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的理化性能指标
- 格式:pdf
- 大小:104.72 KB
- 文档页数:1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具有多种理化性能,包括粘度、黏度指数、闪点、凝固点、氧化安定性、流动性等。
下面将对这些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1.粘度:是润滑油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润滑油的阻力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
粘度的测定方法有较多,常见的有运动粘度和运动粘度指数。
运动粘度决定了润滑膜的厚度,对于高负荷和高温条件下的运动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2.黏度指数:是描述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能力。
黏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下粘度变化较小,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润滑性能,而黏度指数低的润滑油则会出现黏度急剧变化的情况。
3.闪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挥发出能够形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气体的温度。
闪点越高,润滑油的燃烧性能越好,安全性也越高。
4.凝固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开始结冰或凝固的温度。
凝固点较低的润滑油适用于低温环境,而凝固点较高的润滑油适用于高温环境。
5.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酸化和热降解的能力。
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能够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6.流动性: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润滑油的流动性能直接影响到润滑膜的形成和传递,从而影响到摩擦、磨损和热量传递等性能。
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和使
用润滑油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
并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的延长。
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时已全无固体成分。
液压油检测七大指标--国联质检实验室提供液压油检测指标:粘度、粘度指数、水份、闪点、凝点和倾点、机械杂质、不溶物、斑点测试、抗氧化性、抗乳化性、抗泡沫性、抗磨性和极压性能。
液压油检测的化学性能指标:总酸值、总碱值、防腐性、防锈性、所化安定性和添加剂元素分析.国联质检实验室总结一下液压油检测理化分析概念、方法和目的.(1)粘度基本概念:粘度是流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用于衡量油品在特定温度下,抵抗流动的能力.检测方法:用毛细管粘度计来测定油品的运动粘度.GB/T 265、ASTM D445目的:油品牌号划分的主要依据油品检测选择的主要依据油品劣化的重要报警指标可判断用油的正确性(2)水含量基本概念:是指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游离水、乳化水、溶解水)检测方法:测定采用蒸馏法;GB/T 260、ASTM D95目的:水分破坏油膜,降低润滑性,加剧摩擦付部件的磨损,能够与油品起反应,形成酸、胶质和油泥水能析出油中的添加剂,降低油品的使用性能,低温时使油品流动性变差,腐蚀、锈蚀设备的金属材料(3)闪点基本概念:油品在规定加热条件下逸出蒸气的最低瞬间闪火温度.液压油检测方法: ASTM D92 GB/T 267液压油检测目的:闪点可以用来判断油品馏分组成的轻重;闪点是油品的安全指标;闪点可以检测润滑油中混入的轻质燃料油.(4)总酸值基本概念:中和1g试样中全部酸性组分所需要的酸量,并换算为等当量的酸量,以mgKOH/g表示.液压油检测方法:颜色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GB/T 7304、ASTM D664液压油检测目的:判断基础油的精制程度;成品油中酸性添加剂的量度;油品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的重要判别指标.(5)总碱值基本概念:中和1g试样中全部碱性组分所需要的酸量,并换算为等当量的碱量,以mgKOH/g表示.液压油检测方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SH/T0251-1993、ASTMD2896检测目的:能反映内燃机油中碱性的清净分散添加剂的多少.监测碱性添加剂防油品氧化的能力对新油总碱值的检测(6)污染度分析基本概念:检测液压油中污染杂质颗粒的尺寸、数量及分布.液压油检测方法:自动颗粒计数法(遮光法)NAS 1638、ISO 4406液压油检测目的:能定量检测润滑油中的污染颗粒的数量和污染等级;对于精密的液压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将加剧控制元件的磨损;对于透平系统,固体颗粒污染将加剧轴承等部件的磨损(7)光谱元素分析基本概念:检测在用油中磨损金属、污染元素以及添加剂元素的含量.检测方法:ASTM D6595发射光谱法(颗粒尺寸<10um)目的:磨损金属--- 根据磨损金属的成分和含量趋势,判断设备有关部件的磨损情况; 污染元素--- 判断油品污染程度和原因;添加剂元素--- 判断设备在用油添加剂损耗度.(8)铁谱磨损分析基本概念:检测在用油中磨损颗粒的形状、成分、大小和数量检测方法:APTC/QTD-D01磁场沉积、显微镜分析判断.检测目的:对磨损颗粒形状的分析, 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类型;对磨损颗粒大小和数的分析,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程度;对磨损颗粒成分的分析, 判断设备的异常磨损部位.。
浅论油品常见的理化性能及其测定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油品的理化性能是油品重要的表现特征,主要包含:沸点、密度、闪点、残炭等等。
通过对这些理化性能进行技术上测测定,就可以对油品有一个全面清除的了解,可以为各类油品在日程生活中的需要,提供可续的依据。
关键词:油品沸点密度平均分子量闪点残炭1 油品常见的理化性能及其测定技术方法1.1 油品的沸点及其测定技术方法油品基本都是许多烃类和非烃类的混合物,其沸点范围及蒸馏曲线是受到蒸馏设备、条件和方法的约束影响的。
常用的蒸馏方法主要有馏程测定、实沸点蒸馏和平衡气化三种。
其中馏程测定也被称为ASTM蒸馏或恩氏蒸馏,主要是在一种标准设备中,按照GB6536-86规定的方法进行的简单蒸馏。
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
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而实沸点蒸馏是与馏程测定的方法完全不同的一种测定技术,主要是用带有一个相当于理论板数14~18的填充精馏柱的蒸馏装置,在回流比5∶1的条件下进行蒸馏,通过这种蒸馏方法可以对轻重馏分进行比较好的分馏。
当然油品是复杂的混合物,用该方法是不能够得到其中单体烃的真实沸点的,而得到的只是一条连续的实沸点蒸馏曲线。
至于平衡气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保持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下进行分离的测定方法,所以又被称为一次气化或平衡蒸馏。
1.2 油品的密度及其测定技术方法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kg/m3或g/cm3表示。
主要用在换算数量与交货验收的计量和某些油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简单判断油品性能上。
通常来说测定石油产品密度的方法有密度计法或比重瓶法。
如果依据GB1884-83来测定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的方法是密度计法,该法利用的是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说只有被石油密度计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密度计本身的重量时,这个时候密度计才会稳定地漂浮在液体石油产品中,也就说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可以从密度计上的刻度读出该油品的密度值;而如果依据GB2540-81来测定石油产品的密度的方法就是比重瓶法,用该法测定油品密度必须要在20℃下进行,同时还要必须先测定该比重瓶被水充满时水的重量,然后再去测定它被油品充满时同体积石油产品的重量,最后通过计算即可得到该油品在20℃下的密度。
食用油常用的评价指标1.引言1.1 概述食用油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烹饪、调味和烘焙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用油的质量对我们的健康和饮食体验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于食用油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以确保我们选择的食用油符合安全、健康和高品质的要求。
食用油常用的评价指标是通过对其理化特性、营养成分和感官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以评估其品质和适用性。
一般而言,食用油的常用评价指标包括色泽、透明度、气味、味道、酸度、过氧化值、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抗氧化能力等。
在选购食用油时,了解和了解这些评价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色泽和透明度可以反映食用油的纯度和清澈度,气味和味道则可以判断其是否新鲜和异味是否存在。
酸度和过氧化值可以评估食用油的新鲜度和稳定性,而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营养价值和适用性。
此外,抗氧化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为它可以衡量食用油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用性。
本文旨在介绍食用油常用的评价指标,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食用油。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评价指标的意义、应用和标准,以帮助读者从众多食用油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食用油常用的评价指标: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对食用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2. 正文: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子部分来论述食用油的常用评价指标。
2.1 食用油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将介绍食用油在人类饮食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探讨食用油在烹饪、调味、营养补充等方面的作用,并强调为什么我们需要评价食用油的质量。
2.2 食用油的常用评价指标: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食用油常用的评价指标。
我们将分析食用油的外观、气味、口感、营养成分、氧化程度、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并解释它们对食用油质量的影响。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本文对食用油评价指标的意义和应用。
油品理化参数范文油品理化参数是指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密度、粘度、闪点、凝固点、蒸汽压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油品的品质和适用性,对于油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常见的油品理化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1. 密度:指油品的质量与体积之比,通常以其相对密度表示。
相对密度是指与水的密度比值。
常见的相对密度单位是kg/m³或g/cm³。
2. 粘度:指油品的黏滞性。
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两种。
动力粘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油品的流动速度与单位压强之比。
运动粘度是指单位长度上承受单位剪切应力的油品上的转速与半径之比。
粘度通常以运动粘度的单位Pascal秒(Pa·s)表示。
3.闪点:指油品在一定条件下开始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判断化学品易燃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闪点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4.凝固点:指油品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凝固的最低温度。
凝固点是衡量油品低温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凝固点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5. 蒸汽压:指油品在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与大气之间达到平衡时的压力。
蒸汽压与油品的挥发性相关,对于燃油和溶剂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Pa)或毫巴(mbar)。
6.确定烃类成分的量和种类:通过色谱仪对油品中的烃类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烃类成分的量和种类。
油品中的烃类包括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
烃类组成对于油品的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7.确定非烃类成分的含量:油品中还可能含有硫、氮、氧和杂质等非烃类成分。
这些成分对油品的品质和环境影响有一定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确定非烃类成分的含量。
8.硫含量:指油品中含有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硫含量是衡量油品甲醇对环境影响的重要参数。
硫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9. 酸值:指油品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油品中的酸性物质能够与金属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对设备和管道以及燃烧设备产生腐蚀作用。
车用润滑油理化指标简介润滑油的性质是由基础油性质和各种添加剂性质共同决定的。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借鉴和发展,世界各国对润滑油的质量指标已经基本趋向认同,润滑油理化指标、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构成了润滑油质量标准的基本体系。
润滑油理化指标界定了润滑油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在实验室里评价润滑油的性能的理化指标,相对于发动机台架试验来说,具有经济、简单和快速的特点,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采购以及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这些润滑油性能的理化指标包括运动粘度、低温动力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倾点、高温高剪切粘度、蒸发损失、沉淀物、水分、泡沫性、残炭、中和值、硫酸盐灰分以及各种元素含量等等。
其中,我公司车用润滑油的出厂检验项目主要有: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倾点、沉淀物、水分、泡沫性、硫酸盐灰分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指标进行简单介绍:1、运动粘度(KV100)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²/s 表示。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车用润滑油一般要求测量100℃下的运动粘度。
不同粘度级别的润滑油要求的粘度范围不同,如30油要求的粘度范围是9.3~12.5mm²/s;40油要求的粘度范围是12.5~16.3mm²/s。
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是GB/T265。
2、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较小,粘度指数低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较大,在一定的范围内,单级油的粘度指数越高越好。
粘度指数是基础油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以VI表示。
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是GB/T2541或GB/T1995。
3、闪点(开口)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闪点,以℃表示。
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
油品检测常见指标及方法标准本文主要对油品检测常见的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了检验标准方法。
标签:油品;检测;指标;标准1 前言油品质量检验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石油石化行业的相关规定制度和油品检验的方法检验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指标的工作。
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说,掌握必要的油品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对于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作效果,保护人身健康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油品质量指标2.1抗爆性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标。
爆震是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引起的。
2.2汽油抗爆性能指标汽油辛烷值指标是大家最为关注的指标,因为就是通过抗爆性指标汽油产品分为90号、93号和97号,由于标号的不同,汽油产品运行性能不同,汽油价格也随之不同。
2.3密度参考欧盟汽油标准EN228:2004和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238—2007《车用汽油》,本标准确定汽油密度为720~775kg/m3。
2.4馏程馏程是油品从初馏点到终馏点的温度范围,可反映汽油的蒸发性。
1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启动性能和形成气阻的倾向,该温度愈低,发动机越易启动,且启动时间短,但是轻组分太多,易产生气阻;5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它会影响发动机启动后升温时间和加速性能,此温度愈低,发动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所用的时间就愈短,变速愈容易,但50%温度太低,则燃料热值低,发动机功率小;90%蒸发温度反映了汽油中重组分含量的多少,关系到燃料是否充分蒸发燃烧的情况,90%馏出温度越高,重质组分越多,燃料燃烧不易完全;终馏点温度越高,则易稀释润滑油和增加机械磨损,由于燃烧不完全,形成汽缸上油渣沉积或堵塞油管,测定方法为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2.5蒸汽压蒸汽压是衡量汽油在燃料供给系统中是否易于产生气阻的指标,还可以衡量汽油的蒸汽压与汽油蒸发排放和发动机起动性能有着密切关系。
润滑油脂的一般理化性能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1)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6)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
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
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
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标能源实验室油品的理化性能指标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油品的种类】及石油的衍生物汽油、柴油、燃料油、煤油、溶剂油、润滑油、液压油、润滑脂、齿轮油、防锈油、燃料油、原油、石脑油、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绝缘油、链条油、重油、生物醇油、变压器油、防指纹油、乙醇汽油、导热油、机油、涡轮机油、渣油、特种油、研磨油、切削油、轴承油、凡士林、煤焦油、机油活化剂、淬火油、导轨油、防锈油(剂)、功牙油、加工油、抗燃油、冷冻油、乳化油、透平油、脱模油、戊烷油、轧制油、EH油、白电油、白油、冲床油、锭子油、废弃油、酚油、硅油、回火油、基础油、减底油、焦化油、矿物油、拉伸油、冷墩油、去渍油、主轴油、筑路油、阻力油、传动油、芳烃油、拉拔油、拉丝油、轻烃油、清净剂、燃油宝、刹车油、烧火油、塑料油、蜗杆油、循环油、压板油、压延油、研磨油、轴承油、阻力油、钻孔油等各类油品检测。
【油品性能的主要指标】馏程、积碳、密度、凝点、倾点、色度、闪点、倾点、密度、凝点、酸值、水分、灰分、酸值、色度、PH值、中和值、皂化值、总酸值、总碱值、不溶物、泡沫性、苯胺点、硫含量、防锈性、硝化度、硫化度、泡沫性、碳含量、氢含量、硫含量、氮含量、氯含量、清洁度、氧化度、击穿电压、折光指数、水分离性、泡沫特性、旋转氧弹、混溶试验、液相锈蚀、铜片腐蚀、勃氏粘度、烧结负荷、破乳化值、十六烷值、抗乳化性、粘度指数、机械杂质、运动粘度、燃油稀释、蒸发损失、腐蚀试验、抗乳化性、PQ指数、机械杂质、康氏残炭、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开口闪点、闭口闪点、成分分析、配方分析、硫酸盐灰分、氧化安定性、工作锥入度、硫酸盐灰分、空气释放值、残碳(微量)、边界泵送温度、铜片腐蚀试验、正戊烷不溶物、低温动力粘度、低温运动粘度、水溶性酸或碱、红外光谱分析、密度和相对密度、最大无卡咬负荷、高温高剪切粘度等【油品的一般检测标准】机械杂质:GB/T511等蒸发损失:GB/T7325美国ASTM D972和D2887、德国DIN51581等腐蚀试验:GB/T391、SH/T0195美国ASTM D130、英国IP154和ISO2160等不溶物:GB/T8926美国ASTM D893和D4055、德国DIN51365E和51392E等苯胺点:GB/T387美国ASTM D611、英国IP64、德国DIN51787和ISO297等泡沫性:GB/T12579美国ASTMD892、英国IP146、德国DIN51566E和ISODP6247等粘度指数:GB/T1995和2541美国ASTM D2270、英国IP226、德国DIN51564和ISO2909等总碱值:SH/T0251美国ASTM D2896和4739、英国IP276、德国DIN51537和ISO3771等倾点和凝点:GB/T3535)、GB/T510美国ASTMD97、英国IP15、德国DIN51597和ISO3016等运动粘度:GB/T265、GB11137美国ASTM D455、英国IP71、德国DIN51562和ISO3105等。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和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和国际ISO接轨,采用40℃和100℃。
粘度指数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和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标能源实验室
油品的理化性能指标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油品的种类】及石油的衍生物
汽油、柴油、燃料油、煤油、溶剂油、润滑油、液压油、润滑脂、齿轮油、防锈油、燃料油、原油、石脑油、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绝缘油、链条油、重油、生物醇油、变压器油、防指纹油、乙醇汽油、导热油、机油、涡轮机油、渣油、特种油、研磨油、切削油、轴承油、凡士林、煤焦油、机油活化剂、淬火油、导轨油、防锈油(剂)、功牙油、加工油、抗燃油、冷冻油、乳化油、透平油、脱模油、戊烷油、轧制油、EH油、白电油、白油、冲床油、锭子油、废弃油、酚油、硅油、回火油、基础油、减底油、焦化油、矿物油、拉伸油、冷墩油、去渍油、主轴油、筑路油、阻力油、传动油、芳烃油、拉拔油、拉丝油、轻烃油、清净剂、燃油宝、刹车油、烧火油、塑料油、蜗杆油、循环油、压板油、压延油、研磨油、轴承油、阻力油、钻孔油等各类油品检测。
【油品性能的主要指标】
馏程、积碳、密度、凝点、倾点、色度、闪点、倾点、密度、凝点、酸值、水分、灰分、酸值、色度、PH值、中和值、皂化值、总酸值、总碱值、不溶物、泡沫性、苯胺点、硫含量、防锈性、硝化度、硫化度、泡沫性、碳含量、氢含量、硫含量、氮含量、氯含量、清洁度、氧化度、击穿电压、折光指数、水分离性、泡沫特性、旋转氧弹、混溶试验、液相锈蚀、铜片腐蚀、勃氏粘度、烧结负荷、破乳化值、十六烷值、抗乳化性、粘度指数、机械杂质、运动粘度、燃油稀释、蒸发损失、腐蚀试验、抗乳化性、PQ指数、机械杂质、康氏残炭、运动粘度、粘度指数、开口闪点、闭口闪点、成分分析、配方分析、硫酸盐灰分、氧化安定性、工作锥入度、硫酸盐灰分、空气释放值、残碳(微量)、边界泵送温度、铜片腐蚀试验、正戊烷不溶物、低温动力粘度、低温运动粘度、水溶性酸或碱、红外光谱分析、密度和相对密度、最大无卡咬负荷、高温高剪切粘度等
【油品的一般检测标准】
机械杂质:GB/T511等
蒸发损失:GB/T7325美国ASTM D972和D2887、德国DIN51581等
腐蚀试验:GB/T391、SH/T0195美国ASTM D130、英国IP154和ISO2160等
不溶物:GB/T8926美国ASTM D893和D4055、德国DIN51365E和51392E等
苯胺点:GB/T387美国ASTM D611、英国IP64、德国DIN51787和ISO297等
泡沫性:GB/T12579美国ASTMD892、英国IP146、德国DIN51566E和ISODP6247等
粘度指数:GB/T1995和2541美国ASTM D2270、英国IP226、德国DIN51564和ISO2909等
总碱值:SH/T0251美国ASTM D2896和4739、英国IP276、德国DIN51537和ISO3771等
倾点和凝点:GB/T3535)、GB/T510美国ASTMD97、英国IP15、德国DIN51597和ISO3016等
运动粘度:GB/T265、GB11137美国ASTM D455、英国IP71、德国DIN51562和ISO310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