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
- 格式:ppt
- 大小:484.50 KB
- 文档页数:7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情况范文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向更加注重服务的服务型制造转变,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服务型制造的内涵
服务型制造是指在产品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
它将产品和服务有机结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旨在创造超越单纯产品本身的新价值。
2.服务型制造的特征
(1)客户导向,重视客户体验
(2)产品服务一体化
(3)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4)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
3.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动因
(1)客户需求的变化
(2)市场竞争的加剧
(3)创新驱动的内在需求
(4)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4.转变的路径和对策
(1)重塑商业模式
(2)培养服务型人才
(3)整合产业链资源
(4)积极推进服务型制造相关政策
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制造业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服务型制造的12种模式
1. 客户定制模式: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型制造模式,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与客户直接交互,量身定制产品。
2. 用户题材模式:是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用户自己提供的题材,设计和生产产品,满足用户的自我表现和个性化需求。
3. 智能工艺模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等方式,实现高效、自动化的生产服务。
4. 互动设计模式:基于用户参与的互动设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与用户合作完成产品设计和制造。
5. 生态化服务模式:建立生态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产品、资讯等生态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
6. 手工艺品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手工制造艺人可以通过网店等平台,向全国各地的顾客销售自己的精美产品。
7. 石材加工模式:基于石材加工技术,结合传统手工雕刻,利用数控机床等现代制造工艺,为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8. 原创设计模式: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模式之一,基于独立自主的创新设计,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
产品和服务。
9. 艺术品制造模式:是一种高端服务型制造模式,注重设计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向高端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品和服务。
10. 科技工艺模式: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通过数
字化管理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型制造。
11. 农村手工模式:是一种以农村为基础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以本土农产品为原材料,结合传统手工艺,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12. 现场制造模式:是根据用户在现场需求而设计和制造产品
和服务的一种服务型制造模式,充分考虑现场限制和用户需求,快速完成设计和制造。
服务型制造主要做法、典型案例
服务型制造是指制造企业将产品与服务有机结合,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和实现持续盈利的一种经营模式。
其主要做法和典型案例如下:
1. 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企业通过与客户的深度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并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定制和生产。
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汽车的外观、内饰和配置,提供个性化的汽车购买体验。
2. 增值服务:服务型制造企业注重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满足客户对全生命周期的需求。
例如,机器制造企业可以提供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培训等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
3. 数据驱动的服务创新:通过采集和分析产品和客户的数据,服务型制造企业可以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例如,智能手机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应用和服务推荐。
4. 集成营销:服务型制造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提供相关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例如,工业设备制造企业可以提供设备的融资租赁、技术咨询和培训等综合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可追溯性和质量保证:服务型制造企业注重产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保证,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
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食品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溯源系统追踪食品的生产和供应链信息,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典型案例包括: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个性化定制汽车、西门子公司的工业设备整体解决方案、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和生态系统、海尔集团的家电定制服务、德尔福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智能汽车技术和解决方案等。
这些企业通过服务型制造模式,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特别关注Focus子调控技术、微纳米蚕丝粉体制备技术的融合应用使五星红旗成功飘扬于月球之上。
纺织生产是将原材料制造为新产品以迎合新需求的艺术和科学,纺织产品是科技与时尚的融合体,是生产、生活、生态的发展美学。
唯有从纤维源头出发,注重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创新与应用,注重产品品质、文化创意与社会责任的融合,才能真正做好纺织产品开发,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 结语新的时期,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一个新定位。
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与应用的跨界融合已经不仅仅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更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1] 刘晓音,谢红.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胸腰部检测[J].纺织导报,2020(11):76-78.[2] 刘辉.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2020.[3] 朱俊荣,殷允杰,王潮霞.纳米材料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的研究进展[J].纺织导报,2020(4):16-20.[4] 陈佳.从2019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分析国内消费市场的产品开发现状[J].纺织导报,2020(3):74-82.[5] 何海洋,刘红.虚拟试衣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纺织导报,2020(1):80-83.[6] 赵永霞,刘凯琳,张荫楠.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四)[J].纺织导报,2020(1):25-47.[7] 马磊,宋富佳,赵永霞,等.功能性纺织品发展趋势探讨[A].见: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2019中国纺织产品开发报告(产品开发篇)[M].2019:165-169.[8] 于鸿彬,尹洪环,蒋秀明,等.基于工业云的电子多臂机服役过程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纺织导报,2020(11):53-58.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与传统制造模式相比,服务型制造在核心理念、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组织模式、制造和服务的关系定位、业务形态、组织形态、核心竞争力、盈利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服务型制造措施引言在制造业的发展中,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制造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生产方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服务型制造措施是一种能够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制造模式。
本文将介绍服务型制造的概念、特点以及实施的具体措施。
1. 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将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制造模式。
它通过提供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服务型制造将制造业从简单的产品制造转变为提供解决方案和价值的过程,将客户的需求和愿望融入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服务过程中。
2. 服务型制造的特点服务型制造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2.1 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与客户需求完全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喜好,制造企业能够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
2.2 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型制造将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产品制造和生命周期服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制造企业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相应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以确保客户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和满意的使用体验。
2.3 创新驱动服务型制造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制造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3. 服务型制造的实施措施要实施服务型制造,制造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实施措施:3.1 客户需求调研制造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访谈等方式,收集客户的反馈和意见。
这些信息将被用于产品设计和服务改进的依据。
3.2 产品设计和开发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客户的特定需求,并考虑产品的可定制性和个性化程度。
这将需要与客户密切合作,并充分利用现代设计工具和技术。
3.3 生产流程优化服务型制造要求生产流程具备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制造业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示范经验和发展特色制造业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示范经验和发展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链整合:服务型制造强调整合产业链,通过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各方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2. 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通过与客户深度合作,了解其需求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3. 数据驱动:服务型制造注重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应用。
通过收集并分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状况、预测产品质量、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服务化转型: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不仅仅是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延伸,更是通过产品与服务的结合,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企业可以提供产品的培训和安装调试、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5. 创新驱动:服务型制造企业注重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通过引进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6. 国际化布局:服务型制造企业注重国际化布局,通过拓展国际市场、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将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到全球。
企业可以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示范经验和发展特色在于整合产业链、个性化定制、数据驱动、服务化转型、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布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这些经验和特色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为其他制造业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产业智能化的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制造作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各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在智能化制造的基础上,服务型制造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入手,探讨产业智能化下的服务型制造模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升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一、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服务型制造,顾名思义,是在传统生产制造领域中,引入服务业的应用思想和技术手段,将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和服务相融合,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这种制造模式的核心,是将生产和服务的沟通打通,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定制化和灵活性。
服务型制造的本质,是通过服务来创造价值,以达到顾客满意和产品差异化的目的。
服务型制造解决了传统制造业中售前售后难以配合,创新难以跟进的问题,使得生产过程和服务完美的结合,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产业智能化和服务型制造的结合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领域也进入了产业智能化阶段,它的出现让制造变得更加智能、灵活和高效。
产业智能化是指在制造领域中,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载体,将传统制造业的流程、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升级和改造,实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新型制造。
在实际的产业智能化中,服务型制造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智能化制造中的重要支撑。
服务型制造模式是在产业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实现产品的特色化和定制化,满足客户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这种模式实现了生产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将生产与服务打通,强化产品的体验性和差异化,提高了订单满足率和客户的满意度,同时逐步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实践应用1、全流程服务传统制造企业对产品质量、技术性能等部分进行管控,而服务型制造模式的目标在于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全流程式细节服务。
全流程服务不仅是对产品质量、技术性能的质量保障,也包含与产品相关的前期咨询和后期服务等。
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主要做法、经典案例及示范意义服务型制造是指将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通过提供附加值服务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下面将介绍服务型制造的主要做法、经典案例及其示范意义。
一、主要做法:1. 提供全方位服务:企业在制造产品的同时,提供贴心服务,如安装、调试、维护、保修等,以提高用户体验,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 个性化定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设计服务,将产品量身定制,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 强化售后服务:提供产品的培训、维修、升级等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产品附加值。
4. 数据化运营: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经典案例:1. 阿里巴巴服务型制造平台:阿里巴巴通过打造服务型制造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设计、供应链管理、销售等,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与全球各地的消费者进行连接,实现全球化发展。
2. 海尔智家:海尔智家通过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将制造与服务相结合,提供智能家居产品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与用户进行互动,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升级和定制,提高用户体验与满意度。
三、示范意义:1. 增加产品附加值:服务型制造可以通过为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企业产品具有竞争力。
2. 满足个性化需求:服务型制造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3. 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数据化运营,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客户需求,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产品设计和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4. 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型制造是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升级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生产,并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总之,服务型制造将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个性化定制、强化售后服务和数据化运营,企业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提升运营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服务型制造方面的典型案例
服务型制造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
1.某物流:通过整合供应链,某物流为某汽车生产商建立了以整车
生产厂为核心,以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供应链体系,并且为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同步运作提供畅通的物流与信息流服务。
2.某某集团:某某集团改变单一服务观念,转变为透平机械系统的
供应商和服务商,提供专业化系统服务。
3.某某乳业:某某乳业隶属于上市公司某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
具有近70年专业生产历史的乳制品加工企业。
通过共同使用标准化托盘、标准化周转箱的循环系统,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共用。
4.某某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帮助制造业客户解决了厂内仓储存
储容量低、拣选效率低、仓储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助力企业提升资源利用率、拣选效率和准确率,满足制造业生产节拍,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
5.某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深耕水性聚氨酯领域10年,主导产品为
绿色水性无溶剂聚氨酯复合材料,采用水性聚氨酯树脂材料替代传统溶剂型聚氨酯材料,填补聚氨酯行业内资企业在环保聚氨酯领域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2023年10月10日前言 (1)一、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与特征 (2)二、总体要求 (3)(一)基本原贝∣] (3)(二)建设目标 (4)三、建设思路 (5)(一)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逻辑结构 (5)(二)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6)四、建设内容 (8)(一)基础通用 (8)(二)核心要素 (9)(三)发展模式 (12)(四)融合业态应用 (14)五、组织实施 (15)■一,,—A—刖5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推动我国产业融合化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我国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亟需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加以规范引导,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技术基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战略部署,依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五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的要求,统筹推进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T《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一、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与特征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服务型制造是产业融合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其核心特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对产品功能需求和体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基于产品的服务进行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交付、运维、升级,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增值。
中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报告(2021),引用
摘要:
一、服务型制造的概述
二、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现状
三、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
四、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正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型制造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正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也在加快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一、服务型制造的概述
服务型制造,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将服务要素融入产品生产全过程中,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一种制造模式。
服务型制造主要包括工程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定制化服务、远程运维服务和回收再利用服务等。
二、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服务型制造发展迅速,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服务型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2.6万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4.9%。
同时,中国服务型制造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型制造企业。
三、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服务型制造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服务型制造与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二是服务型制造与绿色制造、低碳制造的紧密结合;三是服务型制造与全球供应链的整合。
四、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为推动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服务型制造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二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发展;三是提高服务型制造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服务型制造在全球的发展。
服务型制造与浙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型制造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服务和制造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先进制造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依托产品,将生产性服务、服务性生产以及顾客全程参与制造及服务过程引入传统的制造价值链,扩展价值链的涵盖范围,通过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实现资源整合、价值增值和知识创新,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
本文首先介绍服务型制造的相关概念、特点,然后分析了浙江利用服务型制造的模型进行转型升级的机理,最后以浙江纺织企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指出具体路径。
一、服务型制造的相关概念1.服务型制造的概念。
服务型制造可以从概念角度、表现形式、组织形态和属性四个层次进行定义:(1)从概念角度,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历史性融合的产物,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
(2)从表现形式,服务型制造包括制造企业面向中间企业的服务(B2B)(如外包,一揽子解决方案)和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服务(B2C)(个性化定制>客户全程参与设计等)。
(3)从组织形态,表现为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交叉融合和互相渗透,制造企业向服务领域拓展(DELL的直销模式、BM的方案解决)和服务企业向制造领域的渗透(沃尔玛对制造企业的控制等)。
(4)从属性,服务型制造具有整合、增值、创新三大屬性:整合来源于企业间的相互服务、互相外包,制造网络节点企业内部资源向核心竞争优势转移,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共享资源,使得资源在网络间优化动态分配;增值来源于服务型制造中的服务属性,企业由以前的关注产品功能生产,到关注顾客需求服务,通过服务增值活动,使得依附于产品上的价值大大增加,单位产品价格提高,增加企业获取价值的能力;创新来源于对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对消费需求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通过整合服务制造网络间的分布式知识资源以及在变化条件下的需求和研发信息的交互冲击,不断产生适应新经济条件的知识信息,相应的整体网络的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