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灌技术计算.
- 格式:pps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2
喷灌技术喷灌有显著的省水、省工、少占耕地、不受地形限制、灌水均匀和增产等效果,属先进的田间灌水技术。
与明渠输水的地面灌溉相比,喷灌节水30%~50%,粮食作物增产10%~20%,经济作物增产20%~30%,蔬菜增产1~2倍。
但喷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作业受风影响,高温、大风天气不易喷洒均匀,喷灌过程中的蒸发损失较大等,而且喷灌的投资比一般地面灌水方法投资要高。
茶园、露地蔬菜等且用固定式喷灌,大田作物可用机组式喷灌或移动(管道)式喷灌系统。
需注意的是,目前看来果树一般不适且用喷灌而且用微灌,因为喷灌容易击落果树花和幼果;喷灌难于结合施肥,而微灌容易做到这一点;喷灌投资一般高于微灌;微灌比喷灌更节水;微灌灌水量能更精确控制,确保灌水适时适量。
当然微灌也有需要注意的缺点:对管理人员责任心要求更高,要防止或及时排除灌水器堵塞。
设计资料:1.喷灌系统的分类与选型喷灌系统分管道式喷灌系统和机组式喷灌系统两大类。
(1)管道式喷灌系统管道式喷管系统分固定式、移动式和半固定式三类。
固定式喷灌系统除竖管(也叫立管)外干管、支管都埋于地下,并有固定的首部枢纽(泵房、水泵、动力机等),这种喷灌系统投资较高,但管理比较方便;移动喷灌系统的所有管道都可移动作业,且水泵与动力机也是可以移动的,移动式喷灌系统可在不同田块移动作业,因此单位面积投资较低,其缺点是管理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枢纽和主干管固定,支管和竖管可移动作业,半固定式的优缺点介与前两者之间。
目前看来,固定式喷灌系统应用最普遍。
一般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树、花草等都宜选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北方一些地区大田喷灌常选用移动式喷灌系统(铝合金管道)。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应用最少。
(2)机组式喷灌系统机组式喷灌系统类型很多,按大小分可分为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喷灌机系统。
南方地区河网较密,宜选用轻型(手抬式)、小型喷灌机(手推车式),少数情况下也可选中型喷灌机(如绞盘式喷灌机)。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农田灌溉过程中,根据农田的特点和作物的需水量,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喷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并且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精确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从喷灌工程的设计、设备选型、操作管理、水质要求和维护保养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喷灌工程设计:1.1 灌溉区划设计: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坡度、作物类型等因素,合理划分灌溉区,确保灌溉水分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的需水量。
1.2 喷灌器布置设计: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喷灌器的喷雾范围,合理布置喷灌器,确保喷雾水分均匀覆盖作物,避免出现干旱或过湿的情况。
1.3 灌溉管网设计:根据灌溉区的大小和喷灌器的数量,设计合理的灌溉管网,确保灌溉水流畅、压力稳定,并考虑灌溉管网的排水和冲洗。
二、设备选型:2.1 喷灌器选型: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区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喷灌器。
常见的喷灌器有喷头式喷灌器、喷雾式喷灌器和旋转式喷灌器等,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喷灌器。
2.2 管道和阀门选型:根据灌溉管网的设计和水流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管道和阀门,确保管道的耐压能力和阀门的流量控制能力。
2.3 水泵选型:根据灌溉区的海拔高度和灌溉水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泵,确保水泵的扬程和流量能够满足灌溉的需要。
三、操作管理:3.1 灌溉时间控制: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灌溉时间,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
3.2 灌溉量控制: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造成土壤水分过度或不足。
3.3 灌溉频率控制: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水分状况,合理控制灌溉频率,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
四、水质要求:4.1 水质检测:定期对灌溉水源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灌溉水的水质符合作物的生长需求。
4.2 水质处理: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水质处理措施,如除去悬浮物、调节pH值、去除重金属等,确保灌溉水的质量。
喷灌工程技术引言概述:喷灌工程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灌溉方法,通过喷灌系统将水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喷灌工程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设备的选择、喷灌水质管理、喷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喷灌技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喷灌系统的设计1.1 确定灌溉面积和作物需水量:根据作物类型、生长期和灌溉需水量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计划。
1.2 选择喷灌系统类型:根据灌溉面积、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喷灌系统,如旋转喷头系统、固定喷头系统等。
1.3 设计喷灌系统布局:根据作物行距、作物高度等因素确定喷灌系统的布局,保证水分均匀喷洒在作物上。
二、喷灌设备的选择2.1 选择合适的喷灌设备:根据作物类型、灌溉需水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喷头、管道等喷灌设备。
2.2 考虑喷灌设备的耐用性:选择耐用性好、维护方便的喷灌设备,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2.3 考虑节水效果:选择具有节水功能的喷灌设备,如喷头自动调节水量、喷头自动关闭等功能。
三、喷灌水质管理3.1 水源水质检测:定期对灌溉水源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灌溉要求。
3.2 水质处理:如有必要,进行水质处理,如除铁、除锈等,保证喷灌水质干净。
3.3 定期清洗喷灌设备:定期清洗喷头、管道等喷灌设备,防止水垢堵塞,影响喷灌效果。
四、喷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4.1 定期检查喷灌系统:定期检查喷头、管道等喷灌设备是否正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4.2 喷灌系统的调试:在使用前对喷灌系统进行调试,保证水分均匀喷洒在作物上。
4.3 建立喷灌系统管理制度:建立喷灌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喷灌技术的发展趋势5.1 智能化喷灌系统:喷灌系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等功能。
5.2 节水喷灌技术: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节水喷灌技术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对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技术标准和规定。
喷灌是一种通过喷头将水以雾状或雨状喷洒到农田或园区中的灌溉方式。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旨在保证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田或园区的产量和品质。
一、设计阶段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在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喷头布置、喷头数量、喷洒半径、喷灌时间等。
设计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喷头布置方案,以保证整个灌溉区域的均匀灌溉。
此外,设计人员还需合理确定喷头数量,以满足灌溉的需求,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设计喷头的选择上,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考虑喷头的耐用性、喷洒效果、耗水量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喷头种类。
另外,设计人员还需根据喷灌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喷灌宽度,保证喷头的喷洒覆盖面积符合要求。
二、施工阶段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在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喷头的安装和布置。
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喷头与管道的连接牢固,防止漏水和渗水现象的发生。
同时,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还要求施工人员在喷头布置中保证喷头之间的距离合理,以保证灌溉的均匀性。
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还需注意施工安全。
喷灌工程往往需要在田间进行施工,施工人员要遵循相关安全规定,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确保自身的安全。
三、运维阶段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在运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运维人员需要定期对喷头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给出了喷头检查和维护的具体方法和频率。
此外,运维人员还需注意喷头的清洁和防腐。
喷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灌溉水的污染和腐蚀,为保证喷头的正常工作,运维人员需定期进行清洗和防腐处理。
总之,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对于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维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遵守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农田或园区的产量和品质。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喷灌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确保喷灌工程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农田、果园、园林、草坪等喷灌工程。
二、术语和定义1. 喷灌系统:指由喷灌设备、输水管道、控制器、喷头等组成的整体系统。
2. 喷灌设备:包括喷灌泵、喷灌管、喷灌喷头等。
3. 输水管道:指将水从源头输送到喷灌设备的管道。
4. 控制器:用于控制喷灌系统的开关、时间、喷头等参数。
5. 喷头:用于将水喷洒到作物或者土壤表面的装置。
三、设计要求1.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作物类型、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
2.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水源可靠性、输水管道的流量和压力损失、喷头的喷洒范围和角度等因素。
3. 喷灌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确保水分的均匀分布和适量供应。
四、施工要求1. 喷灌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输水管道的铺设应符合施工规范,保证管道的坚固性和密封性。
3. 喷头的安装应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喷洒需求进行合理布置,确保喷水的均匀性。
4. 控制器的安装和设置应符合操作说明,确保喷灌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五、运行管理1.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2.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调整,避免水分浪费和作物的缺水或者过水。
3. 喷灌系统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记录和报表,包括水量使用情况、设备维护记录等。
4. 喷灌系统的管理应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意识。
六、安全与环保1. 喷灌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要求,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喷灌系统的运行应注意节水和减少水污染,避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
3. 喷灌系统的废水处理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七、验收标准喷灌工程的验收应符合以下标准:1. 设计文件的齐全和合规性。
2. 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确保喷灌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本规范适合于农田、果园、花卉园、草坪等各类喷灌工程项目。
二、术语和定义1. 喷灌:通过喷头将水雾化喷洒到作物或者土壤表面。
2. 喷头:用于喷灌的装置,包括喷嘴、喷头杆等部份。
3. 喷灌系统:由水源、输水管道、喷头等组成的喷灌设施。
4. 喷灌压力:喷灌系统中水的压力。
5. 喷灌量:单位时间内喷灌系统中喷出的水量。
三、设计要求1. 水源选择:根据喷灌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确保供水充足。
2. 喷头布置:根据作物种植情况、土壤类型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合理布置喷头,保证喷灌均匀。
3. 喷头选择:根据作物的需水量、灌溉周期和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喷头,确保喷灌效果。
4. 喷灌压力控制: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喷头的工作压力范围,合理设置喷灌系统的工作压力。
5. 喷灌量控制: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周期,合理设置喷头的喷灌量,确保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供应。
四、施工要求1. 喷头安装:喷头应垂直于地面安装,固定坚固,确保喷头稳定工作。
2. 管道敷设:输水管道应按照设计要求敷设,保证管道畅通无阻。
3. 喷头调试:在施工完成后,应对喷头进行调试,确保喷头工作正常、均匀。
4. 喷头维护:定期检查喷头,清理阻塞的喷嘴,更换磨损的部件,保证喷头的正常工作。
五、运维要求1. 定期检查:对喷灌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清洗维护:定期清洗喷头、喷头杆等部件,清除阻塞物,保持喷头通畅。
3. 检修维护:定期对喷头进行检修,更换磨损的部件,确保喷头的正常工作。
4. 压力监测:定期监测喷灌系统的工作压力,确保压力在正常范围内。
5. 记录统计:对喷灌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为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六、安全要求1. 防止漏电:喷灌系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2. 防止溺水:在喷灌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溺水事故的发生。
管道水力计算5.1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5.1.1 由于喷灌管道系统存在水量损失,故喷灌系统设计流量为喷头流量的总和与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之比。
5.2 水头损失计算5.2.1 鉴于公式(5.2.1)及表5.2.1中参数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故仍采用该经验公式,但由于石棉水泥管在工程中较少使用,故表中不再列示。
5.2.3 喷灌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应逐项按公式计算,然后叠加,得出总的局部水头损失。
但考虑实际工程中有些局部损失难以计算确定,故规定计算时喷灌管道系统的局部水头损失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15%估算,待系统确定后,仍应逐项按公式核算。
5.3 水锤压力验算5.3.1 设有单向阀的机压喷灌系统的最高与最低水锤压力,通常都在事故停泵过程中出现。
如果管道在该压力作用下安全,同时也会满足其他水锤压力的要求,故应以此作为验算管道强度的依据。
未设单向阀的机压喷灌系统的最高水锤压力,远小于设有单向阀的情况,故不宜以此作为验算的依据;同时,由于系统中未设单向阀门,在事故停泵时,必然会发生反转,而且其反转转速还取决于事故停泵时出现的最高水锤压力值,因此验算反转转速也意味着验算其水锤压力。
由于不允许的反转转速首先出现,故应以水泵机组允许的最高反转转速作为验算的依据。
对于下坡干管的最高与最低水锤压力,一般是在迅速关闭或开启管道末端闸阀时产生,故应以此作为验算管道强度的依据。
5.3.2 水锤压力出现的历时极短,对于管道来讲可视为临时性荷载。
同时,此值也应作为是否需要防护措施的依据。
事故停泵时,水泵从正转水泵工况,经制动工况、水轮机工况,最后达到飞逸状态。
在整个过渡过程中水泵承受的转矩都是逐步衰减的,故不能以水泵作为控制条件;电动机是根据允许比额定值超速1.25倍运行2min设计的。
故以此作为判断设置防护措施的依据。
在事故停泵和启闭阀门过程中,管道内的压力如果降低到水的汽化压力,说明管道中的水柱将产生分离现象,这种分离的水柱当其惯性耗尽后又会出现再度弥合现象,这时产生的水锤压力将比根据本规范第4.3.1条的条件计算出的压力大得多。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第二节水源工程第5.2.1条取水建筑物的设计,可按现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平移式喷灌机,其机行道的路面应平直、无横向坡度;若主机跨渠行进,渠道两旁的机行道,其路面高程应相等。
第三章喷灌技术参数第3.0.1条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85%。
在缺乏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按照邻近地区的喷灌或地面灌的试验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确定日需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毫米);T——设计灌水周期(日);γ——土壤容重(公斤/厘米3);h——计划湿润层深度(厘米);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η——喷洒水利用系数;W——日需水量(毫米/日),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
.4米/秒,η=~。
注:湿润地区取大值,干旱地区取小值。
注:应将相差180°的两种风向作为等效风向进行统计。
式中Cu——喷灌均匀系数;h——喷洒水深的平均值(毫米);△h——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毫米)。
一、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相等时:二、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不等时:式中hi——某测点的喷洒水深(毫米);Si——某测点所代表的面积();n——测点数。
喷头组合间距表设计风速(米/秒)组合间距垂直风向平行风向~~~R(1~)R(~)R(~)R(~1)R注:①R为喷头射程;②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③在风向多变而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④表中风速是指地面以上10米高处的风速。
第3.0.9土壤类别允许喷灌强度(毫米/时)砂土砂壤土壤土壤粘土粘土201512108注:有良好覆盖时,表中数值可提高20%。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表3.0.9-2地面坡度(%)允许喷灌强度降低(%)5~89~1213~20>2020406075第种类值蔬菜及花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牧草、饲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4000~50003000~40002000~3000注:①hP为喷头工作压力水头;②d为喷头主喷嘴直径。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题名】: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主编【标准号】:GBJ85-85【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日期】:1985年12月1日【实施日期】:1986年7月1日【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文号】:计标[1985]2034号关于发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计标[1985]20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建设厅),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单位: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第12号通知的要求,由水电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J85-85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负责。
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全文】:编制说明《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12号函,由我部指派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会同廿六个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到二十多个省、市,对一百多处喷灌工程作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近十年来喷灌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召开了四个专题讨论会和技术鉴定会;与有关国家标准的归口单位就技术内容进行了协调;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寄发三百多个单位与个人,并委托喷灌面积较大的七个省、市的水利主管部门分别召开了座谈会,比较广泛地听取了意见;有的省还结合喷灌工程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试设计和在施工中试用;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分九章、二十五节、一百二十六条和三个附录。
其主要内容有:总则、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喷灌技术参数、管道水力计算、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管道水压试验及工程验收等。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1. 引言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以确保灌溉系统的高效性、可靠性和持久性。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种农业、园艺和景观喷灌工程。
2. 术语和定义2.1 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或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2.2 喷头:用于喷灌的装置,将水以喷雾状或雨滴状喷洒到目标区域。
2.3 喷灌系统:包括供水设备、输水管道、喷头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整体系统。
2.4 喷灌效率:指喷灌系统将供给的水分转化为有效灌溉量的能力。
2.5 喷灌覆盖率:指喷灌系统喷洒水分覆盖目标区域的程度。
3. 设计要求3.1 土壤水分需求: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3.2 喷头选择:根据作物类型、土壤类型和灌溉需求选择适当的喷头。
3.3 喷头布置:根据作物行间距、作物高度和土壤类型合理布置喷头,确保喷洒均匀。
3.4 管道设计:根据喷头流量、输水距离和压力损失等因素确定输水管道的直径和材质。
3.5 控制系统: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调节喷灌量和频率。
4. 施工要求4.1 土壤准备:确保土壤平整、排水良好,并进行必要的施肥和翻耕。
4.2 喷头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喷头,确保喷头与作物的距离和角度合适。
4.3 管道敷设: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材料敷设输水管道,确保管道的稳固和密封。
4.4 控制系统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校准。
4.5 系统测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确保喷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喷洒均匀。
5. 运行与维护5.1 运行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喷灌系统,确保喷头无堵塞、管道无渗漏和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5.2 水质管理:保证供水质量符合喷灌系统的要求,定期清洗和维护喷头。
5.3 肥水管理: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施肥和施水,避免过量施肥和浪费水资源。
5.4 灌溉记录:建立灌溉记录,包括喷灌量、灌溉时间和土壤湿度等数据,用于分析和调整灌溉方案。
喷灌技术的三要素喷灌技术的三要素喷灌的技术特征:要求灌溉水必须均匀地分布在所灌溉的土地上;同时喷洒后地表不产生径流和积水,没有灌溉水的二次再分配;此外,喷洒水滴不得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也不得伤害作物,造成减产。
为了使喷灌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规定了喷灌的技术“三要素”,即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和喷灌雾化指标。
任何喷灌过程只有当这三项技术指标的值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时,才能达到喷灌的省水、增产、保土、保肥、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
1.喷灌强度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强度不得大于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
喷灌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一般用mm/h表示。
喷灌强度包括点喷灌强度Pi和平均(面)喷灌强度P两个概念。
点喷灌强度指在一定时间t喷洒到某点土壤表面的水深h,平均喷灌强度P指在一定的面积上的各点,在时间t内的喷灌水深平均值h0。
国家标准GBJ85-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对于定喷式喷灌系统,不同质地的允许喷灌强度可按表1要求。
当地面坡度大于5%时允许喷灌强度应按表2进行折减。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mm/h)砂土(20)、砂壤(15)、土壤土(12)、壤粘土(10)、粘土(8)注:有良好覆盖时,以上数值可提高20%。
坡度与允许喷灌强度的关系地面坡度(%)05~08允许喷灌强度降低20%地面坡度(%)09~12允许喷灌强度降低40%地面坡度(%)13~20允许喷灌强度降低60%地面坡度(%)>20允许喷灌强度降低75 %2.喷灌均匀度是指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
用喷灌均匀系数计算式表示。
按国标规定:在设计风速下,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75%,但对于行喷式喷灌系统,不应低于85%。
3.雾化指标喷洒水滴的直径大小称为雾化程度,一般用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hp与喷头喷嘴直径d之比,即hp/d表示。
按国标规定如表3:表3种类hp/d蔬菜及花卉4000~5000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3000~4000牧草、饲料作物、草坪及绿化林木2000~3000微喷灌及雾喷技术。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时间:2004-02-14 10:42:08 | [<<][>>]【题名】: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副题名】:【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主编【标准号】:GBJ85-85【代替标准】:【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日期】:1985年12月1日【实施日期】:1986年7月1日【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文号】:计标]1985]2034号【批准文件】:关于发布《喷灌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计标]1985]2034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建委、建设厅),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单位: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第12号通知的要求,由水电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负责。
岀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全文】:编制说明《喷灌工程技术规范》是根据原国家经委基本建设办公室(83)经基设字12号函,由我部指派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部(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会同廿六个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深入到二十多个省、市,对一百多处喷灌工程作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近十年来喷灌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召开了四个专题讨论会和技术鉴定会;与有关国家标准的归口单位就技术内容进行了协调;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寄发三百多个单位与个人,并委托喷灌面积较大的七个省、市的水利主管部门分别召开了座谈会,比较广泛地听取了意见;有的省还结合喷灌工程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试设计和在施工中试用;最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