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林果业栽培学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果树栽培学教材
以下是一些关于果树栽培学的教材推荐:
1. 《果树栽培学原理与实践》- 张三中,韩四明,李五六著。
该教材涵盖了果树栽培学的基本原理、树木生理、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适合初学者学习。
2. 《果树栽培与管理技术》- 王七八著。
该教材深入浅出地介
绍了果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摘和贮藏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实际栽培工作中使用。
3. 《果树生长发育与栽培技术》- 李九十著。
该教材主要讲述
了果树的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果树生长的环境因素、栽培技术以及果实品质的形成等内容,适合对果树的生长过程感兴趣的读者。
4. 《现代果树栽培学》- 王十一,张十二著。
该教材综合介绍
了现代果树栽培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栽培技术和管理策略等内容,适合高等院校果树专业的学生学习。
5. 《果树栽培与管理》- 赵十三著。
该教材从果树的生态环境、树冠形态、果实品质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果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适合果树栽培工作者和农民使用。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果树栽培学教材推荐,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背景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
林果种植技术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的和意义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对天然、绿色、无公害的林果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种植林果的技术水平,扩大林果种植产业规模,提高林果品质,提高林果产值,本培训计划旨在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林果的技能,推动农民增收,带动林果产业快速发展。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主要面向农村种植林果的农民,特别是那些有意愿发展林果产业、希望提高技术水平的农民。
三、培训内容1. 林果种植基础知识- 果树种植原理- 果树栽培技术- 果树病虫害的防治2. 林果栽培技术- 林果种植适应土壤要求- 林果种植适应气候环境要求- 林果栽培的基本操作技术3. 林果生产管理技术- 林果采收与管理- 林果的贮藏与加工- 林果营销策略4. 林果新品种推广- 林果新品种特点分析- 林果新品种种植技术- 林果新品种应用前景四、培训方法1. 课堂教学采用专家讲解、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对林果种植的基础知识、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等进行系统讲解,使学员全面了解林果种植技术。
2. 实地考察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林果种植实际情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应用辅导培训机构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员种植基地进行辅导指导,现场解决学员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培训周期和安排本培训计划为期三个月,设立每周三天的课程学习时间,每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以确保学员能够充分掌握林果种植技术。
六、培训资金1. 培训场地:充足的培训场地是培训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
2. 培训设备:如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等,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3. 师资费用:培训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费用。
4. 交通费用:包括学员往返培训场地的交通费用,以及培训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差旅费用。
七、培训评估在培训过程中,将对学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经过培训结束后还将进行全面评估,对学员的实际掌握的技能水平进行确认,确保培训效果。
果树栽培学
果树栽培学是研究果树的生物学、育种、分布、病虫害防控、栽培技术、果品加工和生产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它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涉及果树的遗传资源、育种、生产、管理、贮藏等方面的学科。
果树栽培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它涉及到果树的繁殖技术、栽培技术、农艺管理
技术和果品加工技术,不仅侧重于研究果树的增产,而且重视对果树的品质改良。
果树栽培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果树遗传资源:研究并利用果树的分子遗传学,培育新型果树品种;
2.果树育种:研究与果树育种相关的遗传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知识,以及
运用育种手段改良果树类型;
3.果树栽培:研究果树的土壤肥料、水分、光照、病虫害控制等生产条件,特别是果树的农艺学管理技术。
4.果品加工:研究耐贮性、耐冷性、低温防腐等果品加工技术,以及果汁制备、果汁保存、果冻制备等技术。
果树栽培学有利于提高果树的繁育效率和综合品质,提升果树的商品价值,拓宽果树的栽
培面积,提高果树的产量,并为果树的后续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林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林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掌握林果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林果生产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课程内容:包括林果生产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果树栽培等)、现代林果生产技术(如果树修剪、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果品贮藏与加工等)、林果生产管理(如生产计划编制、成本管理、市场营销等)以及林果生产创新与研发等。
3. 课程要求: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熟悉林果生产的基本理论,掌握林果生产的基本技术,了解林果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4. 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教学资源:明确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实验器材、实践基地等,并规定学校和教师提供和维护这些教学资源的责任和义务。
6. 教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考试、实验
报告、实践操作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7. 师资要求:规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包括从事林果生产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
8. 毕业要求:明确学生在完成林果生产技术课程后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具备林果生产管理和创新能力,并能够独立从事林果生产工作。
以上是林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的一般内容,实际课程标准的制定还需要根据具体学校和地区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果树栽培学教案章节:第一章果树栽培学概述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生物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了解果树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掌握果树栽培的历史和发展。
3. 了解我国主要的果树类型和分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果树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难点:果树栽培的历史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果树栽培学的基本知识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果树栽培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1)果树栽培学的定义(2)果树栽培学的研究内容(3)果树栽培学的重要性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果树栽培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果树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检查掌握情况。
2. 讲授果树栽培历史和发展(1)果树栽培的历史(2)我国果树栽培的发展现状(3)果树栽培的发展趋势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我国典型果树栽培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果树栽培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我国果树栽培的历史和发展。
5.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果树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六、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果树栽培学教案章节:第二章果树种类及特点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生物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七、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果树种类的特点及适用环境。
2. 掌握苹果、梨、桃、葡萄等常见果树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常见果树种类的特点及适用环境。
难点:苹果、梨、桃、葡萄等常见果树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
九、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物观察、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果树种类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果树栽培技术【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80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果树栽培技术》学习领域基于果树生产过程开发,定位于中等职业教育,紧扣任职岗位要求,强化果树育苗、果园建立、果园管理“三果”技术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及时融进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呈现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肥料》等。
通过《果树栽培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描述果树生产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按照果树产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和技能。
能培育果树苗木、建立果园、进行果园综合管理的技术,能够培育果树的嫁接苗和扦插苗;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果园规划设计并付诸实施;能够根据果树树种和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果品生产;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敢于动手,善于表达,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达到取得中级果树工技能证书的要求,为就业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以岗位需求和中级果树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果树行业专家、生产单位人员相结合,学校与果树行业合作共同开发为途径;基于果树生产过程开发学习项目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校内实训室、校园果树资源、校内实训果园和校外实训基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要求,明确课程的任务,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果树产业行业对人才需求,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果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性技术应用型人才,果树生产的任务是生产出优质、丰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多种果品,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干鲜果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需要,《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环节。
无花果栽培技术摘要:无华果是世界各地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我国栽培无花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自唐代以前与扁桃、阿月浑子等同时引入,是新疆稀有果树,主要分布于阿图什、库车、疏附、喀什市、和田等地,而以阿图什以及疏附县为多,并有百年老树。
无花果繁殖容易,管理也较容易,且结果早,一般栽后3年每株产量可达2~3公斤。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可年年丰产,经济寿命长,对土壤等适应能力强,是适于广泛栽培的果树。
无花果枝干光洁,姿态美观,因而也是一种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
无花果除供鲜食外,还可以制成无花果干、加工果酱、果脯、蜜饯、果粉、饮料、果酒、罐头、口服液等。
全果基本无废弃物,果实除果柄都可以食用,可食用部分在92%以上。
近年来利用无花果提取SOD酶等为原料,开发高质量的化妆品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使无花果身价倍增。
无花果的生产必须与加工紧密结合,因为无花果的果实不耐贮运,但利于加工,所以研制发展多种加工品是必要的,尤其是深加工品,如药用方面的研制很有意义。
无花果约有600余种,多数原产于热带、亚热带,我国有120个种,现有栽培品种100余个,其中主要栽培品种约有40多个。
花果的品种按照成熟期可分为①早熟种(夏果种):以结夏果为主,主要的品种有:罗亭氏卡毕力、紫陶芬、乌孜别克黄、卵圆黄、白圣比罗、普鲁士油脂等。
②中熟种(夏秋果兼用种):此类品种最多,主要的品种有:加州黑、卡独太、白马赛、白热那亚玛斯义陶芬、达尔马提卡、查勃拉勃尤斯维克、紫色博尔热左特、布左伊一布鲁乌、萨雷无花果、阿塞歇伦、索奇4号、利瓦迪、新疆早熟无花果、新疆晚熟无花果、小黄果、英国红色种黑斯蜜如、紫斯蜜如、大果卡毕力、谷川、罗依尔维尼亚特等。
③晚熟种(秋果种):有白热那亚、布兰瑞克、黑大果、安替、蓬莱柿、罗英杰等。
无花果按照果皮的颜色可分为:①黄色果:新疆早熟无花果、小黄果、乌孜别克黄果、索奇4号、卵圆黄、布兰瑞克、卡独太等。
②紫红色果:玛斯义陶芬、加州黑、HAA9等。
⑧紫色果:棕色土耳其、紫斯蜜加、黑大果、紫果1号。
④淡棕色果:罗英杰。
⑤淡绿色果:10月礼品、绿抗一号、绿抗二号。
新疆主要的栽培品种有3种: (一)新疆早熟无花果别名:其里干安吉尔。
(二)新疆黄无花果别名:白色种子无花果(阿克无鲁克安吉尔)。
(三)新疆晚熟无花果别名:加格大安吉尔。
分布于南疆各地。
无花果为扦插或压条繁殖,其根系为茎源根系,无明显主根。
水平根发达,为浅根性果树。
无花果的根系呼吸强,对土壤含氧要求较高,喜透气性良好的土壤。
无花果为小乔木,在适宜条件下树冠较高大,而灌丛形栽培下树冠较矮。
树冠广而开张,呈圆形或广圆形,树皮光滑,灰白色。
无花果的叶为单叶,有长柄,叶片大,表面粗糙,暗绿色,叶背面常有锈色茸毛,全缘有3~7裂刻。
冬季落叶后在枝条上留下三角形大型也痕。
叶腋内多形成2—3个芽,其中较小而呈圆锥形者为叶芽,其余大而圆形者为花序。
无花果的根、茎、叶、果的各器官都有乳汁管,乳汁管能够分泌白色粘性乳汁,遇空气后,变成黑褐色。
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但乳汁接触过多可引起人体皮肤脱皮,严重时会发生水泡。
无花果的生长势力很强,幼树的新梢、徒长性枝或萌蘖枝的年生长量可达2米以上。
芽具有早熟性,一年中可多次分枝,因而形成树冠较快,进入结果期也早。
萌芽力和成枝力较弱,因此,树冠较稀疏,外观上骨干枝非常明显。
潜伏芽多,其寿命可达数十年,又极易在骨干之上形成大量不定芽,因而枝条的恢复力很强,树冠容易更新。
无花果的营养生长期依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而不同,在新疆地区自4月上旬开始生长,10月中下旬落叶,而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无花果,则落叶后很快长出新叶,近似于常绿果树。
无花果是雌雄异花,埋藏在隐头花序中。
因类型不同,有的只有雌花,如普通无花果等;有的则有雌花和雄花,以及适于小黄蜂产卵的短柱头雌花(称虫瘿花),如原生型无花果。
可食用部分是由花托肥大而成的聚合果。
单花以及由它发育成的瘦果被埋藏于肉质的花托内部,外观上只见果而不见花,所以称之为“无花果”。
用无性繁殖的无花果,通常栽后2—3年开始结果。
6—7年进入盛期,以后随树冠不断扩大,产量逐渐增长,无花果的枝条更新能力强,经济年限可持续40~70年,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其寿命可达百年以上。
无花果的结果习性与葡萄相近,是在当年新梢上结果,但它不同于葡萄的特点是:除了秋末在新梢顶部的叶腋内分化花托原始体,来年继续分化,开花并形成春果外,还能在新梢延长生长同时,由基部向上渐次形成花托,当年开花结果,形成夏果或秋果这也是无花果进入结果期早,并年年丰产的优良特性。
无花果新梢生长的同时,进行着花托分化、开花结果等过程,其花期的分化与花托的成长的同时进行,故称为“花托分化”以区别于一般果树的花芽分化。
进入结果期的无花果树冠中,除了生长特别旺盛的枝条和徒长性蘖枝以外,几乎所有的新梢都具有扩大树冠和结果的双重作用,故称为混合枝。
盛果期以后,由于许多生长中庸或较弱的混合枝主要行使结果的作用,因而转化为结果枝。
但是,衰老的结果枝不易抽生健壮的结果新梢,所以,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应适时更新。
无花果的果实发育期(从花托分化到果实成熟)约50~60天。
因栽培地区的温度等气候条件、果实生长季节、品种不同,则果实的生育期有所不同。
果实品质也因成熟季节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南疆喀什地区以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熟的夏果比8~10月所采收的秋果品质为优。
无花果的产量因品种、环境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不同而有很大差别,30~40年生乔木形大树,单株产量通常是60~70公斤,而灌丛形单株产量不过10一15公斤。
无花果具有强大的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强,比较抗旱,但由于无花果叶面大,蒸腾旺盛,尤其在新梢和果实迅速生长期需大量水分。
因此,土壤过分干旱,常限制植株的发育,使果实小而果皮粗,品质差,甚至造成果实成熟前过早干缩和脱落。
无花果不耐涝,在淹水情况下,很快凋萎落叶,甚至死亡。
若在果实成熟期降雨过多,常降低含糖量,品质变劣。
无花果原产于亚热带,其耐寒性较差而耐热性较强。
栽培的北限为北纬39度。
冬季温度达负12至负13℃时,一般品种开始受冻,到负20至负22℃时,根颈以上部分全部冻死。
无花果较耐高温,高温一般不会造成植株受害,年平均温度15℃,夏季平均温度20℃,冬季平均最低温度8℃的地区,5℃以上生物学积温达4800℃:的地区,对无花果生长结果最有利。
无花果原产夏干带,要求夏季降雨量少,夏季高湿多雨的地区,如枝叶过密,果实成熟期遇雨易引起裂果,光照不足,果实着色差、品质和产量均有降低,树体易发生病害。
新疆南部无花果产区阴雨天气少,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有利于无花果的生长。
无花果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各种土壤均能生长,其中以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最为适宜。
土壤pH值以中性到微碱性为宜。
无花果对土壤中的钙要求较高,对钙的吸收量比较多。
无花果对土壤中氧气的含量要求较高,因而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透气性。
无花果耐劳能力弱,同时又需要较多的水分,土壤水分不足,枝条生长不良,容易引起早落叶。
无花果木质的韧性差,遇大风枝干极易折裂。
因此,应选背风园地栽植,成片无花果园需有防护林带。
生产上大量育苗时多采用扦插法繁殖苗木,一般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结合整形修剪剪取插条,可选择1—2年生健壮的枝条作插条。
新疆多在春季(4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扦插,插条长20—25厘米左右,每根插条上要有3个以上的芽眼,插条上部剪成平切口,下部剪成马蹄形切口。
可平畦或起垄扦插,每亩扦插10000—12000根插条。
扦插后覆盖地膜可显著提高成苗率。
用生根粉或生长素类处理也可明显提高成苗率。
无花果扦插极易生根,在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几乎可全部成活。
扦插生根后加强肥水管理,插后的苗床要及时灌水,宜小水浅灌。
灌水是保证育苗成败的重要管理措施,灌水时间和水量多少要视土壤情况而定,苗床既不能过干也不能过湿。
幼苗期要结合浇水及时进行中耕松土和除草,随着幼苗的长大可追施化肥。
生长后期要控制肥水,抑制生长促进枝条的老熟,以提高越冬抗寒能力。
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当年可长成高80~100厘米的苗木,秋末即可出圃。
无花果的幼苗和成龄植株一样,在新疆不能露地越冬,必须起苗埋土越冬或就地埋土越冬,来年春季用于定植。
无花果除采用上述的硬枝扦插外,实践证明,在生长期内用绿枝扦插也易成活。
使用当年发出的新梢进行绿枝扦插是加速繁殖的重要途径,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是绿枝扦插成活的关键。
在房前屋后少量栽培时,可用压条法繁殖,一般采用水平、曲枝或堆土压条法。
压条繁殖虽然繁殖率低,但操作容易,成活率高。
压条繁殖所得苗木,根系强健,植株壮旺,有利于提早结果。
无花果对建园土地要求不严,但选择的园地一定要有良好的灌水和排水条件,特别是在地下水位高的潮地,必须注意排水。
无花果的需水量大,保证灌水十分重要。
由于无花果的喜光和喜温特性,因而选择园址时还要注意背风、向阳或有自然屏障的地形。
在选择园地时还应注意避免连作,其主要原因是无花果的老根分解产生有毒物质,造成新栽无花果根系受害,从而严重影响生长。
新疆南部的阿图市、喀什市及疏附县大多建园栽培无花果,其他地方一般为零星栽培,或在其他果园中混栽作为加密果树,树形多为灌木丛状匍匐形,栽植株距较小(2~3米),这样在冬季有冻害危险的地区,便于萌蘖更新。
新建无花果园,栽植密度一般为4X4(米),4X5(米)或4X6(米)。
无花果发根要求较高的温度,春季栽植效果较好,南疆喀什农民多在4月中下旬栽植无花果苗。
由于新疆需冬季埋土保护越冬,所以,一般选用无主干多主枝匍匐树形,出土后需要简易搭架。
无花果发枝力较弱,一般树冠内不致过于密集,所以疏剪程度尽量从轻。
开墩后,将冬季受冻的枯枝应及时剪除,注意选用新的徒长枝来代替。
树冠中生长势较旺的枝条,具有不问断生长的特性,应进行夏季摘心,以促进早成形早结果,特别是对生长势旺,且分枝力弱或以采收秋果为主的品种,更应强调夏季摘心。
一般于7月底到8月上旬选幼树生长旺盛的枝梢施行摘心。
虽然无花果的抗旱性较强。
但由于无花果的叶片大、生长迅速,蒸腾量大,在生长季节需水量较大,全生育期的灌水量是小麦的2倍,灌水是保证无花果产量的基础。
全年需灌水10一11次,灌水量800—850立方米。
无花果的需水特点是:开墩出土到6月上旬秋果大量出现期,是随生长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此后到秋果成熟,气温逐渐下降、生长量减少,需水量也逐渐减少。
因而,在春旱季节及新梢和果实迅速生长期间进行灌溉,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灌水量要大,以保证正常生长和结果。
生长后期,为促进枝条的老熟、增强抗寒性,要减少浇水。
落叶后需灌冬水,以增强越冬性和促进第二年春生长。
无花果的枝叶生长量大,果实成熟期长,对营养的要求高,必须要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才能保证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