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肿疾病图谱
- 格式:pptx
- 大小:241.05 KB
- 文档页数:1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认识血管性水肿你知道多少?
导语:血管性水肿常见原因不是过敏,而是C1抑制物缺乏,因其反复发作且可累及粘膜,如果忽视可能会因喉头水肿而致命,而且目前国内也没有急性发作
血管性水肿常见原因不是过敏,而是C1抑制物缺乏,因其反复发作且可累及粘膜,如果忽视可能会因喉头水肿而致命,而且目前国内也没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药物。
所以具备一定的常识才能对本病起到一个预防作用。
认识血管性水肿
是指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舌、外生殖器、手和足等)的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多为单发。
与荨麻疹的风团区别?
风团多变,以痒为主,24小时内消退。
而血管性水肿疼痛明显,呈局限性,持续时间长,常在3天以上。
引起血管性水肿的原因有哪些?
可能你会首先想到过敏,但从文献数据显示除特发性外,过敏性因素只占16%,排在第二位,第一位的是补体C1抑制物缺乏引起的,占25%。
什么样部况下要考虑过敏性血管性水肿?
食入后20-60分钟内发生的要考虑过敏,而24小时后发生的过敏可能性小;食入后运动导致的,要考虑食物依赖、运动诱发,以小麦常见;暴露于某种环境后发生;接触过某种易致敏物质;某种药物,如阿斯匹林、ACEI等。
认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如何辨识、治疗和护理?及常见皮肤病图谱展开全文每次只要孩子娇嫩的皮肤上出现疹子,家长都会焦急万分,如果孩子再有些发热、食欲不佳,那更会火上浇油。
为了让家长们心里有数,做到遇事不乱,咱们就把儿童常见的疹子给大家唠唠,附上图片,您看的更清楚些,(从最常见的说起,一个个来)。
目录1、幼儿急疹2、风疹3、麻疹4、猩红热5、水痘6、荨麻疹7、痱子/热疹8、湿疹一、幼儿急疹这个病可能是大部分宝宝都会遇到疾病,也可能是患的第一个疾病。
孩子有发热,又有皮疹,爸妈们会非常恐惧。
其实不要怕,这就是个纸老虎,一捅就破。
幼儿急疹,也叫做婴儿玫瑰疹(Roseola)、第六病和三日热,多发生在小于2岁的婴幼儿,高峰是7月-1岁婴儿。
表现为3-5日的高热后骤然退热,随之出现皮疹。
该病的临床特点就是热退疹出:发热3-5日后骤然退热,随之出现皮疹。
皮疹从颈部和躯干开始,蔓延到面部和四肢,可在24小时内出全;皮疹表现为压之可褪色的斑疹或斑丘疹(突出皮肤表面),有时皮疹可呈水疱状。
皮疹一般情况下不痛不痒,通常持续1-2日,少数在2-4小时内短暂出现后旋即消失。
上图是孩子发热3天后出现的皮疹,表现为红色斑丘疹,这是细节图,一些皮疹外周有红晕玫瑰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
在我国,HHV-6基本上每个成人体内都有,不定期的分泌到体液中,比如唾液。
而这个病最可能是通过亲密接触分泌物传播,尤其是唾液,所以,母亲亲吻孩子会导致传染。
这个疾病除了发热外,对孩子没啥损伤,皮疹也不痛不痒的,所以根本不用害怕。
发热也是孩子身体主动发热,用来烧死病毒的,也不要担心会烧坏大脑,根本不可能啊!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不要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该病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能好的,也不要使用抗病毒药。
家长给与对症支持治疗就行,孩子发热就用退热药,不舒服就多安抚下,等自己恢复。
得了幼儿急疹后,不怕见风,可以洗澡。
关于预防上,注意家人和孩子的手卫生,及时洗手非常重要,另外,不要亲吻孩子嘴。
血管神经性水肿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edema)亦称急性神经血管性水肿或Quinche水肿,以发作性局限性皮肤或黏膜水肿无疼痛亦无瘙痒及皮色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所致,常因食物或药物过敏引起急性局限性水肿本病也可有家族遗传倾向。
简介血管神经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
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或无活性所致。
是真血管神经性水肿图片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小血管受累,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渗出液自血管进入疏松组织中形成局限性水肿,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及非凹陷性的特点,一般不痒,可单发,突然在口唇、面侧部或四肢局部出现正常皮肤颜色的肿胀或由于肿胀严重、压迫皮肤浅表的毛细血管而呈白色肿胀损害,边缘不清,局部有紧张感,一般痒感不明显,该类损害可在数天内自然消退,但可以复发生,有些病人也可出现两片以上的损害,一般无全身症状。
少数病人可因发生在咽峡部而造成窒息。
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托普利等,都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
病因1、食物或药物过敏2、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有家族遗传倾向。
3、遗传;受刺激物如药物、食物、花粉、动物的皮屑及昆虫叮螫引起;精神压力;剧热或剧冷;由其他感染或疾病如白血病或自动免疫系统紊乱等引起。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精神及物理因素作用下中枢及周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交感神经功能减退或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不同部位的水肿与相应的自主神经节段平面有关全身性水肿大脑可能与下丘脑功能紊乱有关。
2.过敏反应部分血管神经性水肿可能与过敏有关如食物药物或环境中某些物质均可因过敏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
3.遗传性因素某些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然而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最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均可因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体过度渗出而发病任何部位的水肿通常都能经自身调节在几日内消失,药物治疗可加速水肿缓解和消退病变处可见皮下或黏膜下小血管扩张,以及血管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水肿等。
[CT诊断误区]小肠血管性水肿的影像特点、鉴别诊断及重要临床知识~~~小肠血管性水肿影像表现血管性水肿为小肠对与风疹相关血管漏出的一过性炎性反应,风疹仅发生于皮肤时也影响皮下或黏膜下组织(虽然血管性水肿与风疹可同时存在)。
血管性水肿可能是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和(或)补体系统或激肽系统激活引起的,身体所有部分均可受累,包括眼、唇、上呼吸道与小肠。
小肠血管性水肿的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因此对其影像表现的了解尤其重要。
小肠血管性水肿的典型表现为一过性肠壁增厚、黏膜充血、肠壁分层、肠系膜血管凸显与腹水(图1,图2)。
图1女性,30岁,严重腹痛;有高血压,赖诺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史。
轴位增强CT扫描可见左腹部肠襻壁增厚(白箭),伴肠系膜渗出(黑箭)。
2d后CT复查(未在此展示)显示已完全正常。
患者拟诊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诱发血管性水肿,遂停用赖诺普利课程调整通知《全身影像解剖及临床应用》精品视频培训班1.本套课程由原来40节课,调整为65节课!2.本套课程由原价480元,调整为现价780元!3.福利1:已经开通课程的VIP用户,无需补交额外费用!4.福利2:本课程5月11日-5月31日特价5.1折优惠仅需397.8元!5.说明:开通用户突破1500人后活动提前终止。
[扫码开通·永久观看]图2 A.女性,22岁,反复发作急性腹痛、呕吐与腹泻;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高血压,贝那普利治疗。
轴位增强CT扫描可见一厚壁肠襻(黑箭)伴腹水(*)与肠壁分层。
鉴别诊断包括狼疮性血管炎引起的缺血或血管性水肿。
B.常规导管血管造影示肠系膜血管正常。
综合患者表现考虑诊断为血管性水肿,遂停止服用贝那普利重点血管性水肿罕见,一组6107例较大急诊科急性过敏反应的患者中,仅有1%~4%的患者可见此种病变。
估计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发生率为1/50 000~150 000 。
然而,此种病变很可能漏诊,多年来对其认识有限,一组235例C1抑制因子缺乏的患者,34%在确诊之前做了腹部手术。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风疹块,血管神经性水肿所属部位:皮肤就诊科室:皮肤性病,风湿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瘙痒,风团,面色苍白,水肿疾病介绍: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URTICARIA AND ANGIOEDEMA)又称风疹块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二者可分别出现或同时发生;表现为皮肤非指压痕性的水肿,有时还累及上呼吸道或肠胃道粘膜,荨麻疹仅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为巨大风团,血管性水肿的病变累及皮肤深层(包括皮下组织),出现容易识别的局限水肿,这些表现均可一时性迅速出现和消失,反复发作不超过6周者属急性,反应属慢性症状体征:【临床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见。
荨麻疹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发生风团,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小时,成批发生,有时一天反复出现多次,呈鲜红色和浅黄色,红色者血管渗出较轻,白色者由较广泛的渗出压迫毛细血管产生贫血所致。
风块大小不等,大者可达10CM直径或更大,有时表面可出现水疱,疏散排列、邻近损害能互相融合,形成特殊的圆形、环形、地图形等,可泛发全身,消退后不留痕迹,有剧痒、烧灼或刺激痛感。
一般急性型经数天至1~2周停发,也有反复发作,病程缠绵1~2月以上,有的经年不断,转为慢性。
血管性水肿,发生皮下组织较蔬松部位或粘膜,呈局限性短暂性大片肿胀,边缘不清,不痒,通常累及眼睑、唇、舌、外生殖器、手和足,常和荨麻疹一起发生。
若累及上呼吸道,可能会阻塞咽喉而危及生命;如累及胃肠道,可能出现腹酸痛,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以致进行不必要的外科探查。
一般都在2~3日后消失。
此外,某些类型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尚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1.寒冷性荨麻疹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从婴儿开始,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减轻,常持续一生,在全身受冷后数小时发疹,损害为不超过2CM直径的红斑性丘疹,可伴发热、畏寒、关节痛、肌痛和头痛等,可持续48小时;后者常从儿童发病,皮肤暴露寒冷后即可发病,吸入冷空气或进食冷的食物或饮料偶尔粘膜发生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