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油品的国家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国标汽油指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油作为驱动汽车的动力源,其性能指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同的汽车需要的汽油性能也不同,因此制定国家标准来统一汽油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标汽油指标的相关内容。
国标汽油指标是国家对汽油生产和使用的强制性要求和标准,用于规定汽油的技术指标和限值,旨在保证汽油的品质达到一定的标准,确保汽车的运行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制定有《汽油(GB17930-2013)》国家标准,涉及到的指标包括辛烷值、硫含量、挥发分、密度、颜色等。
1.辛烷值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汽油质量的核心指标。
在燃烧过程中,较高的辛烷值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国标汽油辛烷值的限值分为92号、95号和98号三个等级。
其中,92号指标范围为90~93,95号指标范围为93~97,98号指标范围为98以上。
2.硫含量硫是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会损害汽车的废气处理系统,加速机油老化,对环境也有污染作用。
因此,国标汽油指标对硫含量也作出了限制,硫含量的限制为10mg/kg以下。
3.挥发分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汽油中会挥发掉的部分,不挥发的部分将在发动机中形成沉积物。
国标汽油挥发分的限制为65%~85%之间。
4.密度汽油密度是指每升液体质量的重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汽油的密度不应太高,这样会造成车辆行驶的阻力增加,燃油经济性下降。
国标汽油密度限制为720~775kg/m3之间。
5.颜色国标汽油颜色的限制为1.5号以下。
颜色越深,说明其中杂质物质越多,这将会影响到汽油的抗爆性能以及燃烧效率。
制定国标汽油指标的意义重大。
一方面,它可以规范汽油质量、确保消费者的车辆安全和环保环保,从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为炼油厂、交通运输行业、政府监管机构等提供统一的汽油技术标准,使他们都能在遵守优质汽油标准的同时,更好地合理地进行生产和管理。
玉米油产品标准号GBT19111GBT1911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也是中国食品行业的行业标准,主要规定了玉米油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的内容。
玉米油是一种由玉米粉制成的植物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用油。
作为一种粮油作物,玉米油的品质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玉米油产品的标准化规范,不仅是确保食品安全,还是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GBT19111标准规定了玉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指标、物理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指标等内容。
其中,感官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和口感等,物理化学指标包括酸值、过氧化值、铁、黄酮等含量,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菌群和霉菌等指标。
标准还规定了玉米油产品的检验方法,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GBT19111还对玉米油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标准规定了玉米油产品应该采用统一的标志,以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同时,对于产品的包装、运输和储存,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GBT19111标准的实施,对于玉米油生产企业和玉米油销售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规范生产、销售和检验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它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保障了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GBT19111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食品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保障玉米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为推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玉米油的GB/T 19111-2003《食用玉米油》是我国制定的玉米油产品标准。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食用玉米油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促进食用油市场的有序发展。
在技术要求方面,该标准对玉米油的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加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燃料油的技术指标和国家标准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A 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
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
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
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
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B 含硫量: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
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C 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D 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
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E 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
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于1996 年参照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燃料油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标准ASTMD3 96-92燃料油标准,制定了我国的行业标准SH/T0356-199 6 。
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使用。
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和残渣燃料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
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
我国使用最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菜籽油标准
一、原料要求
菜籽油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含有禁用或被限制使用的物质。
菜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经过清选、干燥、筛选等加工处理,以保证原料的纯净度和质量。
二、感官要求
1.颜色:菜籽油的颜色应为金黄色或浅黄色,不应有深色或杂色。
2.气味:菜籽油应有浓郁的菜籽香味,不应有异味或刺鼻的气味。
3.口感:菜籽油应口感滑润、细腻,不应有苦味、涩味或其他不良口感。
4.透明度:菜籽油应清澈透明,不应有悬浮物或沉淀物。
三、理化指标
1.酸值:菜籽油的酸值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值,以保证油品的质量和稳定
性。
2.过氧化值:菜籽油的过氧化值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值,以保证油品的安
全性和营养价值。
3.不饱和脂肪酸:菜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值,以保
证油品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
4.溶剂残留量:菜籽油的溶剂残留量不应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值,以保证油品
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四、卫生要求
菜籽油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污染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检测,以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五、标签标识
菜籽油的标签标识应清晰、准确、完整,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质量等级等信息。
标签上应注明菜籽油的原料、生产工艺、营养成分表等详细信息,以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质量和特点。
油品基本知识一、汽油机油:执行标准GB11121-1995优良的润滑性、抗磨性,防止运转系统磨损;良好的高温清净和低温油泥分散性,可有效防止油泥的形成;良好的抗氧化性及高温稳定性,油品使用寿命长;优良的粘温性能,有效保证低温启动和高温润滑;优良的抗乳化性、防腐性及抗泡性。
QH、QJ汽油机油用于进口与国产高级轿车汽油发动机的润滑,其为高效节能型高级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该产品具有优良的抗氧抗磨性和清净分散性,以及较好的低温流动性、防止高低温沉积物的产生。
产品特点:具有最佳的粘滑性能和卓越的耐磨损性能,能降低边界摩擦阻力40~80%,并能改善机械密封性,高效节省燃油2~5%,动力性能提高3~6%。
本品含有环保节能减磨剂,能自动调整运动副间隙到最佳可移动间隙,极大地净化尾气排放。
油品凝固点较低,低温流动性好,冷启动容易,使用本品后,能使发动机噪音明显减小、磨损降低,并能延长发动机大修周期。
本品按粘度和使用要求不同分为QH40、QH50、15W/QH40、QJ40、QJ50、15W/QJ40等牌号。
汽油机润滑油系列:二、柴油机油执行标准BG11122-1997优良的润滑性和粘温性,有效保证低温启动和高温润滑;较强的热安定性和高温稳定性,油品可长期安全使用;优异的高温清净分散性和低温油泥分散性,有效防止积炭形成和油泥的积聚;优良的抗磨性能,防止发动机磨损;良好的抗腐蚀性,不腐蚀设备。
CF抗磨增压柴油机油用于高速、高功率和重负荷的增压柴油发动机的润滑,其为高效节能型高级柴油发动机润滑油。
该产品具有优良的抗氧抗磨性和清净分散性,以及较好的低温流动性、防止高低温沉积物的产生。
产品特点:具有最佳的粘滑性能和卓越的耐磨损性能,能降低边界摩擦阻力40~80%,并能改善机械密封性,高效节省燃油2~5%,动力性能提高3~6%。
本品含有环保节能减磨剂,能自动调整运动副间隙到最佳可移动间隙,极大地净化尾气排放。
油品凝固点较低,低温流动性好,冷启动容易,使用本品后,能使发动机噪音明显减小、磨损降低,并能延长发动机大修周期。
柴油油品质量保证措施柴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燃料,它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机械和发电机等领域。
因此,柴油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柴油油品质量保证措施。
一、柴油油品质量标准国家标准《汽车用柴油》GB3841-2018规定了柴油的物理化学指标。
其中,外观、密度、闪点、凝点、蒸馏性质、铜腐蚀、碳残留、酸值、碱值和硫含量等是柴油油品质量的重点监测指标。
但是,这些基础标准并不能保证柴油的所有质量。
二、柴油油品质量保证措施为了保证柴油的质量,需要在各个环节加强控制。
以下是柴油油品质量保证措施:1. 供应商质量控制柴油的初级供应商必须拥有相应的生产证书和运输证书,并保证柴油的生产、运输和存储符合行业标准。
同时,供应商还应该向客户提供管道和油罐清理和消毒记录,确保提供的柴油都符合要求。
2. 进口质量控制对于进口柴油,需要进行充分的质量检查和鉴定。
检查内容包括:外观、密度、闪点、凝点、蒸馏性质、铜腐蚀、碳残留、酸值、碱值、硫含量和水分等指标。
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质量问题,应主动通知供应商,并按照合同协议处理。
3. 油罐存储质量控制柴油在存储中容易受到污染,因此油罐存储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存储中应该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大气污染和异物等影响柴油质量的因素。
同时,还应该定期进行油罐清理,确保油罐内部干净、洁净。
4. 质量监测控制柴油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是确保柴油质量的重要手段。
需要进行定期的抽样和检测,确保柴油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在柴油运输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快速检测和故障处理,保证柴油的运输和使用安全。
三、柴油油品质量管理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柴油的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下面是柴油油品质量管理措施:1. 责任制度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柴油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
2. 培训和考核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培训、考核和激励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监督监控能力。
3. 审核和评估要建立审核、评估体系,对柴油相关的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和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字体大小:- - 发表于 10-04-06 11:01 阅读(2641) 分类: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的卫生指标和检验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剂、包装、标识、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不适用于氢化油和人造奶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 T 5009 .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 T5009 . 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 T5009 . 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的测定lGB / T5009 . 27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GB / T 5009 . 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8955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GB 166296 号抽提溶剂油GB / 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 19641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植物原油virgin vegetable oil以植物油料为原料制取的原料油。
3 . 2食用植物油edible vegetable oil以植物油料或植物原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植物油脂。
4 指标要求4 . 1 原料、辅料要求4 . 1 . 1 原料应符合GB 19641 的规定。
4 . 1 . 2 浸出使用的抽提溶剂应符合GB 16629 的要求及其他规定。
4 . 2 感官要求具有产品正常的色泽、透明度、气味和滋味,无焦臭、酸败及其他异味。
4 . 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5 . 1 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睛关规定。
一、柴油质量标准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
成品油市场的汽、柴油质量标准主要采用国家标准其中汽油主要采用国家标准GB 17930-2013;普通柴油主要采用国家标准GB 252-2015,车用柴油GB19147-2016。
(二)柴油相关知识柴油是在260~350℃的温度范围内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主要由碳、氢和部分氧组成。
柴油按馏分轻重分重柴油和轻柴油二种,其中重柴油适用于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机,轻柴油则适用于1000r/min以上的高速机。
我司销售的主要是轻柴油和车用柴油。
柴油的颜色为茶黄色或棕褐色,摇动气泡小,手感光滑,挥发慢。
国家标准GB 252-2015中称为轻柴油,深圳市技术规范SZJG 13-2010称为含清净剂车用柴油,其最根本的区别是硫含量不同,轻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0.2%,车用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0.05%。
1、规格及用途轻柴油按凝点可分为10#、5#、0#、-10#、-20#、-35#和-50#等7个牌号,气温低,应选用凝点较低的轻柴油,反之,则应选用凝点较高的轻柴油。
0#轻柴油适合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度以上的地区使用,表示其凝点不高于0℃。
2、性能指标及要求柴油的主要指标有:燃烧性、蒸发性、流动性、安定性和腐蚀性等。
(1)燃烧性(着火性):柴油燃烧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工作。
十六烷值是表示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和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柴油的十六烷值直接影响燃料在柴油机中的燃烧过程。
柴油的十六烷值高,其自燃点低,在柴油机气缸中容易自燃,发动机工作平稳。
柴油的十六烷值如果过低,燃料着火困难,会产生不正常燃烧,降低发动机的功率。
但柴油的十六烷值也不宜过高,如果过高,柴油不能完全燃烧,耗油量增大。
柴油的十六烷值与其化学组成有关。
正构烷烃的十六烷值最高,环烷烃次之,多环芳香烃的十六烷值最低。
通常车用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45~60范围内。
(2)蒸发性:要使发动机启动和正常工作,要求柴油具有良好的蒸发性。
食用油的品质标准如何识别高质量的油食用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原料之一,而选择高质量的油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市面上的油品种繁多,品质良莠不齐,如何识别高质量的食用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识别高质量食用油的方法和标准,以帮助人们选购安全健康的油品。
一、外观特征和包装高质量的食用油应具备以下特征:1.外观透明清澈:色泽明亮,无浑浊物质和悬浮物;2.无杂质:无沉淀、无微粒、无悬浮物;3.无异味:无刺鼻的气味或其他异味;4.包装完好:无漏油、无变质迹象。
二、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高质量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是其品质的重要保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1.原料选择:高质量的食用油通常采用优质的食用植物油作为原料,如橄榄油、花生油等;2.萃取工艺:采用物理方式而非化学溶剂进行萃取;3.加工环节:采用低温榨取、炼制和提纯技术,以保留油中的营养成分;4.质量检测:生产过程中对食用油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如酸价、过氧化值、铁含量等,确保达到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
三、标签信息和认证机构品质优良的食用油通常在标签上标明以下信息:1.厂家名称和地址:可供消费者查询或反馈的联系方式;2.产品名称和规格:明确产品型号和容量;3.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长时间存放的食用油;4.产品检验合格标志:包括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合格标志、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等。
在选择食用油时,还可以关注以下认证机构:1.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和监督食用油质量标准;2.国家食品安全认证中心:为符合相关标准的食品颁发认证证书;3.其他国际认证机构:如ISO9001等。
四、口感和健康指标品质优良的食用油除了外观和包装之外,还可以通过口感和健康指标来辨别:1.滋味纯正:高质量的橄榄油应具备独特的香气和滋味,且不具有杂味;2.不易氧化:高质量油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不易变质;3.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有助于人体健康。
(国内标准)石油用国家标准汇总石油天然气SY00/09石油综合00标准化、质量管理01技术管理02经济管理04基础标准和通用方法07计算机应用0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09卫生、安全、劳动保护10/19石油勘探、开发和集输10石油勘探、开发和集输工程综合11石油地质勘探12石油开发13石油钻井14石油开采15海洋石油作业16油、气集输[HT]20/29石油、天然气20石油、天然气综合21原油22人造石油24天然气30/49石油产品30石油产品综合31燃料油33溶剂油34润滑油36润滑脂38绝缘油39液压油液40合成油脂41真空油脂、防锈油脂42石油蜡43石油沥青44石油焦45工艺用油46炼厂气体49其他石油产品60/69石油产品添加剂60石油产品添加剂综合61添加剂90/99石油勘探、开发、集输设备90石油勘探、开发、集输设备综合91石油物探测井设备和仪器92石油钻采设备和仪器94海洋石油作业用设备97油、气处理设备98油、气集输设备SY0031—1995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SY0043—1996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标准SY0322—2000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油田集输管道工程SY0401—19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2—2000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4067—1993SY0453—1998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油田集输管道工程SY0466—1997天然气集输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70—2000石油天然气管道跨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4008—1993抽油机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SY4024—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则SY4025—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设工程SY4026—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储罐工程SY4027—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站内钢质工艺管道安装工程SY4028—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备安装工程SY4029—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长输管道线路工程SY4030.1—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电气工程(架空电力线路工程)SY4030.2—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电气工程(电气装置安装工程)SY4031—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SY4032.1—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长途通信明线线路工程)SY4032.2—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市内电话线路工程)SY4032.3—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通信管道工程)SY4032.4—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长途通信明线载波电话安装工程)SY4032.5—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长途通信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SY4032.6—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市内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 SY4032.7—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市内电话程控交换设备安装工程)SY4032.8—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SY4032.9—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数字微波通信工程)SY4032.10—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通信工程(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 SY4033—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道路工程SY4034—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桥梁工程SY4035—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采暖、通风、给排水安装工程SY4037—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炼油厂建设工程SY4038—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气田建设工程SY4052—1992油气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方法SY4056—199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SY4063—1993电气设施抗震鉴定技术标准SY4064—1993常压立式储罐抗震鉴定技术标准SY4065—199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SY4081—1995钢制球型储罐抗震鉴定技术标准SY4104—1995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管道穿跨越工程SY5131—1998石油放射性测井辐射防护安全规程SY5225—1994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SY5317—1988原油管线自动取样法SY5669—199[HJ*5/9]3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立式金属罐交接计量规程SY5670—1993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铁路罐车交接计量规程SY5671—1993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流量计交接计量规程SY5719—1995天然气凝液安全管理制度SY5720—1995司钻安全技术考核规则SY5726—1995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程SY5727—1995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SY5728—1995滩海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SY5737—1995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定SY5742—1995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SY5747—1995滩海石油建设工程安全规则SY5853—1993石油工业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安全管理制度SY5854—1993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规定SY5856—1993油气田电业带电作业安全规程SY5857—1993地震勘探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制度SY5858—1993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程SY5876—1993石油钻井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SY5974—1994钻井作业安全规程SY5984—1994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定SY5985—1994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制度SY6024—1994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全作业指导书SY6043—1994钻井设备拆装安全规定SY6044—1994浅海石油作业人员应急撤离条件SY6047—1994沙漠地震队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SY6048—1994电法队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SY6137—1996含硫气井安全生产技术规定SY6204—1996滩海测井作业安全规程SY6277—1997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和人身安全防护规定SY6278—1997天然气净化厂安全规范SY6279—1997大型塔类设备吊装安全规程SY6303—1998浅海石油设施动火安全规定SY6307—1997浅海钻井安全规程SY6309—1997钻井井场照明、设备颜色、联络信号安全规范SY6320—1997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定SY6321—1997浅海采油和井下作业安全规程SY6322—1997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库安全技术要求SY6345—1998浅海石油作业人员安全资格SY6346—1998浅海移动式平台拖带和系泊安全规定SY6348—1998地质录井作业安全规程SY6349—1998地震勘探钻机作业安全规程SY6350—1998油气井射孔用多级自控安全起爆器安全技术规程SY6353—1998油气田变电所安全管理制度SY6354—1998稠油注汽热力开采安全技术规程SY6355—1998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SY6360—1998油田注聚合物开采安全规程SY6428—1999浅海移动式平台沉浮和升降安全规定SY6429—1999浅海石油作业消防规定SY6430—1999浅海石油船舶吊装作业安全规程SY6431—1999浅海石油作业船舶安全基本要求SY6432—1999浅海石油作业井控要求SY6433—1999浅海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计划编制要求SY6442—2000石油钻井井架分级评定规范SY6443—2000压裂酸化作业安全规定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SY6456—2000含硫天然气集气站安全生产规定SY6457—2000含硫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SY6516—2001石油工业电焊焊接作业安全规程SY7548—1998汽车用液化石油气SY/T0004—1998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Y/T0005—1998油田注水设计规范SY/T0006—1998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SY/T0007—1998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T0009—1993石油地面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程SY/T0010—1996气田集气工程设计规范SY/T0011—1996气田天然气净化厂设计规范SY/T0015.1—1998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穿越工程SY/T0015.2—1998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设计规范跨越工程SY/T0017—1996埋地钢质管道直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0019—1997埋地钢质管道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0023—1997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试方法SY/T0025—1995石油设施电器装置场所分类SY/T0026—1998水腐蚀性测试方法SY/T0027—1994稠油集输及注蒸汽系统设计技术规定SY/T0029—1998埋地钢质检查片腐蚀速率测试方法SY/T0032—2000埋地钢质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0036—2000埋地钢质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0037—1997管道防腐层阴极剥离试验方法SY/T0038—1997管道防腐层特定可弯曲性试验方法SY/T0039—1997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SY/T0040—1997管道防腐层抗冲击性试验方法(落锤试验法)SY/T0041—1997管道防腐层和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方法SY/T0042—2002防腐蚀工程经济计算方法SY/T0045—1998原油电脱水设计规范SY/T0046—1998油田注水脱氧设计规范SY/T0047—1998原油处理容器内部阴极保护系统技术规范SY/T0048—2000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0049—1994油田地面建设规划设计规范SY/T0051—199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列图式SY/T0053—1997输油气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0054—2002油气田工程测量规范SY/T0055—1993长距离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0058—1998静力触探技术规定SY/T0059—1998控制钢制设备焊缝硬度防止硫化物应力开裂技术规范SY/T0060—1992油田防静电接地设计规定SY/T0061—1992埋地钢质管道外壁涂敷有机覆盖层技术规定SY/T0062—2000管道防腐层针入度试验方法(钝杆法)SY/T0063—1998管道防腐层检漏试验方法SY/T0064—2000管道防腐层水渗透性试验方法SY/T0065—2000管道防腐层耐磨性试验方法(滚筒法)SY/T0066—1998管道防腐层厚度的无损测量方法(磁性法)SY/T0067—1998管道防腐层耐冲击性试验方法(石灰石落下法)SY/T0069—2000原油稳定设计规范SY/T0070—1993油田注水配水间设计规范SY/T0071—1993油气集输管子及管路附件选用标准SY/T0072—1993管道防腐层高温阴极剥离试验方法标准SY/T0073—1993管道防腐层补片材料试验方法标准SY/T0074—1993管道防腐层补口绝缘密封性试验方法标准SY/T0075—2002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SY/T0076—1993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SY/T0077—1993天然气凝液回收设计规范SY/T0078—1993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标准SY/T0079—1993埋地钢质管道煤焦油瓷漆外覆盖层技术标准SY/T0080—1993油气田柴油机发电站设计规范SY/T0081—1993原油热化学沉降脱水设计规范SY/T0082—1993原油及天然气地面工程初步设计内容规范SY/T0083—1994除油罐设计规范SY/T0084—1994管道防腐层环状弯曲性能试验方法SY/T0085—1994管道防腐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SY/T0086—1995阴极保护管道的电绝缘标准SY/T0087—199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和防护调查方法标准SY/T0088—1995钢制储罐罐底外壁阴极保护技术标准SY/T0089—1996油气厂、站、库给排水设计规范SY/T0090—1996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SY/T0091—1996油气田及管道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规范SY/T0092—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计规范SY/T0093—1998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设计规范SY/T0094—1998管道防腐层阴极剥离试验方法粘结电解槽法SY/T0095—2000埋地镁牺牲阳极试样试验室评价试验方法SY/T0096—2000强制电流深阳极地床技术规范SY/T0097—2000稠油油田采出水用于蒸汽发生器给水处理设计规范SY/T0305—1996滩海管道系统技术规范SY/T0306—1996滩海石油工程热工采暖技术规范SY/T0307—1996滩海石油工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固定顶储罐技术规范SY/T0308—1996滩海石油工程注水技术规范SY/T0309—1996滩海石油工程采出水处理技术规范SY/T0310—1996滩海石油工程仪表和自动控制技术规范SY/T0311—1996滩海石油工程通信技术规范SY/T0312—1996滩海石油工程舾装技术规范SY/T0313—1996滩海石油工程码头设计和建造技术规范SY/T0314—1996滩海混凝土平台结构设计和建造技术规范SY/T0315—1997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标准SY/T0316—1997新管线管的现场检验推荐作法SY/T0317—1997盐渍土地区建筑规范SY/T0318—1998石油浮放设备隔震技术标准SY/T0319—1998钢制储罐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320—1998钢制储罐氯磺化聚乙烯外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321—2000钢质管道水泥沙浆衬里技术标准SY/T0323—2000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压力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324—2001直埋式钢质高温管道保温预制施工验收规范SY/T0325—2001钢质管道穿越铁路和公路推荐做法SY/T0326—2002钢制储罐内衬环氧玻璃钢技术标准SY/T0379—1998埋地钢质管道煤焦油瓷漆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03—1998输油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04—1998加热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07—199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08—2000抽油机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13—2002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1998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15—1996埋地钢质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SY/T0419—1997油田专用水套加热炉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Y/T0420—1997埋地钢质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22—1997油田集输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29—2000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SY/T0441—2001油田注汽锅炉制造安装技术规范SY/T0442—1997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涂层技术标准SY/T0443—1998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SY/T0444—1998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磁粉检测技术标准SY/T0447—19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48—1997油田油气处理用钢制压力容器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49—1997油气田用钢制常压容器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50—1997输油(气)埋地钢质管道抗震设计规范SY/T0452—2002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0457—2000钢质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60—2000天然气净化装置设备和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0468—2000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防腐保温钢管制作SY/T0469—1998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油田钢制容器及加热炉制作SY/T0510—1998钢制对焊管件SY/T0511—1996石油储罐呼吸阀SY/T0512—1996石油储罐阻火SY/T0515—1997油气分离器规范SY/T0516—1997绝缘法兰设计技术规定SY/T0518—2002油气管道钢制对焊管件设计规定SY/T0519—1993原油屈服值测定U形管法SY/T0520—1993原油粘度测定旋转粘度计平衡法SY/T0521—1993原油析蜡点测定显微观测法SY/T0522—1993原油析蜡点测定旋转粘度计法SY/T0523—1993油田水处理过滤器SY/T0524—1993热煤间接加热装置技术条件SY/T0525.1—1993石油储罐液压安全阀SY/T0525.2—1993石油储罐回转接头SY/T0525.3—1993石油储罐空心泡沫产作器SY/T0525.4—1993石油储罐钢制孔类附件SY/T0525.5—1993石油储罐量油孔SY/T0526.1—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底漆干提取物灰分测定SY/T0526.2—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试样准备SY/T0526.3—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针入度测定SY/T0526.4—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冷弯试验SY/T0526.5—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压痕测定SY/T0526.6—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流淌性测定SY/T0526.7—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流淌性测定SY/T0526.8—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粘结相容性试验SY/T0526.9—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加热变化试验SY/T0526.10—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吸水率测定SY/T0526.11—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灰分测定SY/T0526.12—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低温脆裂和剥离试验SY/T0526.13—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冲击试验SY/T0526.14—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瓷漆阴极剥离试验SY/T0526.15—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缠绕带拉伸强度测定SY/T0526.16—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缠绕带耐水性试验SY/T0526.17—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缠绕带稳定性试验SY/T0526.18—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缠绕带柔韧性试验SY/T0526.19—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缠绕带单位面积质量测定SY/T0526.20—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缠绕带厚度测定SY/T0526.21—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热烤缠带瓷漆取样SY/T0526.22—1993煤焦油瓷漆覆盖层热烤缠带粘结性试验SY/T0527—1993原油族组成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SY/T0528—1993原油中微量砷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SY/T0529—1993油田气中C-1,C-12,N-2,CO-2组分分析关联归壹气相色谱法SY/T0530—1993油田污水中含油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SY/T0531—1994油田注入水悬浮颗粒测定法电阻感应法SY/T0532—1993油田注入水细菌分析方法绝迹稀释法SY/T0536—1994原油盐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Y/T0537—1994原油蜡含量测定法SY/T0538—1994管式加热炉技术条件SY/T0539—1994管式加热炉设计技术规定SY/T0540—1994石油工业加热炉型式和基本参数SY/T0541—1994原油凝点测定法SY/T0542—1994稳定轻烃组分分析气相色谱法SY/T0543—1994稳定轻烃取样方法SY/T0544—1995石油钻杆溶剂型涂料内涂层技术条件SY/T0545—1995原油析蜡热特性参数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SY/T0546—1996腐蚀产物的采集和鉴定SY/T0556—1998快速开关盲板SY/T0599—1997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金属材料要求SY/T0600—1997油田水结垢趋势预测SY/T0601—1997水中乳化油、溶解油的测定SY/T4013—1995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4041—1995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安装及验收规范SY/T4054—1993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SY/T4055—1993球形储罐[WTBZ]γ射线全景曝光技术要求SY/T4057—1993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涂层钢管技术条件SY/T4068—19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防腐保温钢管制作SY/T4071—1993管道下向焊接工艺规程SY/T4073—1994钢质管道水泥沙浆衬里涂敷机涂敷工艺SY/T4074—1995钢制管道水泥沙浆衬里涂敷机涂敷工艺SY/T4075—1995钢质管道粉煤灰水泥沙浆衬里离心成型施工工艺SY/T4076—1995钢质管道液体涂料内涂层风送挤涂工艺SY/T4077—1995钢质管道水泥沙浆衬里风送挤涂工艺SY/T4078—1995钢质管道内涂层液体涂料补口机补口工艺SY/T4079—1995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T4080—1995管道、储罐渗漏检测方法SY/T4083—1995电热法消除焊接应力工艺规程SY/T4084—1995滩海环境条件和荷载技术规范SY/T4085—1995滩海油田油气集输技术规范SY/T4086—1995滩海结构物上管网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SY/T4087—1995滩海石油工程通风空调技术规范SY/T4088—1995滩海石油工程给水排水技术规范SY/T4089—1995滩海石油工程电气技术规范SY/T4090—1995滩海石油工程发电设施技术规范SY/T4091—1995滩海石油工程防腐蚀技术规范SY/T4092—1995滩海石油工程保温技术规范SY/T4093—1995滩海石油设施上起重机选用和安装技术规范SY/T4094—1995浅海钢质固定平台结构设计和建造技术规范SY/T4095—1995浅海钢质移动平台结构设计和建造技术规范SY/T4096—1995滩海油田井口保护装置技术规范SY/T4097—1995滩海斜坡式砂石人工岛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SY/T4098—1995滩海环壁式钢模混凝土人工岛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SY/T4099—1995滩海海堤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SY/T4100—1995滩海工程测量技术规范SY/T4101—1995滩海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SY/T4102—1995阀门的检查和安装规范SY/T4103—1995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Y/T5002—1996双作用钻井泵易损件连接尺寸SY/T5020—1997钻井泵用锥柱螺纹SY/T5022—1998泥浆泵用锥柱螺纹量规SY/T5023—1994石油钻机用刹车块SY/T5024—1993套管扶正器SY/T5025—1998石油钻机用井架及底座SY/T5026—1993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型号编制方法SY/T5027—1993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基本参数SY/T5029—1995抽油杆(抽油杆短节、光杆、接箍和异径接箍)SY/T5030—2000石油天然气工业用190系列柴油机SY/T5031—1998石油钻机用柴油机SY/T5035—1991吊钳SY/T5037—2000低压流体输送管道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SY/T5040—2000桩用螺旋焊缝钢管SY/T5041—1992吊卡SY/T5043—1993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通用技术条件SY5043—1984SY/T5044—2000游梁式抽油机SY/T5046.1—2000地震检波器第1部分:动圈式检波器SY/T5046.3—2002地震检波器第3部分涡流式检波器SY/T5046.4—2002地震检波器第4部分动圈式加速度检波器SY/T5048—1994石油钻机用190系列柴油机安装、操作和维护规范SY/T5049—1991钻井卡瓦SY/T5050—1993游梁式抽油机的使用和维护SY/T5051—1991钻具稳定器SY/T5053.1—2000防喷器及控制装置防喷器SY/T5053.2—2001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SY/T5054—1991开式下击器SY/T5055—1985XJ K型地面下击器SY/T5056—1993偏心辊子整形器SY/T5059—2000组合泵筒管式抽油泵SY/T5061—1993钻井液用石灰石粉SY/T5062—1994钻井液用水解聚丙烯腈钠盐SY/T5063—1994钻井液用水解聚丙烯腈钙盐SY/T5064—1985泥浆泵双金属缸套技术条件SY/T5066—1997地层测试器SY/T5066.2—1993油气田用地层测试器地面控制装置SY/T5067—1991安全接头SY/T5068—2000钻修井用打捞筒SY/T5069—2000钻修井用打捞矛SY/T5070—2002钻修井用割刀SY/T5072—1998石油厢式工程车通用技术条件SY/T5073—1993测井绞车SY/T5074—1991石油修井用动力钳SY/T5078.1—1991水力活塞泵及地面装置水力活塞泵SY/T5078.2—1991水力活塞泵及地面装置地面泵SY/T5078.3—1991水力活塞泵及地面装置控制管汇SY/T5079—1998试井车SY/T5080—1992修井转盘SY/T5082—1991随钻震击器SY/T5083—1991尾管悬挂器SY/T5084—1993反循环打捞篮技术条件SY/T5085—1991可弯肘节SY/T5086—1985油压上击器和震击加速器SY/T5087—1993含硫油气田安全钻井作法SY/T5088—2002评定井身质量的项目和计算方法SY/T5089—1992钻井井史及班报表格式3SY/T5091—1993钻井液用磺化栲胶SY/T5092—2002钻井液用磺化褐煤SY/T5093—1992钻井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盐SY/T5094—1995钻井液用磺甲基酚醛树脂SY/T5095—1993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换向阀试验方法SY/T5096—1993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调压阀试验方法SY/T5097—1996钻(修)井多参数仪技术条件SY/T5098—1991石油下井仪表用计时器技术条件SY/T5099—1985石油下井仪器温度、压力分级及其匹配SY/T5100—1991石油下井仪表螺旋弹簧管技术条件SY/T5102—1993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K:高温高压试验3SY/T5103—2000检波器组合软电缆SY/T5105—1997油气田用封隔器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SY/T5106—1998油气田封隔器通用技术条件SY/T5107—199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SY/T5108—1997压裂支撑剂性能测试推荐方法SY/T5110—2000套管刮削器SY/T5111—1986铅封注水泥套管补接器SY/T5112—1998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规范SY/T5114—1992打捞公锥SY/T5115—1992打捞母锥SY/T5116—1997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SY/T5117—1996岩石热解分析方法SY/T5118—1995岩石中氯仿沥青的测定脂肪抽提器法SY/T5119—1995岩石可溶有机物和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SY/T5120—1997岩石氯仿抽提物及原油中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方法SY/T5121—1986岩石有机质及原油红外光谱分析方法SY/T5122—1999岩石有机质量中碳、氢、氧元素分析方法SY/T5123—1995沉积岩中干酪根分离方法SY/T5124—1995沉积岩中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SY/T5125—1996透射光荧光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及类型划分方法SY/T5127—2002井口装置和采油树规范SY/T5128—1997油气井聚能射孔器通用技术条件SY/T5129—1996密度测井仪刻度SY/T5132—1997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5133—1993可退式倒扣捞矛SY/T5134—1993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G:振动(正弦)试验S SY/T5138—1992三缸单作用钻井泵SY/T5139—1993立放运井架车SY/T5140—1987通井车通用技术条件SY/T5141—2002石油钻机用离心涡轮液力变矩器SY/T5142—1995石油钻机用190系列柴油机大修理技术条件SY/T5143—1998组合泵筒管式泵结构及主要零件基本尺寸SY/T5144—1997钻铤SY/T5146—1997整体加重钻杆SY/T5147—2000磁力打捞器SY/T5148—1998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单向节流阀SY/T5149—1997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快速排气阀试验方法SY/T5150—2000分级注水泥器SY/T5151—1993可退式倒扣捞筒SY/T5153—1998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SY/T5154—1998油气藏流体取样推荐作法SY/T5157—1991数字地震仪SY/T5158—1991石油勘探数字测井仪技术条件SY/T5161—2002岩石中金属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SY/T5162—1997岩石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SY/T5163—1995沉积岩粘土矿物相对含量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S SY/T5164—1998三牙轮钻头SY/T5165—1987SQ3型取样器SY/T5166—1995电子示功仪SY/T5167.4—1993潜油电泵使用和维护SY/T5167.5—1993潜油电泵配套附件和工具SY/T5168—1999石油钻采设备零件分类编码系统SY/T5170—1998石油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规范SY/T5171—1999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T5172—1996直井下部钻具组合设计方法SY/T5176—1993井下作业劳动定额SY/T5179—1993石油机械加工劳动定额SY/T5181—2000裸眼井砾石充填防砂推荐作法SY/T5182—1987绕焊不锈钢筛管SY/T5183—2000油井防砂效果评价推荐方法SY/T5184—1997油、气、水井防砂作业用石英砂SY/T5185—1987砾石充填防砂水基携砂液性能评价推荐方法SY/T5187—1997游梁式抽油机大修理技术条件SY/T5188—1997抽油泵维护和使用推荐作法SY/T5189—1987水力活塞泵的使用、维护SY/T5190—1991综合录井仪技术条件SY/T5191—1993气相色谱测井仪技术条件SY/T5192—1991地震勘探专用电缆SY/T5193—1991数控地震仪SY/T5196—1995抽油杆打捞筒SY/T5197—1995修井用滑牙块打捞矛SY/T5199—1997套管、油管、管线管用螺纹脂SY/T5200—2002钻柱转换接头SY/T5202—1991石油修井机技术条件SY/T5203—199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总则SY/T5204—1997石油下井仪器金属绝热瓶通用技术条件SY/T5207—1987石油钻采设备用气动元件活塞式气缸型式试验SY/T5208—2000石油修井主要提升设备SY/T5209—1991修井用天车SY/T5210—1991修井用水龙头SY/T5211—1993高压管接和高压活动弯头SY/T5212—2000游梁式抽油机质量分等SY/T5213—1987闭式下击器SY/T5215—1987钻具止回阀SY/T5216—2000常规取心工具SY/T5217—2000金刚石钻头及金刚石取心钻头SY/T5218—199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试验SY/T5221—199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B:冲击试验SY/T5222—1992修井和采油井架技术条件SY/T5226—1997CJT系列抽油机节能拖动装置SY/T5230—1991石油勘探开发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试验C:盐雾试验SY/T5231—1999石油工业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规程SY/T5232—1999石油工业应用软件工程规范SY/T5233—1991钻井液用絮凝剂评价程序SY/T5234—1991喷射钻井水力参数计算方法SY/T5235—1991抽油杆吊卡SY/T5236—2000抽油杆吊钩SY/T5237—1991水中氢同位素分析方法锌仍原封管法SY/T5238—1991天然气中氢碳氧同位素制样方法SY/T5239—1991石油和沉积有机质的氢、碳同位素分析方法SY/T5240—1991照相测斜仪SY/T5241—1991水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评价程序SY/T5242—1991钻井液用处理剂中磺基含量的测定方法SY/T5243—1991水基钻井液用降粘剂评价程序SY/T5244—1991钻井液管汇SY/T5246—1991修井打捞工具通用技术条件SY/T5247—1997套铣作业方法SY/T5248—1991钻井井下落物打捞方法SY/T5249—2000地面液压驱动可控震源车SY/T5250—1991YBG2500型液压背罐车技术条件SY/T5251—1991石油天然气探井质量基本要求SY/T5252—2002岩样的自然伽马能谱分析方法SY/T5254—2000裸眼井测井数据处理符号及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