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14.97 MB
- 文档页数:1
欣赏15座中国古代雕塑,每一座都是传统文化雕刻技术的传承!展开全文中国一直承载的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代石雕,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现都集聚在中国古代博物馆,这里展现的古代石雕上起战国、下至明代,每一个石雕作品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
每一座石雕精品都是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1、陶俑(西汉)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它们是将泥捏成的人体然后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
上图中的陶俑雕塑身材修长、垂目俯首,神态安详而恭谨,是为两个典型的西汉侍女形象。
陶俑宽大的衣袖与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构成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又韵味。
2、陶狗(东汉)这只陶狗昂头而立,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鄂长,身躯肥硕,四肢粗壮。
尾巴上卷。
颈与前腹紧束套戴,头身分塑,套合成形。
这只陶狗整体雕塑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
3、抚琴佣(东汉)这座佣为汉墓出土,是一座艺术性很高的东汉音乐佣,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尤其是那眉飞眼笑的形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乐演奏者,刻画得惟妙惟俏,极其传神。
4、佛石像(北齐)这是一件极具特色的北齐佛石像。
佛陀的端庄肃穆,胁侍的虔诚宁静,以及众多供养人像的整齐排列,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神圣的佛国气氛。
作品雕刻精美,雕刻刀法娴熟细腻,布局对称,人物形态富于变化。
5、刘氏家族造思惟菩萨白石像(北齐)1954年曲阳修得寺遗址出土,故宫博物院借展。
此像底座内容最为繁复,基座为长方形,四面浮雕图案,满刻佛像、伎乐、神王、供养人、化生童子等。
正面图案分为三层:上层雕力士像,浅刻飞天、化生童子和莲花博山香炉;中层中间雕有两力士托座,两侧有三组施舍图案;下层雕护法双狮,相向而立,左前肢向前伸出。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独特的形式和技艺展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追求和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艺术才华。
本文将以绘画、石雕和陶瓷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一、绘画中国古代绘画是雕塑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古代中国,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绘画雕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瑰宝。
绘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壁画、卷轴、工笔画等。
而雕塑在绘画中常常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比如佛教寺庙中的佛像,宫殿建筑中的石狮子,都是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古代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资源,雕塑家会从绘画作品中获取灵感,创作出精美的雕塑作品。
例如宋代著名画家李唐的《卧牛图》,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之作。
这幅画中的卧牛形象受到了后世雕塑家的极大喜爱,不断被雕刻成三维的作品,使得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二、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较长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重视石材的质地和颜色,在雕刻中注重以石材的特性来塑造形象,使得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石雕作品种类繁多,包括佛像、神像、石碑、人物雕塑等。
其中佛像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一,常常被用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佛像造型丰富多样,有弥勒佛、观音菩萨、释迦牟尼等。
这些佛像通过细致的雕刻,使得佛陀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虔诚和敬畏之感。
除了佛像,中国古代石雕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作品,如神像和石碑。
这些作品以神秘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神灵和历史的崇拜和敬畏。
石碑则常常被用来纪念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三、陶瓷陶瓷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使得中国陶瓷成为古代艺术的瑰宝。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通常以瓷器为载体,结合了雕塑和绘画的技法。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中国史前至清代以可塑或可雕刻的材料制成具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作品。
圆雕与浮雕是其主要形式,此外尚有透雕、线刻等。
依材料可分为泥塑、陶塑、瓷塑、木雕、玉雕、石刻、砖雕、骨牙雕刻、竹雕、金属铸像等众多品种;按用途大致可区分成纪念性雕塑、工艺装饰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陵墓雕塑、明器雕塑、宗教造像、案头雕塑等不同门类。
中国古代雕塑创作非常发达,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雕塑领域有着辉煌的建树。
这里我们欣赏一下陶塑。
最早的陶俑---------《漆绘木佣》春秋晚期至战国,高64厘米,1958年河南信阳长台关2号墓出土。
木俑双手拢于胸前,俑体涂黑漆,面部与手涂红,墨线勾画眉眼。
身着长衣,交领右衽,宽袖收口,饰菱纹边缘。
腹部绘白色珠、璜与红色彩结、彩环组成的玉佩。
腰束红黄相间的三角纹锦带。
同墓有俑十件,动态、服饰、佩玉各不相同。
体积最大、规模最大----------《兵马俑》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
这里主要鉴赏一下将军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
将军俑:陶制,高197厘米,秦俑,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雕像中的将军高180厘米,体格健壮,身材高大,前庭饱满,二目炯炯有神。
他头戴燕尾长冠,身披战袍,胸前覆有铠甲,双手相握置于腹前,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
他的神态刚毅自然,沉稳平静,表现出身经百战,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百倍信心,是当时秦朝威震四海的强大军队中上层武官的真实写照。
立射俑:立射佣高178厘米,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立射俑为一号车马坑内弩兵。
头上免盔束发,发髻偏于头的右上方,身穿交领右袵短褐,腿扎行縢,足蹬薄底方口浅帮齐头履,并紧系鞋带。
头左转前视,左肩斜向下,手直掌,右手半举于胸,左腿曲向前,右腿直向后蹬,似拉弓搭箭。
雕塑艺术赏析1.《马踏匈奴》中国西汉圆雕石刻,立于陕西霍去病墓前,表现的是和霍去病生死相依的马。
霍在生前就是骑着这匹马征战厮杀,立下战功的。
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
石马高1.68米,长1.9米,形态轩昂,英姿勃发,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死难临头的神情。
艺术家的动静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
艺术家用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
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巍然挺立。
与之对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露,面目狰狞,手持弓箭,企图垂死挣扎。
作品通过简要、准确地雕琢,尤其是在马的腿、股、头和颈部凿刻了较深的阴线,使勇敢而忠实的战马跃然而出,又好像纪念碑一般持重圆浑。
这一作品把圆雕、浮雕、线雕等传统手法结合一体,既自由又凝练,既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又富于雕刻艺术美。
2.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像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用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
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
主像卢舍那大佛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3.米隆《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著名雕刻家。
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
《掷铁饼者》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米隆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
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
中国古代雕塑的欣赏雕塑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创造具有三度空间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形象的实体性。
它不仅可以通过视觉去感受,而且可以通过用手触摸去感知雕塑的丰满、光滑、精细等感觉。
此外,观赏者还可以结合雕塑作品所在的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
雕塑艺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是以单纯而突出的三位形象来打动观众。
雕塑艺术材质的特性与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同质地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质美。
例如,质地细密、逛街的大理石,易使人产生纯洁、优雅、宁静的联想;坚固、贵重的铸铜、钢,适合于表现崇高的主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材料的出现,是雕塑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
雕塑是一种特殊的美术样式,它以没有背景的实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光线下,以不同角度适应人们观赏需要。
圆雕在现生活主要凭借空间条件,常有采用虚拟的环境表现,使人感到的存在,雕塑是一种实体造型性、实体确定性较强的艺术。
抽象性雕塑更强调形式、象征和寓意。
需要欣赏着发挥想象。
人们欣赏雕塑在于要求其内容的崇高与完美时,还要它具备材料的质感美与造型的形式美,形式美构成雕塑悦目赏心的条件,同时又是提高人们审美情操的手段。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依附于宗教和墓葬进行制作,其艺术成就在很早以前就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雕塑艺术,闻名中外的佛教雕塑,著名的陵墓雕刻,历史上早期的殷商妇好墓出土的玉雕作品等等。
雕塑艺术的形成发展是以材质的硬度为核心的,雕塑艺术是从对物质材料的不断征服和驾驭中发展起来的。
物质材料最难对付的就是质地的硬度,一般来说塑制的电线多为软质材料,而雕刻的多为硬质材料,雕塑的加工粗细程度最早完全取决于材料质地的硬度。
因为雕塑艺术的纪念性是与其材料的特性相联系的,所以雕塑材料硬质而耐久的特征是雕塑作品能够长久地流传于世上。
雕塑的艺术性与它蕴涵的重大纪念意义相得益彰,中外历史的统治阶段为了宣传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表彰为其效力的有功人物,纪念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实物,也都利用了雕塑的纪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