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学作品阅读复习之“情感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74 MB
- 文档页数:33
考点四:情感变化、句段作用真题示范(2016年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平衡陈国凡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里赶。
今天星期天,休息。
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清闲自在。
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
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头来,‚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钢匙插在门上,我想可能是你走得匆忙,忘啰,就先给你放着吧,现在该完壁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麻烦可就大啦。
‛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这一段在记叙顺序中属于插叙,那么我们可以从插叙的作用分析其作用,从而知道其有交代邻里关系的作用,这属于本段内容上的作用。
在结构上,本段位于中间,是过渡段落,从句段作用分析可知,可起到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一点,就是‚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了,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分析‚我‛的行为,可见‚我‛对邻居抱有怀疑的心理),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住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老婆回来听了我说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
我们要不在家,他们就可以随便进出啊。
你呀你,我一不在家,你就自个儿到外面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
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
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
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从‚我‛具体的想法中,可见‚我‛心中极度不安,对邻居缺乏信任)那咋班?我问老婆。
‚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
‛老婆斩钉截铁说道。
‚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
感情揣摩题解题指导考题解说“感情揣摩”,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体会题目、句子、文段或全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包括文章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所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及其情感变化。
此类题目常见于诗歌的赏析和记叙类文本的阅读。
此类题型常见的设题语言如下:①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章第×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情?④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情感(或心理)的变化。
……解答“感情揣摩”题,需要我们从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入手,前后兼顾,细细品读,仔细揣摩,体会、品味其内在的深刻意蕴。
解题点拨(一)体会蕴含在句子(段落、全文、题目)中的作者的感情1. 答题格式这句话(这段文字、这篇文章、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 举例(1)“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013年吉林中考题)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
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
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分析:题干所指的“哪些情感”,说明至少不是一种情感。
如果脱离语境光看此句“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即作者把白鸽看作整个世界,显然是对白鸽的喜爱、赞美,甚至重视到“当作整个世界”的程度。
但阅读理解必须联系语境,结合全文看,文章还写白鸽翱翔的景象,还写小白鸽生命成长的历程等。
情感的体会要和文章所叙述的事情相联系,这样的理解才能合乎文本的意思,合乎作者的心路历程。
答案提示:围绕“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上空景象的陶醉;看到小白鸽第一次飞上天空时的激动心情;对生命成长的感叹;对‘我’养的小白鸽能够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回答即可。
中考古诗词曲主题情感分析一、爱国忧民类(19首)1.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九上)表达诗人的爱国热情和英雄失路的感慨。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表达词人期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以及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抒发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4.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下)尽情抒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思。
5.文天祥《过零丁洋》(九下)体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6.《南安军》(九下)体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7.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九下)反映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夏完淳《别云间》(九下)表达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9.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下)表现词人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革命道路前夕时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10.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八上)表现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11.曹植《梁甫行》(八上)反映百姓生活的困苦不堪,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2.杜甫《春望》(八上)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13.杜甫《石壕吏》(八下)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反映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5.白居易《卖炭翁》(八下)反映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6.《式微》(八下)表现了受奴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17.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七下)诗人虽脱离官场依然不忘报国之志。
18.杜牧《泊秦淮》(七下)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19.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七上)抒发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专题10:分析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考点10:分析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考情梳理】分析文章主旨抓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首段文章常开篇点明主旨,分析开篇的语句,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
抓尾段有的记叙文会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分析结尾段常常可以把握中心。
抓议论、抒请句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来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抓段意或人物事件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抓时代背景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时还须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活动的。
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分析文章使用的写作手法。
比如文章使用象征、欲扬先抑等手法就是为了揭示、突出中心。
题型一:概括主题思想【设问形式】①本文的主题是什么?②文章塑造某个形象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考查类型解题思路答题格式①概括主题思想。
①本文记叙了……事件,表现了人物……的品质,抒发了作者……感情。
①概括事件+人物品质+思想感情。
②分析表达观点。
②通过记叙……事件,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观点、看法。
②事件+观点或感情。
题型二:多个主题探究【设问形式】①有人说小说反映了……主题,也有人说小说反映了……主题,你赞同哪种看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②本文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三)方面。
考查类型解题思路答题格式概括多个主题。
看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一般一类人物表现一个主题,有几类人物就会有几个主题,所以分析时,只要先概括主题,然后围绕相关人物概括出相关事件即可。
主题思想(一)+人物(一)+相关事件。
主题思想(二)+人物(二)+相关事件。
主题思想(三)+人物(三)+相关事件。
多个主题探究。
中考阅读复习文学作品“情感分析”训练试题来文学作品之情感分析练习题(一)民工父亲的“幸福”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
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安好。
表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安好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安好和惬意。
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
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
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
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⑤“什么事?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安然平静,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本身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标致的房子。
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必然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
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
本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本身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本身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颁发一篇小,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颔首应承了。
中考诗歌鉴赏——情感【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中考诗歌鉴赏中作者情感理解的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诗歌情感的理解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诗歌题材理解作者情感。
古代诗歌从题材看,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行旅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
山水田园诗通常抒发的情感:喜爱山川美景,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热爱祖国山河,向往自由,向往归(退)隐生活,归隐田园,闲适淡泊,悠闲自适,悠然自得,物是人非的惆怅,远离污浊官场,厌弃官场黑暗,洁身自好等。
边塞诗通常抒发的情感:或抒发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的情感;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保家卫国的决心,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思乡思亲之情和家中亲人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山河沦丧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哀痛,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和平的向往等。
送别诗通常抒发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福、对离人的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真挚情意、对友人的担忧、对友人的思念、对朋友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等。
行旅诗通常抒发的情感:旅途的艰辛、寂寞,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通常抒发的情感:(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所抒发的情感与所咏之物密切相关)咏史诗通常抒发的情感: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对古人的缅怀、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或批判、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忧虑、悲叹年华易逝、悲叹壮志难酬等情感。
2.从诗歌意象理解作者情感。
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
如杨柳、孤蓬、浮云通常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柳、长亭、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牡丹象征宝贵、美好;梅象征高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菊象征高洁、脱俗、隐逸;竹象征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虚心;松象征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梧桐有凄凉、悲伤之感;杨花有离散、漂泊之意;鹧鸪、寒蝉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鹄、骏马、大鹏象征志向远大之人;草木以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芳草喻离恨;猿啼象征悲伤;水和绵绵的愁丝相连。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文学作品阅读之把握文章主旨情感【考点分析】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进而加以概括。
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归纳文章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设问方式】把握文章主旨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本文中作者的感悟是什么?2、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4、文中画线句是议论抒情句,你读出什么情感?5、仔细品味文中暗含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本文的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技巧点拨】一、概括文章主旨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其次,要根据文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解。
概括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③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④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题常见的思想感情总结
阅读题常见的思想感情总结700字
阅读题指的是写作任务考试中的阅读部分,其目的是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题中,作者通常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通过文字来传达给读者。
在阅读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思想感情。
首先,思想方面,许多阅读题作品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作者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来传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呼吁。
例如,作者可能表达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对贫富差距的不满,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等等。
这些作品通常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其次,感情方面,阅读题作品常常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有些作品会表达作者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赞扬,例如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友情或爱情的描述等等。
而有些作品则会表达作者对不公正现象或残酷行为的愤怒和悲伤。
这些作品可以通过作者的用词、句式和描写手法来展现出相应的情感。
综上所述,阅读题中的思想感情总结为两个方面。
在思想方面,作者通常通过描写社会问题来展示对现实的思考和关切。
在感情方面,作者通过描述情感和态度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理解和把握阅读题中的思想和感情,对于完成阅读题作答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细致的阅读和思考,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并且更好地构建自己的回答。
中考阅读复习文学作品“情感分析”训练试题文学作品阅读之情感分析练习题(一)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
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
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
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
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
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
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
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中考阅读复习文学作品“情感分析”训练试题中考阅读复习学作品“情感分析”训练试题中考阅读复习学作品“情感分析”训练试题
5
c 学作品阅读之情感分析练习题
(一)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
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
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
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
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
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
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看我。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掌握情感主旨记叙文阅读--掌控情感主旨【考点解读】记叙文是主要运用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记叙文的内容,是作者在文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记叙文的主题,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这两个方面一直是中考语文对记叙文阅读考查的重要考点。
●考点1:通过词语考察情感常见题型1、探究文章中“ⅹⅹ”词的丰富意蕴。
2、“ⅹⅹ”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说说其作用。
3、“ⅹⅹ”词反复出现,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1、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和考查意图。
词语角度把握主题,往往有“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为什么会xx”等标志性词语。
(说明:词语角度把握主题与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有区别,注意辨别。
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往往是“从词语角度鉴赏xx”'说说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修辞角度鉴赏”“加点词语运用好在哪里”)2、从词语本义入手,结合句段、全文内容等探究词语的具体指向。
词语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从不同角度探究主旨知识卡片1抒情散文:作者情感态度(由景及人,由景及理)叙事散文:人物精神品质(由外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哲理散文:人文精神感悟(由事及理,由物及理)归纳方法归纳法内容关键信息归纳法如抒情语句、议论语句层次顺序分析法要弄清文章叙述了什么事,理清文章层次关系段意串联法汇总中心句,概括文章主旨重复中心法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主旨首尾归纳法从首尾段落归纳文章的中心主旨文章标题法从文章标题探究文章的中心主旨3、条理清楚,精准表达。
“XX'一词的意思是……,文中指的是……,抒发了作者……感情/表现了XX(人物/某类人)……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悟。
例题示范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的感人之处在哪里?(《老王》“积累拓展”)【分析】明确本题要求答出作者“愧怍”的原因,以及对“老王”心存“愧怍”情感的内在夷现,即文章主题。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一、引言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拥有丰富的主题和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
二、主题的分析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主旨。
通过细读文学作品,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是分析主题的起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事件、人物、情节以及言外之意,从中归纳整理出一致性和深层次的主题,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核心。
2.从文学元素角度解读主题主题对应着作品所涉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从文学元素的角度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分析。
比如,通过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象、隐喻语言和对比手法等修辞形式,帮助学生发现主题所承载的意义。
3.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和主动思考。
通过提问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分析,促进深入的思辨与讨论。
三、情感的分析1.追求情感体验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情感的追求。
2.情感与表达情感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分析情感时,教师应重点关注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意志以及语言描写等方面。
通过对情感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取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表达其中的情感。
3.培养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个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寻找自己独特的情感感知。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和情感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文字与情感中考语文文学鉴赏文字与情感文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除了学会运用文字表达外,还需要学会通过文字去感知、理解和诠释情感,实现文学鉴赏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文字与情感的关系,并分析中考语文文学鉴赏中的重点内容。
一、文字的情感表达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我们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词语的选择、句子的构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达情感。
比如,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的时候,可以选择形容温柔、激动等情感的词汇,使句子更具情感色彩。
同时,借助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效果。
二、情感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叙述事件以及描述环境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文字。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作品中文字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来获取情感的体验。
中考语文文学鉴赏中,我们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文字的表面现象,去深入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狂人的行为和言辞,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黑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无奈。
三、情感的文学鉴赏要素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对文学鉴赏的要求主要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感受。
要达到这些要求,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1.人物情感描写:人物是文学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我们需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描写,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情节的情感呈现:情节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关注情节的起伏发展和高潮迭起,通过情节的演绎和转折,感知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3.环境的情感渲染:环境的描写是文学作品中独特的情感渲染方式。
通过描写环境的细节和氛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
比如,在余华的《活着》中,作者通过对农村贫困生活的描写,让读者体验到了主人公的孤独和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