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演示文稿素材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4
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一、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侵财犯罪,包括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纸质媒介诈骗等,是犯罪分子利用日益先进的通讯手段、银行支付渠道以及互联网技术,向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诈骗,老百姓极易受骗。
二、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型和案例1、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任意显示号网络电话,冒充邮政、工商、电信、银行以及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受害人邮寄包裹涉毒、有线电视或电话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被他人盗用身份注册公司涉嫌犯罪等由头,以没收受害人银行存款进行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到指定帐户。
案例:市民郝某接到电话,电话内语音播报称有个邮件需要去取,郝某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回拨,拨通后,犯罪分子冒充邮政工作人员称郝某的邮件是某地工商局转来的;犯罪分子将电话转到“工商局”;接着,冒充工商局的工作人员称有人利用郝某的身份注册公司,该公司涉嫌洗钱犯罪,随后,犯罪分子将电话转到“公安局”;犯罪分子冒充公安局民警给郝某做报案笔录,并要求郝某将自己的资金转到“安全账户”,否则公安局将冻结其所有资金;郝某处于害怕,将自己的全部资金31万转到了犯罪分子提供的账户,后发现被骗。
2、QQ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盗取他人QQ号码、MSN账号等,然后以主人的身份登录,通过播放视频聊天录像等方式,冒充受害人的亲友与其聊天,并向其借钱诈骗。
案例:王某上网时,与其在日本留学的儿子QQ聊天,其儿子称他的教授快要回中国了,教授放在他那300万日元,要求王某先把钱打给教授,折合人民币是186000元,并给王某发送了银行帐号,王某信以为真,通过网银进行了转账。
王某拨打儿子电话后,才知道QQ号码早已被盗。
3、网银密码器升级诈骗。
犯罪分子搭建了与银行网站极为相似的虚假网站,通过群发网银密码器升级短信诱使受害人登录虚假网站,输入银行帐号、密码等信息,犯罪分子在后台获取后,在骗取动态口令,迅速通过网银转帐方式将受害人银行帐户内资金转移。
防电信诈骗1. 电信诈骗的威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威胁。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信技术手段进行欺诈活动的行为,通过虚构事实、编造假象,骗取人们的钱财或个人信息。
电信诈骗往往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出现,容易让人上当受骗。
防范电信诈骗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2.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2.1 虚假中奖信息电信诈骗分子常常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让人们以为自己中了大奖,然后诱导受害者支付相应的手续费或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这种手段非常具有欺骗性,容易让人们陷入诈骗陷阱。
2.2 冒充公检法机关一些电信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话诈骗。
他们声称受害者涉嫌违法犯罪,需要交纳一定的罚款或保证金,以规避问题。
通过恐吓和胁迫,诈骗分子往往能够骗取受害者的财产。
2.3 假借亲友急需资金诈骗分子有时会冒充亲朋好友的身份,声称有紧急需求资金,希望受害者主动转账或提供个人银行卡信息。
由于亲友关系的信任基础,许多人容易受骗。
2.4 伪造短信链接一些电信诈骗分子会发送带有短信链接的信息,声称是一些特殊的优惠活动。
然而,实际上这些链接往往是恶意的,点击后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或手机病毒的感染。
3. 防范电信诈骗的措施3.1 提高警惕在接收到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或其他通信信息时,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相信。
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拨打客服电话或与相关机构进行核实。
3.2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不要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
注意保持个人账号和密码的安全,定期更新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
3.3 学习识别诈骗手段学习识别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了解它们的运作方式和特征。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3.4 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收到陌生链接的短信或其他信息时,不要轻易点击。
尽量避免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以减少个人信息泄露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3.5 密切关注公安、通信运营商的警示通知关注公安部门和通信运营商发布的电信诈骗警示通知,了解最新的欺诈手段和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