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讲座(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86
李玫瑾老师经典讲座摘录人性的弱点,源于人的早期,早年的心理问题,等你有经验了,就没有机会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点,大人应该做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大人,这是我们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的。
未成年人的问题是滞后反应,12岁发生的问题,应该是在12岁之前发生的。
心理成长的时期:18岁之内是人的成长期,一个是依恋期12岁之前(家庭),12-18岁青春期(社会),太注重智力发展(学历),45岁后智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性格和独立。
情感发展:人在生命的早期是最笨的,1岁内是相当的无能无助,只有面部反应,7-8个月的生活完全是靠抚养人,这个阶段,只要抚养人一出现,他就可以吃喝,就能满足他的需求了。
半岁后孩子开始认人,7-12个月之间,孩子开始挑人,当抚养人一出现,这个孩子就会很快乐,如果是其他的人,孩子就会出现抗拒,孩子会觉得这个人相貌不对,声音不对,气味不对,所以他会闹,一直闹到真的是筋疲力尽了,才能睡着,这就是最早的人的心理现象,叫情感。
这个现象有时也叫依恋,与该人分离了,就紧张不安,重逢时候的高兴轻松。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
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故而人和人的关系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生命的意义:一个人三岁前不能自主,他只要活下来,就意味着欠父母,欠这个社会的,这个欠是没有办法的。
情感是诸多心理发展的一个基础,父母由此获得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父母尤其是母亲,如果真得想控制这个孩子,吓唬是没有用处的,抚养人的话是不好违逆的,这就是依恋。
1岁半之后再送给他人抚养,如果一出生就送,那你就失去了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怀那10个月不如那一年的抚养,头一年的抚养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孩子他早年的快乐都和这个声音相貌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个孩子后面,不管他怎样顽皮,他心理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公安大学李玫谨教授:孩子6岁之前,家长得教会孩子五件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的李玫谨教授,在长期专注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她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问题,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问题,你也会发现,它和人的早年的关系密切相关。
”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心理年龄的不同,人生可以被划分为十个时期,而18岁以前的部分又是比较重要的,按照6岁一个阶段进行划分,它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那么哪个阶段的变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便是6岁以前。
要想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最重要的时间段是在6岁之前。
有的家长说,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很叛逆,会跟自己顶嘴;孩子不愿意跟自己交流;有的孩子偷拿家长的钱;还有的孩子每天玩电脑,甚至不爱上学;有的孩子则是父母说两句就离家出走……谈到上面几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孩子基本都在青春期。
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孩子6岁甚至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征兆了,只不过家长没有重视。
李玫瑾教授指出,0-12岁是孩子最依赖抚养人的时期,依赖性越强越是教育的关键期,6岁之前最为关键,而一岁之内的抚养可决定人性,人性核心是情感。
那么,在孩子6岁之前,父母地教会孩子什么东西?1. 树立正确观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制,从孩子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孩子在6岁之前的观念是可以改变,所以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
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他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影响。
作为父母,如果不能以身作则,至少你要面对自己的错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哪些观念是正确的,哪些观念是错误的。
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每个孩子来到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品性是成长环境、人、事共同描绘的反映。
包括爱与恨的能力,这些情感都是后天学会的,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父母。
原生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性格成长环境,父母更是孩子生命价值教育的启蒙者和榜样。
李玫瑾说育儿讲座目录(含音频)•第01课: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第02课: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第03课: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第04课: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第05课: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第06课: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第07课:6岁之前要说“不”••第08课: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第09课: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第10课:青春期的叛逆教育••第11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第12课:青春期的爱情教育••第13课: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第14课:养育和教育的关系••第15课:规范的养成••第16课:学会辨别性的魅力••第17课:孩子偷拿怎么处理••第18课: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第19课: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第20课: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第21课: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第22课: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第23课: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第24课: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第25课:保护孩子的理由••第26课: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第27课: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第28课:孩子的“等待”和“自我控制”••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第30课: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第31课: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第32课: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第33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第34课: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第35课: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第36课: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第37课: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第38课: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第39课: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第40课:青少年心理的迷失•第41课:12-18岁关键期和孩子做朋友••第42课: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冷漠少年••第43课:情绪怎么决定身体健康••第44课:适度的惩罚也是一种保护••第45课:研究人最简单的方法,考察Ta的过去••第46课:注重孩子的法律和人生教育••第47课: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第48课: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滞后表现••第49课:亲自的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第50课: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第51课: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第52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第53课:养育孩子陪伴最关键••第54课: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第55课:孩子的初生年一定要亲自抚养•第56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一)••第57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二)••第58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三)••第59课: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儿童教育••第60课:如何走上学习哲学道路的••第61课: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第62课:真正的好教育是快乐的••第63课:犯罪心理学的真相••第64课:犯罪中施害人的动机分析••第65课:孩子胆小怎么办••第66课:二胎家庭该如何教育••第67课:如何察觉孩子的反社会人格••第68课:养育孩子分四个阶段••第69课:一眼识破渣人••第70课: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第71课:让孩子远离危险••第72课:高材生如何正确教育••第73课:高材生心理健康建设••第74课:心理精神疾病与谈话功效••第75课:育儿中家规的重要作用••第76课: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02让孩子向阳生长精选•李玫瑾:寻找价值,让孩子向阳生长1••李玫瑾:寻找价值,让孩子向阳生长2••李玫瑾:磨难助材,让孩子向阳生长3••李玫瑾:吃苦耐劳,让孩子向阳生长4•03家庭教育讲座精选李玫瑾:1 养人这个事情,不是有钱才能解决的••李玫瑾:2 孩子需要熟悉和安全,亲切、放松的环境••李玫瑾:3 赖座、讹人的人,这都是在曾经被宠溺过••李玫瑾:4 时间思维解读自尊、自制••李玫瑾:5 成年人给了未成年人什么,他们就回报会什么••李玫瑾:6 6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时期••李玫瑾:7 为什么三岁以内孩子必须跟妈妈睡!••李玫瑾:8 依恋关系是养出来的!••【完整版】李玫瑾:青少年成长与家庭教育讲座••【完整版】李玫瑾:成长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讲座••【完整版】李玫瑾:成长中的心理抚养•04心理抚养讲座精选•李玫瑾:1-2 教育关键在于教育父母•李玫瑾:3 给孩子存钱不如教他做人做事••李玫瑾:4 没有付出情感就没有约束力••李玫瑾:5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李玫瑾:6 孩子考不上大学就这么办••李玫瑾:7 六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李玫瑾:8 依恋期没有依恋对象••李玫瑾:9 你的拥抱和陪伴是孩子快乐的来源••李玫瑾:10 当你生病的时候,在父母跟前病就会好的快••李玫瑾:11 必须交由老人带孩子的这么做••李玫瑾:12 一个宠一个严,造成孩子双重人格••李玫瑾:13 沟通性格的培养训练••李玫瑾:14 克制训练、诱惑训练,明天思维••李玫瑾:15 孩子抑郁问题的一种情况和解决方法••李玫瑾:16 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父母少说话•李玫瑾:17 这个阶段孩子会把父母套到影视作品中去••李玫瑾:18 带他去见大海,他才知道水的小•050-6岁精选•李玫瑾:孩子0-3岁养育期,3-6岁教育期尤为重要••李玫瑾:家长宠孩子是天性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李玫瑾:关于教育孩子黄金时段的几点建议••李玫瑾:六岁之前和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阶段••李玫瑾:保护孩子不等于替孩子做主••李玫瑾:老人的宠溺,导致孩子养成任性••李玫瑾:乖孩子内心脆弱,自律非常好••李玫瑾: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李玫瑾:孤独性格的人往往源于这些原因••李玫瑾:孩子在学校老被欺负怎么办•李玫瑾:为什么鼓励孩子多说话••李玫瑾: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和情绪问题••李玫瑾: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李玫瑾: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李玫瑾:妈妈为什么要给足孩子心理营养••李玫瑾:家庭暴力出来的孩子同样喜欢以暴制暴••李玫瑾:孩子两面派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066-12岁精选•李玫瑾: 凡是特活跃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太好••李玫瑾:怎么解决父母与孩子的矛盾?••李玫瑾:假期一定要给安排家务活••李玫瑾: 为什么孩子会为了几块钱就不择手段••李玫瑾:怎么给孩子零花钱最合适•李玫瑾:话多的孩子和话少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玫瑾:孩子冲动易怒怎么办••李玫瑾:什么样的妈妈是最聪明的••李玫瑾:孩子做作业很拖拉怎么办••李玫瑾:为什么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脾气爱发火••李玫瑾:乖孩子内心脆弱,自律非常好•0712-18岁精选•李玫瑾:孩子有没有前途、最重要的不是学历••李玫瑾:怎么让孩子和你说心里话••李玫瑾:如何对付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大孩子••李玫瑾: 出现问题,病源在乎家庭环境和家长••李玫瑾:生活当中,遇到痛苦时候要学会求助••李玫瑾:大量的钱全部给到孩子以表达母亲的亏欠•李玫瑾:孩子早恋!妈妈不用着急••李玫瑾:不让孩子玩手机,最后被孩子扇耳光••李玫瑾:在生活中最好不要经常损人••李玫瑾:父母经常唠叨,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李玫瑾: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李玫瑾:心理的迷失••李玫瑾:5条人生建议••李玫瑾:孩子上中学为什么学习不好•。
李玫瑾家庭育儿李玫瑾家庭育儿公众号本文欢迎转载李玫瑾简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
分析孩子从0---6岁形成期、6---12岁潜伏期、13---18岁表现期的心理问题和对策。
家庭的抚养不仅是物质抚养,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李玫瑾育儿精选100课第01课: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第02课: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第03课:要积累孩子依恋自己的心理资本第04课:情感陪伴的性格作用第05课:观念和性格的早期形成有规律 第06课:好的亲情陪伴一定是唠叨的 第07课:6岁之前要说“不”第08课:克制忍受与防止自私第09课:挫折教育有哪些必要性第10课:青春期的叛逆教育第11课: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第12课:青春期的爱情教育第13课:要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第14课:养育和教育的关系第15课:规范的养成第16课:学会辨别性的魅力第17课:孩子偷拿怎么处理第18课:早期教养中爱与性的识别第19课:杀亲案的早期性格培养溯源第20课:我如何走上了犯罪心理研究之路 第21课: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第22课:关注孩子青春期的红色信号第23课:人格障碍也会导致“坏小孩”第24课:为什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 第25课:保护孩子的理由第26课:正确地和孩子沟通,比什么都管用 第27课:6岁前孩子性格培养第28课:孩子的“等待”和“自我控制”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1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3 第29课:解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4 第30课:严重暴力犯罪心理解析第31课:杀亲案的犯罪心理解析第32课: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第33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解析第34课: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第35课:12岁之前的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第36课:反社会人格≠犯罪,但它是病第37课:关注孩子的好朋友和兴趣爱好第38课:孩子青春期要注重“心理抚养”第39课:什么是抑郁症、焦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第40课:青少年心理的迷失第41课:12-18岁关键期和孩子做朋友第42课:家庭教育的缺失,易造成冷漠少年第43课:情绪怎么决定身体健康第44课:适度的惩罚也是一种保护第45课:研究人最简单的方法,考察Ta的过去 第46课:注重孩子的法律和人生教育第47课:家庭健全≠健全的家庭教育第48课: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有滞后表现第49课:亲自的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提供更重要 第50课:人性的培养比智力的教育更重要第51课: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第52课: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第53课:养育孩子陪伴最关键第54课: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问题第55课:孩子的初生年一定要亲自抚养第56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一) 第57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二) 第58课:高智商犯罪心理分析(三) 第59课:用哲学的眼光来看儿童教育 第60课:如何走上学习哲学道路的 第61课: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第62课:真正的好教育是快乐的第63课:犯罪心理学的真相第64课:犯罪中施害人的动机分析 第65课:孩子胆小怎么办第66课:二胎家庭该如何教育第67课:如何察觉孩子的反社会人格第68课:养育孩子分四个阶段第69课:一眼识破渣人第70课:孩子所有的反应都是父母的折射 第71课:让孩子远离危险第72课:高材生如何正确教育第73课:高材生心理健康建设第74课:心理精神疾病与谈话功效第75课:育儿中家规的重要作用第76课:父母如何跟孩子沟通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1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2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3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4第77课:李玫瑾经典育儿讲座-5第78课:伸向钱包的小手第79课:孩子出走为哪般第80课:人格障碍,我不是个坏小孩第81课:如何教育小孩不急不争的性格第82课: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他们?第83课:当你喜欢一个人时,千万不要着急?第84课:现在有些女孩就爱泡夜店,李玫瑾说出了原因第85课:教你一眼辨别渣男,句句真理!第86课:孩子性格中缺少坚强,父母应该怎么办第87课:30岁之前看学历40岁之后看性格第88课:不要老是跟孩子说考不上大学能干嘛第89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违法预防第90课:抑郁症患者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第91课:在教育当中有一个误区被家长都忽略了第92课:为啥有人自私自大还脆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第93课:为孩子寻找他的价值-1第93课:为孩子寻找他的价值-2第94课:宝宝晚上是和月嫂睡还是和妈妈睡?第95课:别让自私毁掉孩子第96课:不要让孩子的特长毁在你的手中第97课: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第98课:成长环境如何影响孩子的暴力意识第99课:孩子吃苦耐劳为什么那么重要第100课:初恋是最容易失恋的,但会使人成长10-6岁,情感与性格培养李玫瑾:孩子6岁前要管好,不然以后就管不了了。
为什么不要跟李玫瑾教授学育儿值得深思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推荐语✐RECOMMENDATION-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看过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讲座;抖音上搜索“李玫瑾”,也会跳出各种演讲中截取出来的短视频,而这些短视频动辄就有十几万的点击和点赞。
很多幼儿园老师也在网上学习这些视频,把李玫瑾教授的一些跟孩子相处的方式放在幼儿园中实践。
可是这些红遍网络的做法真的合适吗?本期我们将看到一篇反对“李玫瑾式育儿”的文章。
在作者看来,李玫瑾教授'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的育儿方针不仅错误,而且会割裂成人与孩子自然的情感链接,让孩子变成只会低眉顺从,没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
ID:vera-mommy01 /刷屏的育儿视频为什么让人不舒服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不知道为什么,从几年前开始,李玫瑾教授“不打不骂让孩子服”的育儿指导视频,总是不定期会出现在家庭群中。
有好多妈妈跟我表达了对该视频产生的类似烦恼:长辈很喜欢李教授的教育方式,但我看完我觉得就是不舒服,哪里不舒服我也说不上来。
为什么这个视频会让人不舒服呢?原因跟李教授的背景有关,她是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擅长的是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
她眼中只有已经犯罪了的,和暂时没有犯罪的少年。
过去二三十年间,她经常上电视谈少年犯罪,而且上的都是央视这种自带说服力的媒体平台,从黑头发讲到白头发,确实是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谈少年犯本来谈得好好的,可后来她意识到,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所以开始向青少年甚至幼儿教育等领域伸手,她最近还上电视,旗帜鲜明地建议家长教孩子在面对同伴冲突时“打回去”,无数人叫好。
她其实正在做的是减少少年犯。
怎么处理潜在少年犯呢?必须及早控制,及早管制,及时塑形——才能获得一个乖巧顺从不违逆大人意愿,不随便自杀的孩子。
这也许是为什么她会毫无根据地强调,“3岁前要克制任性”,“12岁前要进行性格训练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