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课外班葫芦兄弟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4
中班美术:葫芦兄弟(水粉)
活动目标:
1.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现上小下大特征的葫芦。
2.体验画面的丰富性和水粉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观看过动画片《葫芦娃》。
物质准备:葫芦每小组一个,水粉颜料、水粉笔等水粉作画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经验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娃》吗?
师:葫芦兄弟一共有几个?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探索发现。
教师示范作画,幼儿观察。
先画葫芦的藤,引导幼儿观察葫芦的藤。
师:画完葫芦的藤,接着可以画上葫芦的叶子。
葫芦藤蔓上的叶子像什么呢?它与普通的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葫芦的叶子是长在藤蔓上的,上面有很多的叶子,它们交织在一起,一片挨着一片。
最后教师示范画葫芦兄弟:先用大的水粉笔点压转圈,两笔合成一个扁圆。
七个兄弟就是七个扁圆,最后根据葫芦兄弟的颜色进行填色。
师:哇,葫芦兄弟们玩得好开心,我们给它们画上弯弯的小嘴巴。
3.创作表现。
(1)分发作画纸,提出作画要求。
(2)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大胆表现各种颜色的葫芦兄弟。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画完主体的幼儿,在画面空白处添画其他相关的物体,丰富画面。
4.欣赏评议。
(1)将幼儿作品贴在展览墙上,让幼儿欣赏一整幅画。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葫芦兄弟教案活动目标:1.愿意参与活动,对纸浆活动感兴趣。
2.尝试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制作简单的纸浆作品。
活动准备:实物葫芦、各色纸浆若干、KT板、镊子、一次性手套、一次性筷子。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葫芦兄弟》,并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啊?(葫芦娃)2.葫芦兄弟一共有几位?都有什么颜色?(七兄弟、赤橙黄绿青蓝紫)二、观察葫芦,感知葫芦特征。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供幼儿观察。
2.谈谈葫芦的形状、颜色、用途。
3.摸一摸葫芦。
三、教师示范,交代制作要求。
1.我们要制作的是七彩葫芦娃,大家可自由选择颜色。
2.教师示范讲解。
3.交代注意事项。
四、分工合作,体验制作乐趣。
1.一部分幼儿负责纸浆的填充和压印,一部分幼儿负责戳花纹。
2.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点拨指导。
五、展示交流,享受成功快乐。
在教师引领下,集体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局限,对创作想象装饰画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选择了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重在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了指导。
如:填充的时候纸浆不能太厚,要按照葫芦的轮廓进行填充;在压印的时候注意用手指轻轻地按,不要用手掌去拍,以免葫芦变形;在戳花纹的时候镊子要小心使用,不能戳的太用力,以免戳破底板;避免戳到同伴等等。
晒了两天,在取的时候发现了新问题:有几个葫芦粘在KT板上剥不下来,一用力却连着底板一起撕下来了;而另外大部分的葫芦一摸就能顺利脱落。
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后发现:如果用镊子大力戳的,KT板会被戳破,纸浆中的浆糊就渗到KT板破裂的孔隙中,连在一起就很难剥了。
而如果用镊子轻轻戳或者用一次性筷子戳的,就很容易剥落。
幼儿用镊子力度很难掌控,那工具是否可以做一些改变?我看到牛奶盒内侧有一层铝箔,很光滑,如果把纸浆作品填充在铝箔上,那剥落就肯定会容易些。
戳的工具也可以用喝牛奶的吸管来代替,吸管易搜集,而且不同大小的吸管戳出来的纹路不一样,更加美观!另外,吸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优点:更安全。
美术葫芦娃教案教案标题:美术葫芦娃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葫芦娃形象,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葫芦娃形象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葫芦娃的基本线条构造和色彩运用。
3. 创作属于自己的葫芦娃形象。
教学准备:1. 葫芦娃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2. 美术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彩色纸、水彩笔等。
3. 展示板和画布。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葫芦娃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葫芦娃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葫芦娃形象的特点,如身体形状、表情、服饰等。
主体:1. 学习葫芦娃的基本线条构造:a. 分析葫芦娃形象的线条构造,如头部、身体、四肢等。
b. 引导学生使用铅笔在纸上练习画出葫芦娃的线条结构。
2. 学习葫芦娃的色彩运用:a. 分析葫芦娃形象的色彩运用,如服饰、皮肤颜色等。
b. 引导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给葫芦娃形象上色。
3. 创作属于自己的葫芦娃形象:a.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设计并绘制自己独特的葫芦娃形象。
b.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创作。
总结:1. 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创作的葫芦娃形象。
2. 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 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的美术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葫芦娃相关的美术素材,让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创作。
2. 组织学生进行葫芦娃绘画比赛或展览,激发他们的竞争和展示欲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完成的葫芦娃形象作品,包括线条构造和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教学反思:1. 教案的整体设计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是否符合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葫芦娃娃》教案:通过绘画了解怎样成为勇敢的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勇敢与怯懦的区别,并知道成为勇敢的人其核心是什么2.通过赏析葫芦娃故事的方法,学生们能理解葫芦娃是如何获得了勇气和拥有了成为勇敢人的素养3.通过绘画方法,学生们能感性理解如何成为勇敢的人,并体现自己对于勇气的理解二、教学内容1.勇敢与怯懦的概念通过图示和故事的讲解,向学生们解释勇敢与怯懦的定义,讲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赏析葫芦娃故事通过讲解葫芦娃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葫芦娃是如何从天赋异禀的小葫芦变成勇敢、有责任心、诚实守信等具备成为好人的素养。
3.绘画:勇敢的自己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让学生们感性理解勇气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成为勇敢的人需要拥有的素养。
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关于勇敢人物的图片,如刘胡兰、小兵张嘎等,引导学生们想象出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 勇敢与怯懦通过图示的方式,来向学生们解释勇敢与怯懦的概念,并让学生们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
老师可以以一些例子为学生们展示:像是看见路上有一只大蛇,勇敢的人会勇敢地去搞定,而怯懦的人则会呆在原地,害怕甚至逃走。
步骤二:赏析葫芦娃故事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向学生们讲述葫芦娃故事的情节,老师可以结合PPT或者其他形式进行配图描述,引导学生们思考,像是葫芦娃是如何获得勇气的?他是如何拥有成为好人的素养?步骤三:绘画活动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们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想象。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画一个能够代表勇气的场景,例如:一个小女孩拯救了掉进池塘里的小狗,一个小男孩挺身而出制止了欺负同学的行为等。
每位学生都要在画上表达自己对成为勇敢的人的感受,老师可以逐一发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们的绘画作品,让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理解情况和对于勇气的体验感。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成果画面来给学生评定关于勇气方面的等级议,然后将反馈给学生们来让他们了解如何在未来继续改进他们的厚勇气素养。
葫芦娃说课稿小学美术说课稿●一、说教材《葫芦娃》是三年级艺术教材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童话王国》中的最后一课,分析教本与教参,上面的要求很简单,第一要求学生能感受和体验动画片中葫芦娃热爱生命、团结勇敢、不怕挫折、不惧邪恶的顽强精神。
第二就是制作头饰,进行戏剧表演。
教本上也没有太多关于美术方面的内容,只有几张小朋友的照片和一张中国画。
在教参中点到葫芦娃七种颜色,然而利用三原色红、黄、蓝调出橙、绿、青、紫四种颜色,我觉得作为美术课这一点很重要。
至于学生作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做一个头饰似乎是简单了点。
因此,我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
●二、说教学目标1、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认识。
2、通过欣赏各种民间葫芦工艺品,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3、以葫芦为雏形,利用彩泥工具用拼接和装饰的方法创作一个葫芦艺术品。
4、能感受和体验动画片体现的热爱生命、团结勇敢、不怕挫折、不惧邪恶的顽强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1、根据红、黄、蓝三原色调出橙、绿、青、紫。
2、通过想像,创作葫芦艺术品。
难点:1、用黄色与蓝色调出青色与绿的区别。
2、团结协作创造富有想像力的作品。
●四、说教法学法在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没有把上述目标零碎地、机械地展开,而是把“葫芦娃”的故事情境贯之课尾,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的各种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1、七彩的葫芦娃(葫芦娃的色彩)2、团结的葫芦娃(葫芦娃的精神)3、神奇的宝葫芦(欣赏和创作)在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解决色彩问题。
我设计了“请葫芦”的游戏来进行调色练习,设计此情景是把枯燥的调色练习生动化,情趣化,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投入学习。
加上课件学生学得就更加直观形象了,第一个难点也在这里得以功破,橙色、紫色很容易调,青色学生有点弄不清,有这样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表面意思理解,青色肯定是出于蓝色,那调出青色与绿色的区别在哪呢?我分别在青葫芦和绿葫芦上面用一点黄和两点蓝,两点黄和一点蓝出示,学生一看就可得知,调色过程中,黄色多加点就是绿色了,蓝色多加点就是青色了。
美术教案:设计葫芦娃娃的形象在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中,葫芦娃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经典角色,他们以其和善的性格、勇敢的冒险精神、美丽的形象和神奇的能力而为人所知。
本篇文章将探究设计葫芦娃的形象作为美术教案的案例,这是一项旨在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美学能力的任务,使他们通过绘画和构造葫芦娃来学习基本的造型技巧、色彩处理以及设计思维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构想葫芦娃的形象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构想葫芦娃的形象,这包括葫芦娃肢体的比例、线条和姿态,以及头部、脸部、眼睛等细节的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例如图片、漫画、电影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葫芦娃的形象。
同时,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尝试创造出自己的形象,不局限于已经存在的形象。
这一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启发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二、教学绘画技法接下来,美术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法,例如勾勒、填色、阴影和高光等技巧,以及画笔的应用等。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演示操作方法,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完成绘画,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基本技法。
同时,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修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绘画技法。
三、特别讲解色调和颜色搭配在绘画过程中,色调和颜色搭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色调和配色方案可以让葫芦娃的形象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在这一阶段,老师可以教学生如何理解颜色、色彩构成原理、颜色情感等基本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葫芦娃的设计中,例如采取渐变色、对比色等技巧,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四、学生构造葫芦娃学生构造葫芦娃,包括选择材料和工具、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来裁剪、拼接、缝纫和装饰等。
这一阶段,学生将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学生完成的葫芦娃将进行展示和分享。
这一阶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色彩搭配和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以交流分享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色彩画葫芦兄弟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色彩画葫芦兄弟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色彩画葫芦兄弟,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2. 了解葫芦兄弟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葫芦兄弟的故事书籍或故事视频。
2. 彩色铅笔、彩色油画棒、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3. 白纸、画板或画纸。
教学过程:引入:1. 呈现葫芦兄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该故事的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色彩吗?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主体:1. 介绍葫芦兄弟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朗读故事或观看故事视频的方式。
2.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个性,讨论他们可能的喜欢的颜色,并解释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3. 向学生展示一些色彩画葫芦兄弟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的色彩运用带来的效果和表达的情感。
4. 分发绘画工具和画纸,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葫芦兄弟故事和角色的理解,自由绘制他们心目中的葫芦兄弟形象,鼓励他们运用丰富的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
5. 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论。
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他们使用的色彩和表达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在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3. 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不同的色彩。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观察不同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的色彩和表达的情感。
2. 组织学生参与色彩创作比赛或展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表现。
2. 评价学生在绘画作品中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能力。
3.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和深入。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色彩理论知识,如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搭配原则等。
美术教案:探究葫芦娃娃中的色彩运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葫芦娃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形象;2.学习分析葫芦娃娃人物形象的色彩运用;3.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的感知能力;4.发展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探究葫芦娃娃人物形象的色彩运用。
三、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色彩创造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10分钟)用PPT向学生展示葫芦娃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形象。
让学生感受葫芦娃的故事及其中的各种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活动(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葫芦娃娃人物形象的颜色运用。
例如:老爷爷、葫芦娃、蛇妖、蜘蛛精等人物在葫芦娃娃中所呈现出的颜色,如红色代表热情、动感,蓝色代表悲伤、沉闷等等。
让学生思考这些色彩的意义和用途,并与他们平时接触的颜色及情感相互联系。
3.练习活动(30分钟)让学生以葫芦娃娃中人物形象的颜色作为创作基础,自主选择颜料或其他材料,完成自己的创作作品。
创作时,学生需注意选择搭配合理的色彩、运用好色彩的表现力、在平面或立体等方面表现出色彩的透过性、渲染感等等。
老师可以选择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心得,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色彩创造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的目的。
4.总结活动(10分钟)展示学生的作品,与学生一起回顾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中收获的东西,形成对色彩运用有思考、有感悟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1.在色彩分析时,老师应注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讨论。
2.在练习活动中,老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尊重每个学生的创意表达方式,不强求其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创作。
3.在总结活动中,老师需要耐心听取每个学生的表述和总结,不要轻易打断或干扰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