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图
- 格式:pdf
- 大小:658.32 KB
- 文档页数:3
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静态时,V K=V CC/2输出通过电容C与负载耦合,而不用变压器——OTL电路(OutputTransformerless) V CC/21.基本电路2.原理分析v i负半周-+充电+v i 正半周-+放电•只要R L C 足够大,电容C 就能起到电源的作用。
-2.原理分析v i 为负半周最大值时接近饱和CCK V v +≈2.原理分析•理想情况下,负载R L 两端得到的交流输出电压幅值V om ≈V CC /2v i 为正半周最大值时接近饱和≈=CES K V v 2.原理分析•在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计算输出功率、效率、管耗和电源供给的功率,可借用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计算公式,但要用V CC /2代替原公式中的V CC 。
2.原理分析+V CC T 4T 7T 6T 1T 2R 2R 5R 3R L R 7u iu o T 5R 6T8D 1D 4T 3R 4R 1D 310k Ω( c )56D 2243R50μF C ( a )50μF C 21k Ω18Ω(+12V)例题图(b )所示为某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简化电路图。
已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三极管T 6、T 8的饱和管压降=2V ;C 和C 2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填空:+V CC T 4T 7T 6T 1T 2R 2R 5R 3R L R 7u iu o T 5R 6T8D 1D 4T 3R 4R 1D 310k Ω( c )56D 2243R50μF C ( a )50μF C 21k Ω18Ω(+12V)例题2①为了驱动扬声器,将图(b)与图(a)、图(c)合理连接,可以增加一个元件,使电路正常工作;此时引入的交流负反馈的组态为,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串联负反馈1+R 6/R=11-+-+++例题+V CC T 4T 7T 6T 1T 2R 2R 5R 3R L R 7u iu o T 5R 6T8D 1D 4T 3R 4R 1D 310k Ω( c )56D 2243R50μF C ( a )50μF C 21k Ω18Ω(+12V)例题2②D 2、D 3和D 4作为输出级偏置电路的一部分,作用是。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OTL电路)
————————————————————————————————作者:————————————————————————————————日期: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OTL电路)
1. 基本电路
(1)电路组成
T3——前置放大级
C——输出电容器
调整R1、R2阻值的大小,可使
此时电容上电压
(2)工作原理
静态:
C 隔直,RL上无直流电流流过,vo=0 。
C 起着一个等效电源的作用。
2. 此电路存在的问题
K点电位受到限制,输出幅值达不到VCC/2。
VD=Vcc-IC3R3
3. 带自举电路的单电源功放
静态时:
C3充电后,其两端有一固定电压:VC3=VD-VK =Vcc/2 -IC3R3≈Vcc/2动态时:C3充当一个电源
vD=VC3+vK D点电位vD自动上升
# 在怎样的条件下,电容C3才能起到电源的作用?。
实验四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电路图20-1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二、预习要求1、分析图20-1电路中各三极管工作状态及交越失真情况。
电路中采用NPN、PNP两支晶体管,其特性一致。
利用NPN、PNP管轮流导通,交替工作,在负载RL上得到一个完整的被放大的交流信号。
静态时,电源通过V2向C充电,调整参数使得三极管发射极电位:动态时,Ui>0,V2导通V3截止,i L=i c2,R L上得到上正下负的电压。
Ui<0,V2截止V3导通,C两端的电压为V3、R L提供电源, i L=i c2,R L上得到上负下正的电压。
输入信号很小时,达不到三极管的开启电压,三极管不导电。
因此在正、负半周交替过零处会出现一些非线性失真,这个失真称为交越失真。
电路中二极管D1、D2即可消除交越失真。
2、电路中若不加输入信号,V2、V3管的功耗是多少。
静态时,Vin = 0V , V2、V3均不工作 ,此时其功耗为0。
3、电阻R4、R5的作用是什么?电阻R4、R5与三极管V1构成放大电路,为后级电路提供电压。
4、根据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步骤及记录表格。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四、实验内容1、调整直流工作点,使M点电压为0.5V CC。
2、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效率。
3、改变电源电压 (例如由+12V变为+6V),测量并比较输出功率和效率。
4、比较放大器在带5K1和8Ω负载 (扬声器)时的功耗和效率。
电源电压加12V,负载接入喇叭:首先调整直流工作点,使M点电压为0.5V CC。
然后在输入端接1KHZ信号时,输出端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逐渐增大输入电压幅度,直至出现失真为止、记录此时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幅值、并记录波形。
实验结果:输入电压U i(有效)= 219mV输出电压U o(有效)= 1.2V电流I=81.2mA输出功率P o = U o2/ R L= 0.18WP V=VCC*I/2=0.487W转换效率 = P o/ P v= 36.96%电源电压加6V,负载接入喇叭:首先调整直流工作点,使M点电压为0.5V CC。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熟悉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调整、测试方法。
3.熟悉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电路原理
1、实验电路图
2、电路工作原理
上图为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图中D1、D2、V2、V3部分的组合是为了减小交越失真。
当信号电压很小时,V2、V3同时导通,处于甲乙类工作在状态。
四、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
1.调整直流工作点,使M点电压为0.5V CC。
2.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效率。
(R L=5.1k)
3.改变电源电压(例如由+12V变为+6V),测量并比较输出功率和效率。
4.测量放大电路在带8Ω负载(扬声器)时的功耗和效率。
、
Vcc RL Vo I POM PV n
12 5.1K 4.64 12.79 0.00211 0.15348
6 5.1K 1.98 5.65
12 8Ω0.44 12.79。
实验九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交越失真现象。
2、熟悉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实验原理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9.1。
功率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具有甲类、乙类、甲乙类三种工作状态。
实际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的三极管工作在甲乙类状态,适当的调节功率放大器中的R P电阻,就可以改变功率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以减小功率放大器的交越失真。
图9.1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整直流工作点,使M点电压为1
2
Vcc。
2、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效率。
3、改变电源电压(例如由+12V变为+6V),测量并比较输出功率和效率。
4、比较放大器在带5.1K和8Ω负载(扬声器)时的功耗和效率。
5、根据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步骤及记录表格。
四、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步骤及记录表格。
2、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实验内容要求的参数。
3、总结功率放大电路特点及测量方法。
五、实验仪器
1、数字毫伏表1台
2、示波器1台
3、模拟电路实验装置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