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4 MB
- 文档页数:4
课程概述之宇文皓月创作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但是从单一的水土坚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坚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是水土坚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坚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
它以现代生态、水土坚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坚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含三大部分: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
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林业生态工程学1 绪论2 林业生态工程学基础理论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布局4 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5 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6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7 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1 绪论1.0 森林分类经营1.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2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1.3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1.4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生态: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的将森林划定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公益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土保安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
商品林:是指以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主要是提供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
森林分类指标:A、生态脆弱性生态脆弱性: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程度。
B、生态重要性生态重要性:是指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以及需要提供森林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
1、已被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划入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点内的森林和林木,以及未经认为干扰或干扰较轻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划定为自然保存林。
2、根据林业生产需要建设或划定的专门遗传和物种基因,繁育良种,培育新品种的物种保护地、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园、母树林和采穗圃等划为种子资源林。
3、列入各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内的所有林木划为防火林。
4、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划定或科研部门建设的用于各种教学、实验和定位观测的森林(林地)划为科教实验林。
5、在历史遗址和人文纪念地(纪念物)周围,以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森林或林木(含古树名木)划为文化林6、经林业建设部门批准划入各级城市园林、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滑雪场、狩猎场等游憩场所范围内的森林与绿地划为游憩景观林。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简称环境。
3.生态环境问题: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所建立的各种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的锁链。
6.生产量:生态系统最初级的能量来源于太阳,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被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质叫生产量,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叫生产力或生产率。
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是能量储存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所以绿色植物的生产量叫第一性或初级生产量,这种生产速率叫第一性生产力。
7.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8.生态系统的发育: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有时间性的,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状态才出现的,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有生命成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即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由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发展,一般称为生态系统的发育。
9.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10.景观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和地理学相互参透、交叉而形成的,由此,景观生态系是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景观,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是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类型和作用;(一)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工程:可简单的概括为生态系统的人工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
它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与效率,追求系统的协调与综合调控,而不是单一因子和单一功能的解决;强调的是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开发以及外部条件的充分利用,而不是对外部高强度投入的。
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
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生态工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技术:一是在不同结构的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多级利用与转化,二是资源再生技术,就是通常所谓的“变废为宝”技术,即把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有害废物,三是自然系统中生物种群之间共生、互生与抗生关系的利用技术。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特点①森林经营对象不同,设计、建造及调控的生态系统也不同;②在设计、建造及调控过程中关心的范围不同;③经营目的不同;④采用的综合技术措施不同;(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主要内容①区域总体规划②时空结构设计③食物链结构设计④特殊生态工程设计类型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②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③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④沿海林业生态工程⑤城市林业生态工程⑥水源区林业生态工程⑦农林复合林业生态工程⑧山地灾害防治林业生态工程⑨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4大类20亚类1生态保护型林业生态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森林草地(林间林缘草地)保护工程、次生林改造工程、水源涵养林营造工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林业生态工程类型。
2生态防护型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草原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河岸沙滩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和盐碱地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