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第四章A_几何光学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294.58 KB
- 文档页数:17
几何光学和光学仪器一、几何光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 光线: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通常用一个小箭头表示。
1.2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等。
1.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称为折射现象,如透镜、棱镜等。
1.4 透镜: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5 焦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该点称为焦点。
1.6 光路: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路径,可以通过光线的实际路径或反向延长线来表示。
二、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2.1 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收集和放大远处物体光线的仪器,主要由物镜、目镜等组成。
2.2 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放大微小物体光线的仪器,主要由物镜、目镜等组成。
2.3 照相机:照相机是一种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将景物记录在底片或数字传感器上的设备。
2.4 投影仪:投影仪是一种将图像投射到屏幕上的设备,主要利用透镜和光源将图像放大后投射出来。
2.5 眼镜:眼镜是一种用于纠正视力问题的光学仪器,根据个人的视力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透镜。
2.6 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作: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作需要考虑光线的传播、折射、聚焦等原理,以及各种光学元件的性能和组合方式。
三、光学仪器的应用与拓展3.1 光学仪器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如望远镜在天文观测、显微镜在生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3.2 光学仪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记录生活瞬间、眼镜改善视力等。
3.3 光学仪器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光学仪器不断更新换代,如数码相机、激光技术等。
3.4 光学仪器在我国的发展:我国光学仪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四、光学知识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4.1 光纤通信:利用光在光纤中传输的特性,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几何光学基础知识几何光学是光学学科中以光线为基础,研究光的传播和成像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实用性分支学科。
在几何光学中,把组成物体的物点看作是几何点,把它所发出的光束看作是无数几何光线的集合,光线的方向代表光能的传播方向。
在此假设下,根据光线的传播规律,在研究物体被透镜或其他光学元件成像的过程,以及设计光学仪器的光学系统等方面都显得十分方便和实用。
但实际上,上述光线的概念与光的波动性质相违背,因为无论从能量的观点,还是从光的衍射现象来看,这种几何光线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几何光学只是波动光学的近似,是当光波的波长很小时的极限情况。
作此近似后,几何光学就可以不涉及光的物理本性,而能以其简便的方法解决光学仪器中的光学技术问题。
光线的传播遵循三条基本定律:光线的直线传播定律,既光在均匀媒质中沿直线方向传播;光的独立传播定律,既两束光在传播途中相遇时互不干扰,仍按各自的途径继续传播,而当两束光会聚于同一点时,在该点上的光能量是简单的相加;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既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媒质的光滑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另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分别由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决定。
基于上述光线传播的基本定律,可以计出光线在光学系统中的传播路径。
这种计算过程称为光线追迹,是设计光学系统时必须进行的工作。
几何光学中研究和讨论光学系统理想成像性质的分支称为高斯光学,或称近轴光学。
它通常只讨论对某一轴线(即光轴)具有旋转对称性的光学系统。
如果从物点发出的所有光线经光学系统以后都交于同一点,则称此点是物点的完善像。
如果物点在垂轴平面上移动时,其完善像点也在垂轴平面上作线性移动,则此光学系统成像是理想的。
可以证明,非常*近光轴的细小物体,其每个物点都以很细的、很*近光轴的单色光束被光学系统成像时,像是完善的。
这表明,任何实际的光学系统(包括单个球面、单个透镜)的近轴区都具有理想成像的性质。
为便于一般地了解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和规律,在研究近轴区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被称为理想光学系统的光学模型。
光纤光纤的全称称为光导纤维,它是一种导引光波的波导,是一种新的传输介质。
光纤通讯是以光波为载波,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讯方式。
人们利用光导纤维作为光的传输介质的研究工作经历了一段艰辛的道路,直到1966 年,英籍华人高辊博士发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光纤实现低损耗传输信息的可能性以后,光纤的研制工作才异常迅速地展开起来。
到了被誉为光纤通讯元年的1970 年以后,光纤系统更是伴随着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到了实用阶段。
目前,光纤在通讯、传感、激光治疗仪、激光加工机等许多方面都获得了应用,但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光纤通讯和光纤传感器。
相对于无线电通讯来说,光纤通讯具有传输带宽、通讯容量大、中继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无串音、轻便、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等优点。
相对传统的传感器而言,光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电绝缘性能好、便于与计算机联接,便于与光纤传输系统系统组成遥测网络、体积小、耗电少等优点。
正因为此,光纤通讯和光传感器受到人们的青睐,得到了愈来愈来迅速的发展。
并且,随着光纤通讯和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光纤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光纤技术自身的研究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本专题从光纤入手,先了解光纤的结构和一般性质,再学习光纤的耦合、传输特性及在通讯和传感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测出半导体激光器在不同工作电流下的输出功率,求出阈值电流。
2.通过对输出光的观察和测量,了解和掌握光纤的一些光学特性和参数测量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3.对光纤的使用技巧和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二、实验仪器:GX1000 光纤实验仪,光纤实验导轨,半导体激光器(LD) ,二维及三维调整架,光纤夹,光探头,功率指示计,光纤刀,显示屏,音频信号源,示波器,一维位移架和12挡光拦头三、实验原理:A .光纤结构典型的光纤结构如图1所示,光纤一般由纤芯、包层、涂敷层及护套构成,是一多层介质结构的对称圆柱体。
光学与光电子学知识点一、光学基础光学是研究光的行为和性质的物理学科。
光作为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从光的直线传播开始说起。
当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沿着直线前进。
这一特性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也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小孔,物体的倒立实像会在另一侧的屏幕上呈现。
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我们日常照镜子就是光反射的典型应用。
光的折射现象同样常见。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比如将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筷子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错觉。
二、几何光学几何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规律。
透镜是几何光学中的重要元件。
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常用于放大镜、照相机镜头等;凹透镜则会发散光线,常被用于近视眼镜。
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知道,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基于此原理;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这样的应用。
而眼睛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凸透镜成像系统。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当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近视或远视,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
三、物理光学物理光学侧重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干涉是波动特性的有力证明。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薄膜干涉在生活中也有应用,比如肥皂泡表面的彩色条纹。
光的衍射现象表明光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偏离直线传播。
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都展示了光的这种特性。
光的偏振现象则进一步说明了光是横波。
偏振片可以过滤掉特定方向的偏振光,在 3D 电影中就用到了偏振光的原理。
四、光电子学光电子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利用光电转换效应的学科。
光电效应是光电子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激光原理》课程标准学时: 64 学分: 4(注:16课时/1学分)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激光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先修课程为“光学基础”、“电工基础”,后续课程为专业课程。
通过《激光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解决激光物理问题的基础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光电子工作打下扎实的一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1. 课程的主要内容项目一几何光学基础任务一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一、光学初步二、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三、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四、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五、光的波动性任务二共轴球面光学系统一、光学系统二、物像概念三、符号规则四、单个折射球面的成像五、光焦度、焦点和焦距六、单个反射球面的成像七、共轴球面光学系统成像任务三平面系统一、平面镜的成像特性二、平行平板的成像特性三、反射棱镜四、折射棱镜项目二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任务一光的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一、原子的能级二、光的自发辐射三、光的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四、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的关系任务二光的受激辐射放大项目三光学谐振腔任务一光学谐振腔的稳定条件一、光学谐振腔概述二、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条件三、光学谐振腔的模式项目四激光基本技术任务一电光调制一、光电效应二、纵向光电调制器三、光相位调制四、光偏转任务二声光调制一、声光效应二、声光调制器三、声光偏转任务三磁光调制一、磁致旋光效应二、磁光调制器三、调Q技术任务四模式选择技术一、模式概述二、横模选择技术三、纵模选择技术任务五稳频技术一、稳频概述二、兰姆凹隐稳频三、塞曼效应稳频项目五典型激光器任务一固体激光器一、基本结构二、常见的几种YAG激光器任务二气体激光器一、放电激励形成反转分布二、氦—氖激光器三、二氧化碳激光器四、准分子激光器五、氩离子激光器任务三液体激光器一、染料激光器的激发机理二、染料激光器的主要类型任务四半导体激光器一、LD的基本结构二、LD的基本特性三、高性能LD的主要类型任务五用于切割的YAG固体激光器一、YAG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二、YAG固体激光器切割实践应用任务六用于切割的高功率光钎激光器一、双包层光钎激光器基本结构及特点二、双包层光钎激光器应用三、光钎激光器的其他应用任务七用于切割的扩散冷却型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一、扩散冷却CO 激光器基本结构及优势 二、扩散冷却CO 激光器应用 项目六 激光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任务一 激光干涉测长仪 一、单波长干涉测量 二、双波长干涉测量 任务二 激光测距一、激光大气传输和测程问题 二、相位法测距 三、脉冲法测距 任务三 激光加工 一、激光焊接 二、激光切割 三、激光热处理 2. 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应用技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对概念清楚理解和一定的分析及计算能力。
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_光学知识点公式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提高高三物理做题效率高中物理光学部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光学复习要点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几何光学基本概念和规律1、基本规律光源:发光的物体.分两大类:点光源和扩展光源. 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扩展光源可看成无数点光源的集合.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线. 光束通过一定面积的一束光线.它是通过一定截面光线的集合. 光速——光传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恒为C=3×108 m/s。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第一次利用天体间的大距离测出了光速。
法国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转齿轮法测出了光这。
实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实际光线形成的. 虚像——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由发实际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
本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区. 半影——光直线传播时,物体后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区域.2.基本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先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扰乱,保持各自的规律继续传播。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线、入射线、法线共面;反射线与入射线分布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线、入射线、法线共面,折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对确定的两种介质,入射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常数.介质的折射率n=sini/sinr=c/v。
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线或折射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线方向反射或折射.3.常用光学器件及其光学特性(1)平面镜:点光源发出的同心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得到的也是同心发散光束.能在镜后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虚出,像与物对镜面对称。
(2)球面镜:凹面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凸面镜:有发散光的作用.(3)棱镜:光密介质的棱镜放在光疏介质的环境中,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经棱镜后向底面偏折。
第4章光波导技术基础为使激光器发出的光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服务,需要将光源发出的光调制后传送到接收器,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衰减尽可能小而且尽可能不失真地传输光的光路。
对于光电子技术来讲,用于发光的光源和将光转换成电的探测元件作为光电子系统的“发”端与“收”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器件,而用于各器件间光传输的介质光波导也是极其重要的,它将光限制在一定路径中向前传播,减小了光的耗散,便于光的调制、耦合等,为光学系统的固体化、小型化、集成化打下了基础,是光电子学向集成光电子学发展的主要基础知识,也是光纤通信的重要基础知识。
传统光学中常用空气作传输介质,用透镜、棱镜、光栅等光学元件构成光路来实现光的焦、传输、转折等。
但在长距离传输中,大气中的水分和气体等的吸收、水滴和粉尘等烟雾的散射等都很大,各种光学元件又存在菲涅耳反射等耗散,因而没有实用价值。
也有人曾试验过气体透镜:将圆管中充满清洁的空气,四周加热,调整气体流速以保持层流,用气体温差构成气体透镜,使通过的光向中心汇聚,不致耗散,但实现起来相当困难。
最终人们发现介质光波导可以用来引导光按需要的路径传播,并且损耗可以做到很小,这正如电流被限制在线路布线、电线等中传输一样。
介质波导常用的有平面(薄膜)介质波导、条形介质波导和圆柱形介质波导。
当工作于光波波段时,这些介质波导常称为平面光波导、条形光波导与光纤。
光纤分为阶跃折射率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
阶跃折射率光纤的原理由英国的Tyndall 于1854年提出,英国的Baird与美国的Hansell于1927年申请石英光纤应用专利。
向玻璃光纤输入光最早于1930年前后由德国人完成。
l958年,美国的Kapany设计了细束光纤,同年美国光学公司为减少光纤包层杂散光引入第二吸收鞘;1961年美国的Snitzer研制了光纤激光器。
1963年,日本的西迟等人申请了渐变折射率光纤专利,l968年日本玻璃板公司研制出产品。
l970年,美国Corning公司研制出20dB/km的低损耗光纤,从此之后,各公司为实现光通信的商用化,开展了大量光学元器件和传输通路的研制。
光的直线传播几何光学定理几何光学定理是一种光的传播模型。
可以用来说明光的散射,衍射,反射和折射等特性。
根据几何光学定理,在作用点处光线会沿某个方向传播,并在另一处产生新的方向和幅度。
为了更好地说明几何光学定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表格展示:
|光线类型|光线传播|
|散射|光线会振荡在空间均匀地分布的小颗粒之间|
|衍射|光线穿过光栅等小窄的缝隙时,会两侧扩散|
|反射|光线着面回反,或着面反射|
|折射|将光线穿过物质,其方向会发生变化|
根据几何光学定理,当光线穿过介质时,它的方向和幅度就会发生变化。
变化的规则是:平行入射光线在另一面会形成等角度的两个射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共面,它们之间的夹角为入射角。
即几何光学定理表明,光线的方向在作用点处的平行变化的道理是平行的。
以上就是几何光学定理的主要内容,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基本的光学理论,几何光学定理用于描述光在特定环境下的传播,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太阳能安装中的阳光反射和折射,单程乘车过程中的光束反射,还有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由太阳所发射的光线如何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来转化能量。
这就是几何光学定理的重要应用。
总而言之,几何光学定理是一种用来描述光在特定环境下传播的基本理论,它不仅被能够用来描述和计算光学系统中光线的传播,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未来新型光纤、光电子器件和光通信系统等奠定了基础。
光学基础知识物理学的一个部门。
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以及光学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17世纪末,牛顿倡立“光的微粒说”。
当时,他用微粒说解释观察到的许多光学现象,如光的直线性传播,反射与折射等,后经证明微粒说并不正确。
1678 年惠更斯创建了“光的波动说”。
波动说历时一世纪以上,都不被人们所重视,完全是人们受了牛顿在学术上威望的影响所致。
当时的波动说,只知道光线会在遇到棱角之处发生弯曲,衍射作用的发现尚在其后。
1801年杨格就光的另一现象(干涉)作实验(详见词条:杨氏干涉实验)。
他让光源S的光照亮一个狭长的缝隙S,这个狭缝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细长的光源,从这个光源射出的光线再通1 过一双狭缝以后,就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一连串明暗交替的光带,他解释说光线通过双缝以后,在每个缝上形成一新的光源。
由这两个新光源发出的光波在抵达屏幕时,若二光波波动的位相相同时,则互相叠加而出现增强的明线光带,若位相相反,则相互抵消表现为暗带。
杨格的实验说明了惠更斯的波动说,也确定了惠更斯的波动说。
同样地,19世纪有关光线绕射现象之发现,又支持了波动说的真实性。
绕射现象只能借波动说来作满意的说明,而不可能用微粒说解释。
20世纪初,又发现光线在投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使金属表面释放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并发现光电子的发射率,与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线强度成正比。
但是如果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金属表面时,照射光的波长增加到一定限度时,既使照射光的强度再强也无法从金属表面释放出电子。
这是无法用波动说解释的,因为根据波动说,在光波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随着光波而振荡,电子振荡的振幅也随着光波振幅的增强而加大,或者说振荡电子的能量与光波的振幅成正比。
光越强振幅也越大,只要有足够强的光,就可以使电子的振幅加大到足以摆脱金属原子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因此光电子的释放不应与光的波长有关。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几何光学以光线为模型研究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
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光线:在几何光学中,通常将发光点发出的光抽象为许许多多携带能量并带有方向
的几何线,即光线。
光线的方向代表光的传
播方向。
光线的传播途径称为光路。
波面发光点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发光点发出的光波向四周传播时,某一时刻其振动位相相同的点所构成的面称
为波阵面,简称波面。
光的传播即为光波波阵面的传播。
几何波面与几何光线的关系在光束:几何波面与几何光线的关系:在
各项同性介质中,波面上某点的法线即代表
了该点处光的传播方向,即光沿着波面法线
方向传播,因此,波面法线即为光线。
与波面对应的所有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面对应的所有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同心光束:通常波面可分为平面波、球
:通常波面可分为平面波球
面波和任意曲面波。
与平面波对应的光束成
为平行光束,与球面波对应的光束称为同心光束。
光束
同心光束可分为会聚光束和发散光束同心光束可分为会聚光束和发散光束,
如图1-1所示。
同心光束经实际光学系统后,
由于像差的作用,将不再是同心光束,与之对应的光波则为非球面光波
对应的光波则为非球面光波。
图1-1 波面与光束
a)平面光波与平行光束b)球面光波与发散光束
c)球面光波与会聚光束
折射率
:折射率是表征透明介质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
各种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介质的折射率正是用来描述介质中光速减慢程度的物理量
介质中光速减慢程度的物理量,(1-1)
v
c n 这就是折射率的定义这就是折射率的定义。
二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二、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几何光学把研究光经过介质的传播问题
归结为如下四个基本定律,它是我们研究各种光的传播现象和规律以及物体经过光学系
统的成像特性的基础。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3)光的折射定律
(4)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光线按直线传
播。
例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蚀等。
2、光线的独立传播定律
不同的光线以不同的方向通过某点时,彼
此互不影响,在空间的这点上,其效果是通过这点的几条光线的作用的叠加
过这点的几条光线的作用的叠加。
利用这一规律,使得对光线传播情况的研
究大为简化。
3、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1
2所示入射光线如图1-2所示,入射光线AO 入射到两种PQ 上,在O 点发生折反射,其介质的分界面Q 在点发折反射其中,反射光线为OB ,折射光线为OC ,'NN 为界面上O 点处的法线。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和分别称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它们均以锐"I 'I I 角度量,由光线转向法线,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度为正,反之为负。
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
决定的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
侧,且反射角与入射角的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即相反,即
(1-2)I
I -="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位于由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
决定的平面内;(2)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仅由两种介质的性质决i 定(13)n'n
I ='sin (1-3)
n I sin I
n I n sin 'sin '=令,有,结果在形式上(12)相同
n n -='I I -='与反射定律的式(1-2)相同。
4、光路的可逆性
'若光线在折射率为的介质中沿CO 方向入射,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必沿OA 方n 向出射。
同样,如果光线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方向入射则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中沿BO 方向入射,则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也一定沿OA 方向出射。
由此可见,光线见光线的传播是可逆的,这就是光路的可逆性。
5、全反射现象
都会发生折射与反射但在一定条件下入
没有折射光产生,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
通常
我们把分界面两边折射率较高的通常,我们把分界面两边折射率较高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而把折射率较低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增大到某程度时折射角质且入射角增大到某一程度时,折射角o '
I I 达到,折射光线沿界面掠射出去,这时
的入射角称为临界角,记为。
90I m
(1-3)n n n n n I n I o
m /'/90sin '/'sin 'sin ===由折射定律公式(13)
(1-4)
若入射角继续增大,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的那些光线不能折射进入第二种介质,而全部反射回的种介质即发生了全反射现象部反射回的一种介质,即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射角大于临界角
全反射应用例全反射应用例:。