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氏菌实验室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38
志贺氏菌的检验汇报人:2024-01-06•志贺氏菌概述•志贺氏菌检验方法•志贺氏菌检验过程目录•志贺氏菌检验的注意事项•志贺氏菌检验的应用01志贺氏菌概述志贺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无鞭毛,一般不形成荚膜。
革兰氏阴性杆菌需氧或微需氧抗原构造志贺氏菌在需氧或微需氧环境中生长良好,适宜温度为37℃。
志贺氏菌具有O抗原、K抗原和H抗原,其中O抗原是主要的毒力因子。
030201志贺氏菌的特性志贺氏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后感染。
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被志贺氏菌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再经口摄入感染。
接触传播在医疗机构中,患者与医务人员、其他患者之间因接触而传播。
医疗机构传播志贺氏菌的传播途径志贺氏菌的危害肠道感染志贺氏菌主要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败血症严重感染时,志贺氏菌可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脑膜炎在特定情况下,如免疫功能低下,志贺氏菌可引起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02志贺氏菌检验方法选择适合志贺氏菌生长的培养基,如SS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等。
培养基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等特征。
培养条件通过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为志贺氏菌。
鉴定细菌培养法0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通过肉眼观察或仪器检测金颗粒的聚集状态。
0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通过酶标记技术进行信号放大和检测。
02免疫荧光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反应,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
免疫学检测法核酸检测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志贺氏菌的DNA片段,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基因测序对志贺氏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比对已知基因序列确定菌种。
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核酸等)与目标物质特异性结合,将信号转换为可检测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用于食品、水源等样品中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志贺氏菌属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生物学特性(一)种类和细菌分型志贺氏菌属细菌的形态与一般肠道杆菌无明显区别,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Dysentcrybacillus)。
志贺氏菌属细菌的抗原结构由菌体抗原(0)及表面抗原(K)组成。
0抗原是分类的依据,分为型特异性抗原和群特异性抗原2种。
根据抗原构造的不同,将本属细菌分为 4 个群、40余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1. A群又称痢疾志贺氏菌群,有10个血清型。
不分解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竣酶,与其他各群细菌无血清学联系。
2.B群也称福氏菌群,己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分解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竣酶。
抗原结构较复杂,各型间有交叉凝集。
3.C群也称鲍氏菌群,有18个血清型。
分解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竣醐。
各型内无交叉凝集。
4.D群也称宋内氏菌群,仅有一个血清型。
分解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粉酶,迟缓发酵乳糖。
有I、∏相之分。
(二)来源痢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远在2600多年以前的《内经至真要大论》中说:“民病,泻泄赤白。
”秦汉(公元前2世纪)以后,记载渐多。
国外有关痢疾的记述始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公元前5世纪)。
19世纪曾出现全世界痢疾的大流行。
1897年,日本人志贺洁首先发现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为纪念志贺氏的发现,把痢疾杆菌称为志贺氏菌痢坎杆菌。
(三)传染性志贺氏菌引起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非典型患者、慢性菌痢患者及无症状带菌者由于症状不典型而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在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蕙义(四)传播途径志贺氏菌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直接传播,污染的食物或物体可间接传播,苍蝇可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
志贺氏菌病常为食物暴发型或经水传播。
和志贺氏菌病相关的食品包括色拉(土豆、金枪鱼、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和乳制品,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
志贺氏菌在拥挤和不卫生条件下能迅速传播,经常被发现于人员大量集中的地方,如餐厅、食堂。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操作程序一、目的本程序用于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等致病菌检测的方法,以规范操作程序,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从人体粪便中沙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及保存的梯相关操作。
三、生物安全要求标本及相应的致病菌操作必须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四、试剂及仪器设备4.1试剂采便盒、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亚硒酸增菌液(SF)、改良亚硒酸盐磺绿增菌肉汤(SBG)、沙门志贺培养液、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XLD)、麦康凯琼脂、沙门显色培养基、结晶紫沙门培养基(YS)、三糖铁(TSI)、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MIU)、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条、磁珠菌种保存管4.2 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微生物鉴定仪五、采样方法5.1 标本应为新鲜的或转移至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或肛拭子,最优标本是转移到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拭子。
肛拭子不是最佳标本,仅在病人无粪便标本时采用。
5.2 粪便标本:应采集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取稀水样、粘血样、脓血样,黏液样部分。
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无菌容器,避免混入尿液、水和其他物质。
5.3肛拭标本:若无法获得粪便(如排便困难或婴幼儿),也可以采用肛拭子,即无菌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处〈儿童约2-3cm),同一方向轻轻旋转2-3周。
以目测能见到粪便为准。
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
5.4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若室温保存,不能超过1h;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冷藏条件下24小时内送检。
六、检验程序七、操作步骤7.1 分别标记一个XLD平板(或YS平板、麦康凯平板)和1管9ml改良亚硒酸盐磺绿增菌肉汤(SBG)(或SF增菌液或沙门志贺培养液)。
志贺氏菌ss菌落特征志贺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是一类革兰阴性杆菌,属于肠道致病菌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是很多实验室常用的鉴别依据,通过观察菌落的性状可以辅助确定菌株的特征与分类。
首先,志贺氏菌的菌落外观可以呈现多种特征。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常可见到呈乳白色或灰白色的菌落。
这些菌落直径一般为2-3毫米,常呈圆形或稍微不规则的形状。
在某些富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菌落呈现出酸性反应,呈黄色。
其次,志贺氏菌的菌落具有一定的黏附性。
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可形成一种黏稠的粘液,这有助于它们在肠道黏膜上定居和繁殖。
这种粘稠的外观也为鉴定志贺氏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此外,志贺氏菌菌落的质地特征也值得关注。
在某些培养基上,菌落可以表现为比较浓烈的气味,这与其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关。
这种特征在实验室中有时被用于初步鉴定菌株。
需要注意的是,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可以受到培养基的差异、环境条件和菌株变异的影响,因此,鉴定志贺氏菌仍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方法,如生化测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
最后,志贺氏菌不仅会引起人类的肠道感染,还可以引起一些重要的食物中毒,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因此,了解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对于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和辨识志贺氏菌的菌落,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食品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食品的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志贺氏菌的菌落特征,我们可以了解菌株的性状与分类,提高对志贺氏菌的识别能力。
同时,这也为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志贺氏菌菌落特征的研究,为菌株的鉴定和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志贺氏菌检测标准志贺氏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它造成了许多消化系统疾病。
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食品厂商和相关组织都需要进行志贺氏菌的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关志贺氏菌检测的标准,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一步骤:选择适当的样本检测开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样本。
这可以是从环境,食品或水源中收集得到的,以确定是否存在志贺氏菌。
通常,人们从肉类,奶类以及其他易受污染的食品等选择样本进行检测。
选择适当的样本对于获得准确的结果非常重要。
第二步骤:采集样本在进行检测前,样本需要采集。
采集需采取规范化程序,以确保采集的样品实际上代表了被检测对象的状况。
采集过程需要避免污染样品,否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第三步骤:样本处理样品处理是保证测试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它可以消除干扰物质和旁边生物。
对于厨房和医疗设施,在处理志贺氏菌样品时应该采取严格的操作。
操作过程应精确规范,以保证样品不与其他样品的任何形式发生交叉污染。
第四步骤: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中进行测试是一种保证分析的准确性的方式。
志贺氏菌检测一般使用PCR或者培养方法进行。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因此测试数据包括实验的操作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五步骤:分析测试结果在分析测试结果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相对稳定性和准确性问题。
分析的结果应包括相关的质量控制数据,以便能够确定测试是否正确进行。
正确的数据分析必须满足比如重复性,标准色谱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引入知识和技术。
总之,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我们可以实现对志贺氏菌的高效检测,并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当然,我们在使用志贺氏菌检测标准时,需要时刻关注其技术竞争力和检测过程的规范化,这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健康环境,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志贺菌氏属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与危害评估报告1危害程度分级1.1评估对象及分类等级志贺菌氏属又称痢疾杆菌,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传染病列为乙类传染病。
在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志贺氏菌属被列为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1.2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志贺氏菌属所有的实验活动均应在BSL-2实验室操作。
2背景资料2.1一般生物学特性2.1.1形态与染色特性本属细菌为两侧平行、末端钝圆的短杆菌,2-3umX0.5—0.7um与其他肠道杆菌相似。
无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孢,革兰氏阴性,个别菌带有菌毛。
2.1.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但厌氧时生长不很旺盛。
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易于生长。
在10℃一40℃范围内可生长。
最适温度为37℃左右。
最适pH值为7.2。
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后.形成圆形、隆起、透明,直径2—3mm、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
2.2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抵抗力较弱,在一般情况下。
本属细菌在染菌的衣物中,室温暗处可存活5~46日。
在泥土中,于室温暗处可存活9—12日。
志贺氏菌经55℃加热1小时、或0.5%石炭酸作用6小时或1%石炭酸作用15~30分钟即可杀死。
2.3致病性志贺氏杆菌是侵入性细菌,只需千个、百个、甚至几个就可能引起疾病发生,与大肠埃希氏菌不同。
后者需要食入大量细菌才会引起中毒。
菌体进入体内后侵入空肠粘膜上皮细胞繁殖,产生外毒素,菌体破坏后产生内毒素作用于肠壁、肠壁粘膜和肠壁植物性神经。
2.4传播途径实验室传播途径为经口传播。
3志贺氏菌检验程序3.1采样按照采样原则对食品进行采集。
3.2增菌称取样品25g加入到装有225ml GN增菌液的500mL三角瓶中,如果是固体食品应用均质器以8000~10000转/分打碎1分钟,或用研钵加灭菌砂磨碎。
粉状食品用灭菌金属匙或玻璃棒研磨使其乳化。
在36+1℃的条件下培养6~8小时。
01 Chapter志贺氏菌的特性030201志贺氏菌的致病性引发痢疾志贺氏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传染性强耐药性增强志贺氏菌的传播途径02 Chapter鉴定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等指标,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
分离培养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尿液、血液等样本进行培养,以分离出志贺氏菌。
药敏试验对分离出的志贺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培养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学检测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扩增志贺氏菌的基因片段,以检测患者样本中的志贺氏菌。
基因测序对志贺氏菌的基因进行测序,以鉴定其种型和耐药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03 Chapter粪便样品采集食品样品采集采集对象为可疑污染食品,包括肉类、蔬菜、水果等。
采集方法为选取可疑污染食品,按照食品采样标准进行采集,并尽快送检。
食品样品是志贺氏菌检验的重要来源之一。
水质样品采集04 Chapter样品处理增菌培养样品处理与增菌培养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后的样品进行分离培养,以获得单个菌落。
生化鉴定对分离培养得到的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包括糖发酵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等,以确定是否为志贺氏菌。
血清学分型与药敏试验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05 Chapter01020304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样品,避免容器被污染。
采集容器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采集方法采集足够量的样品,以便进行后续实验分析。
采集量尽量在发病初期或发病高峰期采集样品,以提高检出率。
采集时间样品采集前的注意事项实验室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室环境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实验试剂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解读01020304检验结果结果解读结果分析结果报告06 Chapter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方法改进采用先进的扩增技术选择特异性更高的抗体增加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其他检测方法探索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检测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检测THANKS。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操作程序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是一些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等疾病。
因此,对从业人员进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健康体检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针对这两种细菌的检测操作程序。
1.提供样本:从业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样本,用于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
常见的样本包括粪便、尿液和食物样本等。
样本的收集要求应严格,确保样本的纯净度和完整性。
2.样本处理:提供的样本需要经过处理,以获得纯净的细菌DNA或RNA,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处理样本的步骤包括样本离心、细胞裂解和DNA/RNA提取。
3.PCR扩增:PCR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扩增特定的DNA或RNA片段。
在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测中,特定的引物被设计用于扩增细菌基因组中的特定片段。
扩增后的DNA片段可以被进一步分析和检测。
4.凝胶电泳:通过凝胶电泳,可以将PCR产物进行分离和检测。
在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测中,特定的DNA片段会显示出特定的凝胶电泳带。
这些带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被用来确定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或志贺氏菌。
5.检测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凝胶电泳结果,可以确定样本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或志贺氏菌。
根据带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进一步确定细菌的亚型和毒力。
这些数据将被用于最终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6.健康体检报告:基于对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检测结果分析,健康体检报告将被生成。
该报告将包含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其是否携带沙门氏菌或志贺氏菌的情况。
这将帮助雇主或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从业人员和公众的健康。
以上是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检测的操作程序。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的操作和规范,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安全和卫生规定,确保从业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
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国际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志贺氏菌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 PCR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志贺氏菌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2. ELISA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志贺氏菌进行检测。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但需要更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3. 细胞培养法:将患者体液中的志贺氏菌细胞培养在适宜的培
养基上,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来判断志贺氏菌是否存在。
该方法
可确诊志贺菌感染,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时间和更多的实验室设备和
技术。
4. 免疫荧光法:利用抗志贺氏菌抗体与志贺氏菌的特异抗原反
应发出荧光信号,通过显微镜观察来检测志贺氏菌的存在。
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但仍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技术。
方法验证报告项目名称:医疗机构污水和污泥中志贺氏菌的检验方法方法名称:《医疗机构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附录C 医疗机构污水中志贺氏菌的检验方法报告编写人:参加人员:审核人员:报告日期:1 实验室基本情况1.1 人员情况实验室检测人员已通过标准《医疗机构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附录C的培训,熟知标准内容、检测方法及样品数据采集和处理等,考核合格,得到技术负责人授权上岗。
1.2 检测仪器/设备情况表1主要仪器基本情况1.3 检测用试剂情况表表2主要培养基基本情况1.4 环境设施和条件情况实验室具有检定合格的温湿度计,环境可以控制在标准要求范围内,满足检测环境条件。
另外实验室配备了洗眼器、喷淋设施、护目镜、灭火器等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实验室安全内务的要求。
2 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2.1样品采集与保存按照HJ 91.1的相关规定进行水样的采集。
采集样品时,采样瓶不得用样品洗涤,采集样品于灭菌的采样瓶中。
水体采样量不低于200 ml。
样品采集完毕后,迅速扎上无菌包装纸。
采集废水样品及一定深度的样品时,也可使用灭菌过的专用采样装置采样。
如果采集的是含有活性氯的样品,需在采样瓶灭菌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以除去活性氯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每125mL容积加入0.1mL的硫代硫酸钠)。
采样后应在2 h内检测,否则,应10℃以下冷藏但不得超过6 h。
实验室接样后,不能立即开展检测的,将样品于4℃以下冷藏并在2 h内检测。
2.2 检测步骤2.2.1样品的处理和增菌取200ml污水,用灭菌滤膜进行抽滤,用100ml二倍浓度GN增菌液把滤膜上截留的杂质洗脱到灭菌三角瓶内,充分摇匀,置于37℃恒温培养箱,增菌培养6-8h。
2.2.2平板分离取上述增菌培养液,分别接种于SS培养基平板和EMB培养基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
挑取在SS培养基平板和EMB培养基平板上呈无色透明,直径1-1.5ml的菌落;可疑肠道病原菌菌落。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操作程序一、目的本程序用于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检测等致病菌检测的方法,以规范操作程序,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从人体粪便中沙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及保存的梯相关操作。
三、生物安全要求标本及相应的致病菌操作必须在BSL-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四、试剂及仪器设备4.1试剂采便盒、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亚硒酸增菌液(SF)、改良亚硒酸盐磺绿增菌肉汤(SBG)、沙门志贺培养液、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XLD)、麦康凯琼脂、沙门显色培养基、结晶紫沙门培养基(YS)、三糖铁(TSI)、动力-吲哚-尿素培养基(MIU)、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API20E生化试剂条、磁珠菌种保存管4.2 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微生物鉴定仪五、采样方法5.1 标本应为新鲜的或转移至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或肛拭子,最优标本是转移到Cary-Blair运送培养基的粪便拭子。
肛拭子不是最佳标本,仅在病人无粪便标本时采用。
5.2 粪便标本:应采集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取稀水样、粘血样、脓血样,黏液样部分。
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无菌容器,避免混入尿液、水和其他物质。
5.3肛拭标本:若无法获得粪便(如排便困难或婴幼儿),也可以采用肛拭子,即无菌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4-5cm处〈儿童约2-3cm),同一方向轻轻旋转2-3周。
以目测能见到粪便为准。
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
5.4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若室温保存,不能超过1h;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冷藏条件下24小时内送检。
六、检验程序七、操作步骤7.1 分别标记一个XLD平板(或YS平板、麦康凯平板)和1管9ml改良亚硒酸盐磺绿增菌肉汤(SBG)(或SF增菌液或沙门志贺培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