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总结
10月14日为响应爱国主义教育我系组织大一全体新生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前往途中同学们都井然有序,到达目的地时同学们都站好了队伍准备参观。
有序的进入纪念馆,刚进入馆内同学们就拿出自己的拍摄设备纷纷记录着看到的一切,一幕幕真实的场景都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全馆分为战史馆:里面陈列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提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支前馆:里面陈列着机床、花轱辘大车、驴驼架、军鞋等物品,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搞好生产,全力支援前线作战的拥军场面,描绘了人民群众与解放大军的鱼水之情 。
英烈馆:里面陈列着许多为解放锦州而捐躯的烈士的雕像,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
全景馆:、最吸引我们的是国内首创,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的《攻克锦州》全景画馆,这全景画馆采用了绘画、塑形、灯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
这次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课,使同学们切身地感受到了苦难的中华民族经历的风风雨雨、硝烟战火,真正的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辈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今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愧对死难的烈士,才能以实际行动告慰他们的英灵。
各班同学们都积极配合学校组织的此次工作,各班负责人都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组织好本班同学,让学校组织的此次工作发挥的淋漓尽致,望学校多多组织这种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做好本职工作。
初等教育二系2010。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优雅而肃穆。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
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
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
同时也知道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的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
碑上刻录着五万多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桃花灼灼之日,我们一行十几人,在正午时刻,迎着炽烈的在住阳光走入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走到纪念馆门口,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
通过入口后,首先我们经过了刻有众多烈士名字的纪念碑,每位烈士的名字都用魏碑体方方正正地刻在了石碑上。
七十多年前他们倒在了这片土地上;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和平兴盛年代里,后人轻轻地默读过他们的名字,再次对那段血泪历史投以关怀与感叹。
然而我们深知,东北解放战争绝不仅仅是眼前看到的这刻有将近五万名烈士名字的名录碑,因为在这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记载着一个个荡气回肠、血泪相参的故事。
接着我们来到了伫立在纪念馆前方的纪念塔,阳光照耀下,朱德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二个大金字熠熠生辉。
塔身两侧的浮雕群像十分生动形象,不少游人在此合影留念;顶端持枪振臂呼喊的战士铜像在蓝天的衬托下更加雄壮肃穆。
缅怀先烈——辽沈战役纪念馆2023年的元旦,我坐上了去往辽宁锦州的火车,这一站我要去参观红色历史馆,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
后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北侧修建了新馆,于1988年落成开放。
主体建筑8600平方米,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揭示了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首先进入“序厅馆”:正面映入眼帘的是主题雕塑《决战决胜》,东西两侧各镶嵌5枚铜质奖章、纪念章,举目抬望,可以看到天棚巨大的金星,在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更加烘托出辽沈战役辉煌胜利的浓郁氛围。
接着走到了“战史馆”:这里回顾了东北战局,讲述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如何从最初的10万人,不断壮大,发展到100余万人的过程;以及风起云涌的辽沈战役是如何在52天攻克锦州,解放长春,攻占沈阳、营口,最终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取得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其中陈列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陈云穿的棉背心,战场上使用的手枪、坦克,吕其恩部队用过的风琴,东北炮兵学校使用的罗盘仪,军校毕业证书、立功计划书等等。
另一个重要的馆藏是“支前馆”:即支援前线馆,可以看到东北民众对战争胜利的支援和贡献。
通过多张照片、文献、文物,可以看到当年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
正是东北地区的男女老少,为战争前线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东北军民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下一站来到了英烈馆: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长眠在白山黑水的5万余名的军人,用鲜血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这里陈列了战场上的英雄名录,并特别陈列了东北野战军不同纵队的功绩和代表人物,比如第11纵队:6连6班班长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
辽沈战役纪念馆调查报告12020年4月19日辽宁理工学院调查报告题目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完成人姓名毕鹏飞系别外语系专业日语班级14级4班指导教师刘艳君完成日期4月30日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毕鹏飞(辽宁理工学院外语系)一史馆历史背景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
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襟海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
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从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
国共双方投入兵力 150 万之众最终全歼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辽沈战役纪念馆于 1959 年成立 88 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
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
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年 11 月 2 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
年 7 月 16 日上午 9 点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
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
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 11 万平方米扩大到 18 万平方米。
从入口到纪念馆能够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
在600 米长的中轴线上经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
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
经过的 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 52 个日日夜夜。
台阶过后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塔顶的烈士就是马云飞我们锦州的云飞街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馆内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1、战史馆从馆门进去面对着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
浮雕上我们的英雄烈士手持大刀和手枪目光中闪烁着对革命坚毅的信念。
浮雕左侧就是战史馆了。
关于辽沈战役的调研报告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首。
它的胜利"使国共双方武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也由此获得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和巩固了具有一定工农业基础的战略后方。
"辽沈战役对以后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的胜利迎来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引言[1]调查者:姜宠泽等地点:辽沈战役纪念馆今年是辽沈战役胜利暨解放锦州62周年。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烈士,我和李晓双等同学决定对此开展一次小型调查。
8月8日上午10点半,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目的地--辽沈战役纪念馆。
以下就是我们参观后了解到的辽沈战役--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中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在经过了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后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
在东北战场上,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夏、秋、冬三季攻势后,部队又进行了扩充和修整,至1948年8月,总兵力已达103万人。
而在东北的卫立煌[2]部队却处境非常困难,其总兵力虽然还有55万人,却是被压缩在了锦州、沈阳、长春这三个孤立地区,欲守无力,欲撤却又难舍,只好采用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今京沈铁路)的方针。
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在全国五大战场中,东北是军力和经济实力唯一超过国民党军的战场,因此将决战的第一仗放在东北,并制定了"辽沈战役作战方针",提出"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
林彪[3]、罗荣桓[4]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攻克河北昌黎,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
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夺取锦州,封闭国民党军。
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线发起进攻。
至10月1日,先后占领了绥中、义县及塔山等地,切断北宁线,将范汉杰兵团分割周围在锦州、葫芦岛、山海关三个地区。
2日,蒋介石在沈阳召开军事会议,组成"东进兵团、西进兵团",准备东西对进,夹击锦州,以解锦州之围。
辽沈战役社会实践报告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我参与的辽沈战役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
我所在的团队由10名成员组成,我们的任务是前往辽南地区进行考察和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考察和调查我们首先到达了东北的一个小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纪念馆,深入了解了辽宁抗日战争中的辉煌历史。
我们还前往了当地的一些企业、农村和城镇,了解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东北地区的辉煌过去和努力的现在。
虽然经济发展比不上南方的一些地区,但是人们团结奋斗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们非常钦佩。
二、社会实践成功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旅途中的艰辛和困苦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在社会实践中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大家的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这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团队合作的力量。
三、反思和展望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后,我们深入反思了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我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机会,更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挑战,这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锻炼自己的胆略和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勇气和毅力。
我们也展望着未来,在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综上,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发展情况。
这次活动也让我们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更加优秀和自信的人。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精品-doc】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08级国贸系物本二班孙宁宇陈丹赵艺淳冯时雨吴健云永滨一、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和概况(一)史馆历史背景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
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襟海,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
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国共双方投入兵力150万之众,最终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辽沈战役纪念馆于1959年成立,88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
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
2002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2004年11月2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
2010年7月16日上午9点,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
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
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大到18万平方米。
从入口到纪念馆可以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
在600米长的中轴线上通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
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
经过的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日日夜夜。
台阶过后,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塔顶的烈士就是马云飞,我们锦州的云飞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馆内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1、战史馆从馆门进去,面对着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
浮雕上,我们的英雄烈士手持大刀和手枪,目光中闪烁着对革命坚毅的信念。
浮雕左侧,就是战史馆了。
战史馆是四个场馆中展厅面积最大的,记录和展出了当年辽沈战役前后的峥嵘岁月。
辽沈战役纪念馆实践内容哎,聊聊辽沈战役纪念馆吧,真是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地方!走进这儿,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感觉自己就像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展馆里的每一幅画、每一个展品,都是在讲述那场改变历史的战役。
小伙伴们,首先得说,这里的氛围可不是那么严肃。
虽然是纪念馆,但里面的布局和展览可真是用心良苦,让人既能学习到知识,又不会觉得乏味。
一进门,巨大的展板就映入眼帘,上面介绍着辽沈战役的来龙去脉,简直就像一部大片的开场白!战役的背景、双方的阵容,哎呀,真是紧张得不行。
小小的我站在那儿,心里想着,这可都是历史上的“摔跤”啊,真是牛逼闪闪。
展板上那些老照片,一张张透着岁月的沧桑,仿佛在诉说着战士们的英勇与无畏,真让人感动得想哭。
然后就是那个大型的沙盘,嘿,真是个“风云变幻”的地方!沙盘上详细展示了战役的进程,指挥官们的调兵遣将就像下棋一样,精彩极了!我一直在想,要是我能回到那个年代,肯定也是个指挥官,带着小伙伴们勇闯沙场,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真心觉得这些指挥官们可真不容易,随时要考虑战局的变化,动辄就关系到成千上万的人命。
哎,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啊。
逛着逛着,发现了一些士兵的遗物,真的是触动心弦。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满载着故事。
比如一把旧军刀,虽然锈迹斑斑,但握在手里,能感受到那种力量和勇气。
想象一下,当时那些年轻的士兵,怀着梦想和信念,走上战场,真是让人既钦佩又心疼。
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一个生命,一个梦,特别有共鸣。
还有那些记录士兵们信件的区域,唉,打开信封就像翻开了一本本青春的日记,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有人说,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我们的内心。
这些信件就像是那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战士们的脆弱与坚强。
说实话,真希望那时候的他们能知道,今天我们都在纪念他们的勇气和牺牲。
再往里走,还有一个多媒体展厅,嘿,科技感十足!屏幕上播放着战役的纪录片,配合着激昂的音乐,简直是让人热血沸腾,忍不住想挥拳大喊“为了胜利”!这里的技术运用真是让人开眼界,仿佛置身于战场的中心,炮火声、喊杀声都在耳边回荡。
红色足迹游览辽沈战役纪念馆中国的革命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而辽沈战役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一役。
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我决定前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奋斗,它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勇气和无畏精神。
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沈阳市和辽宁省朝阳市的交界处,占地面积庞大,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
当我步入室内展览区时,立刻感受到一股庄严而肃穆的氛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大厅,大厅内墙上挂满了丰富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介绍。
这里的展品共分为八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讲述了辽沈战役的起源、发展和胜利。
从党中央的决策到指挥员的英勇决策,再到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每个展厅都生动地展示了辽沈战役的全貌。
在展览区的游览过程中,我被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深深吸引。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当时战场上使用的各种武器和战争遗物。
这些展品有的是竖起的大炮,有的是虽已锈迹斑斑但依然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步枪。
此外,还展示了当年红军战士们使用的各种生活用品,如食盒、草鞋等,这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当年红军在贫苦环境下的艰辛生活。
辽沈战役纪念馆室外展区被命名为“红色足迹”,意在纪念红军革命先烈。
在这个广场上建有醒目的红军雕塑,雕塑上栩栩如生,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
广场上还建有数十个红军烈士纪念碑,每个纪念碑上都刻有逝者的名字和事迹,让人深感敬佩和哀思。
近年来,红色足迹还增添了一些互动设施,如仿真武器展示和战斗体验区,这些设施不仅增加了游客参观的乐趣,也向年轻一代传承了红军精神。
除了展览区和红色足迹,辽沈战役纪念馆还有一个纪念广场,广场上屹立着无数红军烈士的纪念碑。
这些碑文生动地记录着烈士们的壮丽事迹和英雄业绩,每当我读到那些感人至深的句子,总不禁叹服红军革命先烈们的勇气和无私奉献。
在游览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辽沈战役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形势,也彻底扭转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命运。
辽沈战役纪念馆见习报告6月6号,我和同学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
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
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
新馆坐落在锦州火车站东侧铁路桥的北面。
开馆14年后,2002年底闭馆开始改陈改造,2004年11月2日改陈改造工程胜利竣工并重新开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
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
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辽沈战役纪念馆由南园、中园和北园三部分组成,三园中间由提升式广场巧妙连接。
广场下城市交通流畅,广场上游人如织。
北园即纪念馆所在地,大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
中园由战士纪念塔、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组成。
广场两侧坐落两组型组雕。
一组反映辽宁战役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一组反映人民支前的伟大的壮举。
烈士名录墙刻有东北解放战争三年为祖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5万多烈士名字。
南大门就在园区中轴线的最南端,是参观纪念馆的开始。
在中轴线上,从南到北大致有7个景观:胜利之门、提升广场、胜利广场、辽沈战役纪念塔、纪念广场、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厅、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这些纪念性景观统一在一个中轴线上,由低到高经过104个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经历了52个昼夜,最后取得辉煌胜利。
游人通过台阶层层上升,最后在纪念馆展厅达到游览高潮。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觉我的血一点一点的升温,情绪也不受控制的在渐渐高涨。
讲解员在清晰而熟练的讲解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仿佛使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着战士们那高昂的热情与不屈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着我国军民一心打倒蒋家王朝的毕胜信心。
2024年去辽沈战役纪念馆心得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
通过这场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将东北地区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段历史,我决定前往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并在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辽沈战役纪念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占地面积庞大,分为展览区、文物陈列区、纪念广场等多个区域。
进入展览区,我首先看到的是一张宏大壮丽的战役地图,上面清晰地标出了辽沈战役的主要进程和重要战役节点。
通过这张地图,我一眼就能明确辽沈战役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感叹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取得伟大的胜利。
在展览区的主厅,一块巨大的巨幅油画吸引了我的目光。
这幅油画名为《辽沈战役的胜利》。
画面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顶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冲锋陷阵,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坚定信念。
这幅画以极其细腻的画技和炫目的色彩,让我仿佛亲临战场,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英勇与无畏。
在展览区的角落,还有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陈列着。
有一把手榴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使用的武器之一。
手榴弹上的痕迹表明它曾经见证了激烈的战斗,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残酷。
还有一些日本侵略者当时使用的武器和战利品,如刀具、日本士兵的衣物等。
这些物件让我不禁反思侵略战争的可怕和毁灭力,也更加珍惜和平时代的来之不易。
除了展览区,辽沈战役纪念馆还有一个文物陈列区,展示了一些真实战斗场景的复制品。
当我走进这个区域时,我仿佛回到了战场之上。
有一片模拟的沙场,上面有复制的战车、军队人偶以及各式各样的战斗装备。
逼真的场景和逼真的布局,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战斗的气息,仿佛与战争在一起。
我想,这里的展示也是为了教育和警示我们,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历史,坚定维护和平。
在参观结束后,我还特地来到纪念广场,高声诵读着《辽沈战役胜利纪念碑》上刻的文字。
这座巨大的纪念碑仿佛是向英勇牺牲的将士们致敬的媒介,也是对他们永远的纪念。
大学生辽沈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总结年代,是人类记忆历史的数字刻度,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却让我们永远怀念那样的年代。
辽沈战役纪念馆,既记载了那个年代,又承载了那段历史,同时,也在书写自己不平凡的历程。
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对思想进行了一次洗礼。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由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组成,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及伟大意义。
我们怀着一份崇敬与肃穆的心情,跟随者讲解员步入一个个展厅,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
在战史馆,通过大量图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辽沈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
本厅设置的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仿佛把我带进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看着一件件革命先烈留下的纪念物,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悸动向我涌来,这不仅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一种激励。
支前馆里,展示了东北人民支援一线战场的大量图片和实物,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热情。
有一处特别让我们感动的场景,在东北老百姓农家小院里,老百姓正在一口一口地喂伤员吃饭,把他当成自己儿女般的精心照料,这是多么朴实、简单的画面,却饱含着战时百姓对解放军的深厚感情,不禁让我们想到现在和谐社会是多么需要如此挚朴的画面和如此感人的故事,我们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员,应该具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走进英烈馆,那里陈列的众多烈士塑像栩栩如生,讲解员列举了具有代表性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朱瑞烈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在义县战斗中,他为总结炮兵经验,亲自到突破口观察,不幸触雷,壮烈殉职。
他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引人注目的还有那位获得“战斗英雄”称号的名叫郭俊卿的战士,她女扮男装,投身革命。
辽沈战役纪念馆实践调查计划
一、背景介绍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
是解放东北的关键一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辽沈战役的历史和纪念馆的
现状,我们制定了该实践调查计划。
二、实践目的
1. 了解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调查和了解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3. 提出改进和发展纪念馆建设的建议。
三、实践步骤
1. 访问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了解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展览主题、展览形式等信息;
2. 参观纪念馆的各个展览区,对各展览区的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和效
果进行观察和评价;
3. 与其他游客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纪念馆的看法和建议;
4. 查阅相关资料,对辽沈战役和纪念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了解。
四、实践预期成果
1. 对于辽沈战役的重要性及其影响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 对于纪念馆的展览形式、展示内容和展览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
提出改进建议;
3. 获得其他游客对于纪念馆的建议,为纪念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4. 撰写总结和调查报告,提出对于纪念馆建设的具体改进建议。
五、实践意义
1. 加深了解辽沈战役的历史内涵,提高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2. 通过调查实践掌握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能力;
3. 为纪念馆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建议。
六、实践心得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计划,我们对辽沈战役和纪念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提出了改进和发展纪念馆的建议。
同时,实践中我们也增强了自身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相信这次实践调查对于我们的人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们怀着对革命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解放新中国的辉煌历史,在“隆隆的炮火”之中,重温解放战争硝烟,缅怀革命先烈。
一寸山河、一寸血泪,永怀壮烈、永奠英灵。
我们刚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色的雕塑,下面是: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朱德总司令提的这12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两边是一座座烈士的墓碑,那一个个牺牲的烈士的名字至今还在我眼前!使我不由得感到这是一场多么壮观的战役!
一进入纪念馆大门,两侧耸立着有黑色大理石制作的烈士名录碑,非常壮观,上面篆刻着5万多名烈士的名字。
我们在碑前放慢脚步,端详着那些并不熟悉的名字,祈祷着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
再往前走就是雄伟的辽沈战役纪念碑,碑的顶端是一位身穿棉大衣、左手提着枪、右手举过头顶,似乎是在呼唤战友前进的战士形象。
纪念碑下部是由朱德同志书写的题词:“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全景画馆,站在全景画馆里,听到轰隆隆的枪炮声,爆炸声,还有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战斗的现场,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灵,教育人们不要忘记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辽沈战役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纪念性场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先辈的英雄精神,我参加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的总结和感悟。
一、背景简介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87年,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发动并取得胜利的一场重要战役,对于中共中央发动全面进攻,解放全东北具有重大意义。
纪念馆通过陈列展览、史料文献、多媒体展示等形式,生动再现了辽沈战役的艰巨性、特殊性和伟大胜利的历史场景。
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首先参观了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览。
馆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地图、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详细讲述了战役的起因、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通过参观陈列,我深刻理解了辽沈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接着,我参加了由纪念馆工作人员组织的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生动有趣,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片,详细介绍了辽沈战役的军事策略以及指挥部和战士们的英勇表现。
在讲座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战役的具体战术、战斗部署以及伟大的指挥员们的军事智慧。
此外,我还参观了纪念馆内的特展,展示了战役中使用的武器装备、战场实景等。
特展以模型和真实物品相结合的形式,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役的紧张和激烈。
我通过观看特展,对当时的战争环境和战斗方式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三、体会与感悟通过实践活动,我对辽沈战役的历史意义和军事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首先,辽沈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一环,是取得全国解放的里程碑。
战役中,我党我军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人心士气,摧毁了其战线,为最终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辽沈战役的胜利展示了我党我军的军事领导能力和战斗素质。
从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军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灵活应对,以勇猛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指挥,击败了强大的敌人。
这种英勇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最后,辽沈战役证明了人民战争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参观红色基地社会调查报告年代,是人类记忆历史的数字刻度,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却让我们永远怀念那样的年代。
辽沈战役纪念馆,既记载了那个年代,又承载了那段历史,同时,也在书写自己不平凡的历程。
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决战决胜”。
总体设计思路是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强化亮点,即体现军事题材特点,又具有现代性。
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精练、舒展、大气。
设计的原则是坚持内容编排、形式设计、展示手段上的创新和有机结合,注重博物馆展陈语言的运用和总体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8600 平方米,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4 个专题馆。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
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量。
在纪念馆中不仅使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
同时也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
纪念馆分为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纪念馆内部分为四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战史馆主要介绍的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里面陈列着战争时期我军部队曾经使用过的枪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给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弹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树。
支前馆里介绍了在战争时期,后方老百姓支援前线的物品,有独轮车、担架小缸、铁叉、扁担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深。
英烈馆里介绍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东北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有在锦州战争中牺牲的马云飞、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这些英雄的悲壮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国庆长假6日早上,我和先生及我的弟妹一行四人,有幸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我们从纪念馆门前,顺着台阶向上走,两旁排列着黑色大理石长碑,上面刻满密密麻麻革命烈士的名字。
我站在碑前,看着那密密麻麻的革命烈士的名字,我心里,不由自主的对革命先烈为国牺牲的敬畏。
纪念馆的西侧是军威园,园内陈烈着,辽沈战役中留下的各式飞机、大炮、弹克、步枪及残旧的战斗物资。
展示着辽沈战役的沧桑痕迹。
纪念馆的外部景观及环境扣军事主题,依山就势,通过强化中轴线台阶步道和各个广场的连接,对门、塔、馆等主体建筑赋予主题意义。
整个纪念馆分为三个部分:战史馆、支前馆和英烈馆。
战史馆主要讲述的是战斗过程及成绩,支前馆是讲军民合作保障后勤稳固,英烈馆陈列了战役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比如:董存瑞、朱瑞、梁士英等。
展馆整个墙面位列着许多先烈的遗像和他们的事迹。
无不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随后我们就来到战史馆参观。
这里讲述了,在辽沈战役中,军队伤亡的数据和英雄故事。
中国军共损失兵力四十七万人左右,东北野战军仅伤亡七万人。
辽沈战役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从而让国共两军的实力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沿着展厅走进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这里,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然后来到英烈馆,这里记载着许许多多英烈们的英勇事迹,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舍身炸地堡的梁士英等等。
他们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
《攻克锦州》全景图,它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使我们身临其境,振聋发聩。
就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
在展馆里,看到的军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演示,真有点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壮怀激烈”。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是依据史料恢复了原貌,通过多种演示手段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瞬间。
体现了小村庄与大决战的内涵与震撼,拓展和延伸了战史陈列。
见习活动心得(管理系12级10班)我们12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在程丽老师的陪同下于2013年11月15日集体前往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随行导游的讲解了解了锦州的历史以及锦州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使我们学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更加看到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导演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此行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在导游的讲解以及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各个分馆,并观看了3D影像,生动的将辽沈战役时期共产党军备战以及计划的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最后参观的全景看台,通过将特效以及声效的结合更是将锦州城的攻防战整个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画面形象生动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同时我们也从馆中的介绍以及导游的讲解中对辽沈战役有了一些了解。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而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辽沈战役的收藏馆,是历史的丰碑,是人民的怀念。
馆藏丰富的文物和史料,成为辽沈战役研究和展示中心。
革命纪念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文化旅游的胜地。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我们,应该清楚的明白锦州作为一座历史上的军事要地,辽沈战役的见证者,它的历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对其进行合理充分的开发,并同时注意对其进行保护,确保其的旅游资源可以长远发展,相信不久之后锦州一定会成为一座红色旅游的优秀旅游城市。
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好开发呢?锦州作为辽西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中心城市,在旅游开发时又应该注意哪几点呢?首先,开发的前提是不破坏开发地原有的样貌,我们在开发的前期应对锦州当地的地方旅游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其次,要明白锦州市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基本为缺乏特色旅游项目和缺乏高端旅游发展理念和城市文化品牌两点,应对与这两点采取适当措施。
辽宁理工学院
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完成人姓名毕鹏飞
系别外语系
专业日语
班级14级4班
指导教师刘艳君
完成日期2016年4月30日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调查报告
毕鹏飞
(辽宁理工学院外语系)
一史馆历史背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锦州。
锦州地处东北咽喉要道依山襟海是中国厉害兵家必争之地。
二十世纪中期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解放战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从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
国共双方投入兵力 150 万之众最终全歼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对此毛主席评论说“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是中国革命成功已经迫近的标志。
”
二园区及史馆概况
辽沈战役纪念馆于 1959 年成立 88 年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
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
2002 年启动改陈改造工程 2004 年 11 月 2 日正式竣工并重新开馆。
2010 年 7 月 16 日上午 9 点我们小组在纪念馆正门集合之后从正门进入烈士陵园园区。
园区的大门造型采用了中国牌楼和城墙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镀金大字闪闪发光。
改造后的园区由原来的 11 万平方米扩大到18 万平方米。
从入口到纪念馆可以说所有的景观都是沿着长长地中轴线排列的。
在 600 米长的中轴线上通过设计独特的立交平台把南园、北园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集教育传播、军事博览和风景园林为一体的园区。
新建了胜利之门、胜利之路、提升广场、烈士名录墙、大型雕塑、纪念广场。
经过的 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 52 个日日夜夜。
台阶过后辽沈战役纪念碑巍峨耸立塔顶的烈士
就是马云飞我们锦州的云飞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馆内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1、战史馆
从馆门进去面对着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
浮雕上我们的英雄烈士手持大刀和手枪目光中闪烁着对革命坚毅的信念。
浮雕左侧就是战史馆了。
战史馆是四个场馆中展厅面积最大的记录和展出了当年辽沈战役前后的峥嵘岁月。
辽沈战役是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阶段。
东北根据地由初创、基本建成到日以巩固和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由初期的 10 万余万人不断壮大发展到 100 万余人。
辽沈战役前东北解放区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已超过国民党军为辽沈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 年 9月 12 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率先在东北战场发起了辽沈战役揭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序幕。
经过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举行辽西会战围歼国民党军西进兵团攻占沈阳、营口解放东北全境三个阶段歼灭国民党军 47 万余人取得辽沈战役的大胜利。
3.支前馆
参观完战史馆我们就来到了位于馆内地下的支前馆。
支前顾名思义就是支援前线。
有人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
”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级党政机构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援解放战争。
东北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动员起来努力发展生产,踊跃参军参战,奋勇支援前线。
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地区共参军 160 万人出动民工 313 万人担架 20 万副缴纳粮食 450 万吨。
百万青年参军上战场男女老少送公粮缝军衣、做军鞋、照顾伤病员。
百万民
工冒着枪林弹雨架桥铺路运送物资抢运伤员军队打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
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呈现了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图景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成功。
我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我们党为了解放人民而打仗所以才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英烈馆
再下一层缓坡就看到了英烈馆。
在这个馆内各位烈士的照片挂满围墙还有很多头像雕塑环绕周围。
一侧墙壁是各位领导人对无数英烈的高度赞扬的题词表达了对广大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的深切缅怀。
没有这些革命烈士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历经战争的磨难和考验,我们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
广大战士勇敢战斗、不畏牺牲、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战争中 5 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他们的英名和功绩永远镌刻在历时的丰碑上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4.全景画馆
英烈馆的尽头是一条长长的螺旋上升的缓梯最顶端就到了最著名的全景画馆。
这里是中国第一座全景画馆用全景画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辽沈战役中关键性的一战——攻克锦州。
作为我国首幅全景画的《攻克锦州》15 年来被中外 1000余万观众所参观。
它是我国美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巨作已跻身于世界大型全景画的行列。
全景画是博物馆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将绘画、塑性、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视听
效果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某一场面。
现在世界上约有 48 幅全景画大型的更是屈指可数。
攻克锦州全景画画面长 122.22 米高16.1 米总面积 1968 平方米重量达 4 吨。
攻克锦州全景画以巨幅的环行画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
这是全景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形式的一个特点。
看台距离画面 13 米这个距离使观众无法辨别地面塑性中的形象和画布中的形象之间的差别并产生广阔的视野从而使全景画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攻克锦州全景画的巨大环行画面首尾相接边缘被多种方法巧妙地遮住和地面塑形结合在一起。
这就使观众觉得面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有广阔空间的真实的景观。
这是全景画重要的艺术手段也是全景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全景画馆是一项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建筑艺术地面塑型制作艺术高度写实的油画艺术以及配置合理的灯光、音响才会产生完整的全景画艺术效果。
攻克锦州全景画具备了和世界上大型全景画同等规模的巨大篇幅同时结合着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塑型艺术和灯光、音响等现代技术。
三.对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思想总结
攻克锦州成为了打响辽沈战役的第一战役。
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东北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使中国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
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奉命入关,为夺取平津战役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座精神宝库使我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广大人民的爱国之情。
想起全景画馆中那隆隆的炮火声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冲天的火光正在向我们发出历史的回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
那
些陈列着的照片那些经过血的洗礼火的考验的武器和物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英雄气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
我想每个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心中都会激荡起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祖国的浓浓爱国情怀。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四.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启示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此时此刻应该做的。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我们应该牢记身上肩负的历史重任增强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因为惨烈的的战争和伟大烈士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不易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和努力工作丰富阅历提高素质充实自身端正态度为自己的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更远。
还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广开思路积极探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拼搏。
2016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