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管的应用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1.64 KB
- 文档页数:1
论著文章编号:1005-2208(2012)12-1027-04国人corona mortis血管的应用解剖研究周禄科1,赵渝1,孙善全2,刘佶瑗1【摘要】目的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发生率及其毗邻关系,为经腹股沟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解剖经甲醛固定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51具(男37具、女14具),均进行双侧解剖,共102侧,观察corona mortis血管与髂外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测量corona mortis 血管外缘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结果在51例(102侧)标本中,有39例(66侧)标本至少存在1条或1条以上的吻合支,发生率为76.5%(39/51);该血管均跨过耻骨上支表面后向内下方向进入闭孔内,corona mortis血管至耻骨联合的平均距离:男性为(52.00±12.29)mm,女性为(55.39±11.86)mm。
两侧corona mortis血管发生率以及到耻骨联合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发生率以及到耻骨联合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orona mortis血管出现率高,发生率为76.5%,行径均跨越耻骨上支表面,在涉及到腹股沟入路手术时应注意其存在。
【关键词】骨盆;髂血管;闭孔血管;corona mortis血管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Applied anatomical studying on corona mortis in Chinese ZHOU Lu-ke,ZHAO Yu,SUN Shan-quan,et al.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AO Yu,E-mail:zhaoyu@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and adjacent to the corona mortis,so as to provide anatomic basis for the surgical of ilioinguinal approach.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o hemipelvises were assessed in51embalmed cadavers(37males and14females)between November2011and February2012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Bilateral dis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every case with a total of102sid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ona mortis and external iliac vessels system was indentified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corona mortis to the symphysis pubis was measured.Results Fifty-one human adult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bilaterally(102 hemipelvises),with evidences of the vascular elements at the level of the superior pubic branch in39cases(66sides, 76.5%)of hemipelvises.Among them,the average of distance from the corona mortis to the symphysis pubis was(52.00±12.29)mm in male and(55.39±11.86)mm in femal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and distance from communicating vessels to the symphysis pubi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P>0.05).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n anomalous obturator artery forming the arterial corona mortis among Chinese is76.5%.The corona mortis crossing over the iliopubic rami should be taken attention during the ilioinguinal surgery.Keywords pelvis;iliac vessels;obturator vessels;corona mortiscorona mortis血管曾一度被认为是闭孔血管的变异或者是其附属血管分支[1],而目前有研究表明,只要进入闭膜管内作为主要供血的血管,就将其视作corona mortis血管,而不论其来源[2]。
肝门静脉名词解释解剖学肝门静脉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的解剖学。
肝门静脉是肝脏的一部分,它以静脉形式将血液引流到肝脏,以及将肝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肝脏有四条静脉,它们分别是右静脉、左静脉、肝门静脉和肝脏内静脉,其中肝门静脉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连接了肝脏和其他周围器官。
肝门静脉是一条宽大的血管,它穿过肝脏,由位于肝脏的上方的肝门静脉和下方的肝门静脉组成。
肝门静脉的上段称为主肝门静脉,它将肾上腺静脉和肝脏连接在一起,是它们之间的重要血管通道。
肝门静脉的下段称为支肝门静脉,它绕过肝脏,穿过肝门静脉静脉管,它连接着腹腔静脉,它也有助于排出肝脏代谢物。
肝门静脉中也含有很多淋巴细胞,它们负责收集淋巴液,并将其送往肝脏,刺激肝脏免疫反应,有助于肝脏免受病毒和细菌的攻击。
肝门静脉的功能也非常重要,它帮助肝脏活化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例如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满足肝脏的需求,促进肝脏的正常功能。
肝门静脉还可以帮助肝脏将代谢物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的代谢稳定性。
此外,肝门静脉也与其他周围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胃、十二指肠、脾脏等。
它们之间的血液通路有助于肝脏的正常功能,也可以缓解肝脏的负担。
总之,肝门静脉的解剖学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学科,在研究以肝脏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方面,它都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肝门静脉是一个重要的血管系统,它通过血液引流,将营养物质带入肝脏,将肝脏代谢物排出体外,支持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发挥不同的作用。
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索肝门静脉的解剖学和生理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通过本文,我们对肝门静脉的解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它在肝脏疾病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认真研究肝门静脉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以便使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体解剖实战指南器官结构解剖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技巧人体解剖实战指南:器官结构解剖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技巧导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医学从业者来说,熟练掌握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解剖技术是必备的基本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人体解剖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关键器官的结构解剖技巧1. 心脏解剖技巧: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了解其结构解剖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解剖心脏时,应首先明确心脏的位置和外观特征。
切开心脏后,可清楚观察到心房、心室、心瓣膜等组织结构,进而学习血液的流动路径和心脏收缩的机制。
2. 肺解剖技巧: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深入了解其结构解剖技巧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
了解肺的解剖结构,可以掌握气管分支、肺叶和支气管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肺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基础知识。
3. 肝脏解剖技巧: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熟悉肝脏的解剖结构,可以准确判断肝脏大小、位置和肝脏解剖分区,为肝脏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解剖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 外科手术:在各类外科手术中,熟练的解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精确地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外科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术切口的选择和操作,更好地掌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解剖课程与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灶的位置和性质,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局部治疗的疾病,掌握解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通过了解特定部位的解剖结构,医生可以更精确地给药,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人体解剖实战指南为医学从业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通过熟练掌握器官结构解剖技术,医生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十六章第一节检查前准备一、DSA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1.血管性疾病:血管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栓形成等。
2.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血管手术后随访。
3.肿瘤性疾病:了解肿瘤的血供、范围及肿瘤的介入治疗;肿瘤治疗后的随访。
4.心脏冠状动脉疾病: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的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心脏疾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等。
5.血管外伤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二)禁忌证1.碘过敏。
2.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
3.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
严重的动脉血管硬化。
4.高热、急性感染及穿刺部位感染。
5.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骨髓瘤。
6.女性月经期及妊娠3个月以内者。
二、术前准备(一)患者准备1.碘过敏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2.检测心、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3.术前4小时禁食。
4.术前半小时肌注镇静剂。
5.穿刺部位备皮。
6.向患者和家属简述造影目的、手术过程,消除顾虑及紧张心理。
同时告知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和并发症,争取患者和家属理解合作,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7.儿童及不合作者施行全身麻醉。
8.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给药和急救。
(二)器械准备1.手术器械准备:包括消毒手术包,造影用穿刺针、扩张器、导管、导丝、注射器若干个。
2.造影设备准备:DSA设备、髙压注射器,术前检查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手术正常进行,准备好抢救设备。
练习题:DSA检查常用的器械不包括(E)A、扩张器B、导管C、导丝D、消毒手术包E、皮肤缝合针(三)药物准备1.常规药物:配备肝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及各类抢救药。
2.对比剂:浓度为60%~76%离子型或300~370mgI/ml非离子型对比剂。
练习题:DSA检查常用的药物准备不包括(C)A、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对比剂B、肝素C、葡萄糖水D、利多卡因E、各类抢救药第十六章第二节DSA的常用器械一、穿刺针与扩张器一套血管穿刺鞘包含穿刺针、扩张器、穿刺短导丝以及血管鞘。
人体解剖学中的器官系统和解剖结构解析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关系和结构的学科,它涵盖了器官系统、身体部位、肌肉、骨骼、神经和血管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体解剖学中的器官系统和解剖结构解析。
一、器官系统人体内部由多个器官系统构成。
器官系统是指由不同器官构成的生理机能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器官系统的主要构成和功能。
1.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和肠道附属器官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为人体所需的养分和能量。
消化系统通过一个分解、吸收、排泄的过程,将食物的碎片和养分分别运输到细胞中。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口腔、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呼吸氧气,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同时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还具备一定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养分和代谢产物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发动机,它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4.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并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5. 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被分为女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两部分。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尿道。
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
6.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器官和激素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的生理过程,维持体内平衡。
内分泌器官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和卵巢或睾丸。
7.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淋巴组织、淋巴管、脾和白细胞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攻击和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可以主动产生抗体防御感染,也可以产生细胞免疫反应防御异物。
肝脏解剖学知识点整理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右上象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脏的解剖学知识,本文将对肝脏的结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方面进行整理介绍。
一、肝脏的结构肝脏是一个坚硬的器官,呈楔形,尖端指向前下方。
它的上表面平滑,下表面凹凸不平。
肝脏具有两个主要的叶片:大叶和小叶。
大叶是肝脏最大的叶片,呈三角形,靠近前方;小叶靠近后方,形状不规则。
肝脏的后缘有一个叫做膈面的凹陷,与膈脏紧密相连。
二、肝脏的血液供应肝脏是一个高度血液供应的器官,它的血液来自两个主要来源:门静脉和肝动脉。
门静脉负责输送来自肠道的富含营养物质的血液,而肝动脉负责输送富含氧气的血液。
这两种血液在肝脏中相互交错,形成所谓的“门乳静脉循环”。
三、肝脏的淋巴引流肝脏的淋巴引流主要通过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进行。
门静脉周围的淋巴结分布于肝门和膈面之间的区域,它们接收来自肝脏的淋巴液,并最终引流到体循环系统中。
这个淋巴引流途径在了解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肝脏的神经支配肝脏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两个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是主要的副交感神经,它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进入肝脏,并在肝组织中分布。
迷走神经主要负责肝脏的血管收缩和扩张,对肝脏的血液供应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主要通过脊髓交换神经元进入肝脏,它对肝脏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结论肝脏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复杂的解剖学结构和多种功能。
通过了解肝脏的结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以及神经支配等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对你对肝脏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
解剖学肝脏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肝脏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
2.了解肝脏的血管、神经分布及淋巴系统。
3.认识肝脏的主要疾病及其临床表现。
4.学会使用肝脏的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肝脏的形态结构:介绍肝脏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特征。
2.肝脏的位置:讲解肝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及相邻器官。
3.肝脏的功能:阐述肝脏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储存等功能。
4.肝脏的血管和神经:介绍肝脏的血管分布、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特点,以及神经支配。
5.肝脏的淋巴系统:讲解肝脏淋巴液的流动及其淋巴结分布。
6.肝脏疾病:介绍常见的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并分析其临床表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肝脏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肝脏疾病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实验法:学生进行肝脏解剖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肝脏疾病的特点及诊断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解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解剖学专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肝脏解剖学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实验设备:准备肝脏解剖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标本,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肝脏解剖学章节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作业:布置与肝脏解剖学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肝脏解剖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人体血管与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1. 人体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的血管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精密的网络结构,它由动脉、静脉和微血管组成。
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在这个网络中,血管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血管损伤后的修复和重建过程中。
2. 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的意义血管吻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手术技术,它在血管损伤和血管重建手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血管吻合技术,医生可以修复创伤引起的血管断裂,也可以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帮助患者恢复血液循环功能。
对于医学专业人士和学习医学知识的人来说,深入了解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显得尤为重要。
3. 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的深度探讨我们先来深入了解一下血管吻合的基本原理。
血管吻合是通过将两根断裂的血管精确地连接在一起,使其恢复血液循环功能。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根据血管的不同结构和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吻合技术和器械。
对于较大的血管,常常使用缝合技术,而对于微血管,则可能需要借助显微外科技术来完成吻合。
血管吻合还需要考虑到术后的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
4. 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的广度探讨除了了解血管吻合的基本原理,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吻合在不同部位和病情下的应用。
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血管吻合技术可以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在外科手术中,血管吻合可以用于皮瓣和组织移植手术中。
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病情,血管吻合技术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器械,从而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的深入探讨,我们对于这一临床技术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血管吻合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医生对于人体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和运用。
在实际手术中,医生需要充分地掌握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知识,准确地选择和应用吻合技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6.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医学专业人士,我深切地理解血管吻合临床解剖学对于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解剖
外科手术目前是治疗肝癌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肝脏复杂的动静脉血管分布和丰富的血流供应,能否有效地控制出血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1]。
术前全面了解肝脏血管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更快更好地完成。
现将肝脏的应用解剖及有关手术报告如下。
1 肝脏血管的解剖分布
选取经福尔马林处理、肉眼观察无明显病变的1具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进行解剖。
沿肝静脉肝后段后壁正中剖开管腔,将肝静脉肝后段分为上、中、下三等份。
设下腔静脉腹侧前端中点为时钟1点位,取下面观顺时针定位,在体视解剖镜下观测肝静脉肝后段各份副肝静脉的支数以及观测副肝静脉在肝外段的情况。
首先将引流肝叶静脉血液的肝静脉称为副肝静脉,统计其数量、出现率及管径,观察其引流范围、开口部位及与肝静脉的关系。
然后从肝膈面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逆向仔细剥离肝静脉,观察其走向、起源,测量肝静脉外科干长(即为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至半径在2.0 mm以上的肝静脉近心端属支间的距离)、主干汇合起始处、主干长度、主干中点以及汇入下腔静脉处的直径及主干上壁距肝膈面的深度;测量肝静脉长轴与下腔静脉长轴的夹角[2]。
2 方法
通过对肝脏的解剖,了解其血管分布、肝叶分布和解剖特点。
肝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小区,每个肝叶之间的血供相对独立,故只要确定了病灶部位,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阻断相应动静脉的血供。
以半肝血流阻断为例,在对第一肝门做细致解剖中,分离出门静脉干和肝动脉,可以继续解剖出门静脉的右前、右后支,在肝圆韧带左侧解剖出到肝二、三段的支,肝圆韧带右侧分离出到肝四段的分支,向左亦可。
在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中观察,只要阻断这相应的血管,即可阻断该半肝的血供[3]。
有报道显示通过这种解剖血管走向的方法阻断血供,在左半肝可以达到70 min,右半肝达120 min。
阻断病变侧入肝血流,对健侧肝脏没有缺血的顾虑,且阻断后在半肝界面上出现比较清晰的分界线,没有内脏瘀血和血流动力学受影响之弊,从而完成较复杂的半肝切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