输入信号比较小的时候,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此时基极电流很小,注入到基极的电流足以导致集电极电流的显著增加。
而当输入信号较大时,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基极电流为零,因此集电极电流接近于零。
在典型的三极管开关电路中,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联一个电阻器,将输入信号与基极之间隔离开,并限制基极电流。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基极电流增加,三极管进入放大状态,集电极电流变大。
而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基极电流减小,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集电极电流减小。
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高低电平,可以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控制。
在开关电路中,三极管被用来控制其他电子电路或器件的操作。
例如,可以将三极管开关电路连接到电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高低电平,可以打开或关闭电灯。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集电极电流较大,电灯亮起;而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电流减小,电灯熄灭。
三极管典型开关电路还可以用于数字逻辑电路中。
在数字逻辑电路中,三极管可以用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门电路。
通过将多个三极管开关电路连接在一起,并根据输入信号的高低电平,可以实现不同的逻辑功能。
除了在开关电路中的应用,三极管还广泛应用于放大电路中。
在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可以放大输入信号,增加信号的幅度,从而得到更大的输出信号。
这使得三极管在音频放大、射频放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三极管典型开关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高低电平,实现对输出信号的控制。
它广泛应用于开关电路、数字逻辑电路以及放大电路等领域。
三极管自锁电路三极管自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使用三极管作为开关元件,利用输入信号对输出执行控制的一种电路。
原理是三极管的三个极性都涉及到电路的金属结构,当三极管被一个有效电压所激活时,一个接地的极性上会产生一个短路,从而使得另外两个极性之间连接在一起,使电路具有自锁效果。
由于三极管自锁电路具有较复杂的极性排列,所以它通常用于自动化控制,例如用来保持一个电路的稳定运行,使得一个电路能够按照预定的模式实现不间断的控制。
三极管自锁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包括:自动控制灯、家用电器、温度控制器、空调控制系统等,都使用了三极管自锁电路作为关键元件。
此外,三极管自锁电路还可以用来控制乐器,例如电子琴、钢琴等乐器,能够将乐器的音色进行精确控制。
三极管自锁电路最大的优点是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因为它利用了三极管的特性,当一个有效电压被激活之后,其另外两个极性会被自动短路,因此不会发生故障。
此外,三极管自锁电路还具有节能性能,它可以按照预定的模式精确控制耗能,使用电量较少,从而可以节约电能,减少能耗。
三极管自锁电路的结构小巧,使用方便,但它仍然存在一些设计上的弊端,例如,它的功耗较小,在面对大功率负载时,电路会受到限制,因此,不适合面对大功率负载的控制。
外,三极管自锁电路的反应速度较慢,它只能用来控制低速的设备,不能满足高速控制的要求。
三极管自锁电路的实际应用不仅包括自动控制和节能,它还可以被用来做一些故障诊断的应用。
它可以使电路的工作状态可视化,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发现故障的原因,从而有效地避免潜在的故障。
总而言之,三极管自锁电路是一种很有用的电路,它具有自动控制、节能、故障诊断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包括家电控制、乐器控制、温度控制等。
三极管自锁电路仍然存在一些设计上的弊端,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
三极管典型开关电路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可以用来实现各种电路功能。
其中,三极管的典型开关电路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产品、功率控制电路等领域。
下面将从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典型的开关电路及其应用展开阐述。
三极管是由三个控制极(基极、发射极、集电极)组成,一般用来放大电流或者作为开关使用。
在开关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有两种,即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
在饱和状态时,三极管导通,此时基极发出的微弱电流会放大成较大的电流输出;而在截止状态时,三极管不导电,无输出电流。
通过改变基极电压或者基极电流来控制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开关电路的功能。
典型的三极管开关电路有两种,分别是共发射极开关电路和共集电极开关电路。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开关电路及其应用。
首先是共发射极开关电路。
这种电路结构简单,常用于小功率开关电路。
该电路的输入信号通过基极到达发射极,通过改变基极电流来控制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当基极电流较小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无输出电流;而当基极电流较大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有输出电流。
这种开关电路常用于触发器、脉冲调制和数字逻辑电路等应用中。
其次是共集电极开关电路,又称为集电极开关电路。
该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常用于大功率开关电路。
该电路的输入信号通过基极到达发射极,基极电流控制发射极电流的大小,进而影响集电极电流。
当基极电流较小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无输出电流;而当基极电流较大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有输出电流。
该开关电路常用于功率开关、计时器、电源开关和电动机驱动等应用中。
三极管的开关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三极管的共发射极开关电路可以用于控制数码电子产品中的LED灯的亮灭;而共集电极开关电路可以实现电源的开关控制和电动机的驱动控制等。
此外,三极管的开关电路也常用于功率控制电路中,如用于调光控制、变频驱动等。
这些应用使得三极管开关电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三极管典型开关电路有共发射极开关电路和共集电极开关电路。
简单实用三控延时自熄开关电路CD4071付线路板图简单实用三控延时自熄开关电路 CD4071 付线路板图一、功能声、光、触摸三控延时自熄电子开关在白天可控制灯不亮,晚上有声音或触摸时自动点亮,延时一段时间自动关断。
将它安装在过道、走廊等需要自动短时照明的地方,不仅方便实用,又有显着的节能效果。
二、电路组成下图是声、光、触摸三控延时自熄开关的电气原理图,该电路由电源电路、信号检测转换电路、延时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1.电路组成(1)电源电路。
该电路由二极管Dl、D2、D3、D4,电阻Rl,R2和电容Cl组成。
其中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其功能是将经过负载(灯泡)的220V交流电转换为直流,该直流电压较高,Rl、R2和Cl完成对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压的降压和滤波。
Cl两端的电压即为后续单元电路的电源电压,约为9.5V。
(2)信号检测转换电路。
该电路包含光线、声音和人体触摸信号检测转换。
其中光线检测由R5和光敏电阻RC组成,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而变化,并送入集成电路CD4071的第1、2脚进行处理;声音检测由驻极体话筒MIC、C3、R4、R5、R6和Ql组成,声音信号经MIC转换为电信号后通过电容C3耦合至三极管Ql进行放大,电阻R4、R5构成Ql的直流偏置电阻,声音的有无通过Ql集电极的电压变化送到集成电路CD4071的第1、2脚进行处理,电阻R6为MIC内部的放大元件提供偏置;人体触摸感应信号则通过触摸片、R3、C3进入Ql放大,并从Ql的C极输入到CD4071的1、2脚,当有无触摸信号时也将引起CD4071的1、2脚电压变化,因此CD4071的1、2脚的电压是由声音和触摸信号共同作用的结果。
(3)延时电路。
该电路由D5、R7和C2组成。
其中R7和C2为延时时间控制元件,图中所示参数的延时时间大约为150s。
二极管D5的功能是防止C2向CD4071的4脚放电影响延时时间。
(4)控制电路。
三极管自锁电路简介三极管自锁电路(也称为触发器电路)是一种常用的逻辑电路,用于将一个输入信号转换为稳定的输出信号。
它具有自锁特性,即一旦触发,输出状态将保持不变,直到再次触发。
原理三极管自锁电路由三个晶体管、若干个电阻和电容组成。
其中一个晶体管作为输入,另外两个晶体管构成反馈回路。
当输入信号改变时,反馈回路将导致输出信号的改变。
各部分功能分析1.输入部分:由一个晶体管组成,控制整个电路的开关状态。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晶体管导通,电路处于开启状态;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晶体管截止,电路处于关闭状态。
2.反馈回路:由两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组成。
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反馈回路通过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来稳定输出信号。
3.输出部分:由一个晶体管组成,输出电路的状态根据输入信号和反馈回路的状态确定。
工作原理三极管自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稳定状态与触发状态。
稳定状态在稳定状态下,输入信号为高电平,输入晶体管导通,输出晶体管截止,输出为低电平。
此时,反馈回路的电容C处于放电状态,电压逐渐下降。
触发状态当输入信号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输入晶体管截止,输出晶体管导通,输出电路变为高电平,进入触发状态。
此时,反馈回路的电容C开始充电,电压逐渐上升。
当电容C充电至一定电压时,反馈回路的电压将足以将输入晶体管导通,重新进入稳定状态。
此时,输出晶体管截止,输出为低电平。
优缺点分析优点1.简单易制作,采用较少的器件;2.自锁电路,能够稳定输出;3.输出状态可自行选择,具有多种用途。
缺点1.不适用于高频信号处理,响应速度较慢;2.电路稳定性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需要考虑温度、湿度等因素。
应用领域三极管自锁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控制电路中,例如触摸开关、防抖电路、时序控制等。
其稳定性和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它成为电子技术领域中常用的逻辑电路之一。
结语三极管自锁电路是一种常见的逻辑电路,具有自锁特性,能够将输入信号转换为稳定的输出信号。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1233696.X(22)申请日 2020.06.29(73)专利权人 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1033号701室I座(72)发明人 吴文臣 李相剑 徐进峰 陈先国 薛矿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代理人 季辰玲(51)Int.Cl.H02H 3/20(2006.01)H02H 3/02(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57)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包括一正向三极管、一反向三极管和一稳压二极管;该正向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与该反向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该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该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被测电压连接,该正向三极管的基极与该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稳压二极管组成的检测单元与正、反向三极管组成的自锁单元结合在一起,通过稳压二极管来检测被测电压是否过压、并控制正、反向三极管的自锁,同时利用被测电压来维持该正、反三极管的自锁,可以在设定的过压条件下进行硬件的自锁保护,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固定电源来维持工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212304717 U 2021.01.05C N 212304717U1.一种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正向三极管、一反向三极管和一稳压二极管;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分别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连接,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均与被测电压连接,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极管的过压自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电阻,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一第二电阻,且所述正向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常见自锁电路有哪些如何实现自锁本文主要是关于自锁电路的相关介绍,并着重对自锁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自锁电路自锁电路是电路中的一种,一旦按下开关,电路就能够自动保持持续通电,直到按下其它开关使之断路为止。
在通常的电路中,按下开关,电路通电;松开开关,电路断开。
工作原理:启动。
电机启动时,合上电源开关QS,接通整个控制电路电源。
按下启动按钮其常开点闭合,接触器线圈KM得电可吸合,并接在两端的辅助常开同时闭合,主回路中: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接入三相交流电源启动旋转。
二次回路中:按钮按下后把电送到KM线圈,KM辅助触点接通后也为KM线圈供电,这样就形成了两路供电。
松开启动按钮时,虽然一路已经断开,但KM线圈仍通过自身的辅助触点这一通路保持给线圈通电,从而确保电机继续运转。
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常开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方式,称为接触器自锁,也叫电气自锁。
这对起自锁作用的辅助常开触点称为自锁触点,这段电路称为自锁电路。
自锁电路外文名Self-locking circuit。
按下开关电路能自动保持持续通电的电路。
所属学科电气工程。
继电器电路可以将开关串联在继电器的主触点(继电器线圈)上。
与此同时,将继电器的一个空余的副触点(常开触点)与开关并联(并且与主触点接通)。
这样一来,按下开关,副触点(常开触点)吸合,电路通电;松开开关之后,由于副触点已经吸合,并向继电器主触点的线圈供电,线圈反过来又保持副触点吸合。
再将线路从继电器输出端引出,电路就可以保持持续的通电了。
过流保护电路在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电路中,当做器件过流保护时需要加入自锁电路,防止进一步烧坏功率器件。
如果驱动IC没有自锁功能就需要加入自锁电路。
常用的最简单的自锁电路可以用两个三极管来实现,也已经被广泛使用。
常见自锁电路有哪些电气控制中互锁主要是为保证电器安全运行而设置的。
它主要是由两电器件互相控制而形成互锁的。
它实现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个是电气互锁。
详解三极管作为电子开关使用的方法三极管构成的电子开关与普通的机械开关相比,具有体积小、无机械触点、开关速度快、便于用电信号控制等优点,广泛用于电子电路中。
本文以常用的NPN型三极管为例,来介绍一下三极管作为电子开关使用的方法。
▲ NPN型三极管构成的电子开关。
上图中的8050三极管为常用的NPN型三极管,在这里作为电子开关使用去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
小灯泡为老式手电筒用的小灯泡。
上图电路中,只要输入电压Vin为高电平(这里假定高电平的幅度为5V,低电平的幅度为0V),则三极管VT获得偏流而导通,此时VT的c-e两极之间的电阻变得很小(数十Ω以下,具体大小与管子的饱和深度有关),如同一个闭合的开关,故此时小灯泡得电点亮。
当Vin为低电平时,VT无法获得偏流,其处于截止状态,此时VT的c-e两极之间的电阻变得甚大(在数十MΩ以上),如同一个断开的开关,故此时小灯泡熄灭。
图中的电阻R为三极管的基极限流电阻,用以防止前级驱动电路流入三极管的基极电流过大而损坏管子。
下面介绍一下该电阻的计算方法。
▲TO-92封装的8050三极管。
8050三极管的BVceo=25V,Icm=1.5A,Pcm=1W。
为了计算方便,这里假定选用的8050三极管的β为250,小灯泡的工作电流为250mA,则VT的基极电流Ib=Ic/β=250mA/250=1mA。
也就是说,上图中的三极管VT要想饱和导通,其Ib应≥1mA。
为了使VT能够处于深度饱和导通,以减小其饱和压降,一般可选(1.5~2)Ib,这里取2mA,则R=(5V-0.7V)/2mA=2.15KΩ(式中的5V为高电平的幅度,0.7V为三极管发射结的正向压降),实际中可以选用标称值为2KΩ或2.2KΩ的电阻。
▲老式手电筒用的小灯泡。
顺便说一下,三极管作为电子开关使用时,选用β大一些的管子可以减轻前级驱动电路的负担。
在负载电流不变时,三极管的β越大、基极驱动电流越大,则管子的饱和压降就越小。
常见自锁电路有哪些如何实现自锁本文主要是关于自锁电路的相关介绍,并着重对自锁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自锁电路自锁电路是电路中的一种,一旦按下开关,电路就能够自动保持持续通电,直到按下其它开关使之断路为止。
在通常的电路中,按下开关,电路通电;松开开关,电路断开。
工作原理:启动。
电机启动时,合上电源开关QS,接通整个控制电路电源。
按下启动按钮其常开点闭合,接触器线圈KM得电可吸合,并接在两端的辅助常开同时闭合,主回路中:主触头闭合使电动机接入三相交流电源启动旋转。
二次回路中:按钮按下后把电送到KM线圈,KM辅助触点接通后也为KM线圈供电,这样就形成了两路供电。
松开启动按钮时,虽然一路已经断开,但KM线圈仍通过自身的辅助触点这一通路保持给线圈通电,从而确保电机继续运转。
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常开辅助触点而使其线圈保持通电的方式,称为接触器自锁,也叫电气自锁。
这对起自锁作用的辅助常开触点称为自锁触点,这段电路称为自锁电路。
自锁电路外文名Self-locking circuit。
按下开关电路能自动保持持续通电的电路。
所属学科电气工程。
继电器电路可以将开关串联在继电器的主触点(继电器线圈)上。
与此同时,将继电器的一个空余的副触点(常开触点)与开关并联(并且与主触点接通)。
这样一来,按下开关,副触点(常开触点)吸合,电路通电;松开开关之后,由于副触点已经吸合,并向继电器主触点的线圈供电,线圈反过来又保持副触点吸合。
再将线路从继电器输出端引出,电路就可以保持持续的通电了。
过流保护电路在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电路中,当做器件过流保护时需要加入自锁电路,防止进一步烧坏功率器件。
如果驱动IC没有自锁功能就需要加入自锁电路。
常用的最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